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数字化建设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08-06邸军莲马琳静

新西部 2023年7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网络安全要素

邸军莲 马琳静

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与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充分显示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数字化的时代,要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完善数字社会,发挥数字贸易优势,通过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要尽快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要完善数字化建设,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政府、完善数字社会,不断提升数字应用水平,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着力建设集约智能的数字基础设施,

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统筹推进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和应用基础设施等建设与应用,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适度超前建设网络基础设施,聚焦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平台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体系化建设、规模化部署、产业化应用,推进新一代基础设施向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方向发展。

加快发展融合基础设施,持续推进市政、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慧化改造,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進5G和千兆光纤网络建设,组织实施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优化基础设施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性能和服务能力。加快建设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系统推进北斗产业化重大工程,推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的基石,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要统筹布局绿色智能的数据与算力基础设施,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完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全面发展高效协同的融合基础设施,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

加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是数字时代驱动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的关键力量。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在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一系列革命性变化和创造性成果。

数字经济向实体产业赋能的本质,在于利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让生产、技术、市场、管理、创新等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参与方感知和利用“数实”空间的迭代交替,进而孕育知识技术创新、优化要素分配、提升生产效率、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最终形成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应当不断提升数字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数字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产业数字化具有更大拓展深度和广度,要面向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这既是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可行路径,也是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逐步探索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规模的“数实”融合平台,为各类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公共服务,培育优良产业数字化生态。加强跨区域融合协作,发挥各区域在数字经济上的发展优势,努力构建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格局。

建立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

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数据被认为是关键的生产要素,其重要性日益与劳动、资本和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相当,为我国数据市场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促进数字经济的增长是当前我国经济向创新型、知识型、技术型驱动的增长方式进行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数字经济不仅改变了经济增长结构,而且提升了经济增长质量,对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数据作为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在我国生产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引领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逐渐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路径的变革目标。与此同时,政府大力兴建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也使得大数据作为释放我国下一波生产力巨大增长浪潮的内在核心驱动力量的战略地位愈发显著。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对其他传统生产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是促进数据要素与其他传统生产要素优势互补,充分提高各类要素的生产活力和效率,使大数据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手段。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政府引导好大数据交易平台、交易所、交易中心的建设,深刻理解并应对好数据要素供给新方式,明确数据要素市场准入、竞争和退出规则,确保进入数据要素市场的数据企业具有资质并遵守规则,有序开展竞争,规范化市场交易。

政府不但可以是数据要素市场的顶层设计者和运行治理者,还可以是数据要素市场的交易者。政府可以将部分自身以及下属单位的一些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出售,也可以购买一些数据用于治理。故需明确政府及下属事业单位可以出售数据和购买数据的权利和范围,避免由于政府自身身份扭曲公正平等的交易关系,同时也要避免行政体质自身的效率和腐败问题,导致数据交易的过低收益和数据流失。

要加强数据要素市场监管,解决好监管盲区、监管缺位、监管失当三大问题,尤其注意预防、监控和解决破坏数据要素市场秩序的行为,做好反数据垄断工作,加强对平台的监管,规范化平台和个人的合同或协议,防止平台和资本无序扩张形成垄断构建市场壁垒,防止平台通过对个人数据的算法运算形成“数据茧房”对用户进行选择权限制、大数据杀熟。

要促进数据要素市场交易,探索数据交易的新形式,深入挖掘区块链、联邦学习、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在数据要素市场交易中的应用。持续研究数据定价的新方法,合理评价数据当中蕴含的价值和做出的贡献,应对好“阿罗悖论”带来的负面后果,促进数据要素市场交易达成,并保障各方主体公平参与分配,赋予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筑牢数字安全坚实屏障,护航数字经济全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愈发依赖于海量数据和作为载体的信息网络,我国数字经济获得了高速蓬勃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带来信息的互联互通,孕育新的数据生态与数据价值释放网络,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与此同时,对数据的越发依赖可能会放大经济系统的脆弱性。关键数据或网络系统一旦遭到攻击、侵入、干扰、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以及意外事故,可能会给经济运行造成损失,对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构成威胁。近年来,世界各国出现了不少因数据安全或网络安全遭到破坏而给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经济建设、社会生活造成危害的实际案例,如2021年5月,美国石油管道运营公司被“黑客”攻击进行“数据绑架”而导致石油管道被迫关闭;2022年4月,国家安全机关破获一起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高鐵数据的重要案件。这起案件是《数据安全法》实施以来,首例涉案数据被鉴定为情报的案件。

要做优做强数字经济,必须统筹发展和保障安全体系,推进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创新,提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数字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发展网络安全产业,筑牢数字经济发展的网络和数据安全屏障,推动数字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产业是保障国家网络安全的重要力量,要培育发展网络安全企业,创新网络安全服务模式,打造“平台+服务”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形成网络防护、安全监管、安全服务、密码等各具特色的系统解决方案。

网络安全是护航数字经济发展引擎的关键,是数字时代构筑新优势、领先新赛道的前提,要夯实安全底座、增强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韧性,构建共建、共享、共用、共维的网络安全协同防护体系;完善制度规则,强化行业数据安全治理能力;强化创新驱动,推动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突破;加速资源聚集,提升网络安全供给能力。要以产业链关键产品、创新链关键技术为核心,打造协同互补、联合发展的网络安全创新共同体,提升产业链上下游整合能力,深入实施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加快构建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

积极发挥数字贸易优势,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当前,数字贸易已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撑,中国应进一步发展数字贸易,充分利用世界最大规模的网民数量、最丰富的数据资源、最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的优势,积极推动贸易方式数字化,扩大数字产品和服务出口,通过发展数字贸易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要提升我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一是要注重数据引领。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是数字贸易发展的逻辑起点。数据具有可复制性与共享性,生产者可以对数据进行反复利用、加工和整合,开辟新的价值创造空间。利用数据可以对全球人才、技术和资本等生产要素进行数字化及智能化改造,加速不同要素在不同行业和地域之间快速成链、结盟、组团、入网和解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同时,以数据为基础进行的全新产品生产和销售、产品改进和创新以及企业生产流程改善、运营效率改善,能够全方位推动我国企业产业链运营变革,并有效衔接研发、供应、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

二是要加强技术驱动。借助于技术创新,数字贸易能够帮助企业多维统计国际客户消费特征,充分挖掘消费者需求偏好,并通过产品种类差异化和生产程序智能化,不断满足消费者价值诉求,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数字贸易加强技术驱动,可以更好地通过终端需求大数据引领产品研发、加快生产的智慧化改造、监测产品价格信息,帮助制造企业实现精准研发、精准生产及精准定价。数字贸易在与制造企业相关联的过程中加强技术驱动,能够倒逼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三是促进平台创新。数字贸易平台能够打破时空限制,打破生产环节与消费环节的割裂状态,直接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借助数字贸易平台的信息处理、搜索、分类和推送,参与数字贸易的企业可以直接触及最终客户,供应链层级的减少使企业间交易费用大大降低,减少不必要的协商时间,压缩贸易组织成本和组织间的协调成本。借助数字贸易平台可以形成不同行业用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横向协作,并通过供应链金融打通上下游企业资金链,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借助数字贸易平台可以在扩展贸易边界的同时,保证稳定的多源供给和开源供给,淡化特定产品的排他性,提高供应链生产效率和供需配对效率。

作者简介

邸军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马琳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网络安全要素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