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研究

2023-08-07章先飞熊惠

村委主任 2023年1期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

章先飞 熊惠

摘要:本试验采用田间药效试验,以6%井冈·嘧苷素水剂和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作为对照药剂,探究三种药剂对上海地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水稻生产中提供多种药剂选择,为科学高效控制水稻纹枯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7%四氟·嘧菌酯悬浮剂药后14天防效为87.39%、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药后14天防效为85.09%、40%氟环唑悬浮剂药后14天防效为81.08%,可见,三种试验药剂与对照药剂防效相仿,可替换使用,且在水稻拔节至孕穗期喷雾防治水稻纹枯病,没有发现其对水稻叶片和茎干的药害症状,在试验用量范围内对水稻作物安全,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三种药剂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1-016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11.42     文章标识码:B

水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一半以上的稻米在亚洲生产,其中我国是水稻种植面积第二大、稻米产量最高的水稻产区[1]。为了满足人类对于水稻产量日益增长的需求,水稻生产中需要采取正确的水肥管理、水稻育种改良措施以及有效的控制病虫害[2]。然而,水稻在整个生育期中会发生约40多种病虫害,如稻飞虱、螟虫、稻瘟病、纹枯病、恶苗病和稻曲病等,这一直都是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的严峻挑战。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尤其在亚洲地区被广泛种植和消费,然而每年水稻真菌病害造成的损失是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水稻纹枯病是世界上所有水稻种植区的一种破坏性病害,每年大约造成25%的产量损失[3]。水稻纹枯病是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侵染引起的,主要侵染水稻叶鞘,发病后期会造成叶片枯黄,抽穗不良等情况,造成瘪谷,严重影响水稻产量[4]。

水稻纹枯病一直是上海市郊水稻种植区重发常发性病害,纹枯病的田间防治主要依靠良好的抗病品种,科学的种植方式和化学药剂的使用[5]。由于抗病品种的缺乏,目前纹枯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药剂(杀菌剂)防治,杀菌剂的大量重复使用会导致药剂抗性的产生,因此,开发出多种有效防治该病害的药剂成为必需。防治纹枯病主要是要抓好水稻关键生育时期的防控,即在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选用生物源药剂与化学药剂相结合的方式,如井冈霉素、氟环唑和噻呋酰胺类药剂,遏制住发病基数,尽量选择多种药剂轮换使用,减少药剂抗性延长使用寿命。

目前登记在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上主要有单剂和复配剂,单剂主要有三唑类药剂,如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氟环唑等;也有酰胺类药剂,如氟酰胺、噻呋酰胺、稻瘟酰胺等;还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复配剂主要有两种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混配形成,如噻呋·嘧菌酯、甲硫·戊唑醇、井冈·嘧菌酯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防治效果,减缓了抗性产生,极大延长的药剂的使用寿命。

本实验选择三种还未在上海地区大面积使用的化学药剂开展试验,其中氟环唑悬浮剂是甾醇抑制剂广谱类杀菌剂,对病菌的细胞膜的生物合成形成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保护活性;四氟·嘧菌酯悬浮剂是两种杀菌剂的混配,其中,四氟醚唑抑制麦角甾醇的合成,且具有良好的内吸性,而嘧菌酯则是良好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两种不同作用机制同时作用具有保护治疗作用;啶氧·丙环唑悬浮剂是三唑类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混配,具有良好的渗透内吸和扩散能力。对不同成分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进行试验,以减少抗性的产生和药剂的长期可持续的使用。

笔者选用市场上常见的登记在水稻纹枯病上的化学杀菌剂,选用一种单剂和两种混配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设计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

本试验选择在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沈巷村进行,在5月27日机插,此时,水稻生长处于拔节长粗期,试验前后用常规农事操作。试验对象为水稻纹枯病、试验作物为水稻,品种为“青香软粳”。

1.2   药剂

1.2.1   试验药剂

17%四氟·嘧菌酯悬浮剂(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提供);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科迪华农業科技提供);40%氟环唑悬浮剂(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2.2   常规对照药剂

选用上海地区常规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两种药剂:6%井冈·嘧苷素水剂(浙江省桐庐汇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美国世科姆公司)。

1.2.3   空白对照

不使用杀菌剂,其它常规处理。

1.2.4   药剂用量与编号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见表1)。

1.3   小区安排

试验设4个处理,随机排列,不设重复。每个处理小区面积600m2,空白对照250m2。除药剂处理因素外,其它管理措施一致。

1.4   施药方式

选用浙江濛花喷雾器有限公司生产的濛花MH-D16-3型智能电动喷雾器,工作压力0.15mpa~

0.4mpa。第一次施药日期为2020年7月28日,水稻生长处于拔节期;8月7日第二次施药,共施药2次,施药液45kg/667m2。针对植株茎杆均匀喷雾。从插秧至试验期间没有进行过其它病害的化学防治。

1.5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气象资料:试验期间为7月28日至8月20日(第二次药后14天),日平均气温30.53℃,日最低温度为25℃,日最高温度为37.6℃,雨日为5日,雨量为159.8mm。7月28日第一次用药日平均气温29.3℃,日最低温度为26℃,日最高温度为33.4℃,阴。8月7日第二次用药日平均气温31.1℃,日最低温度为28.1℃,日最高温度为35.6℃,多云转阴。

土壤资料:该地区土壤为青黄泥,水解性氮147mg/kg,有机质含量为31.98g/kg,PH值为6.19。

1.6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调查方法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方法。每点固定调查相连5丛,共25丛,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每次调查每个处理调查记录三个25丛数据。

分级方法(以叶片为单位)

0级:无病斑;

1级:第四叶片及其以下各鞘、叶片发病(以顶叶为第一片叶);

3级:第三叶片及其以下各鞘、叶片发病;

5级:第二叶片及其以下各鞘、叶片发病;

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鞘、叶片发病;

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观察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同时观察对其它病虫害的影响和对其它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第一次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7月28日),第二次施药前调查发病情况(8月7日),第二次施药后14天(8月20日)调查发病情况。

1.7   调查数据计算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 ×100

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

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防治效果

如表2试验结果所示,40%氟环唑悬浮剂用15ml/667m2,对水稻纹枯病在第一次药后防效为58.01%,防治效果较差;第二次药后14天防效为81.08%,药剂后期防治效果明显;常规对照药剂6%井冈·嘧苷素水劑和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第一次药后防效分别为67.68%、72.65%,第二次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75.63%、85.45%;第一次药后结果,40%氟环唑悬浮剂防效低于常规对照组,第二次药后14天的防效与常规对照药剂防效相仿,各处理间防效接近,防治持效期与对照相仿,可考虑后期防治替代使用。

17%四氟·嘧菌酯悬浮剂用50ml/667m2,第一次和第二次药后14天防效分别大于70%,防治效果好且持效期长。与常规对照药剂相比,17%四氟·嘧菌酯悬浮剂用50ml/667m2的防效明显高于对照药剂6%井冈·嘧苷素水剂用150ml/667m2,且与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用15g/667m2防效相仿,各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

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用70ml/667m2,第一次药后防效为66.10%;第二次药后14天防效为85.09%,防治效果好且持效期长。与常规对照药剂相比,高于对照药剂6%井冈·嘧苷素水剂,与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效相仿,防效差异不显著,防治效果相当,可替换使用。

2.2   安全性

施用40%氟环唑悬浮剂用15ml/667m2、17%四氟·嘧菌酯悬浮剂用50ml/667m2和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用70ml/667m2在水稻拔节期喷雾防治水稻纹枯病,没有发现其对水稻叶片和茎干的药害症状。

3   小结与讨论

40%氟环唑悬浮剂用15ml/667m2防效较好,且持效期长,防治效果和对照药剂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用15g/667m2相当。因此建议在水稻纹枯病发生初期或尚未发病时,用40%氟环唑悬浮剂15ml/667m2进行喷雾法防治,每隔10-14d用药,连续施药2次。17%四氟·嘧菌酯悬浮剂用50ml/667m2防效好,且持效期长,防治效果高于对照药剂6%井冈·嘧苷素水剂用150ml/667m2,和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用15g/667m2防效相仿。因此建议在水稻纹枯病发生初期或尚未发病时使用17%四氟·嘧菌酯悬浮剂用50ml/667m2进行喷雾法防治,每隔10-14d用药,连续施药2次;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用70ml/667m2防效好,且持效期长,防治效果高于对照药剂6%井冈·嘧苷素水剂用150ml/667m2,和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用15g/667m2防效相当。因此建议在水稻纹枯病发生初期或尚未发病时使用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用70ml/667m2进行喷雾法防治,每隔10-14d用药,连续施药2~3次。

有些处理组防治效果较低,如氟环唑第一次施药的防治效果,考虑药剂防治效果可能不稳定,持效期和速效期的试验数据还需进一步验证;其它组的防治效果与田间常用试验药剂井冈·嘧苷素水剂和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类似,可考虑轮换使用,为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提供技术方案。

参考文献:

[1]徐春春,纪龙,李凤博等.当前我国水稻产业发展形势与战略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2,41(01):21-27.

[2]贾林霞,潘晓宁.水稻田间管理要素的掌握[J].农民致富之友,2011(01):44.

[3]俞寅达,孙婳珺,夏志辉.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控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19,17(02):600-605.

[4]祁之秋.小麦纹枯病菌对常用杀菌剂敏感性基线及化学防治原理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01.

[5]蒋建忠,陶赛峰,何吉.上海市奉贤区水稻纹枯病重大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J].上海农业学报,2010,26(02):137-139.

猜你喜欢

水稻纹枯病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助剂“激健”在水稻纹枯病防治上的应用初探
1株不动杆菌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作用
六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筛选试验
六种嘧菌酯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比较试验
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等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
4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