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站的“Z世代”网络自我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2023-08-08陈青山

关键词:Z世代弹幕内容

陈青山 ,鲁 冰

(1.西南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120;2.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人利用网络开展自我教育新模式、新业态,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时代命题。视频弹幕分享网站bilibili(以下简称B站),以AGC(漫画、游戏、动画)为主要内容,曾一度被视为相悖于教育、学习的二次元文化娱乐场。但有关数据却显示,每年有上千万人选择在B站展开自主学习。B站“正成为年轻人学习的首要阵地”,[1]这无疑突破了学界对B站的相关功能定位。本文在分析B站主要用户群体性特征、站内社交方式及满足用户心理需要途径基础上,认为B站在因其独特的弹幕互动交流形式、个性化的内容生产表达与网络空间中个体自主学习的内在特性不谋而合,得益于多元化的教育内容、交互性的学习过程、“萌化”的叙事方式,B站成为了承载网络自我教育的新平台,虽然在运行过程中,B站所承载的网络自我教育也呈现出市场化、泛娱乐化、泛个性化的隐忧,但B站的先行经验对网络自我教育的深化发展提供了以价值观为技术赋值、创建参与式互动平台、契合群体诉求、构筑立体化教育阵地等重要经验与启示

一、B站走向自我教育缘何可能

1.用户群体“Z世代”有着旺盛的网络自我教育需求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其中1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29.7%”,[2]达到3亿多人。1995-2010年出生的这一代年轻人已成为上网的主力军。生活中离不开互联网、数码产品的他们,也被称为中国的“Z世代”。数据显示,B站的“Z世代使用占比率达81.4%。”,[3]已成为他们重要网络生存场域。值得关切的是,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和“最亲移动互联网的一代”的“Z世代”又恰是当前自我教育的主要群体。数据显示,“74%的受访95后会选用闲暇时间‘学习和课外自我充电’”,[4]远超95前出生群体的35.49%。不容置喙,利用网络根据自己主观需求展开自主式学习已经成为“Z世代”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潮流。B站用户画像与当前网络自我教育需求的主体高度重合,是B站可以成为网络自我教育重要场域的前提。

2.弹幕载体满足了“Z世代”展开自我教育的社交需求

作为一家视频分享网站,B站为观看者提供了对视频内容的实时评论功能。通过网站提供的技术,观看者可以将对视频内容的主观认知表述为文字评论,穿插展示在视频节目中。因大量即时的表达对内容赞叹或吐槽的评论信息在屏幕上飘过,像子弹一样,爱好者又称其为“弹幕”。这种“弹幕”形式营造了独特的视频观看和交流体验,突破时空限制构建出奇妙的共时性关系。原本孤立的、分散的网络信息获取个体通过弹幕连接起来,在主动参与、信息共享、认知碰撞、灵感激发、互动分享中寻求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满足了“Z世代”个体化、边缘化表征下的交流渴望,驱散了“原子化”社会趋势下的个体疏离感和孤独感,打造了活跃的社区氛围和参与式的学习环境,契合了“Z世代”网络自我教育中的社交需求。

3.网站内容生产对个性的推崇满足了“Z世代”的心理需求

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全面开放促进了“Z世代”自我意识的进一步觉醒。无论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还是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空间里,他们都敢于否定权威,在大声言说、参与表达中凸显自我,张扬个性。作为UGC(用户生产内容)主要平台,B站的内容生产迎合了“Z世代”热情奔放、新潮时尚的群体性格特点,满足了他们个体表达、自我彰显的心理需求。B站的UP主(上传视频音频的人)个性迥异、创意十足。如著名生活区UP主“华农兄弟”以个性魅力、诙谐的“吃竹鼠的一万种理由”、接地气而不低俗的真实生活场景在B站上“吸粉”323.3万人;游戏元老级UP主“敖厂长”、音乐区UP主“Ilem”等通过上传分享具有个性、创意性、想象力的内容而收获大批粉丝。B站还出台“创作者激励计划”等各种激励措施,通过补贴等形式针对性地扶持产出高质量内容的UP主、新加入的U主,推动网站内容更新。在自主选择信息内容的自由网络王国里,B站对个性的尊崇满足了“Z世代”自主参与、自由表达、自由发生的心理需要。“Z世代”为B站“贡献了116万的月投稿量和3.2亿日均播放量”。[5]

二、B站作为网络自我教育载体缘何成功

丰富多元的教育内容是互联网自我教育平台的主要特征。B站原创多元化教育内容,全面布局文化产业链,生成了包括十三大类和二到八个小类的视频资源,涵盖科技、生活、舞蹈、音乐等各领域。“Z世代”可以随时随地在B站上获取各类资源,通过自我教育来解决实际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在网络自我教育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等方面,B站更具备自身的独特性特征,耦合了网络时代“Z世代”自我教育个性化需要。

1.自主性的学习方式

独立、自主、思考、选择、参与、创造是Z世代展开自我教育的重要准则之一。B站的自主性、人性化、智能化的特点,使得个性化自主学习成为可能。一方面,B站丰富、共享的资源赋予了“Z世代”绝对的教育信息选择自由权,他们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时间、需求、兴趣爱好,综合考虑个人的速度和水平,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规划学习路径,选择教育材料、教育内容,随时调整教学节奏,体验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设置符合个人特征的学习内容和模式,自主性和独立性得到彰显。另一方面,依托大数据与算法推荐,B站精准识别“Z世代”的兴趣爱好、舆论选择偏向,明确受众的浏览习惯路径与特点,完整地跟踪、记录和分析其学习习惯与状态,通过资讯推荐、信息推送和兴趣标签过滤等功能,为“Z世代”精准推送定制式、个性化的教育内容,满足他们多样化的自我教育需求。B站的海量的教育资源与便捷的教育信息获取渠道,唤醒了“Z世代”的自主教育意识,他们在B站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完全的自我建构,在多元选择中达成自主式探究,进而达成深度学习。同时分众化、差异化的自主选择与推送模式,充分考虑了“Z世代”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接受程度,打造了“精准人群+优质内容”的传播模式,激发了“Z世代”的学习热情,实现了由“不得不学习”到“我想要学习”的思想转变。

2.交互性的学习过程

在学习资源丰富的网络自我教育中,自主学习过程是否愉悦成为激发自我兴趣与动力的关键因素。不同于纯粹的资源型论坛或单向度的视频学习网站,B站的弹幕+视频的实时互动模式,搭建了集体学习场景,创造了交互式的学习氛围和参与式的学习模式,使得自我学习成为一个有趣而快乐的学习的过程。可以说,弹幕为“Z世代”营造了一个参与互动式的学习氛围,“Z世代”不仅通过观看视频学习充盈自身,更通过弹幕来表达学习困惑、展开讨论、抒发情感。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困惑往往可以得到后来者甚至UP主的亲自解答,他们的情感常常能够实现普遍的共鸣,从而使得B站自我教育中的信息反馈与情感沟通成为一个持续性的过程,由此营造出一种交互性的学习氛围。增强了“Z世代”学习者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了他们的自我学习兴趣与动力。

3.“萌化”的教育话语

“萌化”是指通过装饰修改、二次创作等方式将动画、漫画、游戏、小说素材与特定的语言、形象、事物相结合,使内容变得“萌”起来。利用“萌化”叙事方式。B站以娱乐性与哲理性兼备的“萌化”语言阐释深刻道理与枯燥内容,以拟人化手段构建“萌化”人物形象让教育内容更有趣、更亲和。如B站漫画视频资源《那年那兔那些事》以“萌化”的国家形象来展示演绎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史实,被网友称作“最好的历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萌化”卡通形象和语言,让B站的网络自我教育摆脱了严肃、呆板、拘谨的刻板印象,以一种更为轻松、有趣的叙事方式让主流观点与理论知识更“接地气”,赢得了“Z世代”的青睐与追捧。B站统计数据显示,《那年那兔那些事》在B站上的点击率与弹幕数量分别为5487万、138.2万,“Z世代”在观看过程中狂刷弹幕,围绕学习内容展开激烈讨论与交流,就先辈创业热忱抒发心中的景仰与敬佩,取得了极好的自我教育效果。

三、B站所承载的网络自我教育在运行中呈现出的隐忧

B站在学习方式、学习过程、话语体系建构上所具备的独特性特征对Z世代的网络自我教育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泛市场化、泛个性化、泛娱乐化导向下,B站所承载的网络自我教育在运行中也呈现出隐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商业化追求下的价值偏差

在市场利益的驱使下,互联网平台为吸引人气、赚取流量、获得创收,恶搞、吐槽、胡乱嫁接各种元素,一味迎合“Z世代”猎奇口味,追求“眼球经济”。尽管B站力求站内视频资源的品质导向和价值观优先,不以明星、流量、爆款为导向,但在过度的市场化以及利益驱动下,B站上传得视频资源在发展上表现出“唯物质”倾向,在内容上呈现出世俗化、娱乐化倾向。内容生产者只关注经济利益的获取、视频数量的扩张而忽略内容品质的提升。如以“恶搞风”为特征的“鬼畜视频”用低成本圈存流量,大量画风露骨、画面血腥的低俗内容冲击青年群体的认知。2019年4月,B站因提供大量大尺度动漫和低俗内容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而被央视点名批评。

2.个性化导向下的自我迷失

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形成的以‘自己教育自己’为目的的教育。”[6]B站对个性的鼓吹与崇尚,容易造就“Z世代”对“独特”、“个性”的狂热追求进而自我迷失。一方面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时期的“Z世代”在B站的不加引导的自我狂欢下,容易将个性等同于特立独行,坚持错误的“自我理念”,在网络空间中彻底摆脱身份、规范的束缚放纵自我,导致精神的迷茫、道德人格的迷失和精神价值的消解。另一方面,在资本逐利逻辑的牵引和媒介技术的浸润下,B站成就了一大批以“贩卖个性”为生的偶像UP主。这些UP主通过目的性的内容生产,事实上已经成为在B站上追求个性的“Z世代”的群体领袖,“Z世代”以这些形象化的“个性偶像”作为自身标杆,通过直观的感官感受来衡量自己与他人的个性是否足够“个性”,然而当他们“通过崇拜‘个性偶像’的方式寻觅、确认自己‘个性’,为自己的‘个性’提供合理确证时,就势必走向个性的沉沦,看似崛起的个性最终被淹没”。[7]在对个性的无限追逐中终于走向极端,自我教育的初衷遭到背离。

3.娱乐化支配下的浅尝辄止

随着“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消费文化强势崛起并影响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网络空间中的知识传播自然也未能幸免。无论是生产文化内容、还是知识传播形式都逐渐被消费文化侵蚀,呈现出泛娱乐化的倾向。从B站的上传视频来看,大量UP主制作的文化内容都趋向于简化直观,以具象有趣、充满娱乐感官刺激的表现形式来吸引“Z世代”的主动关注和选择,让上传的文化内容获得裂变式的传播效果。这种充满娱乐性的文化内容表达方式,让知识本身碎片化、无深度感,成为娱乐附庸,不可避免地消解了自我教育内容的严肃性、深入性、思辨性、系统性,让“Z世代”沉迷于表层娱乐,对知识获取的浅尝辄止取代了深度探究,学习效率低下,难以形成有意义的知识结构体系,更在网站里的娱乐狂欢中,“失去人类生活的批判意识和超越维度,跌入空洞、碎片化而无意义的精神世界”,[8]逐渐丧失自我深思和价值认知的能力,

四、B站的先行经验对网络自我教育发展的启示

新时代,自我教育以互联网为载体创新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B站在网络自我教育上呈现出来的优势及运行过程中呈现出的隐忧,为网络自我教育发展提供了启示。

1.以价值观为技术赋值

技术可以中立,但技术使用的原则应当合乎道德要求和价值标准。作为互联网自我教育主体的青少年群体,思维敏捷、富有梦想,正处在思想价值观念养成关键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网络自我教育的顺利开展,以价值观为技术赋值。一是要重视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网络教育内容生产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网站要设置紧贴时代热点、青少年感兴趣的新议程,并置于主页面显眼位置,引导青少年主动点击学习。二是要应通过技术研发进一步完善、推广防沉迷系统。当前的防沉迷系统大多需要青少年主动选择,这种选择权的倒置削弱了其有效性,各大平台应当利用技术设置实名注册最低年龄,根据用户信息自主设定“青少年模式”和“成人模式”,在不同模式下再针对在线学习内容、消遣娱乐设置不同的上网时间阈值,完善时间提示和时间锁功能。三是要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人思想政治道德认知的主要实践形式,“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9]将红色文化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资源上线,借助VR眼镜、VR头盔等人工智能设备,实现网上参加“重走长征路”等虚拟实践活动,增强“Z世代”的体验感和代入感,打造内容红、形式潮,能引导“Z世代”思想认知的网络自我教育。

2.创建参与式互动平台

在网络教育资源极大丰富的今天,如何引导受教育者主动选择,积极参与,是网络自我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弹幕这种视频技术在网络自我教育中的运用赋予了教育受众前所未有的话语权,培养了学习者参与在线教育内容生产的积极性,打破了传统网络自我教育中互动滞后的模式,形成了具有同样爱好的受众的凝聚力,真正创造了一种交互式的学习氛围。B站自我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互动式的弹幕交流功能。网络自我教育必须创建参与式的互动平台,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机会,营造一个交互式的学习氛围。一是要打造弹幕+评论+留言一体化的交流方式,构建自我教育全过程、全方位的互动平台。以评论畅通学前沟通,以弹幕展开学中互动,以留言确保学后交流,打造一个及时交流、全时交流贯穿自我教育全过程的立体互动交流平台。

3.契合“Z世代”群体诉求

B站网络自我教育的成功经验昭示,内容为王是网络自我教育的重要遵循,是网络自我教育在新时代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保障。网络自我教育内容生产只有契合“Z世代”群体诉求,关注“Z世代”群体的需要,才能对他们产生“磁性”。一是要创新内容供给。网络自我教育必须以“Z世代”喜欢的方式,说“Z世代”想听的内容,将网络自我教育内容与动漫、网游等形式相结合,谋求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二次元文化的破壁与融合,创新自我教育内容供给,从而在信息洪波中吸引“Z世代”眼球与注意力。二是要提高内容质量。文化内容表现形式和载体技术创新只能产生“吸引”,优秀的文化内容本身才可能具有“黏力”,优质内容仍然是网络自我教育的核心竞争力。“Z世代”大部分接受过良好教育,对于自我教育内容的选择较高的评价标准。网络空间中的自我教育内容虽然大量生产但是良莠不齐。一方面,“Z世代”具有旺盛的高质量网络自我教育内容需求,但另一方面,网络平台供给的文化产品思想性不高、阐释性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各大平台必须优化内容生产供给侧,以高质量、有特色的文化内容供给把“Z世代”从娱乐这个阵地里抢夺回来。三是要保证内容的精准性。根据自身需求,分类主动选择是“Z世代”网络自我教育的典型特征。他们“对于与自己需求相匹配的、能解答自身疑惑的、产品内容有深度的,才会继续保持活跃度”[10]各平台要进一步开发大数据抓取与分析功能,精准把握“Z世代”的需求。在内容生产的前期阶段要充分了解“Z世代”关注的兴趣焦点、信息接受心理、认知审美习惯,有的放矢地进行内容选题、主体设计,增强内容供给与“Z世代”的需求的关联、契合度。

4.构筑立体化教育阵地

“自我教育并不等同个体的学习活动”,[11]受众主动选择教育内容构建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相关认知的过程,自主的表征下离不开教育者的设计和有效引导。互联网背景下,“Z世代”的网络自我教育须教育者主动参与与学习者自我教育的结合,协同推进构筑立体化网络自我教育阵地。一是打造官方品牌。2017年1月,“共青团中央”进驻B站,在2年时间内,打造了“青年学党史”、“青课2019”、“青春25小时”等6个常设板块,凭借新理念、新形式、新方法,打破了过去刻板老套的形象进行了新文化产品的转型,成功“吸粉”339.1万,视频播放数达4.3亿。政府应加快品牌建设,打造更多类似于“共青团中央”这种独具特色且为“Z世代”喜闻乐见的官方品牌,以官方阵地开展“Z世代”自我教育,发挥更大效能。二是构建高校名片。对于新兴文化潮流,高校应加快研究突破,将校风校韵、优势学科、理论知识与新兴文化潮流融合,打造符合“Z世代”口味的自我教育内容,构建响当当的高校名片。三是发挥教师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思维方式要和“Z世代”紧密融合,不断提高新媒体技能,勇于创新,主动成为UP主,以过硬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将教育知识制作特色UGC,以“萌化”的叙事方式对接青年口味,增强网络自我教育的趣味性和时效性,为“Z世代”自我教育营造一个风清气朗的网络环境,提供更多优质的自我教育内容。

猜你喜欢

Z世代弹幕内容
弹幕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HOLLOW COMFORT
“弹幕”防御大师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中国“Z世代”:花得多担忧少
截留“Z世代”
快手收购A站听老铁讲述“Z世代”的故事
什么是“Z世代”(答读者问)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