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2023-08-07孙林鑫
孙林鑫
摘 要:智慧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新兴领域,已成为农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新经济阶段的开启,智慧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缺乏明确政策导向、不完善的创新体系、陈旧的基础设施和人才短缺。有必要以高水平科学设计为指导,改善基础设施为支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保障,应对和克服挑战,为农村振兴注入更强劲发展动力。
关键词:智慧农业;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一、引言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国开始了新征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在新发展阶段准确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农业和农村一直是国家的重点关注领域,是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基石,也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1]。在党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指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
(一)智慧农业促进传统农业生产转型
引入智慧农业的概念到农业生产中,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建立有利于农产品供应链的环境,创建品牌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有利于农产品的专业区域,并推动智慧农业的大规模发展。促进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推动乡村地区一、二、三产业的综合发展,发展一批有利于人民的特色产业,并实现传统农业生产的数字化转型。智慧农业以信息为核心的智慧控制系统为基础,实现农业生产的全面网络监控,为农民在生产、管理和销售方面提供专业的决策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走农村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
一是智慧生产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利用现代理论技术创造新的农业发展模式,推动现代智慧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可以逐步实现智慧、数字化和网络化。这将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并实现提高农业行业的质量和效率的目标。二是智慧管理提升资源能效。提高农业生产管理能力是智慧农业最重要的应用方向。通过智慧农业技术,可以有机协调各种资源,从而显著提高其利用效率,最大化资源的价值。三是智慧流通构建农业产业流通体系。智慧农业结合了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智慧农业管理,包括机械化收获、自动包装、各个环节的物流监控和溯源,形成了一个综合的农业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产业链的效率,建立一个全球的生产、销售、运营和加工的发展机制,并构建一个全面监管农业生产、流通和营销的系统。
(二)智慧农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升级,弥补“数字鸿沟”
智慧农业刺激农村地区对数字基础设施的需求,并加快城乡“数字鸿沟”的缩小过程。一般将信息通信技术(ICT)的接入和使用不平等称为主要和次要的“数字鸿沟”。主要的“数字鸿沟”主要指的是数字基础设施的差异,而次要的“数字鸿沟”主要指的是信息的过滤、使用和处理的差异。而智慧农业提高了农村基础网络设施水平和服务供应能力,有效填补了阻碍农村发展的“数字鸿沟”,弥补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不足,促进了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促进了城乡元素的双向流动。
(三)智慧农业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治理体系升级
智慧农业不仅满足了农民对更好生活的渴望,还加速了数字化和智慧化的农村發展,改善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移动物联网的规划和建设的同步,并促进了数字化治理体系和农村治理能力的升级。创造宜居农村地区的最大优势在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智慧农业利用信息技术和智慧方法,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农业产业的绿色发展。这反过来推动农村地区走向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农村与城市的融合和发展。
三、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
一是智慧农业起步晚,缺乏精细化的政策引导。目前,中国的智慧农业主要是通过政府的示范项目来推广和展示的,在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智慧农业整合方面,适应形势、吸收经验和考虑每个阶段特点的精确规划仍然不完整。二是智慧农业科研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推广能力不足。由于政府和社会在智慧农业研究系统的建设方面的支持不足,中国目前的农业研究系统仍然不完善,缺乏有效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3]。这导致相关农业技术研究进展缓慢,并且在应用于智慧农业发展方面存在困难。三是智慧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基础建设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部分农业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缺乏大规模现代化农业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智慧农业的发展,不利于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四是高素质农业人才匮乏,农民的教育系统还未完善。由于中国农村地区在医疗、健康、教育和生活质量方面与城市地区存在较大差距,高素质人才在农村地区存在较大的流失。留下的农民群体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了解较少,难以理解和吸收新的农业管理概念和生产技术。
四、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政府应该根据各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加强农业智慧化工作的宏观经济导向,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和推动相关政策的实施,鼓励发展适应当地条件的农业智慧化模式。一要协调各级政府资源,实施以重点区域和产业为重点的重要农业智慧化项目,推动应用示范,以探索可复制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二要建立完整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在省、市和县级,并改善农业信息服务,尽快改革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加强信息流通和共享机制,促进农业智慧化的发展。
(二)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实现农业技术创新
通过发展和引入农业物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等技术,可以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一是政府应主动增加对农业研究的投资和支持,并提供额外的补助用于农业检测和分析等先进技术的开发,以确保农业研究人员能够获得必要的资金来进行智慧农业的研究和开发。二是要设立与智慧农业相关的研究项目,支持农业物联网和人工智慧等大型科技农业项目的发展,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三是建立智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结合大学研究部门和推广服务部门的参与,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应对中国智能农业发展所需的基础和关键技术挑战。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智慧农业人才
加强智慧农业人才培养计划,以满足智慧农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一是重点培养具有农业和信息学跨学科知识的人才上,并鼓励信息领域的人才参与农业科研和应用推广。二是要创新智慧农业农民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果。克服传统培训的不足之处,基于当地习俗和文化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合理性的培训方法和内容,培养高素质、多才多艺的智慧农业管理人才。
(四)整合建设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前农业发展状况协调规划,迅速制定关于智慧农业全面的优惠融资政策和财政补贴标准,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支持和引导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建立标准化、数值化智能农业生产基地,并提供专业管理指导,实现基地建设与资金分配的有效协调。对于配备高科技设备,如独立采用遥感和监测设备的生产基地,政府应给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参考文献:
[1]杨灿明.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与制度支撑[J].国家治理,2021(39):2-6.
[2]宁甜甜.新发展阶段我国智慧农业:机遇、挑战与优化路径[J].科学管理研究,2022,40(02).
[3]周斌.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战略对策[J].农业经济,2018(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