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阎真《沧浪之水》中人与动物的隐喻研究

2023-08-08陈立得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动物

陈立得

内容摘要:《沧浪之水》中存在很多将人的异化表述为“动物”的隐喻,其实暗含的是知识分子面临的选择难题和生存困境。探究《沧浪之水》中人化为“动物”的原因,并分析在文中出现的不同“动物”形象的内涵意义,可以明确《沧浪之水》的艺术化操作的创作意图还是在呼唤失落的知识分子的精神和身份,即“好人”意识,也希望“好人”能转化为“能人”在操作主义时代获得应用的身份和尊重。

关键词:阎真 《沧浪之水》 动物

阎真的《沧浪之水》表现了市场經济后畸形的政治生态及知识分子困境。有很多学者聚焦于以池大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沉沦和异化,但是鲜少注意到在他书写中知识分子异化的表现,他将这种异化表述为人化为“动物”。刘跃进形容融入官场后的池大为“变成政治动物了”,书中也多次出现了“狗人”“猪人”等的表述,在人物名字中也可以发现阎真用动物形象来象征和凸显人物性格的构思和创作痕迹,如“晏之鹤”“许小虎”。

用动物来喻人并非阎真艺术上的独创,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动物和人一样,甚至比人更有情、纯真,鲁迅的小说和散文里也常见富有象征意义和个性的动物形象,并用以展现人类文明的荒诞性。阎真看似也展现人与动物或动物化的人的对立,但不涉及对真实动物的描写,而是将动物以象征性的方式来喻人。在人与“动物”的对立表象下隐藏的却是“知识分子-人-动物”的结构,实际上直面的问题的是人的选择难题与生存困境。聚焦阎真《沧浪之水》的人与动物的隐喻,能更深入了解他构思与创作背后的意图。

一.人的“动物化”

马克思提出人的“异化”学说,认为在经济领域中人类变成了劳动产品,物质生产反过来控制人便造成了人的异化。人的异化问题在文学领域中也有多种表现,加缪的《局外人》展现了各种异己力量对人的支配,人异化为不同阶级的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也产生了异化。《沧浪之水》中人被异化表现为人的“动物化”,刘跃进在与池大为谈话时就曾说“大为你也快变成政治动物了”,“动物化”是市场经济后资本或物质对人的支配,人丧失了自身的原则。值得注意的是“动物化”也来源于人对他人的物化,它除了客观上的物质对人的支配外,同样也表现在池大为在自视为知识分子后主观上的对他人的评价和看法上,如果缺失知识分子视角和阶层意识,“动物化”依旧无法完成。

池大为一直存在着对知识分子身份的体认,在他最早接触到父亲遗物《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后,他便油然而生一种情感,“我翻看着这些画像,血一股一股地往上涌,浑身筛糠般地颤抖”,后来读大学与许小曼交往时坚持自我立场,读研后去工作在行政岗位上也一直有自己操守和坚持。但知识分子身份和立场的坚持也让他产生了一种阶层意识,他会看不惯与自己交往的屈文琴对沈姨的阿谀奉承,也会认为溜须拍马的丁小槐是“狗人”,他的鄙夷和不屑也是对他人的物化。“我把那些屈从于身体几个敏感部位的欲求而贪得无厌的人都看成‘猪人,再加上‘狗人,都是动物中的低下者,是我心中极鄙视的。”池大为对他人的“动物化”也会在理解他人后暂时的瓦解,在他了解了丁小槐要承担家庭的重担后“觉得对他也没了那份怨恨的心情,他真可怜。”知识分子的阶层意识造成了池大为与他人的隔膜,使他习惯以精英视角来观看并批判讽刺有劣根性的身边人物。即使是后期池大为在官场上如鱼得水后,依旧保持着观看并“动物化”他人的方式,后来遇到来拜托他帮忙的“苟医生”和“毛医生”,他仍旧将他人视为动物,“‘毛听去怎么也像‘猫,我想着今天这是狗也有了猫也有了。”知识分子立场和形成的知识阶层意识让池大为习惯性地将自身与他人分离,以观看的方式、批判讽刺的角度对待他人,以池大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主观评价造成了他人的“动物化”,而这种敏锐的批判恰恰是知识分子精神高度自由的体现。

《沧浪之水》最开始便引用了屈原《渔父》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吾足。”在混浊的“沧浪之水”里人也需要去适应,“按说每个朝代都是社会的最后一道道德堤坝,可今天这个堤坝已经倒了。连他们都在按利润最大化的方式操作人生,成为了操作主义者。”胡一兵、池大为提到的操作主义是与理想主义相对的,操作主义是通过“操作”来实现自我欲望或获取物质财富。操作主义也并非市场经济的结果,在池大为父辈阶段坚持理想主义也会面临悲剧结局。只是市场经济加速、扩大了资本对人的异化速度和程度,使得人“动物化”。池大为曾一直坚守着理想主义和自己的原则,可是在官场上连连受挫,最后被编派去了冷板凳的中医学会。当他的儿子一波因为没钱治病被医院拒绝治疗后,时下身为处长的丁小槐一通电话便打通了医院的关系,这也使得池大为改变了自己的立场,认识到时代的不可抗拒,开始将人视为“软体动物”,放弃自己的自尊开始“动物化”,“为了赢得自尊,我首先必须放弃自尊,以柔若无骨的姿态进去那个弯曲的空间,经过了这么多年我才明白了这个道理。人就像海洋中的软体动物,寄生在螺壳中,久而久之就长成了海螺的形状。”在此作者借池大为的议论来表明了“动物化”就是人的异化,而且时代下的官场和社会是“弯曲”的,人只有异化自我,“动物化”后才可以生存。

二.“动物”形象分析

《沧浪之水》中以动物来象征人,看似构建了一个人与“动物”对立的世界,实际上的结构却是“知识分子-人-动物”,知识分子在很多时候被表述为“人”,但人却能在知识分子和“动物”中选择,说明实际对立的是知识分子和“动物”。“动物”的隐喻不仅存在于池大为的主观评价的“猪人”“狗人”中,在人物名字的构思上也留下了阎真将评价表征化的痕迹,其中最典型的是“晏之鹤”“许小虎”和“马垂章”。当类如“晏之鹤”等似乎保持着知识分子品质的人也“动物化”,到后来池大为甚至也变为“动物”,更能看出从主人公池大为身为第一人称的叙述者在“动物化”、异化他人,身为创作者的阎真也有意构造一个光怪陆离的“动物”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他人都是“动物”,存在于文本中的他人“动物”与创作者在叙述话语中构建的知识分子声音对立,一方面是与原有却失落的精英身份对立,一方面是与知识分子的精神对立。当“动物化”到了政治场域,便出现了“政治动物”,因为不符合政治环境的需要“鹤”和“虎”成了政治上的失意者,符合需要的猪、狗与“马”成了政治上的得意者。

失意者的晏之鹤、许小虎各有自身失意的原因。晏之鹤的形象与古典文学中“鹤”的象征意义有联系,是一种隐居名士的形象。晏之鹤在官场上失意多年,和池大为一样不肯趋同于逐利的政治动物,放弃自身的知识分子操守,于是只能成为“有名的闲人”。但这种“隐居名士”在后来却指点池大为,在池大为变为厅长后也不能“免俗”,为了他女儿阿雅的事来拜托他。晏之鹤所代表的隐居名士,更多凸显了一种壮志难酬的失意。许小虎是“血气方刚”“性格冲动”的,他敢在操作后奖项被官员包揽的论著评奖会上喊出声,进行质疑,在后来与池大为谈话后了解了内幕黑暗后感嘆“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他的悲凉和失意来源于不同于“狗人”类“政治动物”的正义感,敢于对不公发声,但这种发声注定是无力的、孤独而无人响应的。晏之鹤和许小虎失意的共性也都在于他们不愿意苟同“政治动物”,愿意操作或懂操作,坚持原则或公正,但是他们在失意过后为了生存,也不得不向“政治动物”低头。

池大为多次提到了“猪人”“狗人”。“我在内心把那些将物质的享受和占有当做人生最高目标的人称为‘猪人”,“猪人”“吃了睡睡了吃”;“狗人”用来形容丁小槐类似的溜须拍马、将上级当作主人的摇尾乞怜的小人,同时他们也会为争抢“排着白历历的牙齿准备跳起来咬”。在一开始池大为是十分鄙夷“猪人”“狗人”的,认为他们“都是动物中的低下者”,到后来经历了一波生病风波后,开始逐渐认为他们是“一种精明的人,能干的人,适于生存的人”,是“幸福的人”。“猪人”和“狗人”是“政治动物”,是政治上的得意者,他们会操作,想要占有物质,更适合在这个时代和官场中生存。马厅长马垂章同样也是政治动物,他名字所蕴含“马”还出现在了池大为到吴山地区调研中医药市场的行动中,其中鹿鸣桥、马塘铺、街市口需要三中留一,但因为马塘铺是马垂章的老家,即使买假药的现象严重卫生厅也没有将其砍掉,丁小槐甚至“指鹿为马”。马垂章的“马”便多了一层欺上瞒下、糊弄和操作主义的含义。但值得注意的是“马”和猪、狗一样都是被驯服的动物,后来晏之鹤又提到了牛省长,他们的共性是都会在上级、强权面前变得温顺。“你看到马厅长威风吧,可你看过他在牛省长面前的神态?牛省长是最威风的了吧,前年涨大水,副总理来视察,他陪着到农民家去看望,牛省长小学生似的就一直那么站着”。这些便是典型的“政治动物”,他们不像闲庭野鹤,也不是莽撞的“小虎”,为了取得利益,他们可以放弃自己的原则,学会低头,学会操作。

三.人与动物的分化与隐喻

人与“动物”的对立,实际上是知识分子与“动物”的对立,而这种对立前面谈到是与知识分子的精神和精英身份的二重对立。知识分子的精神操守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知识分子也不再享有原先尊崇的地位,反而是逐利的异化“动物”能更好地生存。“导师没人跟他跑他还是导师吗?可惜这不是一个需要导师的时代,人人都明白自己应该追求什么。活着就是生存,生存就要解决各种问题,解决问题靠什么?靠权和钱那两个王八蛋!”在文中还有一对明显的辩证关系的“好人”与“能人”,他们都没有被冠以“动物化”的形容,由此可以介入分析“人”与“动物“的区别。

“好人”的意识其实就是对知识分子精神的坚守,也是对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人”的坚守。池大为在最初对父亲的印象就是“好人”,这也贯穿了他在官场的始终,只是前期他并不迷茫,司机大徐能明白他,“一个人是怎样的人,别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有这点雪亮,这点理解,做个好人就并不吃亏,人间自有公道。”学会融入官场后,池大为的“好人”意识也并没有完全消散,始终还是倒悬在他良心上,隐藏在他内心话语里的。他会对许小虎予以相劝,许小虎会觉得他是个好人,即使说了内幕后也仍觉得他“还不算一个最坏的人吧。”他也会对戴秒良的结局感到可惜,感叹大家都是在演一出戏。最后在父亲的墓前他也会自白自己心中的隐痛,“用洒脱掩饰起来的隐痛,无法与别人交流的隐痛,这是一个时代的苦闷。请原谅我没有力量拒绝,儿子是俗骨凡胎”。池大为心中的“好人”意识也使得他区别于“动物”,在他与孟小敏独处时有一段有趣的描写,当孟晓明说他还不坏时,他否认了“并站起来伸出手做了张牙舞爪的样子。她一点都不慌,嘻嘻笑着说:‘看你像个动物。”池大为在“好人”意识还未泯灭时,只是和其他人一样在表演,表演成了“政治动物。”“好人”也是晏之鹤所看重的,他才会接近池大为,并帮助和指点他。到后来池大为变为厅长后,也解决了马厅长时期留下的评职称问题,吸血虫病数据造假的问题,这些都是他在“好人”意识下曾感觉到良心不安的问题。

“能人”似乎是和“好人”相对的,一开始池大为用能人来形容他鄙夷的投机的任志强,后来自己未来解决居住问题他自己也“用了一点能人的手段”。“能人”最朴素的意思就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但更深刻的意义其实是对“动物”的驾驭,“抓到手里的就是全部的真实,这是当今能人的逻辑。”“能人”高于“动物化”的人,在操作主义的时代能如鱼得水,到后来“好人”开始变得暧昧,让池大为产生迷茫后,“能人”意识就成就了他在官场上的稳步晋升。书中一开始引用屈原的《渔父》中“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也暗含了一种顺应时代的“能人”意识。在池大为学会融入官场后,“能人”就基本没有出现在他叙述话语中了,因为他本身就代表了“能人”,但这种“能人”也很容易变为“动物”,池大为也做了很多不符合“好人”要求的事,在马厅长面前说同事的坏话,在评奖时进行操作,甚至对孟晓敏产生了恋情。能使“能人”区别于“动物”还是需要对“好人”意识的坚守。但在操作主义的时代,知识分子或“好人”要获取尊重,找回精英的身份,也只能通过“能人”的操作,对“动物”的驾驭才能完成。

《沧浪之水》里人与动物的隐喻,其实暗含了知识分子面临的选择难题和生存困境。在操作主义的时代,知识分子的阶层意识、精英立场造成了他对时代和身边人物的讽刺批判,人的异化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愈加剧烈,在《沧浪之水》中这种异化被表述为“动物”化。阎真在艺术创作中也有意运用动物形象来象征各式各样的人物,以成就其光怪陆离的“动物”世界,用以观察或讽刺批判的角度来看待不同的人物形象。他的创作指归还是呼唤失落的知识分子的精神,即“好人”意识,也希望“好人”能转化为“能人”在操作主义时代获得应用的身份和尊重。

参考文献

[1]阎真.沧浪之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2]徐莹莹.“人的异化”在当代艺术中的表现与探究[D].青岛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

[3]钟丽佳.局外与异化——重读《局外人》[J].保山师专学报,2005(1).

[4]孙尧天.自然童话中的动物与人——论鲁迅对爱罗先珂的翻译、接受及其精神交往[J].中国比较文学,2021(4).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动物
当动物爱上了自拍后……
动物也凶猛
动物篇之P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