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等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
2015-07-09宋俊贤等
宋俊贤等
摘 要:2014年在溧阳市开展了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等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结果表明,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有良好的防效,在每667m2用量为20mL或30mL的条件下,防效与满穗相当,药后21d,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复配剂平均病指防效分别为62.0%和78.9%,且对水稻安全。
关键词:噻呋酰胺·戊唑醇;满穗(噻呋酰胺);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2-64-02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的常发性病害之一,常年发生严重,常规药剂如井冈霉素、己唑醇等药效期短,防效并不十分理想,特别是在天气状况不佳或田间严重发生的情况下,达不到理想防效。为评价300g/L噻呋·戊唑醇悬浮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笔者对该药剂进行了防治纹枯病的田间试验,以期为该产品的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溧阳市中南化工有限公司)、满穗(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1)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20mL/667m2;(2)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30mL/667m2;(3)满穗20mL/667m2;(4)满穗30mL/667m2;(5)空白对照(ck),不用药,喷清水。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每小区面积66.7m2。
1.3 试验田概况 试验设在溧阳市溧城镇蒋店村一承包户稻田中进行,种植水稻品种为武运粳24号,2014年6月15日栽插,密度为1.5万穴/667m2。该试验田在试验前一直没有用药防治过水稻纹枯病,因此田间发病较重。
1.4 施药时间和方法 2014年8月2日上午施药,此时是分蘖末期(水稻孕穗初期),每667m2用水量40kg,用工农-16型背负式喷雾器均匀喷雾。
1.5 调查方法 各处理每小区定5点,每点5丛,共25丛。分别于药后7d(8月9日)、药后14d(8月16日)、21d定点观察病情消长,记录总株数,分级记录发病株数,计算株发病率、病情指数、病株率防效、病指防效,采用新复极差法测定各处理差异显著性。分级标准:0级:全株无病;1级:第4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顶叶为第1片叶片);3级:第3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5级:第2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7级:第1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计算公式如下:病指=Σ(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100/(调查总株数×对照区药前病指);病株率防效(%)=(对照区病株数-处理区病株数)×100/对照区病株数;病指防效(%)=(对照区病指-处理区病指)×100/对照区病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由表1可知,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20mL/667m2药后7d、14d、21d病指防效分别为71.8%、82.7%、62.0%;满穗20mL/667m2药后7d、14d、21d病指防效分别为87.0%、90.9%、78.9%。经新复极差SSR法显著性测验除药后7d、14d、21d病指防效与满穗没有显著性差异(表2~表4)。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持效期比较 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每667m2用20mL或30mL防治水稻纹枯病,药后21d病指防效仍控制在60%以上,持效期有20d左右,这与满穗667m2用20mL或30mL的持效期相仿。
2.3 安全性评价 据药后定期观察,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在破口期每667m2用40mL或60mL处理区水稻生长正常,因此,该药剂的使用对水稻是安全的,可以放心使用。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300g/L噻呋酰胺·戊唑醇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有良好的防效,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在水稻生长中期的适宜用量为20mL/667m2,在水稻生长后期的适宜用量30mL/667m2。一般年份在8月初和8月底9月初各用药一次,即可达到理想的控病效果,但如果9月份中下旬遇到气温偏高的年份,在9月中旬前后还必须30mL/667m2再防治一次,以确保水稻免遭纹枯病危害。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