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技术青年下乡: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与服务乡村振兴融合探索

2023-08-07向林峰

村委主任 2023年1期
关键词:顶岗实习高职学生乡村振兴

向林峰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急需技术人才支撑;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场所,却很少有毕业生选择进入农村工作。基于此现实,结合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制度实施流于形式的现状,构建学生顶岗实习和服务乡村振兴融合的新时代技术青年下乡模式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但面临专业对接、岗位匹配、培训和指导、意识和认知等问题,需要从宣传和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基地建设、产学研结合等方面来推动。

关键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乡村振兴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1-0147-04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G719.2           文章标识码:A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支撑,尤其是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理应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但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农村工作的人数微乎其微。因此,探索高职院校“智力”支持乡村振兴新模式,无疑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1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现状与其服务乡村振兴融合模式构想

1.1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现状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中安排在校外生产单位进行实训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旨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高职院校普遍采用“2.5+0.5”学制,其中“0.5”即学生在三年级第二学期下企业开展顶岗实习。由于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仍是学生身份,还未获得毕业证书,这成为企业实行低工资的理由,顶岗实习只见“工”没有“学”、顶岗实习变成廉价打工等现象屡见媒体报道[1]。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顶岗实习也逐渐流于形式,高职院校学生普遍以打零时工的思想应付,甚至不进行顶岗实习,不仅难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也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1.2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与其服务乡村振兴融合模式构想

基于顶岗实习的现状,结合高职院校具有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可融合顶岗实习和乡村振兴,构建新时代技术青年下乡新模式。具体通过国家投资或校村共建等形式在乡村建立乡村振兴学院,形成一定规模的教学场所。乡村振兴学院再与省内外高职院校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个方面展开合作,与学生定岗实习结合,整合乡村需求和合作院校的专业特色,以项目制的形式,探索新时代技术青年下乡路径。

1.2.1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基于此,乡村振兴学院可与高职院校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基地,从产业规划、产业培育、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如在产业规划阶段,乡村振兴学院可采用项目制形式,委托相关高职院校,委托专业教师带领顶岗实习学生深入乡村开展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等调查,深入市场开展产品需求调查,并最终制定适合本地优势的产业发展规划。

1.2.2 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需要各类人才,包括农业技术人才、乡村管理人才、农村电商人才等。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为了满足其对人才的需求,乡村振兴学院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和科技人才下乡等方面与高职院校合作,从“外引”与“内培”两个途径促进乡村人才增长。如湖南JS村发展黄桃产业,通过与当地高职院校共建乡村振兴学院,将黄桃销售业务外包给职业院校电商顶岗实习团队。在黄桃销售节,电商顶岗实习团队扎根乡村振兴学院一个月,帮助乡村振兴学院搭建和完善平台销售网店,开展平台销售推广和直播活动,培训当地村民平台维护和直播技能,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乡村村民的电商销售水平,也有利于学生了解农村电商,促进有志青年扎根乡村。

1.2.3 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内容、目标和动力之源,更是灵魂。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失,村落消失日益加剧,以此为载体的乡村文化凝聚力日益下降。基于此,乡村振兴学院联合高职院校,结合学生定岗实习,从挖掘和整理乡村的传统文化资源、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加强乡村文化教育普及等路径出发,在重塑乡村文化上发力。如内蒙古某高职学院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精益求精地追求内蒙古地区民族特色,建设有木作工作室、陶艺工作室、手工编织工作室等10余个。

1.2.4 生态振兴

生态振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体现,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掠夺式开发、工业污染、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导致土壤退化、水源污染严重、卫生条件恶化等环境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村民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基于此,乡村振兴学院可从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发展循环农业、乡村生态修复等方面与高职院校合作。如医学类职业院校,可带领顶岗实习学生,深入活动,培训当地村民平台维护和直播技能,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乡村村民的电商销售水平,也有利于学生了解农村电商,促进有志青年扎根乡村。

1.2.3 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内容、目标和动力之源,更是灵魂。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失,村落消失日益加剧,以此为载体的乡村文化凝聚力日益下降。基于此,鄉村振兴学院联合高职院校,结合学生定岗实习,从挖掘和整理乡村的传统文化资源、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加强乡村文化教育普及等路径出发,在重塑乡村文化上发力。如内蒙古某高职学院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精益求精地追求内蒙古地区民族特色,建设有木作工作室、陶艺工作室、手工编织工作室等10余个。

1.2.4 生态振兴

生态振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体现,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掠夺式开发、工业污染、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导致土壤退化、水源污染严重、卫生条件恶化等环境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村民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基于此,乡村振兴学院可从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发展循环农业、乡村生态修复等方面与高职院校合作。如医学类职业院校,可带领顶岗实习学生,深入乡村振兴学院,为村民免费检查身体、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和常用药品。

1.2.5 组织振兴

组織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组织保障。在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是不可缺少的主导力量。但在大规模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失背景下,这些组织都面临管理人才素质不高、管理不规范、组织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基于此,乡村振兴学院可以提供组织管理实习岗位,利用顶岗实习团队充实管理人才队伍,促进组织发展。如高职院校可利用党建优势,与乡村振兴学院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利用顶岗实习机会,带领学生党员深入乡村,帮助乡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和程序,完善村党支部“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村务公开等完整工作制度,共同组织党员活动,增强乡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与服务乡村振兴融合面临的问题

2.1 专业对接问题

乡村振兴学院与合作院校之间需要进行专业对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背景与乡村振兴需求可能存在不匹配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合作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为充分整合,学生缺乏实践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2 实习岗位匹配问题

为了有效融合高职学生的实习需求和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需要进行实习岗位的精准匹配。在实践过程中,并未结合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进行岗位分配,不能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并获得实质性的实习经验。

2.3 教师培训和指导问题

乡村振兴学院和合作院校的教师需要具备相关的乡村振兴知识和实践经验,以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但在实践进程中,可能缺乏对教师的培训和未提供合适的指导方法和工具,未确保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指导和支持。

2.4 认知偏差问题

乡村振兴学院与合作院校缺乏对学生和教师的乡村振兴意识和认知的培养。学生并未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背景、目标和重要性,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实习和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

3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与服务乡村振兴融合策略

3.1 加大宣传和教育

第一,融入乡村振兴相关信息和案例。向高职学生提供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信息和成功案例,让他们了解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成就。通过新闻报道、研究报告、宣传材料等方式传达这些信息,激发学生对乡村工作的兴趣和关注。第二,组织讲座和座谈会。邀请乡村振兴领域的专家、学者、成功创业者等来校园进行讲座和座谈会,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通过与这些专业人士的互动,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乡村振兴的实践和机遇,增强他们对乡村工作的认知和兴趣。第三,拓宽学生视野。组织参观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实地走访乡村,了解农村发展的现状和挑战。通过与农民的面对面交流,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乡村振兴的需求和潜力,加深他们对农村工作的理解和认知。第四,举办主题活动。举办乡村振兴主题的比赛、展览、论坛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展示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乡村意识和创业激情,培养他们对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五,加强指导和辅导。建立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乡村振兴领域的专业指导和辅导。导师可以通过定期讨论、指导性实践项目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3.2 推进课程改革

在乡村振兴相关课程设置上,增加乡村振兴相关的课程内容,包括乡村发展规划、农村经济管理、农业技术与创新、乡村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系统学习这些课程,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乡村振兴的战略、政策和实施路径,为顶岗实习提供理论基础。在实践性课程设计上,设计具有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组织乡村实地考察、实验实训、项目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在跨学科融合上,推动课程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界思维。乡村振兴涉及多个领域,如农业、经济、环境、社会等,因此课程设置应涵盖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学方法应用上,采用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团队项目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与乡村合作的实践基地,与乡村企业、农民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实践基地可以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办企业、乡村振兴示范村等,学生可以在这些实践基地中参与乡村振兴项目,锻炼实践能力。

3.3 加快实践基地建设

第一,与乡村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与农村企业、农民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提供给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和实践的场所。实践基地可以选择乡村振兴示范村、农业合作社、农村创业园等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发展项目,为学生提供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实践机会。第二,开展多样化实践项目。利用实践基地,设置多样化的实践项目,涵盖乡村振兴的不同领域和层面。例如,农业生产与技术改进、农村产业发展与创新、乡村旅游与文化传承等。通过多样化的实践项目,让学生接触和参与不同方面的乡村振兴工作,拓宽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视野。第三,构建导师资源库。导师一般为基地负责人、企业技术专家或相关领域的教师。导师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践项目的实施,解答问题,提供专业指导和反馈,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第四,加强实践基地管理和支持。建立健全的实践基地管理机制,确保基地设施的完善和运行的顺畅。同时,为实践基地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人员配备、经费支持、技术支持等,以提高基地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第五,建立联合实践基地网络。与其它高职院校、地方政府等建立合作,形成实践基地联合网络。通过共享资源和经验,提升实践基地的规模和能力,拓宽学生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同时,建立基地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和改进实践基地的质量和效果。

3.4 推进产学研结合

第一,建立合作机制。与农村企业、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促进产学研的有效对接和合作。可以通过签署合作协议、设立合作基地或实验室等方式,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乡村振兴相关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第二,开展项目合作与技术转移。利用合作平台,结合学校的专业优势和农村实际需求,开展技术研发、技术转移等合作项目,将学校的技术和创新成果应用于乡村振兴实践中,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第三,加强实践教学与实际需求对接。与农村企业、科研机构密切对接,了解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实际需求。通过与实际需求的对接,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更贴近实际需要,提高他们在乡村振兴项目中的应用能力。第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产学研结合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师资交流、实践导向课程设计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机会与经验,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进行交流与合作。通过学术交流,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促进学校与乡村振兴领域的学术合作,推动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3.5 强化政策支持

在就业政策上,鼓励高职毕业生选择乡村就业。政府可以提供税收减免、创业支持、贷款优惠等措施,为选择到乡村工作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在补贴和奖励政策上,设立乡村振兴实践补贴和奖励政策,为参与顶岗实习和乡村振兴服务的学生提供经济支持。补贴可以用于生活费、交通费等方面,奖励可以给予在乡村振兴项目中有突出贡献的学生。在资金支持上,增加对高职院校开展顶岗实习与乡村振兴融合项目的资金支持。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建设、实践项目的开展、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在政策指导和规划上,制定相关政策指导文件和乡村振兴规划,明确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与服务乡村振兴的支持政策和目标。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指导,加强对高职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引导和规范,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建立乡村振兴实践信息发布和对接平台,提供相关政策信息、实践项目信息和合作机会。这样可以方便高职学生了解和获取乡村振兴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与乡村振兴项目的对接与合作。尤其是地方政府要加大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与乡村振兴融合的支持,通过提供土地、场地等资源支持,协调相关部门,推动学校与乡村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和项目合作机会。

4 结束语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与服务乡村振兴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探索新的模式和策略,可以实现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就业观念和认知偏差、缺乏实践机会与资源、培养方向与需求不匹配等。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宣傳和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基地建设、产学研结合等策略来推动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与服务乡村振兴的融合。成功的案例和经验表明,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践基地的建设、导师指导和辅导以及跨学科融合与项目合作等是推动顶岗实习与乡村振兴融合的关键因素。这些经验值得借鉴和分享,以促进更多高职学生参与乡村振兴,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贡献力量。通过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与服务乡村振兴的融合,我们可以期待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差距的缩小。同时,高职院校学生也将成为乡村振兴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尹江海,芮国强.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机理分析与改进对策[J].南京社会科学,2021,(04):57-63.

[2]刘灵凤,夏俊芳,蔡善文. 高职学生乡村振兴意愿与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调研分析[J]. 价值工程,2021,40(02):35-37.

[3]王燕,于树田,徐志丹,刘珈亦,刘瑾凤.医护类高职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现状研究 ——以潍坊护理职业学院为例[J]. 文存阅刊,2021(29):199-200.

[4]宋昱琼.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路径的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3(17):17-20.

[5]唐瑶,易宣辰.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入职新型职业农民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南省的调查数据[J]. 现代农业研究,2023,29(06):48-51.

猜你喜欢

顶岗实习高职学生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