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美工区环创的“新玩法”
2023-08-07王梅元
王梅元
美工区是教师开展美术活动,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核心区域。然而教师如何充分利用美工区的空间环境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表达和个性发展呢?我园根据课程游戏化精神,精心设计、合理规划美工区的环创,在原有区域布局的基础上,将美工区划分为感知欣赏区、操作表达区、作品陈列区、材料投放区和未完成区五大个性化美术活动区,给予幼儿自主安排、调整活动空间的机会,让幼儿能够在创作中“沉浸式”地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
一、感知欣赏区
感知欣赏区是进入整个美术区的第一个分区,也是教师引导幼儿进入创作情境、感知课程主题的区域。感知欣赏区的环创需要教师定期根据每阶段课程主题的不同进行调整。例如,在以往的美术创作活动中,我们曾在区域角摆放过艺术大师的作品《玉兔听泉》《佛缘》、师幼作品《家乡美》、亲子作品《快乐的小人》等,幼儿在创作前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自主地对这些作品进行感知与理解,积累与主题相关的创作经验,为接下来的创作环节提供支持。
此外,我们还会根据季节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丰富感知欣赏区的自然景观装饰。例如,在春季,我们会在窗台上摆放大小不一的枯树段,再在枯树段上面摆放不同品种的绿植,区域内的绿植与园所内萌芽开放的迎春花遥相呼应,春日里的生机仿佛闯入了这片区域;在冬季,我们会在墙体上粘贴废弃的白桦树木材,窗外的雪景与区域内的树干相呼应,自然之美与区域环创在无声中不断融合和变换,整个区域沉醉在不同季节的氛围中。
二、材料投放区
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会影响后续幼儿的创作和作品的最终效果,因此我们设计了开放式的材料投放区,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幼儿的自主表达,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创作需要。
在投放材料时,教师应关注材料本身的特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有目的地收集和筛选自然物、日常物品和废旧物品,努力让本土化、低结构的材料都成为幼儿创作的资源,满足不同美术活动的创作主题,拓宽幼儿的创作思路。
此外,我们还特意创设了一个“材料超市”,为幼儿循序渐进地投放工具性材料、基础性材料和辅助性材料等具有不同功能的材料。
三、操作表达区
操作表达区是五大区域中空间面积最大的区域,也是幼儿实现自我创作、表达自我想法的关键区域。在这里,本土化、低结构的材料在幼儿的手中不断变化和重组,一件件富有创意的作品在他们手中孕育而生,让原本普通的材料变得不再普通。
我们在这个区域内摆放了很多张大的手工桌,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在手工桌上找到一个单独的小座位,让幼儿既能够进行独立自主的创作,又能够根据创作需要随时与同伴交流想法。此外,手工桌还具有划分小组的功能。操作表达区的设计并不局限于桌面空间,我们让角落和地面也成为幼儿自由操作的空间。
在区域内,我们还设计了一些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道具。例如,有些既可用来欣赏又能当作凳子的树根,也成了幼儿们的操作台。
四、作品展示区
作品展示区,顾名思义,是为不同造型、不同形式的作品提供适宜陈列的区域。我们充分利用区域内的平面或立体空间,采用墙面展示、隔断架分区展示、橱柜陈列、空间悬挂等多种形式展示作品,形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展示格局。这样即凸显了该区域的环创特点,又可以引导幼儿相互学习和借鉴,发挥其教育价值,让幼儿获得艺术创作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幼儿参与创作的热情和动力。
五、未完成区
为了保存幼儿未完成的作品,我们还创设了“未完成区”,目的是为了留下幼儿的创作痕迹,给幼儿提供持续创作的空间。幼儿可以随时回到“未完成区”拿回自己的作品继续进行创作,也可以在作品展示区借鉴和参考其他同伴的优秀作品,为自己的创作拓展思路。
我们将面积较大的美工区空间划分为五个小的空间,但它们并不是独立的個体,而是相互联系的区域。在每个区域的墙面都贴满了幼儿自己设计的游戏规则和近期活动目标,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随时可以进入到不同的区域中寻找创作灵感。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做幼儿的支持者、观察者、引导者、合作者,以更加多元的方式为幼儿提供有创意的、舒适的美工区和创作环境,通过环创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