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
2023-08-07黄雯钰中一东北国际医院有限公司血液净化中心辽宁沈阳110623
黄雯钰 中一东北国际医院有限公司血液净化中心 (辽宁 沈阳 110623)
内容提要: 目的:探析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中一东北国际医院有限公司诊治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动静脉内瘘狭窄处内径、血流量及静脉压变化、扩张次数、球囊压力,分析临床疗效、预后效果以及超声检查参数对比。结果:治疗1周后,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内瘘自然血流量均明显增加,静脉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结果均判定有效,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随访6个月内动静脉内瘘狭窄复发率为2.44%,随访12个月内动静脉内瘘狭窄复发率为9.76%。治疗后,超声检查参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的各项参数值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在超声扫查确认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位置后,通过物理扩张方式改善动静脉内瘘狭窄情况,且安全性高,但存在一定复发风险,需采取措施改善预后。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临床治疗重要辅助手段,有效降低了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中血管穿刺所导致的相关并发症风险,且可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稳定血流,应用效果显著。但在现阶段动静脉内瘘临床研究中发现,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多为终末期肾病者,受病情影响血液透析治疗周期相对较长,可在动静脉内瘘长时间反复穿刺影响下诱发动静脉内瘘狭窄,导致失功,影响后续血液透析治疗[1-3]。针对动静脉内瘘狭窄临床中虽已有多类治疗术式可供选择,但均存在一定治疗安全性及预后安全性问题。球囊扩张术在治疗动静脉内漏狭窄中具有突出的价值,该治疗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保障患者血管解剖的完整性,保留血管资源,对患者的创伤相对较小。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出现,凭借其创伤少、手术时间短、技术要求低、并发症少等优势,迅速成为了现阶段动静脉内瘘狭窄首选治疗术式。据研究报道,当前我国进行超声引导下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的成功率已达到87%~98%[4-6]。故本次研究特纳入41例患者对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诊治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41例患者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35~74岁,平均(54.52±4.02)岁,透析时间6~8年,平均(7.02±1.59)年,动静脉内瘘应用时间5~7年,平均(6.21±1.35)年动静脉内。经临床诊断后,确诊动静脉内瘘远端静脉狭窄5例、吻合口狭窄12例、吻合口及相邻静脉端狭窄24例。
动静脉内瘘狭窄诊断标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确认动静脉内瘘狭窄处内径减少≥50%(内径绝对值≤2.5mm),且伴有明显透析血流量下降及内瘘血管杂音、搏动消失指征。
1.2 方法
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术中取仰卧位治疗,选择患侧上肢肘关节下5cm位置为穿刺点,经常规消毒、铺巾及局部浸润麻醉后,经超声引导进行逆血流穿刺,穿刺成功后经穿刺针置入导丝,其后经导丝置入导管鞘后注射低分子肝素25mg,注射完毕后将导丝替换为超滑导丝,经超滑导丝辅助将球囊送至动静脉内瘘狭窄部位,经超声检查确认位置无误后,行球囊扩张治疗,球囊扩张后维持1min,1min后释放压力经彩色超声确认狭窄处扩张情况,可反复扩张至获得满意效果后,退出球囊、导丝及导管鞘,进行穿刺点皮下缝合,取无菌敷料包扎,术毕。
1.3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动静脉内瘘狭窄处内径、扩张次数、球囊压力、超声检查参数对比、血流量及静脉压变化,分析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差异性分析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如统计结果为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动静脉内瘘狭窄指标变化对比
治疗1周后,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内瘘自然血流量均明显增加,静脉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动静脉内瘘狭窄指标变化对比(n=41,±s)
表1 .动静脉内瘘狭窄指标变化对比(n=41,±s)
时间狭窄处内径(mm)透析血流量(mL/min) 内瘘自然血流量(mL/min) 静脉压(mmHg)扩张次数(次)球囊压力(kPa)治疗前1.35±0.21 155.54±25.85 298.55±44.25 172.65±15.45 4.26±1.33 12.18±0.59治疗1周后3.12±0.25 205.48±15.95 595.65±65.42 100.58±12.55 1.26±0.24 17.65±0.22 t 34.7126 10.5276 24.0867 23.1839 14.2136 55.6234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临床治疗效果、预后复发情况分析
患者治疗结果均判定有效,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即出现手术并发症(静脉撕裂、静脉断裂)的人数为0,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00%;随访6个月内动静脉内瘘狭窄复发率为2.44%,随访12个月内动静脉内瘘狭窄复发率为9.76%。
2.3 超声检查参数对比
治疗后,患者的得到明显血管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峰值流速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超声检查参数对比(n=41,±s)
表2 .超声检查参数对比(n=41,±s)
组别血管狭窄处内径(mm)透析血流量(mL/min)峰值流速(cm/s)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1.27±0.36 2.32±0.25 164.13±45.39 221.69±46.36 547.63±87.84 232.65±31.56治疗1周后1.29±0.54 3.06±0.43 164.21±44.23 247.69±64.36 549.65±88.49 217.15±24.15 t 0.1973 9.5263 0.0081 2.0989 0.1036 2.4975 P 0.8441 0.0000 0.9936 0.0390 0.9177 0.0146
2.4 患者术后血管开通率
治疗后,患者术后血管开通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者术后血管开通率 (n=41,n/%)
3.讨论
对于晚期肾病常见治疗方法为血液透析,通过高质量透析,能保障患者生命延长,以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但随着血液透析治疗,以及反复穿刺血管受损修复后,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以及血管纤维组织增生,包括内容狭窄、内容闭塞等,对最终血液透析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狭窄情况进行有效的治疗,动静脉球囊扩张术是是经皮穿刺血管后,沿血管鞘导丝送入球囊扩张导管,扩张血管的狭窄区域,以恢复血流量,是治疗动静脉内漏狭窄的有效措施,常规手术在数字剪影或X射线引导下进行。常规数字剪影血管造影球囊扩张术,不但有较高费用,同时还易导致手术治疗时间延长,增加患者手术治疗风险。而在X射线引导下进行手术,手术时间较长,在手术过程中X射线会对手术人员造成辐射,而且需要用药造影剂,增加肾脏负担,因此多数患者对于造影剂的耐受较低。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在进行操作时,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适时显示球囊、导管、导丝等的情况,以防止球囊或导丝进入血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血管破裂、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除此之外,超声引导下的球囊扩张术操作比较简单、操作时间也较短,对于操作技术的要求较低,相比传统的球囊扩张术,更具安全性。借助超声设备能够随时观察到血管血流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血栓形成,在治疗长期血液透析和多发狭窄的患者中,能够提供多次的治疗以及多段扩张,而且不会损失血管资源,进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血管的功能性和完整性。在手术过程中,超声设备能够及时评估球囊扩张前后的狭窄情况、血流量、血流速等,因此,在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术治疗后,不但可改善患者血管狭窄闭塞部位,同时还可帮助患者血管内径恢复正常值[7,8]。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1周后,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内瘘自然血流量均明显增加,静脉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结果均判定有效,均未出现治疗并发症;随访6个月内动静脉内瘘狭窄复发率为2.44%,随访12个月内动静脉内瘘狭窄复发率为9.76%。分析原因[9-13]:球囊扩张治疗是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主要治疗方式,即在球囊物理扩张作用下促进狭窄处血管内径复常,以改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保障血液透析治疗的正常实施,并可积极降低静脉压,规避血管内皮功能损伤风险,相较传统外科治疗术式,手术损伤较小,对血管组织及血管功能均无损害性影响,治疗安全性较高,但在球囊扩张治疗引导实施中,血管造影技术虽具有显著成像引导效果,但存在一定辐射安全性问题,故超声引导下治疗的实施则进一步提升了临床治疗安全性,且可在重复超声扫查下及时确认动静脉内瘘狭窄及血流改善情况,确保治疗有效。经过本研究数据显示,通过对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后,患者术后血管开通率、超声检查参数以及内瘘狭窄指标均显著改善于治疗前,因此,使用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临床应用效果显著[14-16]。
综上所述,予以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可在超声扫查确认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位置后通过物理扩张方式改善动静脉内瘘狭窄情况,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显著,但存在一定复发风险,需采取措施维持治疗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