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的情况分析
2023-08-08莫智慧张晓慧杨帆
莫智慧 张晓慧 杨帆
[摘 要]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影视行业作为承载文化输出的主要载体得以迅速发展。影视类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影视类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影视专业因其学科的多样性,在研究生招生、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及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对此,提出优化生源结构、完善课程体系、打造高水平师资团队、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影视专业研究生教育,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关键词] 影视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生教育质量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北京电影学院校级重点项目“新时代影视高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法研究”(XZ202103)
[作者简介] 莫智慧(1986—),女(满族),黑龙江肇东人,硕士,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综合办公室实习研究员,主要從事教学管理研究;张晓慧(1982—),女,山东肥城人,博士,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研究生教学管理研究;杨 帆(1983—),男,江苏兴化人,硕士,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4-0153-04[收稿日期] 2022-04-16
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三个层次。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都是以传递高层次文化、培养高层次人才为目标,二者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
本科教育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同时侧重专业的大众普及教育和知识的全面教授,重点培养高技能人才。相对于大众化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则属于精英教育,其更加强调在学生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在该专业技术领域进行进一步的专业化教育,注重专业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本学科研究的能力,使学生能追踪本学科的前沿技术及理论并能创造新的理论与技术、发现新的规律。
中国影视教育研究生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步与国际接轨,中国的影视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影视教育的研究生专业培养。影视学科不同于其他艺术类学科,影视教育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性较强的艺术类学科,对学生前置学科的要求没有传统学科要求的那么专业,课程的设置也相对庞杂,既要重视人文素质学科的培养,又要紧跟社会的进步与技术的革新;既要强化理论研究,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建立一套适合影视学科教育的培养体系势在必行[1]。
一、影视高校研究生教育现状
(一)生源结构多元,跨学科复合型日益明显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作为单独学科门类的艺术学/艺术录取分数线随之提高(见图1)。
据相关统计显示,艺术类考研中学术型的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型的电影领域成为学生最热门的选择。但随着报名人数的增多,生源质量堪忧。由于影视类学科的特殊性,学生跨专业情况尤为明显。就学生而言,跨专业有助于优化知识结构,但在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不足在后续的学业深造中也会日渐突出。尤其是影视技术类专业缺乏大量前期的实践课程,严重影响了学生后期的创作能力。在后续的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补齐跨学科学生的前置课程是影视类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二)课程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影视类研究生培养由专业院校、科研机构和综合类大学构成,院校的性质决定了部分研究生课程培养目标不明确。部分专业类院校很容易把学生培养成拥有艺术技能的技工,从而使研究生失去了对艺术再次探索的意识;而部分综合类大学因为缺乏“双师型”导师,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后劲不足,只注重对研究生“史”“论”“评”方面的培养,而未强化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2]如何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去本科化、立足新时代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
(三)教学质量保障认识不足,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
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及监控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质量监控活动,特指培养单位按照研究生培养目标,确保研究生教育教学活动与研究生培养目标一致。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及监控体系的核心是质量,包括学校战略定位及学科发展方向、研究生质量标准的建立、教学资源配置的保障与监控、培养过程闭环的保障与监控、教师与学生质量体系的评估等部分。
研究生教学质量标准的重中之重是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高校应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观教育,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影视类人才为目标。
影视类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价值观;实践教学是影视类研究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多数高校培养单位跨学科课程设置及多学科资源配置不足。相较于传统综合类大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影视类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更应注重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监控,同时在教学质量监控的同时更要兼顾职业素养的考核。
二、对影视高校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优化生源结构,改革招生方式
目前,影视类研究生招生采取全国统一考试的方式,思想政治理论和外语两门学科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一和专业课二由各高校自行命题,笔试作答。招生考试的方式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很多跨专业的考生因为死记硬背导致其成绩远超国家分数线,但影视专业的特殊性使得纸质试卷成绩很难代表考生的专业水平,这类考生在复试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专业能力不足往往令导师头疼不已;二是各高校招生考试业务课出题标准不一致,造成不同高校间的考核标准不统一。
針对上述问题,一方面,有专业技能特殊需求的专业可在报名之前增设提供材料或作品审核环节,经专业教师组成的评审组审核通过后方可报名,既能避免考生盲目报名的情况,又有效提高了生源质量;另一方面,可统筹影视类专业课一的命题工作,由相关高校联合命题,统一试题评阅标准,给考生提供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二)完善课程体系,引领特色教学提升
1.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家首先是知识分子,是社会良知的代表,而不是游离于知识分子之外的工匠群体,不能因为艺术有实践的性质而有另类标准,特别是艺术研究,具有人文学术研究的共性[3]。影视类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从艺术学、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元学科入手。在培养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新文科的背景下,融合艺术学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4]。
2.构建教育培养体系,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调整课程结构比例,调整与本科教学课程重复、滞后的教学内容。针对跨学科研究生,注重协同跨学科教学与知识的整合。根据不同专业研究方向的特性,在培养计划中从多学科、多元化、多方面构建课程,设置专业补修课,在研一阶段尽快补齐短板进入深层次研究状态。
影视专业因其本身的多维性和复杂性,需要与其他各学科进行深层次的融合,哲学的思考、叙事的严谨、技术的突破、心理的反应,各类知识的融合造就了影视行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打破学科壁垒,开设学术课堂,实现艺术与科技、艺术与人文、艺术与经济、艺术与政治的融合。
3.着力加强实践教学,建立项目制教学体系。当前影视类研究生教育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对于影视类研究生教育可谓重中之重。
以项目的形式从策划到实施全程贯穿于影视类研究生的艺术创作,使之成为教学体系中的核心环节。学术型研究生在注重“史”“论”“评”的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做中学;专业型研究生在技能培养的同时须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创作思想的高度,拍出有“灵魂”的作品。产学融合、产教融合,推进行业导师制度,在导师的指导和组织下将理论融入实践教学环节。
(三)聚焦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师资团队
师资队伍作为研究生培养的主体力量和关键核心,在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上,还应瞄准新时代高层次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稳步推进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综合改革,努力推动研究生教育质量迈上新台阶。
1.建立导师组协同制度。学术导师与实践导师相结合、校内导师与校外行业专家相结合。不同专业导师根据研究方向需要互相配合,形成理论与实践、艺术与技术相交融的综合型导师组。
2.吸纳国内外一流专家和行业精英,打造校内专职、业界兼职、海外兼职的高质量教师队伍。鼓励导师从事行业实践和创作,加强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以丰富的实践经验投入教学,提高育人质量。
3.建立导师评比考核机制。从职业道德、教学水平、思想教育、科研水平、实践水平、学生质量等不同层面开展评价和考核机制,并合理运用考评结果,使其发挥客观、公正的积极导向作用。
(四)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见图2),影视类的研究可以加强过程化的考核机制,要求导师指定影片、书籍,研究生定期进行学术汇报,形成文字和图片并上传至质量监督平台,从而达到监控的目的。
建立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学校的社会声誉、人才培养质量、行业评价、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行业贡献进行长期跟踪,从而提高影视类研究生教育质量水平。建立完善的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心理素质的考核标准,提高影视行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面对我国影视产业的飞跃性发展以及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是影视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影视文化,形成中国风格的民族镜像语言对影视类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新挑战,中国影视教育需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建构中国特色影视艺术观念研究生教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敖蕾.北京电影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浅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Z1):223-227.
[2]习近平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9-07-17(2).
[3]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第六届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学术会议在重庆师范大学开幕[EB/OL].[2022-03-16].https://art.cqnu.edu.cn/info/1129/3154.htm.
[4]丁月华,黄作林,周福英,等.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背景下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课程研究:第六届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会议综述[J].艺苑,2020(1):101-104.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Film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ies
MO Zhi-hui, ZHANG Xiao-hui, YANG Fan
(Graduate School, Beijing Film Academy, Beijing 10008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nhancement of Chinas synthetic national power and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as the main carrier of cultural output,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scale of film and television postgraduate is expanding, which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Due to the disciplinary diversity of film and television,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 in postgraduate enrollment, curriculum, practical teaching and quality control. We should optimize the enrollment structure, clarify the postgraduate curriculum, complet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to develop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Film and Television major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ibute a strength for the cultural powerful nation.
Key words: film and television specialty; postgraduate training;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