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三重意蕴

2023-08-08吴俊姚宏志

关键词:全人类胸怀中国共产党

吴俊,姚宏志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这一历史经验,肇始于马克思主义为全人类求解放的理论渊源,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标示着共产党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价值取向。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在冷战国际格局中积极开展反帝反霸斗争,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探寻中国式现代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书写了“胸怀天下”的宏伟篇章。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三重意蕴,可以为我们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提供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一、理论意蕴:坚持胸怀天下,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文化底蕴

(一)坚持胸怀天下,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经成立,就毫不动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前进指引,坚持为全人类谋求解放,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响应全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诉求,不断为之奋斗。

1.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在要求

世界历史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指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1]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各国逐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而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各民族逐渐由孤立发展走向融合渗透,历史也就越来越成为世界的历史。正如《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2]168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初,就坚持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指引,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与世界各国共产党一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并通过扎实的实践与深刻的思索选择了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认清与克服了苏联模式的种种弊端与失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又突破与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为社会主义显著优势不断提供明证。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作为思想依据,站在全人类命运的高度,洞察复杂国际局势,把握时代前进方向,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这既是世界历史进程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必然结果。

2.人类解放思想的实质诉求

人的本质是创造性的活动,是劳动,也即“自由自觉地活动”。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对工人来说是一种折磨,它并没有给工人带来任何有关人区别于动物、机器的特性。相反,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却属于资本家;劳动活动给工人带来了痛苦,却给资本家带来了享受。正是这种异化活动,形成了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异己的、对立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工人的劳动不再是一种内在的需要,而成为一种受他人支配,维持个人生存的手段。马克思由此推断出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进而意识到“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2]58。显然,这种关系与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相对立,也必然与人的本质相矛盾。马克思通过人的异化,人的类本质的丧失这一社会事实,引申出人的解放这一主题。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终身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马克思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411,因而,共产党人的革命斗争是国际范围的斗争,是为了解放全人类而进行的斗争。在共产主义社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2]422。通过共产主义,摆脱私有财产对人的奴役,异化的人得到了解放;通过共产主义,人的本质得到了复归,每个人得到了全面发展。随着私有财产和私有制的消除,人彻底消灭了被束缚的不自由因素,获得了全面的解放。正是共产主义使得人成为了真正意义的人。

马克思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高擎着“解放全人类”的精神火炬,照耀着共产党人前行的道路。从今以后,“为全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声音回荡在每一位共产党人心中,一代一代,永不停歇。应当指出的是,共产党的人类情怀是面向全世界的,其奋斗目标当然也不会局限于一个阶级、一个国家,而是要消灭一切阶级对立、结束一切私有制度,这种胸怀天下的情怀和立场正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底色。

3.国际主义精神的时代表达

国际主义精神随着代际间的传承、积淀和弘扬,愈加绽放出弥足珍贵的时代光芒。首先,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无产阶级政党刚刚诞生,社会主义运动尚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因此,这一时期的国际主义观主要是以无产阶级为依托,通过无产阶级的联合与革命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

其次,苏联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主义思想,进一步强调了无产阶级国际联合体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在列宁的视域中,一国革命的胜利将推动世界革命的开展,而一国革命胜利的巩固又必须要有世界革命的支持。由此,列宁强调,“只有我们的事业在全世界取得胜利,我们的胜利才会巩固,因为我们在开始我们的事业时,就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世界革命上”[3]。换言之,积极推动世界革命的开展是巩固苏维埃政权的必由之路,也是唯一出路。作为世界革命理论的实践策略,共产国际的成立标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虽然后来的事实表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给予了脱离实际的指导,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国革命的胜利与共产国际的支持、苏联的帮助密不可分,这充分彰显了列宁宏阔的国际主义精神。

再次,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接续发展了马克思、列宁的国际主义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政权长期遭到资本主义阵营的敌视和封锁,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又不断对中国实施军事压力和威胁。因而,这一时期的新中国极其注重国家政权安全,坚定地反对帝国主义。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逐渐淡化了国际主义中的世界革命色彩,并顺应时代要求提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国际关系民主化”等思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无论是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还是构建国际新秩序,无论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还是为全球卫生治理和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力量,都充分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深厚的国际主义情怀。

(二)坚持胸怀天下,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天下”情怀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天下”情怀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天下一家”“协和万邦”等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时,将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了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的世界情怀,赋予了传统“天下”情怀全新内涵、丰富内容及时代意义。

1.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天下”情怀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天下”情怀,主张“协和万邦、天下一家”。无论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目标,或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气质,抑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襟气度,都表达了中华儿女以“天下”为己任,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这些深厚的文化土壤、独特的文化资源,塑造了中华民族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基因,显示出中华民族胸怀“天下”的非凡气魄。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延续浸润中,“胸怀天下”逐渐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值得一提的是,“天下”不仅仅指地域疆土这种自然属性意义上的地理概念,而且还具有社会属性的政治含义,涉及到人和社会关系。中国古人始终将民心作为天下治理的前提,重视民众力量和民心所向,宣扬“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者,乃天下人之天下”,寄希望于通过仁政以实现平治“天下”。因此,“天下”既指地域疆土,也是百姓苍生,更是国家社稷。

事实胜于雄辩。中国自古就以谦和友好的态度对待世界其他国家,讲究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 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4]16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都是和平与文明的传播,反映出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有友好相处、和平交流的愿望。从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出一条“丝绸之路”,将世界东西文明连接在一起,到郑和“七下西洋”,强化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书写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壮丽诗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将自己置于大历史潮流之中,视世界为天下一家,全人类和合共生。中国人民与丝路沿线人民在长期的友好相处、和平交往中锤炼形成的“丝路”精神就是蕴含“天下”意识的生动体现。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古代人民与西方国家进行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路径,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沧海桑田,谱写了绚丽的篇章。

2.中国共产党是“天下”情怀的坚定传承者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传承者,天然地具备中华民族的“天下”情怀。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心系国家和人民,始终坚持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中书写着胸怀天下的恢宏篇章。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类作出贡献,体现出天下情怀的崇高追求。毛泽东同志指出:“所谓天下大事,就是解放、独立、民主、和平友好、人类进步。”[5]作为占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6]。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标语正是中国共产党追求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最好表达。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强调中国应有较大的贡献:“到那时,国家总的力量就大了,可以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在解决南北问题方面可以尽更多的力量。”[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8]45国际社会应该和衷共济、携手并进,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履行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历史承诺。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到“国家总的力量就大了,可以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再到“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国共产党人的天下情怀始终如一且日益坚实。这既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自觉运用,又是对独具中华文化特色的“天下”情怀等优秀文化传统的生动诠释。

二、实践意蕴: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行动指南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以贯之的行动指南。一百年来,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坚持胸怀天下,顺应时代潮流,通过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概言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坚持胸怀天下的拼搏史,也是一部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奋斗史。

(一)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改变世界政治格局

帝国主义的全球化发展在为资产阶级谋取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弱小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极为深重的灾难。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促进了殖民地国家和被压迫民族的迅速觉醒,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浪潮。中国共产党在诞生之初便深刻意识到,中国的前途命运与世界息息相关。毛泽东同志强调:“中国问题本来是世界的问题,然从事中国改造不着眼及于世界改造,则所改造必为狭义,必妨碍世界。”[9]因而“从事中国改造”,则必须“着眼及于世界改造”。毫无疑问,新民主主义革命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通过抗日战争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胜利作出了决定性贡献;通过解放战争战胜了国民党,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反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在冷战国际格局中积极开展反帝反霸斗争

新中国成立伊始,朝鲜战争爆发,我国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我们党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这场正义的战争不仅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有效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也有力维护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同时,在美苏两大阵营对立的局势中,我们党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一系列外交政策为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对粉碎帝国主义的孤立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们党在美苏“冷战”格局中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伟大成就。坚持独立自主、强调自力更生,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形成了“三个世界”理论,以广大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为外交的立足点,作出中国永远不称霸的庄严承诺,支持和援助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事业和新独立国家建设事业,赢得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尊重和赞誉。

(三)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探寻中国式现代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科学判断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0]21。在这一时代主题下,党一方面通过坚持胸怀天下,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共谋发展,争取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另一方面,团结带领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攀升,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深刻影响了人类现代化的进程。

这一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倡导建立国际新秩序,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始终把中国发展同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联系起来,心系人类进步事业。更重要的是,中国不仅给予了第三世界国家物质与技术上的支持和援助,而且向世界表明,一个受列强压迫和侵略的民族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走上现代化之路,这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有益借鉴。

(四)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深刻变革,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大变局”中,我们党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世界眼光,秉持胸怀天下,站在全人类立场深刻影响了全球体系的演变方向和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经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与发展,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能力和信心实现民族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更是极大地推进了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的发展样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历史规律、迎合时代趋势,以世界眼光探索中国道路。通过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引领人类进步潮流,构起人类文明新形态。同时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坚持包容互鉴,尊重文化多元性;坚持和而不同,维护文明多样性。坚持和平发展,反对冲突对抗,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持扩大开放,反对贸易壁垒,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多边主义,反对单边行径,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价值意蕴:坚持胸怀天下,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使命担当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坚持胸怀天下,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彰显了百年大党的使命担当和价值取向。

(一)坚持胸怀天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经过持续努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10]61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格局与情怀在当今形势下的最好展现。不仅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全球视野和博大胸襟,也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促进人类共同进步的坚定信念。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世界多极化的曲折前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人类社会正日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在全球挑战面前,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揭示了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客观现实和未来人类发展的基本方向,为应对全球性挑战、破解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面对动荡变革的世界,中国将始终代表稳定性和正能量,始终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上,放眼世界、胸怀天下,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合力谋发展,开创美好未来。

(二)坚持胸怀天下,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全球化不仅是一种宏观趋势,它还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细节、价值观念。全球化以来,人类“一体化”进程加快,各国家、民族在长期历史文化传统中形成的多元价值观得以直接相遇。尽管多元价值观在全球化进程中有大量的融合与渗透,但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文化之间难免会存在差异,有的甚至会爆发难以想象的冲突。回溯全球化时代以来的人类历史不难发现,不同的价值观念之间或部分重合,或彼此分立,或激烈争辩,没有形成一种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标准。因而常常造成不同国家、民族之间互相对立、势若水火的局面。因此,全人类共同的价值标准不仅仅是一个价值追求问题,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现实问题。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4]16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奋斗目标,是人类生存价值与发展价值的统一,也是对西方“普世价值”的全面超越。人类只有真正坚持这些共同价值,才能够迈向相应的新型文明,才能够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换言之,没有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认同、遵循和实践,就难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和发展。当然,这一价值共识的形成,远非一朝一夕、一国一州就能完成的,需要全人类不断深化普遍交往,化解思想歧见。近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和价值追求,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深化和精神升华,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的奉献之情和历史担当。

(三)坚持胸怀天下,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当代中国共产党践行天下情怀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具体表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4]13从当年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到“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再到“四位一体”“五位一体”,标示我们党依据中国实际不断创新,构建出视野更加开阔、内容更加丰富的新型现代化体系。不可否认,西方式现代化曾经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其也有自身的局限及困境。西方发展道路是由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决定的,它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之路,也不可能是人类发展的康庄大道。资本主义价值观念更不是世界必须奉为圭臬的绝对价值。事实证明,西方国家在将资本主义价值观当作“普世价值”强行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推销的过程中,引发了诸多矛盾和冲突。

应当指出,现代化绝不等同于西方化,中华文明更非简单的“西化”所能涵盖。中国共产党认为:“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8]468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既吸收和借鉴世界各种现代化模式的优点,又将现代化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及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对现代化的认识,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现代化不仅是各国人民共同的心愿,而且已成为历史的客观趋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虽肇端于西方文明的冲击,却是在中西历史文化会通的基础上生成的。因此,它既不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翻版,也不是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的再版,而是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基础上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和优势的全新版本,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之路。其相对优势主要在于:第一,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资本逻辑支配现代化的超越。不仅将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现代化的价值旨归,更历史性地把群体的共同富裕作为现代化的核心要义。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对殖民掠夺式现代化的超越。西方现代化通过海外殖民,对落后和弱小国家进行侵略、掠夺和奴役,造就了一个殖民主义的血腥时代。而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独立自主,依靠党和人民力量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也造福于世界人民。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人与自然对立关系的超越。它不同于西方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现代化,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现代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方向。质言之,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发展逻辑和方式的超越,展现出一种崭新的、多元的现代化图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样态、新模式。

猜你喜欢

全人类胸怀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胸怀军旅梦
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关于献血
疯狂的重量
胸怀 情怀 不曾忘怀
胸怀 情怀 不曾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