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精神融入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
2023-08-08石岩凤
石岩凤,兰 茹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50)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论述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亟待教育领域去落实的一项重要任务。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2022年,习近平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再次指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1]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建设,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根据青少年思想意识发展趋势,做好各个学段爱国主义教育的衔接,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体化。在这个过程中,把体育精神融入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对推进一体化建设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一、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困境与缘由
(一)当前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困境
1.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过于依赖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其他学科的协同配合不足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教育“三问”是教育中的根本性问题。[2]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接班人,这是一个复杂宏大的系统工程。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要求是“协同”,需要学校教育的各层次、各领域行为主体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在当前学校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被广泛认为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事。其他学科教师对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度不够,在行动中的实施力度也不够。思想政治课程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作为主渠道和主阵地,与其他学科的教育资源缺乏有机整合;思想政治科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联合施教”、拓宽爱国主义教育光谱不够。此外,爱国主义教育不应该只是课堂教学的内容,它应该是承担教育任务的单位、集体和个人一起构建的有利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环境和土壤。
2.贯穿各学段的爱国主义教育教研合作平台尚未搭建,大中小学之间的整合性不足
理想的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是一个打通了学段障碍的全学段教育。但在现实中,大中小学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体化建设还存在认识不一致、共识不强烈的问题。特别是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之间,“跨界”意识、融通意识还不够强,课程设计有待区分。[3]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思政教师对非自身授课学段的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不清楚,对于非授课学段的教学对象也不了解,即便选取同样的教学专题,教学目标也是难以把握的。此外,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学段,受授课场所、所属院校、年级等主客观因素影响,教师很难在大中小学之间实现自由流动。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覆盖大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教研合作平台,教师间的交流合作困难重重,各学段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内容、方式、目标等都缺乏有机衔接和整合。
3.聚焦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缺乏,一体化建设的针对性不足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之一,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总体设计,体现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要求和模式,反映学校的教学水平,是学校确定人员编制,开展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课程标准则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指导文件,规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及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进行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相对比较新的要求,很多学校尚未形成聚焦爱国主义一体化建设的针对性人才培养方案,也鲜有将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作为课程建设的标准之一的学校。这两项基础性内容的缺乏,使得教师在执行教育教学任务时,自然对贯穿大中小学的一体化建设考虑较少,主要考虑本学段的教育教学工作。
4.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尚未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
自国家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重要工程以来,全国各地大中小学就此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体化建设。当这种尝试和探索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就需要方向的指引,需要对成效做出评核判断,才能进一步推向深入。教学评价往往能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定的价值判断,对其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目前,在我国各个阶段的学校,这种评价由受教育者、同行、督导甚至社会来进行,并没有将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体化”作为重点评判标准,因此也不能起到导向的作用,在一体化进程中的指导意义有限。
(二)推进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必要性
1.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并存、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并存、科技发展与反智主义并存、整体和平与局部动荡并存。从我国的发展来看,进入新时代,中国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爱国主义传统,解决好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是目前社会各界普遍达成的共识。但是,信息化尤其是移动信息的普及,让国内及世界各类纷繁复杂的现象迅速传播,青少年很容易被各种信息裹挟。在如此复杂的国内外背景下,有必要重新明确爱国主义的目标和内容,形成小学、中学、大学连贯的爱国主义教育,让正确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始终占据青少年的主流思想来源。
2.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
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受教育者知识、能力的增长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实施教育活动。教育行为不可因一个阶段结束,就暂告一段落,等到下一个阶段的学习生涯再重新开始。每个学段之间必须有过渡和衔接,根据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差异,针对性设立相应的教学目标,灵活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配合适当的教学手段,这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每个阶段的教育不应该是独立的、毫无联系的,更不是随着学段增长而机械连接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国家共同体意识、民族立场和家国情怀的,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展,才能取得“立德树人”的效果。[3]实现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既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也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体现了教育工作阶段性与整体性目标的统一。
3.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改进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目前,大中小学各阶段学校教育中都渗入了爱国主义教育元素,但各阶段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和衔接,尚未构建出完整统一、科学规范的一体化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各个学段的爱国主义教育相对独立,难免各自为战,教育内容缺乏连贯性、系统性,教育目标也不够清晰和完整。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甚至出现大学课堂的内容跟小学课堂的内容大同小异的情况。例如,中小学教育已经反复在渗透爱祖国就要爱党、爱人民、爱祖国河山、爱祖国文化等爱国主义知识,到了高等教育阶段仍然在机械重复这些知识性内容,而不是让学生从更复杂的国家发展战略、世界发展趋势及现实情境中理性构建爱国主义思维,将爱国主义转化为学生发展和职业选择的动能。因此,未来有必要改进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开展跨越学段的一体化研究,形成既具层次、又能有机衔接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
二、体育教育在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中具有独特价值
学校体育是贯穿我国大中小学各阶段学习的必修科目之一,对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体育课程自身的特点,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难以替代的独特价值,对克服当前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困境也能发挥独特作用。
1.体育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几代体育工作者通过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使我国的体育事业迈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早已摆脱旧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正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这本来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生动史诗。广大体育工作者总结出的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现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其中,“为国争光”是中华体育精神的核心要义。可以说,中华体育精神是爱国主义最具活力的载体和最鲜明的表现,爱国主义是中华体育精神的思想源泉;是体育文化永恒的主题。[4]把体育精神融入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对塑造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意义。这既包括了“为国争光”的强烈家国情怀和集体观念,也包括了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责任担当意识,还包括了为集体荣誉而刻苦奋斗的拼搏精神。体育精神的这些元素,是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鲜活具体的素材,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民族复兴伟业接班人的重要精神源泉。因此,在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体育教育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当前贯穿大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学校体育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工程,是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对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具有独特功能,有助于最终实现以体育心、以体启智。因此,在当前大中小学各个学段体育教育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重要内容。例如,通过体育课可以培养集体观念,进而增强爱国情感。在体育课中,教学是以“集体”为基本单元的,“集体”也是学生活动和练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能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培养团结协作,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集体,形成和巩固“家国第一”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此外,大中小学都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顽强拼搏,在此过程中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健康向上的品德情操;通过升旗仪式、步操、颁奖礼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正是由于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各学段体育教育的全过程,在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中,体育教育可以承担重要角色和功能。
3.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育本身具有较高的一体化建设水平
当前,我国大中小学都开设有比较完整的、符合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的体育课程,而且各学段、各年龄段学生需要接受的体育教育之间基本做到了相互衔接、有机整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10月15日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学校体育课程注重大中小幼相衔接,聚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5]落实上述要求,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阶段以培养兴趣爱好为主,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游戏活动,促进运动机能协调发展。义务教育阶段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为主,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高中阶段以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为主,体育课程进一步发展学生运动专长,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职业教育阶段以培养身心健康的技术人才为宗旨,把体育课程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高等教育阶段以培养具有崇高精神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把体育课程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除课程基本实现了一体化之外,大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在培养目标、考核评价标准与教材体系建设等方面,也大体上能做到相互衔接。学校体育教材体系建设要根据学生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充分体现思想性、教育性、创新性、实践性,围绕课程目标和运动项目特点,精选素材,丰富资源。大中小学体育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也相对容易。因此,学校体育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路径,只要能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体化提供现成的平台和途径。只要将爱国主义教育的元素融入大中小学的体育教育课程,就可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体育精神融入大中小学爱国主义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实现体育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新形势下推进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在一体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下,做好各学段的分工,做好学段间的衔接。
1.用好学校体育的传统渠道拓展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路径
从传统路径来看,体育精神融入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教材体系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渠道。首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搭建教研平台、将爱国主义元素纳入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创建集体备课制度、跨学段课堂观摩交流等方式打通不同学段的壁垒,为各学段教师交流提供方便。其次,目前各个学段虽有了相互衔接的教材体系,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教学专题、教学重点、难点是没有经过整合的。体育教育可以针对不同教育对象设置相对比较弹性的教学目标要求,结合上一学段和下一学段的教育现状,做好衔接。再次,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渗入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娱活动。将蕴含体育精神的体育活动、体育比赛、体育栏目、体育人物事迹等作为校园活动、校园宣传等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此外,校训是每个学校长期的文化积淀,校训中的每个词语都有丰富而深厚的含义。例如,有些学校校训中会有“拼搏”“进取”“笃信”等词语,既是体育精神的鲜明表达,也符合爱国主义的价值观要求,利用校训将体育精神深入的渗透学生的思想中,也是一种自然有效的手段。
2.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体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发展的一体化新路径
随着科技进步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中。“移动课堂”、自媒体、视频号、公众号等都可以成为体育精神融入爱国主义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新型路径。这种没有学龄段障碍的新技术手段,比较符合爱追求潮流的青年学生的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发送推文、制作短视频,微课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近几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学校为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转,采用的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钉钉、立知课堂等线上授课软件进行直播授课或者录播课程、发送短小知识气囊等,也是非常灵活的教育手段。此外,目前国内有许多优秀的资源库,有些省、市、学校还建有自己的信息资源库,这些教学资源大多制作精美,思想性强,经过严格的审核把关,符合体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发展的要求,可针对不同学段的接受能力和知识结构,开放相应的线上资源库,为学生接受教育提供便利,从而打造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新路径。
3.结合体育院校特点开辟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特色路径
不同学校也可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办学要求,开辟特色路径。体育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体育事业人才的专业院校,本身就有一些不错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可以有效的利用起来,探索体育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特色路径。例如,相关体育院校可以发掘本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史馆、冠军林、冠军讲坛等校本文化产品,通过冠军事迹教育、体育文化遗产参观、与冠军面对面交流等多项活动,更直接更有穿透力地开展体育精神熏陶,使学生在沉浸式的学习中不断获得精神力量,这就形成了以“冠军精神”为核心的校本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体教融合的特色办学模式。此外,把阶段性特色项目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不错的方式。比如利用党史进校园契机,对体育院校学生进行党史文化、党史事迹、伟大建党精神等教育,滋养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结合党在不同时期的体育建设思想,传承党的体育文化理念,可以收到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效果。有的院校在建设国旗护卫队的过程中,渗入国防安全教育、国家安全观教育等爱国主义元素,通过对国旗护卫团队成员的高标准选拔和严格的体育训练,使国旗、国旗护卫队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标杆,树立了国旗、国旗护卫队的崇高威信,潜移默化地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传统路径、创新路径和大中小学的特色路径,共同构成了新时期将体育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体系,能有效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体化建设,在实践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上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