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2023-08-07梁梦真
梁梦真
摘要:文化繁荣是乡村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乡村地区的建设作用日益深刻,必须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以河南省浚县为例,虽然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明显问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文化建设缺乏专业人才、并未在文化建设中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以及乡村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并未充分发掘出来,因此,在今后的文化建设中应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以及利用新媒体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方面出发来推动河南省浚县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助力。
关键词:乡村文化建设;文化繁荣;乡村振兴
文章编码:1674-7437(2023)01-0144-05 中国图书分类号:D422.6;G249.2 文章标识码:A
农耕文明起源于乡村,乡村文化是乡村建设的根源。中国文化素以乡村为本,以乡村为重[1]。为了推动区域的协调发展,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文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根魂所系,对于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因此,要把繁荣乡村地区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河南省浚县在推动乡村文化建設的过程中,应当客观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提出解决问题对策,在不断完善中发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
1 乡村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1.1 乡村文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乡村文化振兴可以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精神动力等方面的保障,是乡村振兴事业总要求中的关键一环,对于解决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价值。由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持和保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1.2 乡村文化建设助推乡村经济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文化的繁荣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虽然城市发展迅速,但大多数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仍然较为单一,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占比较少,乡村产业结构趋待优化升级,乡村文化建设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促进作用,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可以带动乡村地区其它产业的发展,如乡村文旅产业。同时,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文化资源也与可与新媒体技术与平台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发展突破点,从而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农民在乡村建设中居于主体地位,可通过乡村文化建设,激发起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积极性,进而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3 乡村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治理
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乡村民众的文化水平与素养并没有随之发生大的提升。通过乡村文化建设,满足乡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为乡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在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中,乡村群众可在活动参与中加强交流合作能力,增强凝聚力;还可以通过乡村文化建设让更多乡村群众了解法律,进而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可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供保障。
1.4 乡村文化建设有利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大幅增加,但农村人口仍然占有较大比重,截至2023年,全国总人口为14.95亿,其中,农村人口占比为38.23%。因此可得出,如果城乡文化发展不均衡,将会阻碍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一方面,通过乡村文化建设,可以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另一方面,在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推动乡村文化的创新发展,重新赋予其时代内涵,增强乡村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2 河南省浚县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低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以服务乡村群众为主的。河南省浚县发挥自己特色文化资源的优势,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新问题。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较低。浚县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场所的修建在逐步完善,但是由于缺乏资金、管理不善、运营机制存在问题等,许多文化场所存在关门的情况,抑或被占用,例如,农忙时节,许多公共文化场所被用来晾晒粮食,平时用来晒被子等。另一方面,虽然河南省浚县出台了相关政策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但由于对各乡镇群众真实的文化需求调研不足,加之,部分乡镇仅仅只为完成工作指标,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且单一。例如,各村的图书馆里面的图书较为匮乏,甚至有些图书或者设施的陈列只是摆设,与村民的需求也不匹配,并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由于河南省浚县是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多数青壮年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孩子和妇女,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也并未满足这类人群的文化需求。
2.2 乡村文化建设缺乏专业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力量和显著优势”[3]。乡村文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引领推进,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逐步流向城市地区,尤其是大量高素质的农村人才流入城市,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数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使文化建设的难度加大。截至2023年,河南省浚县有74.8万人,常住人口62.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6万人,农村人口39万人。河南省浚县是劳务输出县,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导致村庄空心化严重,乡村文化建设后继无人;各村培养的大学生都在外发展,很少回到家乡。除了本土人才的大量流失之外,由于浚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层待遇不好等因素,几乎很少有年轻的专业人才流入。本土人才流失,加上外来人才缺乏,河南省浚县的乡村文化建设陷入困境,制约了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2.3 并未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农民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但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并未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首先,河南省浚县的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仅把自己当作种地的农民,并没有认识到自己作为文化建设主体的重要性,仍然觉得文化建设只是政府的事情,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其次,河南省浚县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在他们之中存在着对乡村文化认识不到位的现象,把乡村文化等同于愚昧、落后的文化,其自身也很难有能力进行文化建设。最后,浚县基层领导干部并未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也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文化建设中其实处于一个引领者和推动者的地位,未能激发出农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2.4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并未得到充分挖掘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根基,而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深入挖掘乡村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广阔,以农耕文化为主,但又涵盖了多种文化的不同特质。但是,河南省浚县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仍然存在薄弱地方。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南省浚县农村人口逐渐流向城市地区,导致优秀文化传统缺乏传承人。加之,当地政府和基层领导干部并未充分重视乡村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使得这些传统文化走向没落。另一方面,一味地固守传统并不能促进文化建设,但是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又缺乏专业人才,并不能很好地挖掘其价值,扩大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文化。
3 河南省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3.1 因地制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乡村文化建设离不开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公共文化空间。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黎阳仓遗址也被列为世界遗产,且设置了粮仓文化展示区,着重展示尼咕咕、皮影戏等非遗项目以及与农耕、运河相关的历史文化;同时,设置文化体验区,既保留了老粮仓的特色,又增添了艺术气息,形成了生态优美、文化深厚、体验良好的文化空间。除此之外,还注重打造各地不同的乡村小镇、现代图书馆、艺术博物馆以及文化服务中心,越来越多的文化基础设施在造型和功能上创新升级。另一方面,要根据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文化合作社,要求地方政府深入群众,善于发现、整合和提升,完善乡村文化合作社的组织架构,健全规章制度,实行分级化和专业化管理。三是根据浚县各村不同的情况,依托不同的载体,实地调研当地群众的真实文化需求,逐步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浚县乡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3.2 人才振兴,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现今,人才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它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乡村文化建设更是需要大量的人才。在浚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人才这个关键点,为当地各方面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培养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鹤壁市浚县杨玘屯村由于没有泥塑发展的相关基础,地理位置也不占优势,乡村产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杨玘屯村成了文创产品合作社,同时与各大高校美院开展深度合作,对村民进行系统培训,走出了一条市场化的路子,拥有了“中国泥塑第一村”的美名。二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需求,开设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班,培养农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打造知名劳务品牌,使这些人才成为推动浚县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三是要建设文化创新人才基地,创新人才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到浚县,同时,提高本地文化人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通过多方面保障留住人才,为浚县乡村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3.3 在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乡村文化活动的开展以农民为主,农民是文化建设的主体,要推动乡村地区的文化建设,必须从农民自身下手,培养农民的主体意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一是要注重提升浚县农民的文化素养,通过理论宣讲,主题教育,让当地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深的了解,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除此之外,通过宣传典型、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等评选活动,鼓励浚县农民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二是由于大多数乡村群众缺乏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他们对相关政策也不理解。对此,要统筹浚县各类资源,根据浚县具体情况对乡村群众展开培训和教育,积极宣传和引导,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认识到农民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对各类文化活动的举办要采取民主的方式,集思广益,发挥引导而不是领导的作用,让乡村群众学会自主自觉地参与乡村文化建设。
3.4 立足实际情况,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价值
乡村文化是包含丰富历史人文信息,具有传递情感和指导生产生活实践价值的一种文化样态,是一方水土百搭人文情怀,抒发乡土情结、展现地域特色的精神载体,是农耕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促进乡村社会良好运行的重要因素[4]。一是要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找准文化定位。开展调查,充分挖掘当地服饰、饮食、礼仪、等为主的民俗文化,精准把握当地特色;充分利用好地方志,地方志是一地之百科全书,是地狱文化的基础和主脉,在持续深入挖掘整理地方志资源的基础上,挖掘乡村文化源头;寻找文化主题,可以从浚县优美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找寻乡村文化的主体,创新文化发展模式,满足市场和时代的需求。二是要丰富高质量产品供给,全方位展示乡村文化特色。以浚县历史遗迹、民间社火等为载体,打造特色古城景观,构建“赏文化”;坚持定位主题、管理专业、菜品特色的方向,制作地道的浚县特色美食,如社火火锅、豆腐皮、黎阳贡面、角长营元宵等,构建“吃文化”;依托名人、名事、名村等本地特色资源将非遗文化、传统工艺、民俗人情等融入浚县民宿建设,构建“宿文化”;开发浚县的泥咕咕、石雕等在内的各种民间工艺品,文创产品,构建“购文化”,将吃、住、游、购打造成一条龙服务。
4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5]。“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推动乡村地区的发展,必须同时注重乡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河南省浚县依托当地的特色资源,大力进行文化建设,取得突出的文化成果,为当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哺育和支撑,但是文化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所有人持续奋斗,我们既要看到浚县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要正视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實际情况具体分析,为把浚县乡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梁漱溟.梁漱溟全集[M].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习近平.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J].求贤,2021(12):6-9.
[4]张士闪,邓霞.当代民间工艺的语境认知与生态保护——以山东惠民河南张泥玩具为个案[J].山东社会科学,2010(01):34-37.
[5]党建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 [EB/OL].(2022-02-11)[2022-02-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443-
5326077139205&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