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表哥
2023-08-08江颖
21岁那年,我有幸与晓苏成为了亲人。
晓苏是我家王先生的表哥。他在家里排行老大,学识上、成就上、情感上都值得大家敬仰与依赖,所以大家都尊称他大哥。其实,我在中学时代就已经听闻过晓苏的大名。那时,我跟随父亲在晓苏的家乡店垭读书,有同学是他的同村人或亲人,他们经常提到这个名字时,是满眼的崇拜。也有语文老师上课时拿晓苏的经历来教育我们要好好读书。总之,晓苏这个名字在我的脑海里已经很久了。
初见晓苏,跟我想象中的一样,戴着眼镜,一副学者的模样。年轻的我,面对晓苏,紧张得不知说什么,只是跟着王先生怯怯地叫了声“大哥”。晓苏面带笑容,亲切地招呼我们坐下,随即泡茶,找点心、水果,热情极了。此时的我才稍稍放松了些,原来他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高高在上、难以接近。年轻的我们,忙于工作,忙于生活,晓苏也远在武汉,那时的交通没有如今这么便利,我们之间的来往仅限于过年以及双方父母的生日,一年也就见那么几次。
对晓苏的更多了解,來源于他的作品。每次有了新作,他就会给我的公公——他的舅舅送一本。寒暑假在家无事的时候,总会找出来读一读。我读书与别人不一样,喜欢一口气读完,因此经常熬夜去读。我记得那个时候读了他的长篇小说《成长记》《苦笑记》《求爱记》,短篇小说集《中国爱情》和《金米》。他的三部长篇小说被称为“人性三部曲”,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本真的生活。《中国爱情》很像一个寓言。晓苏似乎只是在跟几个平日里聚起来喝酒聊天的朋友讲他的故事,或者他道听途说的故事,讲起来一副不动声色的样子。《金米》让我知道了自己后半生经常要回去的地方还叫油菜坡,知道了油菜坡世界的形形色色、点点滴滴,知道了油菜坡人的酸甜苦辣、真假善恶,知道了油菜坡人的纯洁质朴、率直真诚。后来,他也曾几次赠书给我。《暗恋者》是其中的一本,小说以冷峻的感触、解剖刀的手法,黑色幽默的叙述方式,表现出当代知识分子在方方面面生活中的生存状态。晓苏的每一本作品,我都视若珍宝。
人到中年,孩子大了,工作也逐渐顺心,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与晓苏来往。
晓苏是一个十分重感情的人,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他都十分珍惜。为了亲人们更好的交流,他提议成立了一个老表会,并建了微信群。在他的带动下,老表会的群成员越来越多,大家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感情也越来越好。逢年过节,他都会主动去看望长辈们,我也曾跟随他去过几次。晓苏曾说过,谁家有事都要亲自到场,不能只能带个人情,亲人就是越走越亲。近几年,蜂蝶翻飞的油菜坡、美丽的垭子口、温暖如家的苏家花园、文明幸福的中坪、盆地似的重阳、宁静祥和的杨家湾都留下了我们老表会的脚印。跟随晓苏一起走亲访友、踏青赏花的日子,真的很快乐。
听公婆说,每年的清明节,晓苏都会回到老家油菜坡,举办苏系家族清明大会。清明大会上,有祭祖仪式,有家族年度报告和先进人物表彰,还有文艺表演和同吃清明宴。近些年,晓苏也邀请我参与过几次,或担任颁奖礼仪,或担任颁奖嘉宾。整个活动的设计,隆重实在又平易活泼,细节感和人情味十足。亲历其中,苏系家族和谐的温馨景象打动了我,他们的精诚团结,传承家风,不忘初心让我由衷敬佩。油菜坡苏系家族清明会已经举办了十余届了,每次都是晓苏亲力亲为,广大族亲和周边群众都看在眼里,赞在心中。
晓苏跟亲人朋友在一起,不只是吃吃喝喝,他还特别注重活动的文化性和趣味性。2021年“五一”,晓苏带着保康作协的老师和老表们一起去了诗经之乡——尹吉甫镇。尹吉甫镇因西周太师尹吉甫生于该地,葬于境内而得名。《诗经》是我国四书五经之首,堪称中华文化的元典,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追寻着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中华诗祖尹吉甫的足迹。幸运的我也在此行之中。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现存的尹吉甫的许多文物,祠庙碑刻及他的墓葬,听到了民间广泛传唱的与诗经相关的民歌,还有尹姓人家讲述的许多尹吉甫的传说。当时,正是樱桃采摘的好时节。晓苏又带领我们一行来到房县城关镇的八里村樱桃园摘樱桃。漫步园中,放眼望去,满山遍野的樱桃树上,挂着一串串鲜红滚圆的果实,大颗大颗的樱桃掩映在翠叶之下,超级诱人!“红到十分春始去,香余一滴齿皆酥”,这种兼具颜值和美味的小精灵吸引着四方游客纷至沓来。边吃边摘,边摘边吃,在这里,我们把樱桃吃到嗨!
一次次的结伴而游、文旅之行,增长了我的见识,晓苏的热情周到、幽默风趣、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让我不再觉得他只是晓苏,他也是我们的好大哥。
江颖,教师,现居湖北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