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小学美术德育分析

2023-08-07朱金晶

求知导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新课程标准审美能力

摘 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做好道德教育的意义在于有效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助力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与价值观念,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为实现上述目标,文章提出以课本内容为切入点、拓展“道德”概念、广泛开展实践活动三个在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小学美术德育水平的有效策略,希望能为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美术教学;道德教育;审美能力

作者简介:朱金晶(1988—),女,江苏省南通市竹行小学。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美术提出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分别是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美术教师要想落实上述要求,就要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充分渗透道德教育。如果学生审美能力以及价值观念的形成过程缺少道德的支撑,那么学生产生错误观念的概率会大大增加,这不仅对小学生成长发展无益,还会对我国社会的整体进步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做好道德教育至关重要。

一、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理念,其中第一项便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1]。浅层的美术素养是指小学生在学习完美术知识后,在美术方面形成一定的感知、想象、思考、表达能力。深层的美术素养是指小学生在具备发现美、欣赏美、塑造美的能力之后,主动提升自身的情感投入及情感表达能力、意志品质、处事能力等。为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小学美术教师除了要将美术知识教授给学生,还应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使学生受到正确引导,在成长道路上不断深化道德认知,最终形成正确的思维观念。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新课标要求美术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不等同于引导学生未来从事美术相关工作,而是要求美术教师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独有的魅力,使美术课程与小学生的情感特征和认知特征相契合,最终呈现出活泼多样的课堂教学。长时间置身于这种课堂环境下,小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会朝着积极的方向迈进,对其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美术是千百年来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集成,在很多方面与社会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换言之,生活的方方面面均蕴含着美。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事物,有助于小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其能在看待事物时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谦虚的情感态度。

(四)培养创新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很多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才能够被视为创新[2]。“创新”具有广义性,它既可以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也可以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发展。笔者认为,只要新方法能够用于解决问题,并且其相较于以往的方法在效率、质量方面均有所提升,这一方法便可视为创新。小学美术教学与创新精神、问题解决能力之间的关联性在于小学美术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避免其陷入思维定式。在优秀美术教育的熏陶下,学生会逐渐形成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为个人与国家整体发展提供助力。

二、做好小学美术德育工作的意义

(一)有效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需要进行定向引导[3]。不同于成人世界的复杂多变,针对小学生的教育应明确是与非、黑与白,其中“是”和“白”对应的是美术教学中的“美”。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围绕事物的根本属性帮小学生“定性”。如果小学生在这个阶段不明确某些概念的含义,不认清是非对错,会对其往后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不利影响。“美”与“丑”既涉及事物的外在特征,更涉及事物的内在本质。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应注重由外到内的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使其精神世界逐渐充实。

(二)助力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与价值观念

正确的道德以及价值观念实际上是一种深层次的美。从这个角度来看,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引导小学生主动发现美、传递美的过程中,使小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社会主流道德所认可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小学美术教师还应该引导小学生将美的事物以繪画作品等艺术形式予以表现,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坚定追求美的信念,最终形成正确的道德与价值观念。

(三)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追求美固然是正确的,但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够美”甚至是“不美”的事物。于是另一个问题摆在了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如何教导小学生形成正确对待那些“不够美”或“不美”的事物?例如,班级中可能会有几个外貌俊美的学生很受欢迎,大家都很乐意与这些长得好看的学生接触,而一些相貌不算出众的学生却并没有这种待遇。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正确认识美,正确看待“追求美”以及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在此基础上,小学美术教师还应引导小学生在“不够美”或者“不美”的事物中发现美的能力。若要实现后一个目标,教师只有在道德层面进行引导,帮助小学生提升综合素养,才能使其正确、客观地看待“美”与“不美”,进而能够有效区分什么是真正的美,发挥道德的力量。

三、新课标下提高小学美术德育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以课本内容为切入点,关联道德教育

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依然是美术教学,教师需要将课本内容作为切入点,使德育内容与其产生关联。只有如此,在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才不会显得突兀,也容易使小学生接受[4]。以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16课《家乡的桥和塔》为例,这一课与道德观念中的感恩和社会贡献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教师首先按照课本要求,带领学生赏析油画《水乡》、大理三塔、现代城市立交桥,并要求学生完成绘画作业,之后便从通过以下方式关联道德教育。

结合本课中出现的桥,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请大家想一想,在公路、铁路、桥梁等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交通设施出现前,人类社会存在哪些不便之处?设置该问题的出发点在于,在现代社会中,一些人失去了感恩之心,认为社会中的一切基础设施都是“应有的”,遇到不如意时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将自己的失意归结于社会的不公。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社会中缺乏感恩之心、自私自利的人越来越多,势必会对社会发展造成阻碍。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是我国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所以在学生形成价值观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德施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

面对上述问题,学生给出的回答是:(1)如果没有路,那么我们在走路的时候很容易被泥土弄脏鞋子和裤子;(2)如果没有桥,我们要过河的时候就要绕远路,花在路上的时间就会大大增加。

在学生给出上述回答之后,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请大家继续思考,既然道路和桥梁的作用这么大,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对参与设计、修建道路和桥梁的人表达感谢?设计这一问题的考量是,在参与设计、修建道路与桥梁的工作者中,除了专业技术人员,还有很多普通的施工人员。社会中有些人会以有色眼镜看待体力工作者,并在教育自己孩子时传递错误观念,如对孩子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你长大后只能做苦力,就像农民工一样。”事实上,这种认知是完全错误的,社会发展不可能只依靠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也在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创造价值,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提出这一问题后,要向学生重点传达“体力劳动者是道路与桥梁的重要建设者,我们应该对他们心怀感恩”的观念,使这种道德观念在小学生心中扎根。这样的美术教育有助于我国社会整体道德风尚的优化,这也是德育的目标之一。

(二)拓展“道德”概念,提高德育渗透效果

“道德”并不是一个狭隘的概念,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拓展“道德”这一概念,进一步提高德育渗透效果。例如,引导学生成长为一名能够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是德育的目标之一,而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途径有很多种,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向学生展现这些途径。如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20课《认识图形标志》的导语是:“当你行走在马路上,或到商厦购物,或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时,会发现各式各样的图形标志。你知道它们有什么作用吗?”教师基于此进一步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生活中看到这些标志时,能否在第一时间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如果你是一名标志设计人员,你会对现有标志作出哪些改进?理由是什么?众所周知,标志的作用是提醒和指引,公共标志所表达、传递的信息往往是固定的,应尽量降低公共标志引起歧义的可能性,否则一旦他人产生理解错误,便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在提出这一问题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对现有标志进行深入解析。学生若能提出標志设计的不合理之处且言之成理的话,意味着学生用心思考了相关内容,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便是拓展“道德”概念的体现。

(三)广泛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发现美的过程中深化道德认知

在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而在美的藏身之处,道德往往如影随形。例如,在自然界中存在很多充满温情的现象,如小羊跪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小学美术教师在带领学生感受自然的过程中,应该善于发现并总结这些现象,使小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加深对爱的理解。一些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将父母的付出视作理所应当,这种观念必须得到纠正。小学美术教师要通过实践活动,让这些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懂得付出与感恩。只有使小学生发现爱、感受爱并拥有爱,才能使小学生获得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生活中,审美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所谓“审美”,是指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所谓“美”,不仅仅是事物外在的好看,更重要的是内在美。要做到发现并欣赏内在美,需要以高尚的道德为依托。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韩欢.浅析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美术德育教育有效策略[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扩展思维 基础教育论文集.廊坊: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22:488-491.

贾蕊.浅析小学美术德育教学的有效措施[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区域发展 基础教育论文集.廊坊: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2022:218-222.

林娜.与德同行以美育人:浅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诗意教育专家指导会论文集.成都: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2022:308-311.

石文颖.与美同行 与德相伴:基于德育渗透的小学美术教学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2(22):155-158.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教学新课程标准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