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家庭农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8-07兰华秀
兰华秀
摘要: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一些地区出现耕地撂荒现象,家庭农场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国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文章以福建省上杭县为例,从创新农业经营模式着手,阐述上杭县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情况及做法,针对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扶持力度、发展优势特色家庭农场、培育示范家庭农场、增強家庭农场带动能力、提供金融支持以及提升农场主素质等方面的对策,以期促进家庭农场提质强能。
关键词:家庭农场;做法;问题;措施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1-004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4.1 文章标识码:A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把农业规模经营户培育成有活力的家庭农场”[1]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出台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截至 2018 年底,全国家庭农场已经达到近 60 万家,其中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达 8.3 万家;全国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1 080万hm2;各类家庭农场年销售农产品总值 1 946.2 亿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 32.4 万元[2] 。家庭农场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我国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1 家庭农场开展情况
1.1 发展速度较快
上杭县的家庭农场发展速度较快,发展数量逐年增多。截止2022年底已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有3 964家,约占全省总数近10%;全县家庭农场发展以稔田、中都、下都、临城、湖洋等乡镇居多。
1.2 产业结构多元
上杭县家庭农场中,发展种植业的家庭农场达
2 715家,发展养殖业家庭农场达494 家,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达755家。与此同时,个别家庭农场还结合生态旅游、观光休闲游、农家乐等经营模式,家庭农场产业多元结构,生产经营产品呈丰富多彩。
1.3 经营规模适度
据统计,上杭县种植业家庭农场的经营面积大多数在3.3hm2~6.7hm2之间,常年固定雇工数大多数为1~3人,并根据生产需要雇请季节性临时用工,经营规模适中,且经营的土地大多来自土地流转[3];经营水生动物养殖的,平均面积有1hm2以上。
1.4 覆盖面广泛
上杭县家庭农场经营覆盖面广泛,覆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及特色种养相结合,这些家庭农场示范作用明显,不仅带动了相邻农户致富,还带动了其他农户创办家庭农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古田镇雷金荣农户贵妃鸡把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点产业来培育,通过发展农场和组建合作社,辐射带动全县养殖户603户,专业养殖户103户;又如蛟洋镇李国先农户成立了上杭县先鲜家庭农场,辐射带动邻近乡镇500多户农户种植蔬菜400hm2。
1.5 创办主体多元,业主素质呈现较高趋势
据统计,上杭县家庭农场绝大多数是由种养殖大户、返乡农民、返乡大学生等主体创办。部分农场主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如大学生梁永英在中都镇上都村创办聚胜家庭农场,种植水稻53hm2,年收益可达80多万元。
2 家庭农场的主要做法
2.1 创建示范,提升质量
一是加强示范创建。上杭县每年培育一批经营规模适度、综合效益好、示范作用强的示范家庭农场。截至2022年底,全县共培育示范家庭农场389家(其中:省级51家,市级53家,县级285家)。二是注重品牌建设。支持家庭农场创建产品品牌,开展商标注册及绿色无公害、地理标志等农产品质量认证。截至2022年底,我县“三品一标”有效用标产品168个,2022年新增“三品一标”产品数8个。三是突显品牌效应,返乡创业大学生梁永英创办的上杭县聚胜家庭农场采取统一品种、播种、肥料、收割、收购、加工、销售的“七统一”模式,种植优质水稻约58hm2,成为上杭县家庭农场发展的一张名片。
2.2 政策扶持,加快发展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上杭县2014年起,财政局每年安排150万元,培育示范家庭农场50家,给予每户补助3万元,用于示范家庭农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对当年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农场的,县财政分别给予配套奖励10万元、5万元、3万元。2014年以来县级财政采取以奖代补、项目扶持等形式共下达示范家庭农场补助资金1 309万元。二是强化金融信贷支持。开展家庭农场信用评级,对实力强、资信好的家庭农场,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对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家庭农场主给予贷款贴息,优先享受土地流转等优惠政策。2022年全县共有200多家家庭农场获得400多万元贷款贴息支持。三是鼓励适度规模经营。近年上杭县出台了扶持土地流转的优惠措施,引导农村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对复垦抛荒耕地的给予补助,如:对经营主体流转相对连片耕地3.3hm2以上种植水稻、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的,县财政补助200元/667m2。截至2022年底,全县耕地流转面积1.08万hm2(其中流入家庭农场5100hm2、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1.07万hm2,场均经营土地约3.3hm2)。
2.3 注重培训,引领人才
一是实施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上杭县自2014年列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以来,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 826人、认定2 539人。2018年以来,每年县财政拨付资金200万元,用于扶持新型职业农民贷款贴息。二是鼓励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上杭县积极出台大学生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对大学生回乡创办家庭农场的,当年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示范农场的,在享受县财政家庭农场补助政策外,县财政额外给予资金补助。2018年至今,全县累计扶持23名大学生回乡从事农业创业。
2.4 加强服务,提升水平
一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积极引导家庭农场主动将产品生产信息录入追溯平台,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对纳入平台管理的,优先参评各级示范家庭农场,从2020年起,未纳入平台管理的,取消参评资格。二是建立家庭农场名录库。及时采集、更新家庭农场信息,掌握家庭农场发展现状。截至2022年底全县已录入名录系统家庭农场3 964个。
2.5 完善设施,构筑保障
上杭县通过设施农业补助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投入项目资金6亿多元,完善基礎设施,促进集中连片经营提高农场效益。
3 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
3.1 土地流转难
近年来,土地的稀缺性不断显现。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周边地区宝贵的可流转土地也正在逐渐减少,这将给农村家庭农场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县级政府尚且缺乏面向农户简要明晰土地利用政策,土地闲置和浪费现象严重,很多土地被空置或者被私自占有;同时也存在部分农户惜租,土地流转较难现象,导致农场无法扩大规模;另一方面土地开发连片较难,流转的土地,常常是交通不便、基础条件较差,不集中的土地[4]。此外很多的农村土地都是由许多承包者分散拥有,这种情况下,家庭农场想要获得大片连续的可流转土地难度大。
3.2 融资、用工等要素制约大
一方面,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且由于县级家庭农场的发展阶段和规模相对较小,很难获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更难从市场获得融资。这使得县级家庭农场无法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设备更新和品牌营销与建设。家庭农场在运营初期投入资金相对较大,很多农场主实力不够,而且固投不多,资金来源大部分无法通过资产抵押的方式来获取银行贷款,进而制约了扩大生产发展规模。
3.3 家庭农场主素质仍待提高
农场主主要由农民组成,大部分学历为初中或者中专以下,缺乏职业培训与具体的管理经验。虽然大部分农场主从事农业生产多年,经验丰富,但受学历、素质、思路等影响,无法承担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任。并且家庭农场由于缺少科技支持,农场主在生产和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不少困难,如种植技能不足、精细化管理不到位等等。此外农民的经济观念较为陈旧,传统意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很多农业生产者只注重自己家庭农场的经营,缺乏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因此对农村资源和能源的应用并不充分。
4 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上杭县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以创建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为契机,加快实施家庭农场发展行动,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措施,加强指导服务,加快推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使之成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4.1 加大扶持力度
把家庭农场作为农业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配合,财政部门优先给予项目[5]。结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水稻高产创建项目、设施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五新”技术推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科技示范户的选用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优先考虑安排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进行项目实施,切实改善家庭农场的生产生活的条件。同时创新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通过多方面的协议促进农业生产中的合作;加强村级合作组织的建设,提高县级家庭农场的组织力和行业竞争力。
4.2 发展优势特色家庭农场
一是鼓励乡镇立足实际,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科学确定不同类型、不同产业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培育一大批产业特色鲜明、规模适度、效益良好的家庭农场,探索具有特色产业支撑的家庭农场。二是加大对其的培育力度,将有发展潜力的专业大户、种养大户等作为侧重点,引导其发展家庭农场。三是家庭农场可以发展多元化经营,在养殖、种植等方面进行整合和优化,打造多种特色农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四是大力发展小农业、休闲农业,将生态农业和科技农业与实际经济紧密结合,打造特色品牌增加农场的收益。
4.3 培育省市县各级示范家庭农场
进一步支持创建示范家庭农场,建立辅导制度,指导家庭农场规范生产行为,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辐射作用。引导家庭农场走绿色发展之路,推广新肥新药新技术等创新型发展方式;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型经营管理等发展模式,打造一批“省、市、县”示范性的家庭农场。县级家庭农场需要加强合作与联盟机制建设,继续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各级家庭农场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合作,共同促进发展壮大,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家庭农场示范集群。
4.4 增强家庭农场带动能力
充分利用省、市、县三级示范家庭农场,通过技术指导、辐射影响等带动其他农户运用绿色发展模式、推广优质品种、应用先进技术,发展特色农业。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农场通过代购代销、品牌共享等方式,与小规模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合共同体,带动零散小农户发展生产、提质增收。建立专门的市场营销平台,以集成化和规模化的优势促进家庭农场发展。例如,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方面建设相应的平台,并加强相关宣传,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电商、批发和零售等多种销售渠道的整合,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覆盖面。
4.5 加大金融授信支持
政府可以在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方面加大力度,例如鼓励金融机构为家庭农场提供融资,并为家庭农场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等业务支持[6]。对家庭农场进行信用评级对实力强、资信好的家庭农场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实行授信贷款。有条件的鼓励家庭农场联合设立担保基金,享受优惠政策服务。并且扩大农户有效担保物范围,允许家庭农场使用各类符合法律规定的农副产品订单、大中型农机具、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进行抵押(质押)贷款,开展农业设施抵押(质押)贷款试点。并且可以大力拓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农户联保贷款业务的试点开展。
4.6 着力提升家庭农场主素质
政府应加大对家庭农场主的教育引导,帮助农民深入了解现代农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市场需求,使其能够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要求。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训等,为家庭农场主举办培训班,提高其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力争达到全覆盖培训家庭农场主的程度,着力提升家庭农场主素质。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各地家庭农场发展得到了广泛的扶持及关注。家庭农场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需要不断地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为了推动县级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提高家庭农场主的综合素质及管理能力,推进特色家庭农场的发展和增强家庭农场的创新能力,推动家庭农场加速奔向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EB/OL].(2021-02-21)[2021-02-
21].http://www.lswz.gov.cn/html/xinwen/2021-02/21/content_264527.shtml.
[2]张云华. 家庭农场是农业经营方式的主流方向——发展家庭农场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N]. 中国经济时报, 2016-04-22(05).
[3]郭亚萍,罗勇.对家庭农场中新型雇佣制度的思考[J].中国[ZL17]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01):37-40.
[4]王贵忠.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思考[J].农技服务,2017,34(20):117.
[5]任依依,谢彦明.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大理市238个家庭农场的数据[J].现代农业,2023,48(02):88-91.
[6]李志.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孙之龙家庭农场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22,28(09):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