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意境赏析例谈

2023-08-07王西川

求知导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原则策略

摘  要:意境赏析是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加强对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的引导,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深度理解诗歌的情感意蕴,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兴趣。文章主要论述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意境赏析原则,从引入诗歌背景资料、创设多媒体音画情境、抓住诗眼详细分析、重视诗歌意象解读、探究鉴赏诗歌写法五个方面,探讨诗歌意境赏析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诗歌意境赏析;原则;策略

作者简介:王西川(1966—),男,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教育研究所。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关键点在于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描摹的意境,使学生透过意境,领悟诗歌的主旨、情感和内涵,进而同步发展学生的诗歌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为此,教师应当明晰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意境赏析原则,根据诗歌教学目标和实际学情,采用情境创设的手段为学生还原诗歌意境,启发学生自主对诗歌意境展开联想和表达,从诗歌的艺术氛围中领悟诗人的情感和意旨,从而实现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深度赏析,增强诗歌教学质效。下面笔者就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意境赏析展开研究。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意境赏析原则

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意境赏析主要是指教师根据诗歌的主题和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语言文字,联想和构建诗歌描绘的场景,以及构建的艺术氛围,从中提炼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加深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达到提升学生诗歌阅读能力和审美素养等目的。经过学情分析和理论实践研究,笔者将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意境赏析原则总结为如下三点。

第一,情境原则。诗歌最大的特点是语言凝练且简约,用少量的文字勾勒画面、叙述情节、抒发情感。初中生诗歌品读能力还有待发展,教师必须善于创设情境才能助力学生感受诗歌意境。为此,在初中语文诗歌意境赏析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情境原则,即根据诗歌内容,为学生创设立體直观的赏析情境。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素材,创设音乐、图片、视频、背景资料等形式的诗歌赏析情境,激活学生的感官和思维,从而更好地让学生沉浸于诗歌意境的赏析之中[1]。

第二,联想原则。诗歌赏析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诗歌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依托想象活动,将诗人高度概括的内容通过联想和再创造充分地还原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因此,在初中语文诗歌意境赏析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联想原则,即引导学生结合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活动,在学生初步理解诗句含义后,教师可以精心设问,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联想诗人眼睛看到的事物、内心的所思所想等,使学生品悟诗歌包含的无尽韵味,从而锻炼学生的诗歌赏析和联想能力,使学生获得优质的赏析体验和审美享受。

第三,探究原则。诗歌意境赏析强调学生的自主、互动探究,而学生的诗歌阅读和审美能力存在差异性,赏析视角不同,对诗歌意境产生的感受也不尽相同,教师若单方面为学生讲解诗歌意境,会制约学生赏析感受的共融和互补。因此,在初中语文诗歌意境赏析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探究原则,即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学生提供互动探究解读诗歌意境和内涵的机会,如在赏析诗歌意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交流个性化见解,通过学生的探究和表达,多角度、全方位地还原诗歌意境,从而触发学生的集体智慧,从根本上提升诗歌赏析的探究性和有效性。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意境赏析策略

(一)引入诗歌背景资料,建立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知

诗歌意境往往和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生平经历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是彼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背景资料中包含着当时的社会风貌,以及诗人的人生历程和心境,赏析诗歌意境不能脱离背景资料[2]。因此,在初中语文诗歌意境赏析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引入诗歌背景资料,包括诗歌的创作年代、社会状况,诗人的生平经历、于何时何地创作这首诗歌,等等。在学生总体了解诗歌的背景资料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生平,分析诗人创作诗歌时的心情,品读诗歌中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对诗歌意境的初步感知,培养学生联系背景资料赏析诗歌的意识。例如,在《观沧海》一诗的意境赏析中,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曹操的生平和创作的背景资料,并通过导语介绍:“同学们,想必大家对曹操都不陌生,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今天我们要研读的诗篇由曹操创作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当时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得胜归来,登上秦皇汉武都曾经登过的碣石山,触景生情,作下这首名篇。”在学生了解背景资料后,教师组织学生吟诵诗歌,并提出问题:“同学们,诗人在碣石山上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具有什么特点?”学生赏析讨论后回答:“水是澹澹的,山岛是竦峙的,洪波是涌起的,树木是丛生的,百草是丰茂的。”教师:“秋天一般都是萧瑟凄凉的,但是诗人所见的景象却毫无半点凋衰之感,请同学们联系背景资料说说这是为什么。”学生交流后回答:“因为这首诗是曹操北征得胜后归来所作的,彼时曹操正值壮年,怀有无限的雄心壮志,所以他眼中的沧海秋景也是壮美的。”教师追问:“那么诗人想要表现什么样的意境和情感呢?”学生:“诗人通过描写壮美的沧海景观,营造雄浑苍劲的意境,表达内心昂扬奋发的情感和抱负。”这样,通过诗歌背景资料的介绍,学生就能够深入品析诗歌的意境美和思想感情。

(二)创设多媒体音画情境,辅助学生还原诗歌意境

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凝练性,初中生抽象思维偏弱,常常觉得诗歌语言晦涩难懂,在赏析诗歌意境的过程中遭遇诸多障碍。多媒体音画情境具有生动直观的优势,能够为学生呈现具象的诗歌场景,消除学生的抽象理解压力。因此,在初中语文诗歌意境赏析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诗歌的描写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多媒体音画情境,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如诗歌是描写自然田园风光的,教师可以展示相关的写意画图片、风景视频;诗歌是描写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教师可以播放对应的影视剧片段,然后再设问引导学生讨论,揣摩诗歌意境,从而辅助学生对诗歌意境进行真实还原[3]。例如,在《钱塘湖春行》一诗的意境赏析中,教师创设多媒体音画情境时,就可以播放西湖春景的视频。在学生观赏完毕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大家在视频中发现了哪些西湖景物?”学生回答:“山、湖、白堤、绿树、小鸟……”随后,教师播放悠扬的古筝乐曲,组织学生富有情感地吟诵诗歌。学生吟诵完后教师提问:“同学们,请大家结合诗句和多媒体视频,说一说此诗的意境。”学生讨论后回答:“诗歌首联的‘初平写出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出远处的白云与湖水连接在一起;颔联写高处莺和燕的动态,早莺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唱歌,新燕开始衔泥筑巢;颈联写诗人陶醉在姹紫嫣红的百花中,春草刚刚萌发到能没过马蹄的高度;尾联虽然只是略写湖东的白沙堤,但是写出了诗人陶醉在白堤绿荫中,表现了诗人对钱塘湖春景的流连忘返,以及对西湖春光和自然之美的热爱。这样通过多媒体音画情境的辅助,学生能够直观地体验诗歌意境,以及意境中潜藏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三)抓住诗眼详细分析,引导学生对诗歌意境展开联想

前文笔者谈及,诗歌意境赏析应该坚持联想原则,对诗歌意境的联想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要从诗歌的诗眼入手,有的放矢地展开联想。诗眼是诗歌语言中的点睛传神之笔,一般是诗歌中最精练的字或词,或是最能表达诗歌主旨的句子。根据诗眼赏析诗歌意境,能够帮助学生直接披文入情,联想诗歌的妙境。因此,在初中语文诗歌意境赏析教学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找出诗歌中的诗眼,包括炼字、炼词和关键句,引导学生抓住诗眼详细分析,放飞想象的翅膀联想诗歌意境,体悟诗人迸现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联想思维和诗歌意境赏析能力[4]。例如,在《次北固山下》一詩的意境赏析中,教师可以先设问引导学生找出诗歌颔联中的诗眼:“同学们,‘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中,你觉得哪些字或词用得比较妙?”学生探讨后回答:“‘阔‘悬两字用得比较妙。”教师启发学生联想意境:“‘阔‘悬两字是诗歌颔联的诗眼,那么通过这两个字分析诗句,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景象?能否用语言表述一下?”学生围绕诗眼展开意境联想。有学生回答:“从‘潮平两岸阔的‘阔字,我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和风吹拂的天气出行,眼前是春潮涌涨、江水浩淼的景象,两岸之间的水面波平浪静,显得很宽阔。”还有学生回答:“从‘风正一帆悬的‘悬字,我可以联想到诗人置身在青山绿水间,和顺的风吹得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感受到大江直流、春意融融。”教师称赞学生的联想内容后追问:“那么诗人此刻应该是怎样的心情?”学生交流后反馈:“愉悦、舒畅、神清气爽……”这样通过详细分析诗眼,学生就能自主联想诗歌意境,受到诗歌意境美的熏陶和感染。

(四)重视诗歌意象解读,促进学生品悟诗歌内隐的意蕴

意象是诗人在诗歌中传情达意的媒介,也是诗歌意境中最富有主观情感的物象。诗歌意象通常包括景观、植物、动物三类,不同的意象有着不同的寓意,如景观类意象中的“月”,一般寄托诗人对家乡、故友的思念之情,或是渲染孤独、悲寂的氛围。教师要想让学生完整感受诗歌意境,解读诗歌意象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初中语文诗歌意境赏析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解读诗歌意象,如教师可以将诗歌中的意象摘录出来,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品味意象特征及其寄寓的思想情感,促使学生透过意象品悟诗歌内隐的意蕴,从而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诗歌意象含义知识,强化学生把握和赏析诗歌意境的技能[5]。例如,在《天净沙·秋思》的意境赏析中,在学生初读诗歌后,教师先摘录出诗歌中“西风”这一意象,引导学生解读:“同学们,大家知道在古典诗歌中‘西风专指什么吗?”有学生抢答:“‘西风专指秋风。”教师赞同道:“没错,那么秋风有怎样的特点?诗歌里的‘西风又有何寓意呢?”学生:“秋风是凉而萧瑟的,诗歌中的‘西风表示诗人感到时光飞逝。”教师追问:“那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瘦马‘夕阳‘天涯等意象结合在一起,烘托出怎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何种感情?”学生品味交流后回答:“诗人运用符合秋日特征的意象,铺垫、衬托出秋天悲凉的氛围,表达出自己思念故乡,以及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同时也是在感叹韶华易逝。”这样学生就习得了透过意象赏析诗歌意境的基本方法。

(五)探究鉴赏诗歌写法,深化学生对诗歌意境的体会

诗人在营造诗歌意境时,通常会运用多种写作技法和表现手法,如果学生对诗歌写法一知半解,就很难进行有深度的诗歌意境赏析。因此,在初中语文诗歌意境赏析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究鉴赏诗歌的写法,让学生从诗歌的修辞和虚实两个角度进行赏析,认识比喻、夸张、拟人等诗歌创作的修辞手法,以及化虚为实、虚实相生等表现手法,使学生学会基于诗歌写法,感知诗人所描摹的画面,领会诗人积蓄的情感,从而深化学生对诗歌意境的体会[6]。例如,在《望岳》一诗的意境赏析中,教师从“齐鲁青未了”一句引导学生探究诗歌写法:“同学们,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诗人写‘齐鲁青未了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发挥了怎样的表达作用?”学生探究分析后回答:“诗人运用了夸张手法,‘青未了形容泰山的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郁,用远望的视角表现泰山的绿意从北到南都看不到尽头,用距离之远衬托泰山之高,充分突出岱宗雄伟宏阔的气势。”教师从诗歌颈联的写法继续提问:“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又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呢?”学生探究后回答:“运用了反衬手法,这两句是诗人的想象之辞,通过云气层生震荡心胸以及对一掠而过的归鸟的联想,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这样通过探究鉴赏诗歌的写法,学生就能深刻感知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雄奇意境,从而体会到诗人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

结语

在初中语文诗歌意境赏析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情境原则、联想原则以及探究原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诗歌,引入创作背景和诗人生平资料,帮助学生建立对诗歌意境的初步感知;创设多媒体音画情境,辅助学生真实还原诗歌意境;抓住诗眼和意象展开解读,引导学生联想意境,品悟诗歌内隐的意蕴;同时,指导学生探究鉴赏诗歌写法,促进学生认识并掌握诗人营造意境的诗歌创作艺术,从而深化学生对诗歌意境的体会,实现高效的诗歌意境赏析教学。

[参考文献]

刘晓晴.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素养的培养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2(9):120-122.

苟发玉.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意境赏析例谈[J].考试周刊,2022(30):5-8.

梁金凤.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意境欣赏研究[J].甘肃教育,2020(9):150.

何凤军.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意境欣赏探究[J].甘肃教育,2019(17):142.

李英.合作中走入意境 意境里领悟诗歌:论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8(A2):42,75.

华漪清.读意象·品意境·悟意趣: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例谈[J].教师,2012(21):75-76.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原则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Passage Four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