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州戏曲元素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2023-08-07郑倩华

戏剧之家 2023年19期
关键词:南音闽南泉州

郑倩华

(泉州师范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泉州素有“海滨邹鲁”之誉,人文荟萃,文化昌盛,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而泉州戏曲向来闻名于海内外,使泉州享有“戏曲之乡”的美誉,泉州戏曲种类繁多、风格奇特、表演体系完整,并与泉州传统民间舞蹈融合共生。如何把传统泉州戏曲文化与舞蹈艺术巧妙结合,是当前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在舞蹈创作中融合泉州戏曲元素不仅能够增添舞蹈的独特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也能促进泉州戏曲文化的传承发展。

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艺术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唱”和“念”是节奏化了的“歌”,“做”和“打”是身段化、韵律化了的“舞”。舞蹈和戏曲虽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二者在文化脉络上却有诸多关联。泉州戏曲有独一无二的艺术形态特征,它不仅有清新雅致的“梨园戏”,而且有风趣幽默的“木偶戏”、以“丑”为美的“高甲戏”、宗教色彩浓厚的“打城戏”等,这些戏曲艺术都有独特的唱腔体系和严格的表演体系,并与闽南传统民间舞蹈有互生共长关系。泉州戏曲舞蹈语汇的鲜明的艺术形态特征对舞蹈作品的创作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泉州戏曲元素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

在舞蹈作品创作中融入泉州戏曲应首先确定剧种,再挑选适合创作的剧目,然后对剧中有特色的戏曲元素进行深入整合,再根据舞蹈作品的要求进行二度创作。

(一)戏曲元素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具体应用

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对题材的选择至关重要,一个好的题材剧本是舞蹈创作成功的关键。泉州戏曲种类繁多、题材丰富,内容大都来自古代民间传说或者历史事件,各个剧种都有自身的代表作,例如,南音《桐江魂》、梨园戏《陈三五娘》、提线木偶《钟馗醉酒》、高甲戏《孟姜女》、布袋戏《玉真行》、打城戏《目连救母》等。这些剧目背后的传奇故事能为舞蹈作品的创作提供丰富且独特的题材。挑选戏曲作为舞蹈创作的题材,应选择独特新颖、地域文化表现性强或适用于舞蹈创作的内容,在创作舞蹈时,我们可以合理节选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创新改编。

(二)戏曲元素在舞蹈角色造型中的应用

角色设计是舞蹈作品的灵魂,在创作过程中,要了解泉州戏曲各剧种的角色扮相,并提炼其特征。泉州戏曲艺术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各个剧种中,不同的角色扮相都有自身不同的特点。例如,梨园戏的装扮比较简单:旦角抹胭脂和水粉;丑角只涂白粉;花脸以黑白两色为主;魁星、天官、小鬼等角色则必须戴特殊扮相的面具。而泉州高甲戏则有“以脸识人、以脸识情”的特点,因此,不同的角色就有不同的妆容。女丑额际需扎黑色纱巾,头上戴假发,发尾挂个“羊角髻”或打个结、插上花,面敷浓粉,在脸的两颊各涂一团胭脂,嘴巴点上一颗媒婆痣。脸谱色彩对比强烈,既夸张、诙谐又具有象征性。

在传统戏曲的整个表演过程中,人物角色都由演员来扮演,演员通过服饰的装扮、妆容的描画和道具的利用来完成剧中人物的形象塑造。因此,将戏曲改编成舞蹈作品时,戏曲服饰、妆容和道具元素的借鉴和运用是角色设计的至关重要的内容。舞蹈《百花齐放》《忆青衣》等作品都通过戏曲人物的角色装扮进行舞蹈角色的塑造。在借鉴泉州戏曲人物进行舞蹈创作时,除了借鉴人物的角色扮相以及道具元素外,还可以在结合作品本身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使创作出的戏曲舞蹈作品更加形象贴切。

(三)戏曲元素在舞蹈动作设计中的应用

戏曲舞蹈动作来源于生活,具有夸张性、虚拟性、独特性等特点,而舞蹈动作相对于戏曲动作更加抽象,但是,作为以身体为载体的表演艺术形式,戏曲舞蹈动作语汇的特点对舞蹈创作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例如,舞蹈作品《厝里艺人》主要借鉴了泉州提线木偶的“偶性”动律和基本造型来表达老艺人对木偶戏的热爱以及难舍难分之情;舞蹈作品《水梨园》借鉴了梨园戏的基本步法、手型和科步范式;舞蹈作品《姑嫂看戏》运用高甲戏女丑“十八法”中的整发髻、紧裤腰、扭功鞋、义脚趾、紧碎步、慎落座等,讲述闽南家庭妇女的看戏情节,赞扬闽南妇女淳朴乐观的性格;舞蹈作品《戏梦人生》在舞蹈动作的编排方面选择了卧云、毡步、串翻身、倒踢紫金冠等动作,与中国古典舞的技巧一样,仅在动作的呈现上有略微不同。

(四)戏曲元素在舞蹈音乐中的应用

音乐是戏曲作品的灵魂,戏曲音乐包括器乐伴奏和声腔演唱两部分。以南音为例,在唱腔方面,它以标准的闽南古语演唱,保留了古汉语音韵,演唱时又讲究咬字与吐词,归韵与收音;在器乐方面,主要有琵琶、三弦、二弦、洞箫等。如汉唐乐府《韩熙载夜宴图》,其主奏乐器都是中华传统乐器,包括四相、九品、二弦、三弦、四块、尺八、响盏和双音叫锣等,演奏出来的旋律极具南音戏曲音乐特色,使用的曲目既有古时乐府曲谱,也有当今创作的仿古清调,古今融合下的音乐有出色的听觉效果。第十届桃李杯群舞《戏梦人生》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的音乐选择了戏曲的锣鼓,这样能更好地找到戏曲与舞蹈的契合点,在舞蹈中自然融入戏曲音乐元素,而第二部分的音乐加入了戏曲的青衣唱腔,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

(五)由泉州戏曲改编的成功舞蹈作品案例分析

以泉州戏曲为内容进行创编的舞蹈作品属实不少,如《南音舞韵》《韩熙载夜宴图》《姑嫂看戏》《水梨园》《悬丝指语》《厝里艺人》《阿婆的幸福生活》《老茶仙》《走月亮》《偶趣》《人偶情未了》《悬丝情》等。现以《南音舞韵》为例进行研究分析。在第十一届荷花奖古典舞评选活动中,作为福建省唯一入选节目《南音舞韵》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一作品是由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创作选送的。从整体表现上看,该作品古朴、典雅、端庄,提炼了梨园戏“十八步科母”元素,显得异常独特,但是,其在创作上仍然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南音舞韵》择取了梨园戏中单、双卷手两种卷手科,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的中国古典舞的上肢形态多为兰花指、提襟儿、刀掌、剑指这四种,而该作品的演员因手持南音“下四管”中的“四宝”,使手势转变呈现出本土化、多元化的风格特点。《南音舞韵》的舞蹈身段和传统的古典舞的舞蹈身段不同,其形象无论是立姿或坐姿,都是上身呈中正,腰以下偏右或偏左,这样就形成了独特的曲线视角,纵观整个作品,其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和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在动作的创作中,该作品借鉴了“十八步科母”的动作元素,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提炼,主要针对“十八步科母”上肢三节、躯干部分以及下肢三节的动作进行提取。除此之外,该作品还运用提线木偶般的“傀儡步”“糕人身”“筒步”等动作元素,这些动作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文化特征。

一般情况下,在对戏曲作品进行借鉴时,我们会根据戏曲作品本身的特点选择不一样的处理方式。例如,梨园舞蹈基本保留原生态程式,动作比较纯粹,但《南音舞韵》在这点上又用了不一样的处理方式,其动作语汇的设计侧重于“舞”的部分,融入了“十八步科母”的元素之后,作品在整体上显得更加婉约、细腻,同时,在舞台上的呈现更有张力。

二、泉州戏曲在舞蹈创作中的价值

(一)保护泉州戏曲文化遗产

目前,泉州戏曲中有两项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六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些都是闽南地区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结晶和文化瑰宝,也是对泉州戏曲的认可。泉州戏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研究价值。借鉴泉州戏曲元素进行舞蹈作品创作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进行革新,为后人研究泉州戏曲文化提供宝贵资料,在保护泉州戏曲文化遗产的同时促进其发展。

(二)创新发展泉州戏曲文化

目前,在国家政策的保护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泉州本土戏曲文化虽然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面临着接班人匮乏和优秀剧目濒临失传的窘迫处境。所以,在未来,我们应该大力结合新时代的需求创新发展泉州戏曲文化,把其他优秀文化元素融入泉州戏曲,赋予其不一样的文化内涵,促进泉州戏曲文化的发展。泉州戏曲作为闽南文化的一部分,在发展和传承地方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戏曲舞蹈作品可以使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使普通人在欣赏过程中感受传统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并接受戏曲艺术熏陶,为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储备人才。另一方面,借鉴泉州戏曲元素进行舞蹈创作不仅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而且能重新建立大众与传统文化、戏曲艺术的关系,为泉州戏曲文化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三)传承弘扬闽南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同地方要结合各自的文化特性去发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泉州戏曲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闽南民间艺人集体协作智慧的文化结晶。泉州戏曲可以分为“御前清音”泉州南音、提线木偶戏、“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南海明珠”高甲戏、晋江布袋木偶戏、“天子传音”泉州北管、“闽南迪斯科”拍胸舞、“宗教剧种”打城戏等,有着“宋元南戏的活化石”之美称,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泉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戏曲文化的传承弘扬,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政策支持闽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相继修建了梨园古典剧院、南音艺苑、木偶剧院等相关文化场地和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并投入三亿人民币对重点文物存放单位进行大规模修缮,将这些场所作为闽南文化的展示空间,促进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努力将泉州打造为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

泉州戏曲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风格独特、艺术价值巨大,具有独特的审美形态特征、程式化表演体系和价值深厚的文学剧本,对舞蹈作品的创作有着重要的价值。当然,泉州戏曲不仅仅有艺术价值,它还有重要的学术、文物价值,其所凸显的“真、善、美”以及独特的表演手法是舞蹈和其他艺术门类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借鉴泉州戏曲元素进行舞蹈作品的创作对弘扬和传播闽南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戏曲与舞蹈都是经过时代筛选流传下来的宝贵艺术资源,它们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结合不同地方的文化特色,相互促进和融合,最终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艺术特点。舞蹈可以为戏曲表演提供丰富的素材,而戏曲也在舞蹈的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艺术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正在向着多元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在舞蹈的创作中融入戏曲元素,包括人物形象、妆容扮相、舞台道具以及音乐等,能进一步丰富舞蹈编创方式,促进舞蹈创作实现跨艺术种类的大融合。

猜你喜欢

南音闽南泉州
泉州
弦管南音“固首”体系研究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李进杰的南音情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