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数字乡村”建设路径探析

2023-08-07谷青山张劲松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数字乡村数字化数字

谷青山 张劲松 刘 利

(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能够通过一段段数字进行记录和定义,并且能够通过大数据方式对每个人的消费记录、行动轨迹、收入情况等进行消费者数据画像。数字化乡村建设是未来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连续多年对“数字乡村”驱动乡村振兴发展作出了指示。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首先,“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双循环发展。通过挖掘农民的潜在消费需求,激发农村巨大的消费活力,带动国内的投资和生产的双循环。其次,“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运用数字化的监测方式,能够及时动态监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后又返贫的问题。此外,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农民可以将自己家的农产品进行线下生产和线上销售相结合,拓展了农民致富的渠道,为促进农民的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方向。“数字乡村”建设还有助于缓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农民能够运用信息化的手段,享受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直播带货等数字化服务。通过数字化方式赋能乡村建设,使乡村产业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不断挖掘乡村的数字资源,为缩小城乡之间“数字鸿沟”问题提供支持和帮助。当今正处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数字经济必将成为助力国家乡村振兴发展的助推剂。

一、“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数字乡村”建设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与农业相结合,推进“智慧农业”和促进“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智慧农业IoT的运行原理是通过输入最佳的农作物生长数据模型,系统可以根据这些模型的指令,实现智能化控制和运转,从而为农作物提供一个仿原生态的环境,有效降低虫害、减少施肥用药、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为责任风险,提升农作物品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随着技术的发展,水产养殖领域可以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实时监测溶氧量、PH值以及氨氮的变化,从而实现增氧泵、水质净化器、投喂机等设备的自动控制,从而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时间,使得这一繁琐的过程变得简单易行。利用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水产品的生长,从而极大地减少人工投入,确保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1]

“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推动农村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通过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通过数字化智能温室的建设,可以实时监控室内空气、土壤、有效光照、二氧化碳EC值、PH值以及番茄叶片的温湿度,从而实现对室内环境的精准控制。通过对农业实现数字化全过程自动管理,颠覆传统农业,不断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2]智能温室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湿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参数来优化环境,为作物创造一个有利的生长条件,并且可以大幅度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节约资源。智能温室可以对水、肥料等资源进行精准供给、避免浪费,同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智能温室还可以实现全自动化的种植、管理和检测,无需人工干预,从而减少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防灾减损。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温室的智能化程度将不断提高,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施肥、精准的灌溉、自动化的收割等创新应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资源消耗,为人们提供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

(二)“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实现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借助数字化手段,有助于对农村人居环境的动态数字化监测,并且能够加强对农村污染源、污染物的实时监测,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数字化方式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对生态环境进行数字化监测。通过大数据能够预测出环境的变化,并对环境的变化及时发出预警。此外,通过大数据能够及时找到污染源,对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处理,能够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的治理水平和防治水平。二是数字化管理生态资源。运用数字化的方式对乡村土地结构重新进行设计,因地制宜地开发乡村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三是推动数字化产业发展。例如数字化智慧果园建设,通过开发小程序能够实时监控果园滴灌生长情况,并且可以查看当前果园的各项环境数据。

例如,浙江省德清县充分通过数字化方式赋能乡村环境整治,不断擦亮乡村振兴的美丽底色。德清县首次采用“德清居”。“德清居”全域整治智能监管系统,它使用遥感技术、轨迹定位技术以及其他数字化技术,将“数字乡村一张图”“垃圾分类智能监管平台”“智慧工地平台”“水环境管理”等多种数据融入一体,实现24小时不间断、高效、精准的数字巡查监管,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3]

(三)“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实现农民富裕富足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电子商务已融合到社会每一个行业,漫延到农村的每一片土地,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农村电子商务能够打破农民对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农民还可以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直接与消费者进行对接。借助数字乡村战略,将电子商务与农业结合,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如,山东省安丘市以党建为引领,构筑起一条以党委为核心、政府为支撑、村民自发参与、市场机制为驱动力、各方共同受益的发展之路。2020年,安丘市立足于电子商务示范县以及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出口农产品区域化管理优势,通过将电子商务与党建引领、乡村赋能工程有机结合,不仅优化提升了公共服务,还建立了三级物流体系,开展了电商培训,建立了农产品供应链,实现了电商脱贫,为农民脱贫致富铺平了快车道。此外,通过搭建电商扶贫体系,依托电商平台,简易化操作,赋予农户持续增收能力。借助微特平台,“赋能店铺”已经在村庄和村民中推广,使得每个村庄、每个家庭、每个店铺都能够拥有自己的微特店铺,村民们只要打开微信小程序,就能够轻松地将自己的店铺分享出去,而且,这些店铺的收益将会被运营公司、村庄和村民们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4]

二、“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84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57.6%。[5]虽然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改观,然而对于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还有很大需要进步的空间。

“数字乡村”建设是利用信息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网络和综合信息服务,但我国农村很多地区信息网络建设比较滞后,农村区域基础通信设施建设不完善,网络信号差,它严重影响了新兴技术在农村的应用和推广。《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指出,当前农业生产所需的4G和5G网络、IoT、大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仍然不足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这表明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的问题相当突出。因此,必须加大投入,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农村数字化专业人才匮乏

“数字乡村”建设核心是数据,但人是其中的关键要素。“数字乡村”建设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且还需要大量具备实践技能的农民,因此,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数字乡村复合人才的培养。

一是“新农人”群体相对较小。根据《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截至2021年10月,“新农人”的数量已突破12.6万,但农村地区依然是人才短缺,“新农人”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他们需要更加全面的知识和能力,以及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挑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熟悉农业技术、擅长经营管理的人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和个人的原因,很难在乡村实现真正的发展,只能选择离开家乡回到城市。

二是留守老人普遍存在“数字鸿沟”的问题。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非网民总数约3.62亿,而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更是高出22.5个百分点,这表明,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未能接触互联网,无法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发展优势。此外,根据腾讯发布的《老年用户移动互联网报告》,基础性操作是老年人使用手机的一大挑战,因为他们无法正确使用手机,无法充分利用其功能,无法满足自身的日常需求。因此,由于乡村老年人缺乏互联网技术和对智能手机的熟练操作,他们无法有效地使用互联网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求,也就无法充分体验到智能化技术的便利,这严重阻碍了数字乡村的发展。

三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了严重的人口流失问题。《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共有29077万名农民工,其中7130万名来自不同地区。报告指出,男性占64.1%,而女性占35.9%。同时,随着“乡村病”问题的不断加剧,全国农民工的平均年龄达到41.7岁,而外出农民工的平均年龄达到36.8岁,40岁及以下的比例更是高达65.8%。随着农村人口的大量外流,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使得农村社会结构变得越来越脆弱,村庄建设用地也变得越来越荒芜,给数字乡村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三)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不足

“数字乡村”建设需要长期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各地政府在财政收入投入上存在差异,因此,我国在不同农村地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的差异性较大。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经济水平低、财政压力较大,短板问题比较突出。根据《2021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评价报告》的数据,2020年,我国在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财政投入远低于预期,535个县(市、区)的财政投入更是极其微薄,只占总体的20.2%,而668个县(市、区)的财政投入更是极其微薄,甚至连10万元也无法达到。这表明各地政府对“数字乡村”建设的投入并不多。大多数社会资本仍然处于谨慎的观望之中,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的发展环境和政策制度的不足,以及“数字乡村”建设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且回报率较低,导致民间资本团体这种“想投又不敢投”的心态比较普遍。

三、“数字乡村”建设的路径探究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也开始逐渐实现数字化转型,从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建设的目的在于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数字乡村建设的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

(一)加快建设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是实现数字乡村的基础,包括建设光缆、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等,为农村地区提供可靠的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能力。以下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些实践案例:

1.中国移动“光纤到乡村”计划:为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国移动启动了“光纤到乡村”计划,通过光纤网络连接农村地区,提高农村地区的通信和信息传输能力。截至2021年初,中国移动已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超过200万个光纤接入端口。

2.浙江省数字农业建设:浙江省在数字农业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包括建设农村物联网、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农村电商等,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其中,浙江省农村物联网已覆盖全省,实现了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3.云南省数字农业示范县建设:云南省通过数字农业示范县建设,推动农村地区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示范县通过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农业信息中心等手段,提高了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这些实践案例充分说明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也为其他地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培育数字化专业型农村人才

数字化专业型农村人才的培育是实现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前提之一,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建议:

1.教育培训方面:农村人才缺乏数字化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需要加强数字化教育和培训。可以通过在农村地区建立数字化教育和培训基地,举办各类数字化专业课程、工作坊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农村人才的数字素养和实践能力。

2.创新创业方面: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农村地区的数字化创新和创业,为数字化专业型农村人才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机会。同时,可以鼓励数字化专业型农村人才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交流平台方面:搭建数字化专业型农村人才的交流平台,可以促进农村人才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扩大农村人才的社会影响力和技术影响力。例如,可以建立农村人才联盟、论坛、微信群等平台,提供数字化技术交流、项目合作、资源共享等服务。

4.实践项目方面:通过开展数字化农业、数字化生态保护等实践项目,提高数字化专业型农村人才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可以通过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开展数字化农业和数字化生态保护等项目,为数字化专业型农村人才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和机会。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为农村地区培养更多的数字化专业型人才,提高农村地区数字化水平和发展能力,实现数字乡村建设的目标。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为农村地区的数字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推进乡村产业和生活数字化建设

乡村产业和生活数字化建设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推进乡村现代化。以下是推进乡村产业和生活数字化建设的几个具体实践案例。

1.加强数字化农业技术支撑。通过推广农业信息化技术,促进生产全程数字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如浙江省嘉兴市积极推广智能农业,引入先进技术设备,实现了种植、养殖、销售等环节的数字化管理。

2.推动乡村电商发展。发挥电商平台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效率、改善农民收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例如,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建立了村级电商服务站,开展线上线下销售,帮助当地农民把土特产卖到全国各地。

3.推广数字化文化旅游。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游客,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例如,在浙江省淳安县,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了“淳安游”APP,提供游客在线预订景区门票、民宿、餐饮等服务,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数字化升级。

4.加强数字化社区建设。推进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实现居民信息、公共服务信息、社区活动等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例如,在浙江省宁波市和慈溪市,推行社区微信服务号,方便居民获取社区信息、在线咨询等服务。

总之,推进乡村产业和生活数字化建设需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创新数字化服务模式,注重服务乡村居民的实际需求,推动农村数字化发展。

(四)借助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的示范作用,推动农村数字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数字化已经成为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中国,数字化转型也成为了当前的一大发展趋势,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数字化建设也是一项亟待发展的重要任务。浙江省作为数字化发展的先行者,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经验和做法对于其他地区推进农村数字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下是具体实践案例。

首先,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在数字化农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富阳区农业信息化中心通过建立“数字化农业云平台”,实现了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和控制。通过该平台,农业生产者可以随时了解种植和养殖情况,及时掌握气象和水文等关键信息,科学地制定生产计划和决策。同时,该平台还提供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数字化管理服务,使得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其次,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在数字化养老方面的尝试也值得一提。慈溪市通过建立“数字化养老服务中心”,提供了一站式的养老服务。该中心除了提供传统的养老服务外,还通过数字化技术提供了智能化的照护服务。例如,通过远程视频监控、智能健康监测和人工智能医疗诊断等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此外,慈溪市还通过建设“数字化医疗服务平台”,将线上和线下医疗服务有机结合,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最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在数字化农产品销售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瑞安市通过建立数字化物流平台和电商平台,实现了农产品的精准配送和信息化管理。通过该平台,农产品可以实现直接销售,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还可以将优质的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此外,瑞安市还借助“数字农村”建设,推动农村产业的数字化升级,通过互联网技术打通信息壁垒,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的来说,浙江省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的实践,为其他地区推动农村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可以看出,数字化技术对推动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语

2022年在党中央1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从这份文件可以看出,“数字乡村”建设将成为中国未来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介绍一些浙江省在“数字乡村”建设上的一些成功发展模式,为全国其它地区进行“数字乡村”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引。为充分发挥数字乡村的潜力,“数字乡村”的建设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建立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有效利用数字资源、培养优秀的人才队伍等。

猜你喜欢

数字乡村数字化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江苏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困境及路径探析
数字乡村战略推进的逻辑
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协同发展探究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以“数字乡村”战略统筹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思考与建议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