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展示利用研究

2023-08-07何希萌张润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1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现状

何希萌 张润

摘 要: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是全国革命大学创立和发展的代表,其教育理念与功能也延续至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为例,通过对旧址文物构成、价值剖析和展示利用现状的研究,总结旧址存在的展示利用方面的问题,配合图纸绘制,提出旧址未来内容、方式、路线等方面的展示利用途径,从而更好地挖掘革命旧址的内涵,发挥革命旧址的价值。

关键词:西北人民革命大学;革命旧址;现状;展示利用;红色文化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11.041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通远街道高陵职教中心院内西北角,距离高陵区中心约4.5千米,距离西安市中心约42千米。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成立于1949年5月,由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政委习仲勋亲手指导创办,是延安大学、西北人民艺术学校、西北财经学校合并成立的一所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主的干部学校。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为西北五省的经济恢复与各项建设工作的开展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党政和专业干部,是当之无愧的“人才摇篮”。2018年7月18日,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1 旧址构成

根据真实性、完整性原则及旧址所包含的全部历史信息,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由历史环境、旧址建筑与附属文物三部分构成。

1.1 历史环境

1949年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搬迁至高陵区通远坊,校区搬迁后逐步形成操场、宿舍、教室等分区,东南侧分布有通远坊天主教堂,周边为农田。历史环境包括了校区形成的功能分区和周边的历史环境要素。

1.2 旧址建筑

旧址建筑为现仅存的三排坐北朝南苏式风格的建筑,每栋建筑均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高、两边低,主楼微耸,回廊宽缓伸展的建筑群,墙体的“三段式”(檐部、墙身、勒脚)结构最能代表建筑的典型苏式风格,从南至北依次为一排、二排与三排(图1)。一排建筑占地面积约为527平方米,建筑开间共计16间。现建筑内部以基本陈列为主,室内由单间格局变为室内整体场馆布局,展陈面积约460平方米,进出口位于建筑中间,南入口为主入口,东西两侧为主展厅部分。二排建筑与三排建筑位于一排建筑北侧,两排建筑共同形成一个东西两端开口的合院,均为单排建筑,仅在南北主过道的东西两侧为十字对称的四间双排建筑,且门脸均向中间稍有外凸,占地面积约为1264平方米,建筑开间共计52间。

1.3 附属文物

松树1棵,位于一排建筑东南方向的花园内,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建校时期栽种,树地径约为0.3米,冠幅约为5米,见证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70多年的风雨历程。文字资料与旧式历史照片主要包括中共中央西北局的办学资料、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办学期间的相关资料及展现学生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文字与照片资料等。

2 价值分析

2.1 历史价值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是全国革命大学创立和发展的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集中力量培养知识分子的重要历史见证地。其创建、发展、传承,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时期教育治学理念的延续,也是当代陕西众多高等院校的前身,在陕西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西北人民革命大學旧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与苏联相互往来友好关系的重要见证,同时也见证了陕西人民支援抗美援朝运动的历史史实。

2.2 文化价值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传承并发扬优良的办学理念及先进的教学思想,是我国教育事业和革命传统的赓续与创新。

2.3 审美价值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与苏式建筑相互融合的艺术特色。

2.4 时代价值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培养了一批传承“忠诚老实、实事求是、团结互助、艰苦朴素”校风的杰出人才,是我国重要的干部培养基地,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红色场所。

3 展示利用现状

3.1 展示内容

展示内容包括旧址建筑本体及文字、照片资料,依托旧址建筑再现学校办公教学情景及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实物资料。

3.2 展示方式

目前旧址采用的展示方式包括陈列展示、场景模拟展示和原状展示三种,主要围绕三排旧址建筑进行阐释。陈列展示以一排建筑为主体,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光荣传统—由延安走来的大学”;第二部分为“激情岁月—通远坊一段难忘的日子”;第三部分为“华丽转身—中国建立最早的高等政法学府之一西北政法大学的诞生”。场景模拟展示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室外场景模拟,包括大门围栏改造、照壁复原、政治标语、旗杆、新生园大门(对联)、花草、假山、水池、茅草亭、纪念塔、室外课堂、喇叭、单双杠、篮球场、水井、石墨盘;第二部分为室内场景模拟,主要分布在二排建筑与三排建筑内,包括传达室、广播站、政治课堂、美术课教室、校长室、教务长、二部办公室、阅览室、藏书室、校工会、宿舍、医务室、药品间、党团活动室、厨房、食堂、放映室。旧址建筑均以原状展示为主。

3.3 对外宣传

旧址目前已开展对外宣传工作,但宣传方式较为单一,宣传渠道较窄。

3.4 服务设施

目前配套的服务设施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与卫生间。其中游客服务中心一处,位于北侧进出入口西侧;生态停车场一处,位于北侧进出口处;卫生间位于游客服务中心西侧;此外旧址西北侧已开辟一处红色活动广场。

3.5 展示游线

旧址南北两侧各有一处进出入口,北侧已经对外开放,南侧进出入口与高陵职教中心共用。游客参观旧址多由北侧出入口进入,沿旧址西侧道路绕行至一排建筑,游线较为不畅。

4 展示利用现存问题

第一,旧址目前已正式对外开放,展示内容包括旧址建筑本体及文字、照片资料,以一排建筑改造的陈列厅通过主题展再现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历史和发展,整体展示效果较好。第二,展示方式较为单一,仅有原状、陈列和场景模拟三种,手段较为传统,展示内容尚未充分挖掘,旧址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尚未得到较好的活化利用。第三,旧址位于高陵职教中心内,虽然开放北门作为主要交通出入口,但由于参观顺序为由南至北,因此南边出入口周边存在与高陵职教中心共用道路问题,参观游线不畅。第四,旧址位于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且东侧为高陵区干部培养基地,需要协同开发。第五,旧址对外宣传方式及途径单一,亟需提升优化。第六,现有解说与标识系统较为完善,但后续仍进一步予以提升。

5 展示利用规划

5.1 展示目标

在遵循革命旧址文物保护原则,真实、完整地保护并延续旧址全部历史信息的基础上,解决好旧址现存展示利用问题,深入展示阐释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所蕴含的重大价值内涵,紧密结合现实意义的活化运用方式,促进革命旧址与当地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使旧址所承载的红色革命文化、价值得以真实、完整地延续,并构建具有地域发展互动特色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5.2 展示分区

以旧址为核心形成四处展示片区(图2),包括以旧址建筑为主的旧址展示区、以高陵职教中心为主的宣传教育区、以旧址东北处农田区域为主的农田景观区、以旧址西侧区域为主的公园绿地拓展区。同时在旧址西南侧通远街道区域形成一处通远镇生活区。

5.3 展示内容

依托旧址一排建筑改造的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博物馆对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办学历史沿革进行展示。以旧址二排建筑为主展示师生学习劳动场景,再现当时的教学、工作场景,同时在公园绿地拓展区和农田景观区适当增加雕塑等进行展示。以旧址三排建筑为主要展示空间,结合相关文物、报道、老照片等重点展示旧址在抗美援朝中作为战时疗养院的历史。通过对旧址建筑本体的展示,体现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建筑反映的苏联建筑文化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结合的特色。以公园绿地拓展区为主要场所展示全国同时期创建的人民革命大学的历程和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改组后对陕西高等院校的贡献。

5.4 展示方式

在原状展示、陈列展示和场景模拟展示的基础上新增数字化展示、文化体验展示以及说明牌展示。

原状展示主要为对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建筑本体及格局的原状展示,将旧址的原始信息及其建筑审美价值直观展示给公众。

陈列展示是在一排建筑内结合革命文物等实物资料和展板等对旧址的价值内涵予以阐释。在二排、三排建筑内展示收集的照片、教材、老照片等资料。

场景模拟展示是利用小型雕塑等设施,在旧址建筑内进行场景模拟,再现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办学历史和旧址面貌;在农田景观区展现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办学时期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在公园绿地拓展区场景模拟展示同时期创建的其他人民革命大学的概况,以及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改组后对陕西高等院校的贡献。

数字化展示是在旧址建筑内开展数字化展示,利用新技术、新方式展示革命文化,帮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体会旧址的价值与内涵。

文化体验展示是运用二排及三排的建筑空间开展微党课,在公园绿地拓展区设置红色文化体验馆,为游客提供以活化旧址价值内涵为主的文化体验活动。

说明牌展示是结合现有旧址建筑、绿化景观等的布局情况,在旧址展示区和公园绿地拓展区设置说明牌、指示牌及小型展板,便于游客理解旧址价值内涵及参观游览。

5.5 展示服务设施

新建一处包括售票处和咨询处的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参观提供指南服务和旅游安全指导。优化旧址内部的休息座椅、垃圾桶、饮水等公共服务设施。在旧址新建西门处增加讲解服务站,专门提供讲解设备及服务。在游客服务中心内增加与旧址内容相关的文创产品展示与售卖区域,让文创产品成为宣扬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一个重要窗口,并定期在微信公众号及微博上发布新动态。在旧址西侧公园绿地拓展区改造保留建筑为红色文化体验馆,结合旧址历史信息及价值内涵,为游客提供红色文化体验。在北侧出入口处新建与旧址风貌协调的人流集散及举办文化活动的广场。

5.6 展示游线

打通旧址西侧道路,以旧址西侧和北侧的进出道路作为主要参观道路,形成两条参观游线。

①泾惠十三路—旧址西侧出入口—一排建筑—二排建筑—三排建筑—旧址绿化区—文创服务区/研学教育宣传区—红色文化体验馆—停车场。

②环镇北路—旧址北侧出入口—文创服务区/研学教育宣传区—红色文化体验馆—一排建筑—二排建筑—三排建筑—旧址绿化区—停车场。

5.7 宣传教育

5.7.1 提高社会参与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文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并不断动员鼓励公众参与旧址保护工作,形成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地方居民等多元参与旧址文物保护宣传教育的新格局。

5.7.2 开展主题活动

定期策划组织面向各年龄段的主题活动,如针对中小学生的“红领巾小小讲解员”“革命文物开学第一课”,以及针对企事业机关单位的主题党日活动等,并积极推进旧址红色革命文化“七进”活动,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进一步加深对党史的理解和对旧址价值内涵的感悟,发挥旧址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5.7.3 拓宽宣传渠道

构建“线上传播+线下传播”的宣传模式,实现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相辅相成的多渠道宣传方式。开展以电台、电视、图书、报纸、画册等传统方式为主的宣传,打造“互联网+”模式,利用网络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等,对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办学历程、文物对象、价值内涵、相关人物等信息予以传播,不断激发参观者的游览兴趣,提升参观者的游览体验。

5.7.4 打造研学基地

深入挖掘旧址价值及文化内涵,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受众群体进行相应的课程开发,设立研学教育宣传区,定期开展党课学习和校史宣传,进行寓教于乐的红色革命教育活动。同时依托西北人民革命大学作为干部学校的特质,可建立“红色干部培养基地”,积极发挥旧址的时代价值。

5.7.5 开发特色文创

通过对旧址文化信息、价值内涵的深度挖掘,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文创设计能力,形成系列文创产品,打造情景式红色体验文创,如VR/AR等沉浸式红色体验活动、“旧址故事+剧本杀”等趣味体验项目,实现旧址文创开发的多元化、多样性发展,给游览者以深层次的红色游览体验。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Z].2016-03-04.

[2]国家文物局.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导则(2019)[Z].2019-01-30.

[3]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EB/OL].(2021-12-24)[2023-05-12].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2/31/content_5665933.htm.

[4]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EB/OL].(2021-08-18)[2023-05-12].http://wwj.shaanxi.gov.cn/zfxxgk/fdzdgknr/ghxx/202108/t20210825_2188213.html.

[5]西安市高陵區人民政府.高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4-29)[2023-05-12].http://www.gaoling.gov.cn/zwgk/qzfxxgkml/zfwj/qzfwj/616f6d23f8fd1c0bdc5af4b3.html.

[6]薛倩.革命旧址文物保护规划编制方法探讨:以杨家沟革命旧址为例[J].中国文化遗产,2020(4):60-65.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现状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