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民族歌剧艺术传承与创新路径探讨

2023-08-07李静

艺术大观 2023年19期
关键词:艺术传承民族歌剧创新路径

李静

摘 要: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加快发展,中华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作为中华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我国的民族歌剧在近几年中能够得到不断的传承创新,对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产业进步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对传承与创新我国民族歌剧的意义进行探索,对当前我国民族歌剧传承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剖析,最后,就如何促进中国民族歌剧的有效传承创新提出相关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歌剧;艺术传承;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J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9-0-0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大众思想观念不断变化,重视对文化的良好兴趣,与中华文化发展现实相结合,不断学习中华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就成了有关部门及人士探索的焦点。在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它是一个重要的组成元素,中国民族歌剧是近几年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承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以及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产业持续发展,还收到了较好效果,当前,中国民族歌剧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难题。对中国民族歌剧在新形势下传承与发展意义及改进措施进行研究,有着深刻的社会价值与文化意义。

一、民族歌剧的发展历程

民族歌剧是西方的艺术,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不同时期所处环境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差异,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剧作品。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不少作品遵循西方歌剧基本形态,再融合中国主题与内容,使歌剧在形式与内容上初步达到统一。新时期初期,我国作曲家以民族化为宗旨,对歌剧进行了大胆创新,使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从八十年代开始,陆续又有《芳草心》《木兰诗篇》许多新作品问世。这些作品无论从思想内涵还是艺术表现方面,均有新的突破和提升,尤以《木兰诗篇》最为著名,不仅仅是主题的推陈出新,并在国际上大放光彩,让世人看到民族歌剧所具有的价值与魅力。这些优秀的传统剧目经过多年的传承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当代民族声乐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又出现了复排与创新两大方向平行的局面,继续保持原有传统,不断进行艺术加工和再创作。所谓复排,就是把过去的某些经典剧目再搬上舞台。创新是指用新的艺术形式对原有作品进行演绎[1]。虽为传统剧目,但从表现形式上看,它是综合创新的,给受众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创新,则意味着创作者的视角更宽广,技巧更多样化。从艺术形式来说,民族歌剧就是将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产物,它既传承了我国优秀的戏曲艺术,又借鉴了西方歌剧的元素和表现手法,从而使其具有更强的时代感。就拿近几年“中国民族歌剧的传承与开发项目”支持的剧目来说,《三把锁》《平凡的世界》《尘埃落定》等作品,涉及个人发展、少数民族居住、地方文化以及其他多类主题,并且在具体表现形式中更能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要。因此,可以说民族歌剧创作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还会涌现出更多的优秀民族歌剧作品[2]。

二、当代民族歌剧的传承与创新的路径

(一)尊重艺术的规律

民族歌剧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已形成一种特殊的艺术规律,这是它区别于其他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基本规律包括题材选择、情节设计、人物塑造、结构安排等方面。在它流传与发展过程中,任何创作者或表演者,都要充分尊重这一基本艺术规律,否则,创作与演出的结果就不是歌剧,而是别的。在西方发达国家,许多优秀的民族歌剧作品,不仅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而且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作品的产生离不开歌剧演唱家的努力与贡献。民族歌剧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价值。尽管以民族风格最为突出,但它最早还是歌剧,还有民族歌剧。因此,要想使民族歌剧得以长久地存在下去并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那么就要从其产生、发展到成熟这一段历史阶段出发,去寻找它独特的魅力所在。民族歌剧要传承创新,关键是在当代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民族化理论和实践体系,这一思想的建立与实践,能从根源上避免民族歌剧陷入种种误区,一直走在正确方向[3]。

当代歌剧创作者也应建立对歌剧艺术的崇敬之情。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积累更多经验,进而促进歌剧创作水平的提升。在高速发展的背后,同样存在隐忧,有的创作者为取得轰动效应,以最快的速度发布作品,质量把关不严,这样的作品,注定难以具有持久的艺术生命力。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原创剧目,必须以严谨而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部歌剧,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要求和观众口味的优秀作品。发展越快,语境越大,越是要求创作者要沉心静气,尊重民族歌剧艺术,尊重民族歌剧的规律,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民族歌剧有一个全新的发展[4]。

(二)心系时代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文化的全面发展,民族歌剧中的优秀作品也不断涌现,并且,也有大量的经典剧目经过重新包装,回到了舞台上。这些优秀剧目不仅能够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还能提升人们对音乐艺术的热爱程度,这些都应该得到确认。鉴于此,我們也有必要把眼光转向当代,创作出当代人所喜爱的优秀作品。在众多优秀原创民族歌剧中,有一类题材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并能反映社会现实,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受到广泛好评。这部作品也受到广泛好评,并取得巨大反响。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获2019年度文华奖,作品以研究员马向阳为主人公,主动抛弃城市优越生活,来大槐树村任第一书记时,他不辞辛劳,带领乡亲们闯过了一个个难关,终于达到了大槐树下结出黄金来的目的。该剧一经播出就受到观众广泛好评。这个时代特色,最重要的功能就在于,使观众觉得这部歌剧并非高高在上,阳春白雪,实质上它使民族歌剧更贴近观众。一部优秀的作品如果不能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那也只是昙花一现。因此,要想提高作品数量,关键点之一就是心系时代,用心去看并对当代生活反思与品味,善于寻找闪光点,再用歌剧表现,这类工作必须接地气,它可以被当代观众所接受[5]。

(三)不断创新创演手法

民族歌剧是视觉与听觉结合的艺术形式。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其主要特征就是以音乐为中心来表达剧情发展,并通过演唱将这些情感传达出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民族歌剧因其主题单一,造成创演手法比较固定的现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传统音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易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应当而且一定要在创演手法的创新上下功夫。本文就以民族歌剧为例,从几个角度分析如何创新歌剧的表演方式。在表演上,要注重对舞台语言与唱腔的处理。它是民族化表现上的一种革新,同时,也要注重对传统的传承与发展,使之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演出中,演唱者不应该把自己的歌唱限制在某一种方法或者风格上,而应依据作品实际表现的需要,灵活取舍,这样才能使演唱者的声音具有更多的表现力,也能更好地诠释出作品所蕴含的内涵与情感。例如,一些演唱者在歌唱时首先采用原生态唱法、通俗唱法等,乃至各种演唱方法的综合应用,获得新的表现效果,都应该受到鼓励,给予肯定[6]。在演出形式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演绎。也有少量小剧场歌剧,突破舞台与观众的差距,甚至还增加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带给受众新的审美体验。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小剧场歌剧来说,只有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大胆创新才能够使其得到长足发展。同时创作者也要给予舞美设计足够的重视。舞美设计能够有效提升演出的艺术魅力,增强舞台灯光的视觉效果,从而吸引更多的观看者,为戏剧增添精彩的看点。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舞美设计的条件与技巧和过去相比已发生很大改变,不少作品還通过舞美设计,取得新的表现效果。《芳草心》通过大屏幕,直接向观众展开一幅清丽山水画卷。在这种环境下,画面中的声音和音乐都显得那么清晰和自然,并且与场景融为一体。这一视觉与听觉的丰富性,毫无疑问,它能使受众更深切地感受到作品内涵。

(四)促进海外发展

一方面,民族歌剧在中国歌剧中既具有代表性的表现形式,更是中国反哺世界歌剧艺术之作;同时,它又与西方歌剧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其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另一方面,民族歌剧既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素质与面貌,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文化自信。因此,民族歌剧的传承与创新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国家软实力有着重要作用[7]。因此,民族歌剧在新时期得到了传承创新,不应仅限于国内,但在世界舞台上要大显身手。尤其是最近几年,各种文化活动和交流活动经常开展,更给民族歌剧走出国门带来了空前的方便,促进了民族歌剧在海外的发展,使民族精神流布天下,已是当代歌剧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任务。在此背景下,许多国家都把民族歌剧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希望通过这一形式促进本国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这一点不是空想,许多著作已被广泛接受,如《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优秀剧目已走出国门,受到了不同国家观众的热烈欢迎。许多作品充分显示出民族歌剧走出国门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当前,我国民族歌剧走出去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缺乏有效传播渠道与平台。创作者应该以符合歌剧艺术基本规律为基础,探索推广方式,改善海外市场,以国际化为新方向。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还要建立文化自信,突出民族风格。

(五)加速普及传播

民族歌剧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就是要以当代人和民族歌剧的密切接触作为先决条件。在当前社会中,人们对民族歌剧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因为民族歌剧本身所具有的魅力,还在于它能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如果说民族歌剧和观众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传承创新,也成了一句空话。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们要想使民族歌剧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实现其价值功能,就要重视对它进行有效的传播和推广[8]。一直以来受诸多因素制约,歌剧传播与普及的现状始终难尽如人意。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根本上做起,才能够真正把传承创新落到实处。重视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民族歌剧重要性的认识,要想推动民族歌剧在社会中更好地传播与推广,就要做好多方面工作。

第一,积极承办各种活动。要使人们对民族歌剧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得在宣传上下功夫。只有先使人对民族歌剧中的种种信息有所认识,提供大量参与机会,才可以使人进入民族歌剧的殿堂。要加强对民族歌剧艺术价值的宣传与推广。在这方面,有必要由地方文化部门作为研究的主体,积极举办多种民族歌剧的演出。例如,民族歌剧经典唱段欣赏与传唱、民族歌剧知识讲座等,同时,鼓励受众通过多样化途径进行参与。第二,培育观众群体。对于民族歌剧这种艺术形式而言,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可以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民族歌剧的历史由来已久,都是观众眼中高不可攀的阳春白雪,尤其票价高,更把许多感兴趣的听众排斥在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欣赏能力的增强,这种观念已经开始改变。在这方面,应适当减少经济利益上的追逐,鼓励并迎接人们进入剧场。此外,还需要重视文化建设,还应重视新群体培养。从长远来看,民族歌剧事业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大众审美水平,使更多人能够欣赏到优秀的作品。通过这几年不断推出的高雅艺术走进校园活动,我们就能发现,大学生恰恰是个潜在的大群体,他们一般都有很高的审美素养,应把他们当作重要培养对象。第三,创新推广模式。传统的宣传方式存在很多弊端,比如时效性差、互动性不强等,这都严重影响到民族歌剧在高校中的普及和发展。当代传播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难以实现较为理想的传播效果,还要针对各种新型传播技术进行研究,传播设备等要积极利用,如新媒体和互联网,使观众能够及时获得有关民族歌剧方面的知识,为民族歌剧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9]。

三、结束语

西方歌剧从二十世纪初才被引入中国以来,民族歌剧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优至劣再到优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在近百年的历程中,我国歌剧创作者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一批批优秀的作品。这既是个收获过程,更是不断地总结与反思。这些作品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歌剧事业蓬勃发展的前景,同时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借鉴与吸收。在当今全球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民族歌剧迎来了新的发展处境,机遇与挑战同在,要求歌剧创作者要真正沉住气,为我国艺术传承与创新做出特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陆小燕.民族歌剧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思考[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32(04):84-87.

[2]宋志奇.基于戏曲传承视域下中国民族歌剧的艺术特征探究[J].艺术研究,2022(06):72-74.

[3]刘戈.校园民族歌剧在中国民族歌剧发展中的作用[J].当代音乐,2022(07):13-15.

[4]赵木希.中国歌剧女性角色的演唱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1.

[5]赵冰冰.当代民族歌剧传承和发展的新思考[J].艺术品鉴,2021(23):63-64.

[6]周亚楠.论中国民族歌剧的传承与发展——以歌剧《江姐》为例[J].戏剧之家,2020(07):18-19.

[7]邝富强.中国民族歌剧的传承与创新结合考究[J].北方音乐,2020(04):32-34.

[8]李辉.新时代民族歌剧的艺术创新研究[J].中国戏剧,2020(02):74-75.

[9]曹凌燕.民俗学视野下上海山歌剧的保护与传承[J].人文天下,2019(15):23-28.

猜你喜欢

艺术传承民族歌剧创新路径
智慧云环境中的“师徒制”艺术传承教学模式研究
民族歌剧创作的往日辉煌与现实危机
新时期下民族歌剧发展思考和建议
艺术传承语境中的民间美术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论西洋歌剧对中国现代民族歌剧的影响
“歌、表、舞”复合型教学模式下中国民族歌剧演员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