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思想品德教育策略
2023-08-08周军
周军
内容摘要:语文课文中有对真诚、善良、美好思想的弘扬,有家国思想和育人情怀的渗透,所以,中学语文课应重视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渗透着德育目标,如何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更应该是语文老师深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学语文课中常用来进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策略有:知书达理法、理解感悟法、文本阅读感染法、人物榜样引领法、实际生活参与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 人生观 价值观 思想品德
中學语文课是不仅仅是教学生认识文字、学习文本、学习写作,它还肩负着培育人品德的作用。语文科目的编排体现了很强的人文性,具有很强的以文化人和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思想导向。语文课教材所选的课文多是经典篇目,多为名家所做,教材内容的本身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以单元为主题,一个单元一个主题。比方说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一单元全是描写人物的课文,有邓稼先、闻一多,鲁迅等,阅读学习本单元文本,我们就能够感受到这些杰出人物的才华气质和杰出成就,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们也能够唤起学生对理想的追求与憧憬,伟大人物的思想情操、人格魅力很自然而然的影响到学生。借助本单元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教育学生向这些杰出的人物学习。第二单元的篇目有:《黄河颂》、《老山界》、《土地的誓言》、《谁是最可爱的人》等,通过第二单元的教学,教者通过激趣引导就能够自然而然的激发起学生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第三单元的篇目有:《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卖油翁》等,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故事,这些平凡的人物身上闪现出的优秀品质让人感动,教者可以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学生感受到小人物的身上的真、善、美,教育学生求真、向善、尚美。总之,语文教学必须渗透德育教学目标,语文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很重要的途径,对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非常重要作用。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潜移默化、循循善诱的思想品德教育,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就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语文课》教材而言,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但就目前的教育教学方法来说,还存在很多欠缺。如果能在这些问题上面有所突破,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探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策略,对于提高语文学科中以文化人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现在,笔者就中学语文课教学中五种常用的思想品德教育策略做以探索。
一.知书达理法
知书达理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来对读书人的最低道德要求,而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以他们最基本的思想认知为前提的。所谓知书达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最起码思维品质和道德认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分辨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达到思想品德教育之目的。在语文课上,通过学生的阅读感悟,教者的正确引导,学生就能够从语言文字里找到心灵的共鸣点,从而唤醒学生正能量的思考和领悟。教者要不断地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蕴藏的深刻含义,并逐渐的内化成自己的思想品质,从而以己及人,引导学生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修养。
语文课本上所选的有一类散文以哲理见长,只要引导学生仔细认真的深入细读,学生就能够感觉到在和作者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文本中传递着真诚、善良的育人思想有着非凡的教育意义,教者应该是用文本教书而不是教文本、教死书。阅读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六课《永久的生命》这一文,我们不由得感叹每一个生命个体生命之短暂,进而又惊叹与生命的伟大与神奇,我们从弱小、柔弱中见到了坚韧不拔和刚强勇毅,从而从让我们在消极和悲观中发掘出新的希望。像这样哲理性很强的文章很多,通过对文本的详细的讲授和学生的认真阅读理解,学生就会很自然的获得思想的感悟与心灵的启迪。捕捉文章的阐明的事理和深刻的寓意,就能够不断挖掘和升华文章的主题,这样一方面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同时让学生逐渐成为一个明辨事理的人、知书达理的人,这样也加强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也就是高效的落实了课前设计好的德育目标。
中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阶段,此阶段,学生的心灵像一张即将作画的纸,是没有污染的、也是洁白无瑕的。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着重点在于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中学阶段也是人生的起步很关键的阶段,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比文化课教学更为重要。例如教者在讲授《中彩那天》一课中,要不断地引导学生理解“诚信是金”和“言必信,行必果”等词语在现实生活的实际意义,而后让学生讨论有关“诚信”方面的话题,教者可以搜集一些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有关诚信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这样进一步加深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理解感悟法
气氛良好的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判断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强。理解感悟法就是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把课堂主体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学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从而感悟并领会人生的真谛。语文老师多是班主任,在班级学习生活中,学习有进步,关心班集体,帮助同学、尊敬师长等方面谁做的好,谁就是三好学生,就可以当选为优秀团员,教者要不断地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进行适时地鼓励、夸奖和赞美,学生就能够充分的理解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在老师关怀勉励下,学生爱班级、爱学校,能够感悟到老师同学的爱心,他也能够领悟到个人和集体和社会的关系。语文学科必须在听说读写上下功夫,在课堂上应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课堂上要民主科学,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下轻松愉悦的学习。教者要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在上《藤野先生》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第一段,这一段是描写日本东京美丽景色和中国留日学生穷形尽相的,学生饶有兴趣的朗读,在朗读中,他们感受到了春天东京景色的美,同时也感悟到了中国留日学生的丑态媚态,学生们忽而大笑忽而沉默。作为教者,我也同时陶醉在优美而又入木三分的文字里。十分钟后,我让学生谈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悟,大家畅所欲言,分析透彻,回答流利,部分同学对当时那些留日学生表示了鄙视和不齿。学生从中也理解了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对只知享受、无知愚昧、麻木不仁的留学生的愤慨之情。深透的理解感悟可以引起感情的强烈共鸣,能够强烈的刺激和激发起学生的昂扬斗志和拼搏精神,这样也就进一步加强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课所选文章均是经典篇目,其本身就有优美的语言文字,可谓皆为美篇。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可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视频、音乐的播放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文本阅读感染法
人是具有高级情感的动物,人类的情感是互通的,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要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美好的人格魅力去感感化每一名学生。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设计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者在备课环节加强德育目标的思考备写,只有扎实备课了,才能够把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学问,上课才能够融进自己的感情,才能夠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教者在授课当中可以绘声绘色,抑扬顿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逐步启发引导学生带着浓烈的感情学习语文,这样循循善诱,润物无声,就能够达到感染熏陶的目的。
例如:在上八年级下册《背影》一文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读课文,并反复诵读,然后提问学生:文章讲述了什么事件?那些细节让你感动?为什么能够感动你?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了文中描写的情景,故而踊跃发言、回答入流。同学们也同时联系到生活中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这样我也就顺其自然教育学生要在实际生活中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好学生。同时也顺理成章的联系到了感恩社会,感恩祖国,感恩中国共产党,感恩老师,感恩身边的所有普通劳动者。通过语文文本的讲授,更加深了学生对于感恩的理解。随后布置小作文,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五百字左右的记叙文。通过写作文和后边的作文讲评,让学生深深懂得什么是感恩,怎样才能够做一个感恩的人。
例如:在上《消息二则》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分组朗读全文,然后让学生男生女生分组朗读,最后教者示范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中,学生读出了文章的韵怡,读出了文章的感情,体会到了语言的张力。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观点也逐渐被学生理解,最后,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教者的指导和点拨下,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和冲击。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袖的英明决策、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和蒋家王朝的腐朽没落、一触即溃形成的鲜明对比在朗读中完全得到深刻体会,学生的自豪感、爱党情、爱国情油然而生,这就是阅读感染的结果。
四.人物榜样引领法
学生天生就喜很欢模仿别人,而且模仿能力超强,周围的同学、老师、父母、邻居、亲戚朋友甚至社会上的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满满正能量的言行会被学生接纳并模仿,最后慢慢的内化成一种持久的、根植于内心的思维习惯,最后成为学生的性格和人品。
现在社会上许多人对普通劳动者,例如清洁工,快递员、搬运工等比较轻视,甚至看不起,为了让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者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我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布置了半命题作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写出自己喜欢的、在自己身边的平凡人物。对他们的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精神要求通过细节描写来凸显。学生在作文中多数写了身边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劳动者,我择优选择了几篇佳作在全班朗读,那些起早贪黑风雨无阻的清洁工人和那些彻夜不眠守在工作岗位的医护人员都被小作者刻画的活灵活现,他们努力工作的身影感动着每一个学生。最后在讲评作文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本中有许多英雄楷模的先进事迹,只要教者善于引导、善于发掘文本的德育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渗透德育思想,这样我们就能够在上好语文课的同时把学生的思想品德也一并提高了。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师德,高尚的师德是教师站立于神圣教坛的最美的光环。教师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质会深刻的影响到每一个学生个体。作为社会的道德制高点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就是道德的化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也就是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是学生最直接最近的榜样。语文教师对学生一定要有人文关文关怀,要学生成为怎样的人自己就应该是这样的人。言传不如身教,在语文课上教者要满怀激情,用文本教而不是教文本,把自己的理解和思想融进课堂,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师生互动要不断加强,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的温暖和教者的温度。“尊其师而信其道”,教者通过自律、自省、自强、自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做人水准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就能够把自身作为学生的榜样,这样下去,教者的人品就会被复制到学生身上,所教的学生一定是一个思想品德高尚的人。
教者要有奉献精神,甘心做“春蚕”、“蜡烛”、“园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贡献。用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召学生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奉献青春,贡献自己的力量。语文老师每天都要至少两次进入班级上课,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之一。所以,语文老师更应该文质彬彬,待人谦和,并发挥榜样的作用,慢慢的用自己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影响和引领学生。
作文课上,教者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在写作文时要有真情实感。学生一旦学会观察、分析和判断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就会明辨事理,学生在写作中才会有更多的应用素材,而这些生活中的真善美的素材原型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通过创作就会进一步加深了对心灵的冲击,这样身边优秀的满满正能量人物就会成为学生身边的道德模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心中的道德楷模,学生就会向榜样看齐,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学生的思想品质就一定会得到不断的提升。
五.实际生活参与法
一个人的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形成是离不开社会生活实践的。没有生活实际的参与,就没有戳进心的透彻感悟和深刻体会。教者可以借助一些节日或者特殊的纪念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例如在学雷锋日,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上街打扫卫生,上山植树造林,还可以组织学生去给敬老院的老人洗脚洗衣服、整理内务,活动结束,让学生写消息报道,这样既让学生得到了劳动的快乐又学到了雷锋精神,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被我们发扬光大,而通过学生写作文又进一步加深了对雷锋精神理解。
比如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我让学生给女老师写致辞,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陶冶了学生情操。教师也写范文读给学生,通过优秀习作的分享朗读让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女老师的蜡烛精神也会感染学生:有许多默默无闻的付出因为一份责任而理当应该!有许多汗水和泪水因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微不足道!有许多的诲人不倦,一丝不苟因为一份藏于心底的爱心与情怀而不足为外人道也。柔弱的肩膀,单薄的身体支撑着我们教育事业的半边天,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诠释着园丁的教育情怀,不忘初心,无悔青春,把人生的精彩和靓丽留给了三尺讲坛,翻开教育的相册,依稀看见你们披星戴月、奋力拼搏、辛勤耕耘的身影!在前进的路上,连同远方的地平线上都是你们坚强的身姿。组织这样激情四射的演讲活动,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提升是很大的。
总之,以文化人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中学语文教学是能够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的课程。作为党的教育事业中的排头兵,我们要身先士卒,深研细究,不断挖掘和发现语文课本隐藏的德育思想,在扎实备课中把德育目标备进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法、完善教法,切切实实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落到实处,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
(作者单位:甘肃省灵台县百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