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宣传功能下历史类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研究

2023-08-07袁晓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1期
关键词:陈列展览

袁晓梅

摘 要:历史类博物馆作为国家文物保护展陈的主要场所,承载着中华民族文明起源、历史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接续的历史任务,是开展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馆载体。为全面发挥历史博物馆文物利用、文化传承以及民族精神凝聚等教育和宣传作用,文章从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基本功能、陈列展览现状、教育宣传功能体现以及在教育宣传功能下陈列展览实现路径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和论述,以期对提升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教育宣传功能有所启发。

关键词:教育宣传;陈列展览;理念应用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11.013

历史类博物馆作为国家文物保护展陈的主要场所,承载着中华民族文明起源、历史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接续的历史任务,是开展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馆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以文物保护展陈为主体的历史类国有博物馆数量3252家,就其教育宣传功能体现而言,多数博物馆的陈列形式以物为主进行陈列,无法将文物蕴含的知识及其意义阐释出来,尤其给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造成很大影响①。因此,以全面发挥历史博物馆文物利用、传承以及民族精神凝聚为题,开展提升历史类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教育宣传功能的研究显得极为迫切。本文从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基本功能、陈列展览现状、教育宣传功能体现以及在教育宣传功能下陈列展览实现路径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和论述,以期对提升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教育宣传功能有所启发。

1 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功能

博物馆通过对藏品的陈列展览实现其职能属性,而历史类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不仅是对文物的保护展示,也要展现文物蕴含的历史和精神价值。因此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具有文物保护、文化研究、社会教育和形象宣传的功能属性。

①文物保护功能。博物馆的基本职能是文物保护,文物的陈列展览首先要确保文物安全。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陈列展览往往以封闭式展柜形式对文物进行陈列设计,忽视光线、温度、湿度等对文物的侵蚀破坏,以致陈列展览的文物保护功能属性未能充分体现。随着现代保护技术的进步,以及对文物展陈方式多样性影响,此类陈列展览形式已基本被淘汰,文物陈列展览中的文物保护功能得到重视。各大博物馆在文物陈列展览设计施工时,将文物安全保护放在首位。如山东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临展策划方面,根据文物属性,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设计实物展览、数据扫描3D建模以及动画影像展示等形式,实现馆藏文物陈列展览的文物保护功能。

②文化研究功能。文物的陈列展览不是凭空想象出的,是通过对文物的深入研究和系统策划实现的。因此文物陈列展览的策划过程是对文物重新定位思考的过程,也是对文物及历史文化开展系統研究的过程。需要深入研究文物属性以及研究文物背后代表的历史文化元素,才能对单个文物准确定位,进而实现对文物历史脉络、文化专题以及文物价值的排列组合,从而策划出高质量的文物陈列展览。以山东博物馆和孔子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为例,通过对中国古代礼制和服饰文化、古代纺织技术和服饰工艺以及孔子历史和文化的深入研究,取得系列研究成果,从而完成对明代服饰文物的陈列展览。

③社会教育功能。通过文物的陈列展览向受众传达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使受众产生文化共鸣,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这是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功能最直接的体现。以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社会教育现状为例,2020年,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系统整理“长城知识”“古代兵器发展史”等与嘉峪关长城文化相关的内容,以临展形式,在嘉峪关市各中小学开展长城文化知识宣讲,从而发挥出积极的社会教育功能。

④形象宣传功能。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代表,历史类文物博物馆则是各地域文化的载体,陈列展览则是对地域文化理解的阐释和展示,对城市文化建设起到形象宣传功能。因此好的文物陈列展览能够完美阐释当地地域文化内涵,展现出城市的文化魅力,成为城市的文化形象代表。以王士禛纪念馆为例,通过对新城王氏家族文化中优秀家风家训和政德思想的阐释与展示,使得王渔洋政德文化和新城王氏家风家训文化成为桓台地域文化的标志。

2 教育宣传功能下博物馆陈列展览现状

博物馆的教育首先要依托于博物馆各类的陈列与展览②。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想要发挥教育宣传功能,其策划和设计必须符合社会教育宣传需求。然而多数基层历史类博物馆在文物陈列展览与教育宣传需求关系方面未给予充分重视,以至于文物活力不足,影响博物馆教育宣传功能的发挥。

①陈列展览陈旧模式单一。我国基层历史类博物馆多为保护各地域文物文化所建,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但是受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理念和经费限制,基层历史类博物馆展示文物长久以来一直沿用的还是陈列展示形式,未曾进行文物展品的改陈布展和规划升级。以山东省桓台博物馆为例,现有陈列展览是1999年9月完成策展施工后对外开放,迄今23年,依旧是20多年前的静态陈列模式,未曾进行新的改陈布展升级工作,陈旧单一的文物陈列形式已经难以满足群众审美需求,严重影响文物教育宣传效果。

②陈列展览与文化内涵脱节。多数基层历史类博物馆存在陈列展览与文化内涵脱节现状。一是基层历史类博物馆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或者具备文物文化研究能力的专业人才缺乏,博物馆对馆藏文物内涵的挖掘不足,不能有效阐释文物文化的时代价值,以至于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形式与文物所属的历史文化内涵相脱节。二是缺乏临展规划和设计。多数历史类博物馆基本只有固定展览,没有临展规划和场地设置,导致文物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却因无规划或场馆问题而无法进行文物陈列展览,造成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与文化内涵脱节。

③展览陈列的教育宣传功能主动性不强。展览主题策划不明确、文物展品介绍单一简单、游线设计不科学,是影响历史类博物馆文物展览陈列教育宣传效果的硬伤。许多历史类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往往施以静态的大篇幅文物和图片,配以简短的文字介绍,游客在参观游览过程中,只能依靠讲解员讲解,才能对文物及展览有基本了解。此类展陈设计缺乏相应的文物认知互动环节,没有使文物真正“活”起来,游客的参观游览过程枯燥无味,受教育效果差。

3 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教育宣传功能体现

历史类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必须充分发挥文物展品、历史故事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在启迪智慧、涵养文化、凝聚精神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新时代新征程,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要与时俱进,紧紧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精神要求,从坚定文化自信、讲述中国故事、镌刻文物印象和含蓄文化素养方面发挥教育宣传功能。

①以文物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历史类博物馆文物是否丰硕,陈列展览教育宣传功能是否充分发挥,关键在于历史类博物馆能否以馆藏文物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而要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让沉睡在博物馆中的各种文物资源“活”起来③。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陈列”为例。“古代中国陈列”以中国历代王朝的更替为主要脉络,以馆藏各时代珍贵文物为文物文化载体见证,相对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各历史阶段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现实状况,展现出中华五千年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和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伟大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展现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成就和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参观“古代中国陈列”展览,感受中华文明的磅礴气势和绵延不绝的文化伟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油然而生,从而实现以文物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教育宣传功能。

②以专题展览讲述中国故事。当前省市级历史类博物馆往往在基本陈列之外举办各类主题性质的专题展览,充分利用主题展览来弘扬传统文化,向社会公众讲述中国故事,让观众更好地学习历史,不忘初心。这也是历史类博物馆以陈列展览形式开展教育宣传功能的重要体现。以山东博物馆“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为例,以明代服饰展览为主题,将明代服饰工艺、寓意、纹饰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将明代社会文化故事以服饰形式展示出来,收获良好的教育宣传效果,成为以专题展览讲述中国故事的典范。同时,开展各种类型的主题展览,能够吸引社会更多关注,从而进一步提升历史类博物馆的教育宣传效果。“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通过网络、广播、博物馆现场开幕式以及相关书籍、装修设计等应用,引发极大的社会轰动效应,吸引省内外市民及专家前往参观学习,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教育宣传效果。

③以环节互动镌刻文物印象。在陈列展览过程中添加互动环节,能够提升受众参观过程中对文物的理解和印象。所以教育宣传功能优秀的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需要嵌入受众喜闻乐见的互动环节以镌刻文物印象。受众在历史类博物馆参观文物陈列展览,需要讲解员的讲解才能了解文物。但是此类文物参观相对枯燥,游客基本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参观完博物馆,往往只能记住博物馆的名字和拍摄的几张照片。因此,以环节互动形式镌刻文物印象成为历史类博物馆发挥教育宣传功能的必然选择。一方面能够使游客以环节互动形式亲身参与,以趣味性和知识性增加游客对文物文化的印象。另一方面,将环节互动嵌入游览参观过程,能够打断游客听讲解员讲解的惯性思维,产生思维跳跃,即使没有亲身参与环节互动,也会增加对游览环节和文物文化的印象。

④以日常应用提高文化素养。历史类博物馆发挥教育宣传功能不仅要依靠对文物陈列展览的参观游览,还要靠参观游览后的日常应用发挥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日常应用提高文物文化素养。现场的参观游览只是看到了文物实物,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也多介绍文物名称、功用属性,而其他文物信息则很少讲解。游客想了解更多文物信息,仅靠网络搜索渠道较窄,信息也不全面。所以博物馆开发各类承载博物馆文物信息的日常应用成为游客提高文化素养的有效选择,成为博物馆发挥教育宣传功能的有效途径。

4 教育宣传功能下的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理念应用

文物陈列不单单是对文物的保护和展示,更要在博物馆中体现其丰富的历史和精神价值,尽可能有效发挥文物的宣传教育功能④。基于对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现状和博物馆陈列展览教育宣传功能体现分析,需要新时代博物馆工作者创新思路、更新理念,积极开展教育宣传功能下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探索应用,从而使博物馆的文物真正“活”起来,发挥文物文化传承教育作用。

①陈列展览的历史发展脉络。各地历史类博物馆基本都有介绍当地历史的基本陈列,内容包括当地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文物等内容。然而事实证明千篇一律的“点线面、绕墙转”的陈列方式不足以充分发挥文物陈列展览的教育宣传作用。众所周知,历史类博物馆文物陈列的目的是借助展览文物与参观者交流互动,让参观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内涵⑤。所以在策展时就要做好历史发展文物展品的历史发展脉络梳理工作。一是要策划文物背景知识陈列。如此,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就能获得更为全面的文物文化信息。较之以往的标签式说明,更具教育性和宣传性。二是文物陈列要展现历史发展脉络。以文物展品的历史演变来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进程,能使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文物,更具教育性和宣传性。三是要策划文物古今演变展区。在整组陈列展览最后,建议策划展陈文物古今演变展区,可以以图片、动画、影视等形式,介绍相关文物展品的古今形态、名称以及功用等信息,能使游客在参观后对文物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识。

②陈列展览的文物文化内涵。做文物的陈列展览,不是简单地把文物放到橱窗、展柜,还要将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予以展示,这样才能发挥文物陈列展览的教育性和宣传性。例如,“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将展陈服饰分为“垂衣治天下”“华锦庆嘉时”“香霭入长裾”三个专题,揭示了明代服饰各个时间阶段的特点,并就服饰的穿着者身份、穿着的场合、穿着的顺序和服饰的搭配进行了充分阐释,从而将游客代入明代时空,通过服饰了解了明代政治生活等各方面信息,使博物馆观赏性、教育性、宣传性功能大大增强。因此,文物的陈列展览要展现文物文化内涵,一是要以专题形式展现文物文化内涵,将馆藏文物在历史发展脉络进程中以专题形式集中展现其文化内涵;二是对文物文化内涵的阐释要多角度多层面,对文物要从其制作背景、制作工艺、价值功能、使用场合、如何使用等角度尽可能全面地阐释文物内涵。

③陈列展览的文物文化研究。转变文物陈列展览理念,需要重视文物研究工作。一是要加强文物文化研究。加强文物文化研究有助于文物陈列展览向纵深发展。通过文物文化研究,尤其是将文物文化内涵与其时代价值相结合,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价值需求的有机结合,从而更加全面、科学、合理地阐释文物文化内涵,展现其教育宣传价值和意义。

二是增设专业研究展示。将研究成果嵌入文物陈列展览中,使文物历史文化研究成果能够借助博物馆平台向社会公开展示,使普通游客也能接触学术研究前沿,加深对文物陈列展览的印象和理解,从而提升陈列展览的研究性。以桓台王士禛纪念馆为例,其陈列展览荣获山东省首届和第二届博物馆纪念馆十大精品陈列,其陈列展览中就有对当前王渔洋文化研究的学术前沿动态展览,展出以来社会反响较好。

④陈列展览的辅助应用。为充分发挥文物陈列展览的教育和宣传效果,现代陈列展览设计中大量使用各类辅助应用,以全方位、立体式以及综合环境营造等形式增强文物陈列展览的教育性和宣传性。一是陈列展览新技术应用。充分应用各类新技术,对文物扫描建模,构建虚拟化文物数据,以声光电效果应用于陈列展览中,营造文物陈列的数据环境,提升游客兴趣,提高教育效果。二是陈列展览动态展示。通过动态文物陈列,能够给游客带来轻松的参观氛围。以山东博物馆为例,在历史文物展陈之外,还设立了考古现场体验,以研学等形式对青少年开展考古发掘教育,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三是陈列展览网络应用。以App或网页形式作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网络展陈载体,使游客在参观结束后,可以通过各类网络应用回看陈列展览,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和宣传效果。

5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各地历史类博物馆正在践行新时代新征程文物文化工作者使命,不断加强陈列展览的教育效果,优秀的陈列展览项目也不断涌现。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现状基础上,吸收各地优秀陈列展览项目成功经验,结合新时代文物文化教育宣传要求和功能体现,提出教育宣传功能下歷史博物馆关于文物类陈列展览的建设性意见,以期能对博物馆的改陈布展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注释

①李赛.历史类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的初步研究[J].魅力中国,2019(2):344.

②陈宁.从文物活化的角度论博物馆陈列展览与博物馆教育的关系[C]//山西省文物局.京豫陕晋冀五省市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315-318.

③岳娜.智慧博物馆让文物资源“活”起来[J].人民论坛,2019(7):138-139.

④谭炜.搞好文物陈列发挥文物的宣传教育作用研究[J].卷宗,2019(26):52.

⑤冯梦琪.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2):90-92.

猜你喜欢

陈列展览
浅析如何做好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创新与发展
博物馆陈列展览中说明文字的运用探讨
黑龙江省博物馆历史发展沿革
论如何把科学的设计方法引入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
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陈列展览的质量
浅谈刘青霞故居纪念馆陈列展览的教育功能
基层博物馆陈列展览管理问题及对策
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要“以人为本”
浅谈县级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策划
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