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设计学专业课程的融合创新研究
——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设计学专业为例
2023-08-07刘芹
刘芹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从1954 年在中学提出开展思政课程到2005年上海在中小学开展的学科德育,再至2014 年上海初步形成课程思政概念,课程思政以独立的形式在大中小学教育中展开研究。之后教育部针对高校课程思政的开展出台了系列政策,设立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等举措。各省市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结合本省市实际情况,对课程思政如何融入专业教育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并针对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开展了系列活动,详见表1。
表1 课程思政相关文件
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1 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的通知,对高校课程思政提出系统推进的要求,包含明确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以及对课程思政成效评价体系等,并鼓励各地各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能突出自身特色。山东省教育厅通过结合新时代特点和山东地域文化特色,要求各高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挖掘齐鲁优秀文化资源、讲好山东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打造“一校一特色”的高校课程思政齐鲁样板。
在教育部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要求的政策引导下,我国各高校专业对某些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如何融入进行研究,产出了一批成果。本文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设计学专业为例,探讨通过挖掘上海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资源,在内容上将上海地域特色文化与设计学中的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人格塑造等进行融合。在形式上将上海文化传承、区域发展等传统产业、支柱产业与文化产业等项目植入设计专业课堂。在精神上将上海文化中提炼的不畏艰难勇于前行的红色精神,敢于创新的改革精神,高端精湛的专业精神等融入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的是使新时代设计人才不仅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具有高尚的职业素养和健康的身体与心理素质。结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设计学院专业特色和上海文化资源,从路径、内容、评价三个方面探讨对课程思政融入设计学专业课的建设思路,并结合案例分析该校设计学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课程思政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设计学专业融合创新特色和方法
首先,挖掘上海地域文化与设计学专业课程思政相关资源,结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设计学专业需求、办学定位和理念,进行融合设计。如上海近代平面设计、建筑与室内设计如何巧妙地借鉴国外现代设计思潮进行本土化发展,上海红色文化精神如何推动上海设计之都发展。作为设计师须具备主人翁精神,为中国设计话语体系建构而努力的信念。上海江南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守正创新精神也是设计师要具备的基本素养。这些思政资源都可以很好地融入到设计学方法、思维、技能和管理及设计师职业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等的知识传授中。
其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设计学专业特色定位主要服务于上海四大品牌和六大支柱产业。产学合作也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办学理念,将企业项目融入课堂的同时可以将企业发展历程中求新求变,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设计师研发生产中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以及未来设计发展趋势下设计师对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理念等知识和能力要保持积极探索和不断提升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项目时对企业要求有更清楚的认知,同时让学生能更清楚自己的职业定位,更了解社会和新时代对设计师综合素养的要求,以激励学生主动进取的精神。
最后,本校设计学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和方法、专业技能训练、以及设计沟通和管理能力的培养,以项目制形式将这些知识融入课程中。设计都是为人的设计,学生在设计实践过程中将设计师职业道德修养和设计行业行规的内容自然融入到项目学习中。学生在学习阶段就提前了解设计行业细则,为将来更好地适应设计岗位打下基础。通过设计行业行规和设计师道德修内容与很多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相似,是其守正创新的提升,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认同。另一方面,将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设计思想、理念和历史知识自然融入到设计课程中。如讲仿生设计方法时,可以以鲁班根据草的齿痕发明锯齿的仿生设计进行导入。在设计思想和理念的教学中,可重点突出中国古代自然观、生态观、可持续观的造物思想等。
融入方法可以是以励志故事导入式、优秀案例和事件引导式或鼓励式、高尚情操与品德精神激励式、校企合作项目沉浸式。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中共一大、二大、四大在上海召开,《新青年》编辑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均在上海成立,2022 年经上海市政府核定的第一批上海市红色资源名录有612 处。上海红色文化融入设计学专业课程思政的除了有不畏艰险、不忘初心、勇于前行、团结合作的精神外,还可以设计上海红色文化主题相关的课程实训练习。比如上海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上海红色文化展示设计。教师将红色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实训实践中更深切地产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以及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创新传承发展。其次,上海江南文化体现在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古典园林和历史名镇等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遗产。江南文化中蕴含的中国传统造物思想、美学、创新创意、工匠精神与现代设计学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行业道德规范有着一脉相传的关系。可以通过设计案例在分析设计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树立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省和自信,鼓励未来设计师要为中国设计而努力,并呼吁未来设计师要有建构中国现代设计话语体系的意识。海派文化与设计专业融合的地方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教育学生对待外来文化不能崇洋媚外,也不能盲目排外,要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方法,提取本土与外来文化中可以结合的部分,进行创新、共生,让最终设计既传承了优秀的传统,又满足当下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追求。树立学生对海派文化的正确认识,并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设计项目融入课堂以及设计比赛展览等形式,增强学生对当代海派设计风格发展的信心,加强学生对当代上海海派设计主人翁的责任感和时代担当。最后,以设计服务提升上海“四大品牌”影响力,服务上海六大支柱产业和长三角G60 科创走廊等社会需求,秉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企合作、产教研一体化的办学理念,将现代产业学院项目、校企合作项目引入课堂。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设计、生产和推广过程中,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就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真切地体验到作为一个设计师要具备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德。为达到设计效果如何与团队成员和谐一致团结友爱,在与甲方、生产方或施工方的交流中如何展示自己的专业和职业素养,在遇到困难时如何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整个项目执行过程如何传承中国传统工匠精神、造物思想和方法,真正做到守正创新。
2.课程思政与设计学专业课程融合的举措
2.1 课程思政与设计学专业课程融合的路径
办学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也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设计的本质是改变生活。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设计服务社会、服务人民,通过设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更多需求。培养服务社会和人民的设计师是设计学办学目标。培养合格的设计师不仅需要精湛的设计方法和技能,更需要具备高尚的设计师品德。设计学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内容从“培养怎样的设计师——如何培养设计师——培养目标效果评价”路径下进行深层次多维度的探索。(如图1)
图1 设计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2.2 课程思政与设计学专业课程融合建设的主要内容
首先,从设计师的身份为切入点,将设计师融入社会、国家、行业的环境中去思考。设计学专业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是能适用时代发展需求的社会人,是坚持不屑的进步人,更是一个热爱民族和国家的中国人。他所具备的设计创新思维、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技术能够解决社会问题,提升人们生活生产质量,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发展。
设计师的培养仅有设计能力是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合提升学生作为思想品德方面的知识。一方面从宏观层面灌输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意识,强调设计思想和技能要为生态自然、为国家社会、为解决当下人们物质和精神所需。另一方面从微观层面,培养设计行业人才,需要具备设计师高尚的品德、精湛的技艺、遵守设计行业行规的设计职业人。(如图2)
图2 设计学专业课程思政内容及评价分值
其次,是探讨如何培养德才兼备设计人才的方法或模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办学理念是艺工并举、产教融合,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注重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设计基本功、更新设计知识和技能,能敏锐洞察设计发展趋势,对设计市场做出专业的调研和判断,对设计的生产、施工、推广能掌握基础经验等等。培养“应用型”人才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具备务实笃行、脚踏实地的肯干精神,要以能做设计、做好设计为目标。这就需要掌握传统和现当代设计的思想、理念和方法,也需要具备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思想。为中国培养合格的设计师。要坚定中国文化自信信念,掌握中国造物思想、设计方法、设计技术中的精华,构建中国设计理论、思维、实践、管理体系,加强新时代中国设计对外的话语体系建设。
最后,课程思政与设计学专业课程融合建设的评价。“培养目标评价”从设计师具备多重身份标准的指标进行,并以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对专业课程中融入的价值引领内容制定量化指标。一方面是作为社会人、中国人、进步人、职业人所具备的道德品格和精神的引导,效果占20%,学生具备四种身份所具备的品德各占5%。兼具“社会人”身份的设计学专业学生应该有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的能力,尊重人类、维护世界和平,具备“上进、真诚、善良、乐观、勇敢、坚韧、理解、宽容、自信、自尊、自重、自律”等高尚品德。作为大学生需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启发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作为中国设计师,不能盲目崇洋媚外,要树立构建中国设计话语体系的信心。要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本土文化、本土品牌进行传承传播,提升国家形象和文化自信,能发现并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设计为手段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提升全民审美修养。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每一个人都要求不停学习不停进步,才能适应不同时期社会发展需求。教育需要鼓励,在课程考核环节中,对学生的进步给予激励,从学生平时学习到课程考核结果的表现,学生在学习能力、自信心、学习自律性上有较大提升的应给予一定的肯定。特别是对一些心理素质或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肯定他们学习心理和行为的进步,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效果。大学的每一个专业都是为培养各个行业的从业者,让其成为该行业中有需要的职业人。设计学专业也是培养社会所需求的各个领域的设计师。在古代每个行业都有约定俗成的行业行规和从业人员道德规范,并成立行会对其行业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对从业人员进行监督。传统的行业人与现在的职业人是一样的性质,只不过从事的工作内容不同。设计行业的设计师需要掌握本设计领域的专业技能、设计师职业道德,遵守设计师行业规范准则。如按照本设计领域的设计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设计、生产制作、管理;不能抄袭创意剽窃他人成果,遵守设计领域法律法规等。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人——学生——未来职业人”多重身份为培养对象,拓宽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这些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的渠道可以结合课程知识点、案例分析及设计实践项目的选题定位、设计创新、材料工艺的标准要求、项目中团队合作意识等内容进行巧妙融合。
另一方面是在专业理论知识和设计实践技能的教学中,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融入中国当代设计师的素质。选题定位是能解决人们在生活生产的需求,解决国家发展过程中所需。如设计介入乡村振兴、设计提升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设计调研分析中能发现社会或人们的需求,采用科学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案。设计思想要符合生态观、自然观和可持续观。设计创新要推动社会发展,提升国家形象。设计执行和管理中履行设计师的职业道德、设计行业行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设计师的工匠精神。(如表2)
表2 设计学专业课程思政评价指标
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设计学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创新的优秀案例与成效
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设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为例,介绍该校依托上海市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以及G60 科创走廊等特色资源,除了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理论内容外,还结合实际项目将专业课程思政内容写到大地上。
首先,以上海红色革命主题融入设计基础类课程为早期课程思政。早在2005 年已按照教育部要求实施“两纲教育”,推进以“学科德育”为核心理念的课程改革。在设计色彩、设计素描、写生、图形创意类的设计基础课程中,结合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以革命人物、革命文化遗址等为实训主题。在教学中,结合各个专业需要,以石库门里的革命故事、人物形象与空间环境为主题或背景进行专业训练。在歌颂革命精神中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并启发大学生做好社会主义接班人。《图案》、《二维形态构成》等多部设计基础类教材入选中国纺织出版集团的部委级“十四五”规划教材。
其次,确立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上海红色精神”提升文化自信为中期目标。2010 年以来,秉承教育部对德育课程一体化发展“着眼纵向衔接”“横向贯通”与“三位一体”的指导原则。深挖与设计学专业相关的上海绒绣、顾绣、旗袍、紫砂等优秀传统手工艺资源,与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摄影、艺术与科技、广告学等专业课程建设融合创新。利用创意设计方法对非遗衍生品、非遗展示、非遗品牌进行宣传保护,同时以“非遗+红色+教育”的模式,开发传统文化潜在价值,深化上海红色文化精神,用非遗传统手工艺的表现手法,讲好红色故事,传播上海红色文化。如上海红色文化题材的非遗文创产品、上海红旅虚拟展示设计、上海红色文化宣传片等。此外,以“专业讲座+思政”形式,与党委、学办共建“程园艺设思政讲坛”,每两星期举办一次专业与思政融合的讲座。从维度、深度、广度上,以思想熏陶为切入点,对设计创新系列讲座进行策划。每年结合“文化创意设计”“活动创意策划与实施”等课程主办“上海红色文化创意设计作品大赛和展览”等。学生获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上海红色文旅虚拟展示”“上海红色文化数字化展示设计”等,获批国家艺术基金“藏族民居建筑彩画”“我们”系列版画等。“〈家居设计〉课程思政”获批2020 年上海市教育规划科研项目、 “ ‘非遗进高校’与设计学专业融合创新研究”2019年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在这些成果积累上,2021年该学院获批上海市教委“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美育文创实践基地”“时尚消费品创意设计产业学院”“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赛区)”的美育优秀案例等。
最后,积极响应中央精神和地方发展战略,以“设计介入乡村振兴、设计服务G60 科创走廊”为近年课程思政的主要任务。依托学校所在的松江区、上海Ⅳ类高峰学科同济大学、东华大学资源,将乡村振兴项目融入课堂。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松江文华村规划设计、崇明岛民宿设计、江西省水美村和甫田村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农产品包装设计等项目,协办“我为乡村种风景”长三角青年乡村振兴设计大赛等,年均完成乡村振兴的项目约100 万元。参与服务 G60 科创走廊相关展示宣传活动,艺术与科技专业以“一带一路”上海进口博览会为平台将课程与展览组织策划融合,每年获得优秀“小叶子”志愿者的称号。每年与徐州相关部门合作组织策划“汉服设计大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不仅在精神上,通过传承红色和“非遗”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引导和培养学生具备精益求精、坚持不懈、求真务实的设计师素养,而且将上海红色文化和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融入课程中,以理论引导、项目践行、讲座延展等形式,理论结合实际,寓教于行。在形式上,注重教学口、党口、学工口闭环系统的融合创新方式,建立党委、党支部引领下的课程思政闭环原理“课程——思政闭环——反馈评价系统”。每学期开学前,学工口与任课教师反馈各专业年级学生思想生活基本情况,党支部参与教学团队的教学大纲研讨活动。学期中,教学口和学工口召开师生座谈会,对前一阶段专业及思政学习成效进行反馈,并为后半学期教学和学习进行调整。学期末,通过教学成果展结合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成效反馈。
总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以立德树人、协同育人为理念,巧妙地将思政精髓与设计学专业课程融合互通,以立体多元的结构和科学创新的思维,通过课程思政丰富专业课程内涵建设。在形式上,整合科研、产学研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创客中心等平台和基地,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设计助力乡村振兴、创新设计服务社会,让设计实践与思政精神互为羽翼,相融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