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源动力类专业在地国际化体系的建设及实践研究

2023-08-08韩磊吴健LougouBachirou李德友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4期
关键词:在线学习

韩磊 吴健 Lougou Bachirou 李德友

[摘 要] 2020年以来,全球的能源形势发生了巨大变革,能源类学生的国际化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近年来在地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经验,通过详细阐述“招进来、走出去”的育人方案和具体国际化活动举措,确认了新时代在地国际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考虑到在世界多极化发展态势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普遍上升,将沿线国家的教育资源纳入国际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 能源动力类专业;在地国际化;趋同化管理;在线学习

[基金项目] 2021年度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能源动力类留学生‘传播+交流+科研能力提升及趋同化管理体系建设”(2020MSA352);2021年度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后疫情时代能源动力类学科国际化的信息化体系与新形态建设”(NSJZW2021Y-07)

[作者简介] 韩 磊(1986—),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工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流体机械及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流体机械及工程方向研究;吴 健(1985—),男,江西抚州人,工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流体机械及工程方向研究;Bachirou Lougou(1987—),男,贝宁人,工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合作部交流办公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太阳能光热转化与储能方向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4-0028-04 [收稿日期] 2022-06-14

引言

人类历史上有过多次因病疫导致世界格局裂变的前例,此次全球化进程中的新冠疫情蔓延,对全球地域政治和全球治理产生的影响超过以往任何一次,也成为21世纪以来最重大也是最根本性的全球化新際遇[1]。在现有的留学生培养和学生国际交流体量下,能源动力类学科应该如何规划和调整,以有效提升学生培养国际化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考验,但这同时为推动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内涵式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2]。

一、在地国际化的概念及时代背景

1999年,马尔默大学校长Bengt Nilsson[3]提出了在地国际化(简称IaH)的概念,定义其为教育领域中发生的除学生流动之外的所有与国际化事务相关的活动。此概念强调学生在学习期间,“足不出校”依旧可以享受到先进的跨境文化和教育教学,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W?chter[4]于2003年提出,对国际化进程的理解要超越简单的人员流动,在文化多样性的环境中特别强调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和成效。Knight J.[5]提出了更加宽泛的定义,即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国际理解力和跨文化能力、参与除了跨境活动之外的其他一切活动。Beelen和Jones[6]给出了在地国际化的最新定义:“在国内学习环境中,有目的地将国际和国内文化维度整合到所有学生的正式和非正式课程中。”同时,在地国际化是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做出的必要调整和必须经历的阵痛阶段。正如Borghetti和Zanoni[7]所指出的,在地国际化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回应。在2020年之前的若干年内,世界各地都曾对国际化建设付出过很大努力,以欧盟资助的伊拉斯谟(Erasmus)项目为代表的旨在促进欧洲地区人员流动的计划,最终也并未实现“10%流动性”的目标[8],所以,现今想实现国际化流动难度更大。

二、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目标

对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而言,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是扎根本土、夯实中国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是囊括全球视野,懂得不同文化间的差异,这样才能真正为在地国际化的开展提供鲜活自由的思想氛围和价值支撑[9]。因此,在高等教育阶段,可开设国际理解教育相关通识课程,这也是实现在地国际化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这类课程的开设,有效增长学生对世界多元经济、文化、社会的认识,提升我国学生与世界各国学生人民相互理解、平等沟通、建立关系的能力。本文将紧密结合能源动力学科内“招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工作方案开展论述,详细介绍能源动力类专业在地国际化的实施策略,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到学科在地国际化建设展开分析。

三、能源动力类专业在地国际化实施方案

(一)留学生管理水平提升——趋同化管理制度2.0

在当前世界范围内,各个高校对于研究生的管理需要在既有的趋同化管理制度上进行升级,完成从1.0到2.0的转变。在管理服务层面,学科内部建立区域化管理体系建设,根据自身学科特色,建立覆盖全球的国际事务工作体系,将国际事务专项助理和区域管理制度相结合。在学科内,国际事务专项助理配合主管院长完成工作的统筹和策划,保障学科国际化总体指标体系的建设。并从教师队伍中遴选具有相关国家和地区留学背景的教师担任国际交流的“使者”,针对某一个地区或国家开展长效的合作,以建立长久稳固的国际合作伙伴关系。与此同时,对该地区的留学生生源进行跟踪和协助指导,提升留学生在学科内的参与度,促进科研和学习。

趋同化培养体系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培养方案趋同化。在培养方案中,留学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及时在研究生综合管理系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经导师审核通过后报院(系)主管领导审查批准,于开学后2周内交院(系)教学秘书备案。二是课程体系趋同化。中文授课留学生课程采用中外学生同堂听课、教师辅导的方式进行;英文授课硕士留学生采用全英文授课体系进行教学,英文授课的博士留学生采用教师辅导的方式进行学习。同时,在课程体系上进行创新,整合了机械工程类英文授课体系硕士培养方案,完善了燃烧及污染控制,动力、流体与化工机械,传热、传质及多相流,能源的有效利用等4个方向的培养体系,增加了实践环节,提升了留学生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水平,真正做强“留学中国”品牌。目前有35%的留学生参与到课题组实际的科研工作中(保密项目除外),大大改善了以往留学生参与课题组科研活动不深入的情况。这既锻炼了学生的科研能力,也促进了留学生和本土学生的交流,从实质上推进了校园国际化的建设。广泛地对哈工大的留学生特别是能源学科的留学生进行调研(包括但不限于问卷调查),从生活、教学、科研、管理制度等方面了解留学生最新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在教师层面,鼓励研究生导师在教学和课题培养等方面因材施教,形成可行方案与计划,尽力实现一人一册的培养过程体系。同时,学校每年举办留学生国际文化展演,各国留学生向全校展示本国的风采和文化习俗等,也极大地丰富了校园国际化氛围。

在趋同化培养体系下,学科内培养的贝宁籍留学生Lougou Bachirou已经留校工作并被聘任为副教授。获得中国政府优秀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的巴基斯坦籍留学生Rafique的毕业论文入选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他也成为当年入选的唯一外籍学生。

(二)学生国际化和在线教育课程国际化的融合

学科亟须平衡“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开展了“本土化”努力和尝试。这种“本土化”努力有两个目标维度。

一是探索扎根本土高等教育的自主发展道路,实现“内源性发展”,深化国际教育资源的“本土化”,使其充分被学生吸收消化。对于本国学生要持续地在地开展相应的国际交流活动,采用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方式营造国际化氛围;通过新形态的国际交流,如线上会议、线上讲座、Workshop等邀请国际一流学者上课、研讨,以保持学院国际化氛围。通过思想碰撞提升我校学生对外交流能力。

从2016年开始,学科坚持每年举办新能源系列国际暑期学校,建设涵盖太阳能、化学能等多个热门主题,吸引了十余个国家近80名专家参与,成为使近千名学生受益的品牌项目。2021年,新能源系列国际暑期学校第二届流体力学大讲堂邀请到了多位流体力学界的著名学者做学术讲座(如图1)。此次暑期学校围绕流体力学领域的国际前沿问题展开探讨,进行学术交流,众多国际学术大师在学校的组织下,针对流体力学领域开展了有组织的讲座和学术交流,使资源充分“本土化”,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吸收。

二是使高等教育国际化为本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决以国家需要和战略目标为指导,推进有使命担当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当前,学生要持续地开展相应的在地国际交流活动,采用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方式,营造国际化氛围;教师要深入贯彻“三全育人”的理念来开展学生培养;并继续扩展暑假小学期的国际课程,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加入更多的思考设计和交流的环节,充分利用思想碰撞提升我校学生对外交流能力,培养国际化视野。热化学与太阳能学术系列课程作为暑假小学期的补充课程,邀请了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十余所知名高校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围绕热化学和太阳能科学技术领域的国际前沿问题展开探讨,和学生进行学术交流。

(三)把在地国际化放在“一带一路”的布局中考量

在世界多极化发展态势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影响力也在普遍上升。学校高度重视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尤其是国际形势导致某些西方国家限制中国留学生和学术人才的流动,一段时期内必须整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资源。学院紧随国家倡议,获批的“中国—俄罗斯先进能源动力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面向国际科学技术前沿,在低碳能源与航空动力等方面,形成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服务国家能源动力领域重大需求的能力。2020年阿斯图论坛及2021年度的中俄科技论坛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如图2、图3)。尤其是第二届中俄科技论坛的举办,体现了务实合作精神,深化了基础科学、高新技术等领域互利合作,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论坛吸引了超过300位中俄教师和学生参加,紧紧围绕低碳能源、智慧动力及绿色核能技术开展深入的学术交流。

结语

趋同化管理可以提升留学生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在地国际化必须寻求突破口。能源动力学科“招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育人方案需要依托留学生管理水平的提升而提升。从培养方案到课程建设可共同实现趋同化管理,同时,形式繁多的文化交流和讲座,也可以增强留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在研究工作中,留学生和国内学生统一趋同化培养,立足真实课题,也可以促进留学生和本土学生的深度交流,提升学科的国际化水平。

在线教育课程的国际化和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可以助力在地国际化培养的实现。学科积极组织线上会议、线上讲座、Workshop等活动,邀请国际一流学者上课、组织校内外的学生线上线下结合上课和研讨,保持学院国际化氛围和在地国家化的建设。國际项目让所有学生在求学期间有机会接受国际理念与跨境文化的影响来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全球化发展的需求。

“一带一路”国际化资源是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依托“中国—俄罗斯先进能源动力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开展和沿线国家的合作,面向国际科学技术前沿开展交流和互访,极大地补充了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化的缺失。通过阿斯图云校、中俄科技论坛等一系列学术活动,学生和教师深度参与其中,向学科的国际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课题组成员:韩磊,吴健,Lougou Bachirou,李德友,高建民)

参考文献

[1]蔡永莲.在地国际化:后疫情时代一个亟待深化的研究领域[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3):29-35.

[2]徐琳,蔡永莲.留学教育之变:后疫情时期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思考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1(5):50-55.

[3]CROWTHER, P, JORIS, M, OTTEN, M, etal.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 A position paper. 2000, Amsterdam: EAIE.

[4]W?CHTER B. An Introduc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 in Context.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3,7(1):5-11.

[5]KNIGHT J.Internationalization remodeled: definition, approaches and rationales[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4,8(1):5-31.

[6]CURAJ A, MATEI L, PRICOPIE R.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M]. Cham:Springer,2015:59-72.

[7]BORGHETTI C, ZANONI G. Student and staff perspectives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 [M]. 2020.

[8]CROWTHER P, JORIS M, OTTEN M, et al.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 A Position Paper. 2010.

[9]盧庆雷.华南理工大学在地国际化教育:突破“卡脖子”技术 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EB/OL]. (2021-06-15)[2022-04-19]. http://www.chinadevelopment.com.cn/news/cj/2021/06/1730453.shtml.

Investig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 for Energy and

Power Discipline

HAN Lei, WU Jian, Lougou Bachirou, LI De-you

(School of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1, China)

Abstract: Since 2020,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global energy situation, and the students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nergy discipline is also facing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school of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this research confirm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 by elaborating the strategic plan of “recruiting in and going out” and specific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At the same time, considering that the political influence of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is generally rising under the trend of world multi polarization, it has proved effective to include the resources of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into the important measure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Key words: power and energy major;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IaH); assimilation management; online learning

猜你喜欢

在线学习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应用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