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聚正能量,践行“上善”教育

2023-08-08薛晓丽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3年8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育

薛晓丽

摘  要:教师开展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具备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成为品德优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善”的理念融入具体的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善良友好、热爱社会、有责任心的人。在“善”的润化中,学生可以逐步实现人的“上善”,即从表面的行为规范到内心的道德思考和自我修养的提高,达到完善人的目的。因此,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个人成长,还要着眼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切实开展“上善”教育。

关键词:小学教育;“上善”教育;德育水平

《国语·晋语》中强调“善,德之建也”。也就是说,善是道德理论建立的基础。因此,践行“上善”教育需要从平凡的点滴做起。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品德,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将“善”的文化基因融入教育之中,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开展“上善”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全方位的文化熏陶、个性化的精神建构,促进“上善”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建设上善校园,营造和谐“善”环境

“上善”教育的开展要追求无痕,要能直抵学生的心灵。为此,教师可以建构“上善校园”,在“善”环境中让学生自觉地播种“善”的种子。开展德育教育的方式是多样的,教师既可以进行言语上的说教与指导,又可以借助环境进行适度熏陶,让学生浸润在良好的德育氛围中。

视觉和听觉是有效传达“善”的方式。在教学环境的建设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传递“善”的含义。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室、走廊等公共区域悬挂有关“善”的诗句、箴言,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充满温情和正能量。其次,教师可以与学校广播站联系,在课间播放与“善”有关的音乐和故事,激励学生追求“善”的价值。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担任“善心大使”,把自己对于善的理解和追求分享给同学,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善”的温暖和力量。 通过这些形式的环境营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善”的概念的认知和理解,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思考和实践“善”的价值和意义,形成良好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营造“善”环境对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成长和社会责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环境建设中,教师要营造出对“善”的传达和表达,这不仅能让学生在愉悦、温馨的氛围中成长,还有助于塑造校园的“上善”文化氛围。“上善”氛围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重视上善德育,根植学校“善”文化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引导为主,而不是强制地让学生改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习惯、认知状况、情感态度等组织多种活动,营造“上善”的德育环境,为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品德的发展提供保障。

教师可以开展弘扬“上善”精神的活动,如开展帮扶学困生的活动。教师要以热心、真诚的态度营造“上善”的氛围,从而助推班级成为培养“上善”人才的摇篮。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布置环保角,建设绿色校园,传递环保意识和爱护自然的精神;可以通过文艺汇演、课堂演讲和文献阅读,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总之,作为班级德育的引导者,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德育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营造“上善”的班级文化氛围,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班级做起,在点滴中培养“上善”人才。

教师要优化“上善”教育,让学生领会 “上善”的含义,将“上善”渗透到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

三、践行上善管理,提高思想“善”境界

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不断提高德育教育水平,让学生在遵循规则、尊重他人的氛围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成为“上善学子”。同时,教师要推进“上善管理”,注重理论学习,加强知识储备,健全管理体系,制订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能力,要以“大家办事、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理念构建“上善校园”。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师开展德育工作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和满足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要开展一系列工作。首先,要培养自己的阳光心态,与同事之间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友好竞争,以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其次,要坚持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发展方向,合理安排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关爱学生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可以创建“帮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专项小组,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必要的帮助;还可以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档案,实施师生结对帮扶措施,让学生能够乐学、善学,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当中。这些管理工作营造了浓郁的“上善”氛围,让学生愿意和教师一起努力,共同创造更好的未来。

“上善管理”注重内在价值观的培养,强调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因此,践行“上善管理”意味着教师要通过正确的管理方式,营造和谐、团结、融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遵循良好的行为品质,提高整体学习效率,增强班级凝聚力。

四、优化上善教学,实现育人“善”引导

为了优化“上善教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积极向上、合理有序、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善良的品德,实现思想的“善”境界和学业的“善”水平。为了让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都沿着“善”的目标前行,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的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以感化为主的德育教育模式。

首先,教师要让“上善”教育融入教學中,丰富教学课程中的“上善”教育内容,激励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宁死不屈、视死如归,表现出了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的爱国情怀,是中国传统“上善”的代表。其次,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新的“上善”问题的解决方案。仍以《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为例,在教学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新时期的“上善”行为有哪些具体的表现?有的学生想到在新时期上善的行为之一就是爱国奉献,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也有学生认为“上善”的行为包括不断追求自我提高和进步,推动公益事业发展,通过捐赠做慈善,关心弱势群体,参与扶贫等。基于此,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耐心指导学生,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实质,并能熟练地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可以这样说,优化“上善教学”,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学科的理论知识,还会形成积极的人文情感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五、结束语

“善”是一种温暖的力量,教师可以通过“上善”教育启迪学生的心灵,促进他们全面成长和健康发展。“上善”教育的本质就是教师从学生的内心、感性诉求出发,教师通过温暖、宽容和智慧的方式,让学生从各个方面感受“善”的力量。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品德,引导他们认可“善”的价值和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善、践行善、发扬善。

参考文献:

[1]杨凤楼.“上善教育”,百年长中新起点[J]. 教育视界,2022(1).

[2]奚晓丽. 全力培育新时代“上善”好少年  青浦全面构建一体化“立德”体系[J]. 上海教育,2022(36).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分析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简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