大学生劳动教育监控体系的探索
2023-08-08吴辉剑
吴辉剑
(广州软件学院计算机系,广东广州 510990)
劳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树立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塑造“大国工匠精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新时代劳动观的内在要求[1]。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分学段对劳动教育的开展进行了详细规定,并强调,“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2]。构建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监控体系和对劳动教育实施有效评价是改进大学劳动教育实施、提高学生劳动技能的重要保障。
根据项目实施的基本逻辑,监控体系主要包括内部监控体系和外部监控体系。外部监控体系主要包括国家监控模式和社会监控模式。内部监控体系主要包括学校监控模式和自我监控模式。四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国家监控模式注重强制性,却容易产生制度僵硬;学校监控模式最直接,但是容易产生形式主义;社会监控模式虽然主体广泛,但也难以进行组织;自我监控模式则容易实施,但比较被动。四种模式互补,相得益彰。完整的劳动教育监控体系包括劳动教育监控指标体系、劳动教育监控实施体系和劳动教育监控控制体系。
一、劳动教育监控指标体系
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监控指标体系是开展劳动教育监控的前提,其基本功能就是为劳动教育提供评价标准和考核依据。
(一)劳动教育监控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科学的劳动教育监控指标体系应该具备劳动指引功能、劳动评价功能,既能够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也能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劳动。因此,大学劳动教育监控指标体系的构建要遵循以下三结合的原则。
1.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相结合的原则
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的前提,对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青年学生和劳动者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是激励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力量源泉。科学的大学劳动教育监控指标体系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并将其作为重点考查内容。高超的劳动技能是高素质劳动者的内在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202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指出:“‘十四五’期间,新增技能人才4 000万人以上,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30%。”这充分反映了国家对技能人才的渴望。科学的劳动教育监控指标体系要指导学生努力钻研、刻苦训练、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
2.生活劳动和专业劳动相结合的原则
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3]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生活劳动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大学劳动教育要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生存技能,让学生能够自主自立,例如学会处理基本家务,包括日常卫生清洁、洗衣叠被、日常烹饪等生活技能。专业劳动是学生将来从事岗位工作的需要。在劳动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爱一行、精一行,努力成为专业领域的技术能手,为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4]。因此,在劳动教育监控指标体系的设定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完成生活劳动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自己的专业领域或者自己的兴趣特长。
3.创业劳动和创新劳动相结合的原则
大学创业劳动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5。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要普及大学创业教育,要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创新是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举措。大学生正值思维最活跃、创新意识最强的时期,开展劳动教育的教师要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开展各类技术创新和技术发明[6]。
(二)劳动教育监控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指导纲要》的相关要求,大学劳动教育主要考查三个方面的一级指标: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创业创新劳动。《指导纲要》在三个一级指标的基础上分别设定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情感、劳动精神、公益劳动、日常生活劳动技能、专业劳动技能、创业培训与实践、创新劳动等11个二级指标,并确定每个二级指标的重点考查内容[6]。同时《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其中本科阶段劳动教育必修课不少于32学时。”为量化考核劳动教育,笔者将各项二级指标转化为学分,并设定最高值,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劳动教育监控标准体系
(三)劳动教育监控指标体系的使用说明
教师要将在校期间的所有劳动项目分类归进二级指标,并设定选课规则:
1.学生所选劳动项目总学分不低于32分;
2.所选劳动项目必须涵盖三个一级指标内容;
3.每学年参加的劳动项目不少于3项;
4.指标体系中的“评价内容”部分并非所有劳动项目,可适时增减,学生也可以自行参加其他劳动项目,经主管审核纳入到对应的一级指标,并斟酌赋分;
5.“最高赋分”为该劳动项目的最高得分,评价者可根据学生的劳动情况进行评分,但不能高于最高赋分。
二、劳动教育监控实施体系
有力的劳动教育监控实施体系是确保劳动教育顺利开展、提升劳动质量的关键。劳动教育监控实施主体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谁来监控;二是如何监控。
(一)劳动教育监控实施者
图1 大学劳动教育监控实施体系
劳动教育监控实施体系总体遵循的原则是:谁组织谁监控。从劳动教育监控指标体系来看,部分劳动项目是不需要单独开设的,而是与学生所学课程密切相关的。例如,学校可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情感、劳动精神监控与思政课学习合并考核,专业劳动技能与专业课程学习合并考核。这类劳动项目的监控主要由课程任课教师实施,任课教师给出最终成绩,由辅导员将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转化为劳动学分。“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等公益劳动,劳动周、节日专项劳动、纪念日专项劳动等专项劳动,以及学生技能竞赛、生产劳动实践等创新创业劳动项目可以由项目组织者进行监控,根据学生的劳动成效给予评价,再由辅导员根据评价表赋分。日常卫生清洁、洗衣叠被、日常烹饪等生活劳动技能的评价可以由辅导员、宿舍管理员以及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创新劳动项目的评价可以根据学生的创新成果,由学校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的劳动质量进行评价。由此,学校就组建了一支由任课教师、辅导员、宿舍管理员、学生家长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等多元身份组成的学生劳动教育监控实施队伍。
(二)劳动教育监控实施要求
在劳动教育监控实施过程中,需要劳动监控实施者根据劳动项目的种类和劳动项目的特点灵活地采用多样化的监控方式,包括过程监控与结果监控相结合、定量监控与定性监控相结合以及固定劳动项目监控与学生自选劳动项目监控相结合等多种方式。
1.坚持劳动过程监控与劳动结果监控相结合
一方面,劳动者的能力水平有差异,学校不能单纯地从劳动的结果来考核学生;另一方面,从劳动教育监控指标体系可以看出,有些劳动项目是有劳动产品的,有些劳动项目没有特定的产品,需要监控者既要关注学生劳动的过程,也要关注学生劳动的结果[6]。例如,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情感、劳动精神等劳动观念项目关注的是学生的价值观。那么,在劳动监控中,教师除了要看学生最后的课程成绩外,还要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即劳动过程。此外,公益劳动、日常生活劳动技能、专业劳动技能、专项劳动技能、创业培训与实践大多是一项具体的活动,没有具体的劳动产品,对这类劳动项目的监控同样要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奉献精神、吃苦精神等。学生技能竞赛、生产劳动实践、创新劳动这类劳动项目大多有一个具体的劳动产品,对这类劳动项目的监控重点要关注劳动结果,但同样不可忽视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2.坚持劳动定量监控与劳动定性监控相结合
在劳动教育监控中,与课程相关的劳动项目最终都会得到一个分数,辅导员可以将这个分数转化为劳动学分,这是劳动定量监控。此外,还有很多与课程不相关联的劳动项目,对这类劳动项目的监控就需要组织者对学生的劳动结果进行定性评价,辅导员依据定性评价将学生的劳动结果转化为劳动学分,评价表见表2。
表2 学生劳动评价表
3.坚持固定劳动项目监控与学生自选劳动项目监控相结合
大学劳动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指导纲要》提出“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2]。根据上述要求,劳动教育可以有很多具体的活动,但选课系统无法将具体的活动完全列举出来,只能尽可能全面地列出与学生成长、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活动。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学生自选的或者临时开展的劳动项目也应该纳入监控的范畴。
三、劳动教育监控控制体系
劳动教育监控控制是对劳动教育监控工作的控制,以防止监控工作出现偏差,或者及时纠正监控中的偏差。劳动教育监控控制这项工作一般由学校或者学院的劳动教育领导部门来实施,具体包括对劳动教育监控指标的控制、对劳动教育监控实施的控制和对劳动教育监控结果的控制,如图2所示。
图2 劳动教育监控控制体系
(一)对劳动教育监控指标的控制
对劳动教育监控指标的控制,其主要任务是控制劳动教育监控指标,保证监控指标的正确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所谓“正确性”,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以《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根本指导,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导向。所谓“科学性”,就是劳动教育监控指标要符合劳动教育的基本规律,符合大学生阶段性发展的成长规律。所谓“合理性”,就是要保证劳动教育监控指标的设置归类合理,同时,项目赋分是基本符合劳动活动的强度、难度以及国家劳动教育基本导向的。所谓“可行性”,就是劳动教育监控指标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所规定的劳动教育项目内容是符合大学生劳动能力的,而且在现有条件下是比较容易实施的。
(二)对劳动教育监控实施的控制
对劳动教育监控实施的控制,主要是对劳动教育监控主体资格和操作过程的控制。对劳动教育监控主体资格的控制主要是审查主体是否有资格对某个劳动项目实施监控,以及监控主体是否全面。例如,对于创新劳动项目的监控,相关人员就要审查所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否对口、是否有足够的权威实施监控,由辅导员、宿舍管理员、学生家长来监控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技能是否全面等。对劳动教育监控操作过程的控制主要审查的是劳动监控主体有没有对学生的劳动实施积极的干预,例如,劳动监控主体是否能正确指导学生选择劳动项目、是否有组织学生参与劳动活动、是否能对学生的劳动活动实施有效的指导。
(三)对劳动教育监控结果的控制
对劳动教育监控结果的控制,其重点任务是控制劳动教育监控的结果是公正、有效的。劳动教育不是选择题,对劳动结果的评价通常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对劳动监控结果的控制就是要尽量减少劳动教育监控结果的主观性,保证监控结果是相对公正的。劳动教育监控结果的控制另一个内容是审核结果是否有效,例如,有没有按要求提供学生劳动评价表以及评价表是否真实等。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监控是大学劳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方位育人的内在要求,也是发挥劳动教育功效、保证劳动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劳动教育监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监控指标是前提,监控实施是关键,监控控制是保障,三者缺一不可,为大学生劳动教育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