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寨村的应老师

2023-08-06应小青

雪莲 2023年5期
关键词:同学老师

1

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全校五个班级加上学前班,你拥我挤地跑到旗杆下,排成六行。衣服穿的七长八短,队伍排的七扭八歪。

月月如此,年年如此,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

但应老师却眉头一拧,拿着教鞭,像将军一样穿来走去,排兵点将:“一年级的女生站这里,男生站那边。二年级的同学靠后一点,还有三四年级的同学往这边来……往后就这么站,记住了没?”

把队形排成“回”字型之后,应老师又从我们班里选出四个品学兼优、身高相近的女生,作为护旗手,站在“回”的缺口处。

“升旗那天,全校同学都要戴红领巾,尤其是护旗手必须要戴。往前走的时候,注意脚步要整齐,精神要饱满。”应老师耐心地大声叮嘱着。

记得如此清楚,是因为我就是光荣的护旗手之一。

激昂的音乐前奏响起来了。

在全校同学的注目礼之下,四个护旗手小心翼翼地牵着国旗一角,迈着整齐的步子,在旗杆下,郑重地交给五年级的升旗手。

只见他用绳子绑好红旗的两端后,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缓缓拉绳。我半抱住红旗,向前一步,看准时机,往空中用力一掷,收步,全体同学“刷”地一下,无数双森林一样的手臂高高地举过头顶。

在高原纯澈的蓝天白云下,在上百双纯净目光的仰视中,一面五星红旗缓缓升至顶端,在晨风中微微飘动着……

那时,我们还不懂得这就叫仪式感。

只知道,升旗仪式成了小小的校园里最神圣、最有荣誉感的一件事。

后来,教育局的领导们来学校视察时,刚好赶上这一幕,不禁点头赞叹道:“想不到小学也有这阵势,你们简直不亚于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护卫队啊!”在全校师生的喜笑颜开中,应老师笑得分外得意。

寂寞而贫瘠的童年生活,村里的孩子们每年除了盼过年,就是盼着过六一。

那天,家境宽裕的孩子有可能会得到家长买的短袖或球鞋,还可以在饭盒里装上凉面、炒菜,带上苹果、汽水、瓜子、方便面、果丹皮之类,浩浩荡荡地去村里河滩边的树林里聚餐,上蹿下跳地打水仗、捞蝌蚪,捞小鱼。

但那个六一前夕,应老师却通知我们,野外聚餐改到下午,上午要在学校举行少先队员的入队仪式和六一文艺演出,并且还要邀请全村人都来观看。

天哪,当着全村人的面表演节目?想想就别扭的不知所措。

我们一边兴奋地议论着,一边甜蜜地抱怨着,一边又隐隐地期待着——粗枝大叶的农民父母们,一年四季有干不完的活儿、忙不完的家务。心情不好时,动不动就双方发生“内战”,或黑着脸大骂孩子一顿。运气好的话,再来一顿鸡飞狗跳的胖揍也是有的,更别提表扬或夸奖了。

如果,到时候我们好好表演,坐在台下的他们,会不会觉得脸上有光?

那天,操场上的六一活动,在应老师的安排和主持下,真是精彩极了。

先是把一位爱护学生、认真授课的张老师评选为优秀辅导员,由学生代表上台为他佩戴红领巾。在全场掌声雷动中,张老师和同学们笑得好似嘴边流了蜜糖。

接下来,由一排高年级的老队员上场,为新队员佩戴好红领巾,双方互相敬礼致意。在红领巾的映衬下,新队员们兴奋的小脸儿红红。台下,坐在长条凳上的家长们也伸长脖子,与有荣焉。

紧接着,大合唱、小品、快板,依次亮相,女生们欢快奔放的藏族歌舞更是赢得满堂彩……

那天,每个班的节目都让人眼前一亮。家长们更是第一次看到这种乡野式演出,笑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儿地鼓掌。

难怪各个班在教室里排练的时候,总是提高防范,把前来偷窥的人都毫不留情地轰走。

原来,所有的精彩只为留到这一刻。

六一文艺汇演圆满结束后,大人孩子都有些意犹未尽。应老师又邀请大家排队进入一间宽敞整洁的教室,“参觀展览”学校一些优秀同学的作业本。家长们好奇地低头随手翻开一个生字本,只见一个个汉字写的整整齐齐,方方正正;数学本更是列的井井有条,一目了然。

应老师就地取材,举着一个破扫帚把当话筒,一本正经地随机采访:“请问今天您看了哪位同学的作业本?感觉怎么样?”被采访的人张口结舌,围观的人笑得东倒西歪,热闹的声浪几乎要掀翻屋顶。

也许,应老师的记者天赋,就从那时起初露端倪的吧!

2

我的爷爷曾经是校长,家里的一些古书和《对联故事选》之类的早被我翻烂了。应老师不但极具文学才华,家里还有数不尽的各种藏书。

他的儿女经常会把书带到班里来,身为班长的我,便近水楼台先得月。至今仍然记得,《儿童文学》《一天一个好故事》《党的一朵红花——韩余娟》……一本本精彩的杂志和书籍,就像一颗颗闪光的明珠,是怎样地点缀过一个女孩黯淡、孤寂的童年啊!

应老师的语文课教得很好,但那时普通话还没普及,之前上课的老师们都是用青海方言,我们的文化基础实在太薄弱了。

他便每天一上课,就把课文中的词语和释义写在黑板上,要求我们抄写之后,用普通话背得滚瓜烂熟。考试和写作文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词汇量在明显增加。

接下来,我们又学着总结段落大意。当有一天,我们能试着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时,讲台上的应老师笑得很欣慰,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表扬我们的机会:“我们的同学很棒,能做到这样,已经大有进步了。”

期末考试,要去县城里统考,各乡村小学都铆足了劲儿。

应老师主动要为我们在双休日安排补课,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新鲜事。

那天,空旷的校园里只有我们一个班。上课之前,男生们先被应老师带去办公室,回来后个个神神秘秘,笑而不语。

“是被带去挨训了?还是吃了一顿竹笋炒肉?”女生们满腹疑惑。当我们你推我搡地推开办公室的门之后,只见铁皮炉子的四角边缘,赫然放着七八个盛满牛奶的粗瓷大碗。

那个年代,牛奶只有村里极少数人家才喝得起。空气中,氤氲着牛奶香甜的、特有的气息。

原来,应老师担心我们早上来不及吃饭,从家里带过来三四瓶牛奶,在炉灶上用锅热好。怕碗不够,也怕我们不好意思,所以才让我们分批来喝。

很多年过去了。至今,我依然记得那天的牛奶温暖而香醇,我们惊喜地笑着,彼此谦让着,小口地啜饮着,甜在嘴里,暖到心里。

喝完了,争先恐后地把碗洗干净。有应老师这样无微不至的关心,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认真补课呢?

乡村的孩子们难免淘气顽劣,要么放学后游荡在巷头村尾,追鸡逗狗;要么暑假里漫山遍野地疯跑,精力无穷。

每次放学,校门一开,全校同学就像泄闸的洪水一样,奔涌而出。

正在村头井里挑水的村民们,不无幽默地调侃着:“看,一群羊出圈了!”

“这哪里是羊?分明是一群蝗虫,一群饿狼!”

挑水的人群里,有两个人显得分外扎眼——前面脚步踉跄地走着二十几岁的智障儿子,后面跟着的是头发花白、一瘸一拐的老母亲。中间一根竹子扁担上,晃悠着一只铁皮水桶,泼泼洒洒。

应老师看到这一幕后,在班里成立了一个“抬水小组”,让每天的值日生增加到四位,轮流给那位老人抬水,把水缸抬满为止。

别提那位老奶奶有多么喜出望外了,就连村里人也七嘴八舌地打趣着。

“哎哟,今儿个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这些学生娃,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啥时候变得这么懂事了唦?”

“我今天下地干活乏得很呐,你们咋不给我家也顺便抬个水?”

调侃声中,我们面红耳赤,却脚步轻快。

原来,助人为乐,是一件如此愉快的事。

周五下午,原本是全校大扫除,但应老师却兴致勃勃地要带领我们去爬村子后面的山。

爬山?对乡村少年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

当我们气喘吁吁地爬到山顶,嘻嘻哈哈地低头在草丛中抓蚂蚱、拾地皮菜,或者揪几个红彤彤的野生枸杞,或者用树枝起劲地刨挖一种叫辣辣盖的、可以嚼食的野菜……

正忙得不亦乐乎,应老师洪亮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同学们,爬山累吧?但我刚才注意到,应爱萍同学顾不上休息,一次次帮忙把低年级的小同学拉上山顶。我要表扬她,也希望大家今后向她学习。”

应老师真是时刻都不忘鼓励人。而每一次的肯定,都会让某个同学变得更自信,也让其他人觉得有点羞愧。

“你们看,我们的上寨村就在大山脚下。后面这些连绵起伏的大山,如果没有树和草的根系抓住泥土,年年刮风下雨,就会造成水土流失。今后我们要多种树,播种柠条籽,让我们的村庄变得山清水秀,变得更美!”

山风猎猎中,应老师看着远远的云天,满怀感情地说着。

面对这片熟悉的土地,他的胸腔里似乎总是涌动着诗情画意。

应老师又用手中的教鞭,指着山脚下的村庄:“我们都是在上寨村长大的。这里有湟水河流过,甘青铁路经过。现在村里大都是土坯房,要从井里挑水吃,但我相信有一天,村里会盖满楼房,土路会变成水泥路,自来水也会通到家家户户。这就需要你们好好学习,将来把咱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同学们,有信心吗?”

“有!”我们顺着教鞭,望着村庄的轮廓和周边的群山,异口同声,掷地有声。

山谷里,久久回荡着我们稚嫩的回声。

很多年过去了,我却一直记得这个画面。

一位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的老师,立足山顶,带着他的学生们,重新审视脚下的村庄,打量着每一寸土地,并将我们的视线全体拉高三米,望着高远深邃的云天,悄然埋下梦想和信念的种子。

能把一次平常的爬山,变成一场爱家、爱村、爱国主义教育,这就是应老师独有的创造力和人格魅力。

一年多之后,因为应老师将整个上寨村小學搞得有声有色,也因为他本人实在过于出色,又被调到县里的电视台担任记者。

四年级开学后,我们没有再见到应老师,他还来不及与我们告别,就走马上任了。

当然,也许,是不忍告别?

就像我们常常会想念他一样,相信应老师也在默默挂念着他的学生们。

从乡村教师到“无冕之王”,任何人做出选择时一定左右为难过。但是,既然知道前方有更广袤的天空,就注定要风雨兼程。

应老师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上寨村小学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但我分明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和之前不一样了。

3

日子,云水不惊。

转眼,又是几年时间过去了。

有一天,16岁的我,在村里的田间地头偶遇应老师的妻子。师母是一个温婉而和善的女人,乌黑的头发绾成一个髻。背着一背篼青菜的她,大白天看到我,很是惊讶:“这不是小青嘛,你咋没去上学?”

看着她关切的眼神,我鼻子一酸,垂下头,低声解释:“我从初一那年得了神经性耳聋之后,听力逐渐下降。坚持上到高二后,越来越跟不上学习进度,只好退学了。”

“啊,怎么就这样退学了呢?”师母大为惋惜,她感叹地说:“当年你学习好,爱看书,你们应老师经常在家里夸你呢。我记得西宁水井巷后面有个聋哑学校,让你们家里人想办法联系一下吧?你还这么小,不读书不行。”

聋哑学校?去省会西宁继续求学?这是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我很费劲地把师母的意思连听带猜地弄明白之后,灰暗的心房里仿佛照射进一缕阳光。

该怎么打听呢?那个年代,村里连装座机的都没几家,再说我也查不到聋哑学校的电话,更无法拨打。

就在我暗自寻思这件事的时候,一个夜里,多年不见的应老师突然叩响了家门。

一灯如豆,昏黄的灯光下,应老师依然那么精神,他喝了一口热腾腾的茯茶,先是问候了我的爷爷和奶奶,然后递给我们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宁市聋哑学校的地址。

他说,平时在电视台的工作很忙,要到处采访拍攝,这个周末回到村里后,才听说了我的事。他诚恳地说:“小青在文学写作方面很有天赋,就这样退学实在太可惜了,你们还是好好考虑一下吧。”

应老师的来访和鼓励,就像我的无声世界突然打开了一扇窗口,光明和阳光哗地一下,倾斜而下。

这一回,我当即连夜提笔写信,又攒钱买了几张邮票,给省会西宁多方发出去三封求助信,就像放飞了三个满含希望的蒲公英的种子,每一颗种子都写着四个字:我——要——上——学。

最终,在青海民族学院上大学的一位校友姐姐收到信后,帮我打电话联系好了青海省特殊教育学校的美术中专班。

当她乘坐班车,风尘仆仆地来到村里的那天,我正随同村民们在烈日炎炎的农科站农场里拔草,一天可以赚十块钱。

当姐姐当着所有人的面,握住我沾满泥土的手,大声告诉我,要带我去西宁上学的时候,那一刻,我好像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从特殊教育学校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我又同样用写信的方式毛遂自荐,辗转进入海东地区公安局微机室,做了一名打字员。

那一年,18岁的我,月薪380元,不但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还能与优秀的警察们共事,家人也倍感喜悦。

后来,在我坚持读书写作的时候,经常在《海东日报》《西海都市报》和海东电视台上看到“记者\通讯员应存业”的新闻稿件。

手机逐渐普及之后,失聪的我用短信跟外界联系时,方便了很多。但我始终不敢去打听应老师的手机号,因为那时的我,虽然也在不同期刊上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但没有什么引以为豪的代表作。

4

时间的马匹,载着我们跨入2021年的春天。

在村支书应万忠爷爷的微信朋友圈里,我突然看到一篇“青海乐都应存业之家入选为全国最美家庭”的报道,迫不及待地看完后,我才完整地了解到应老师的故事。

当年他调入电视台成为记者后,每天扛着笨重的摄像机,带着支架和话筒等设备,跑遍了乐都的四乡八镇,坚持为农民发声,为农产品做宣传,发掘了一系列颇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成为台里赫赫有名的一支笔。

在县城买房定居下来后,应老师和师母把年迈的父母接到县城里共享天伦之乐,并把一对儿女培养成才,成家立业。不管是对儿媳、女婿,还是对两边的亲家,宅心仁厚的他们都以心相待,一大家人过的其乐融融,真正彰显出什么是知书达理,什么是耕读传家。

先被评选为县城最美家庭后,应老师把奖金分为数十个红包,全家老少一人一个,他说:“最美家庭,离不开每一个人的付出,这份荣誉人人有份儿。”

后来,他的家又成为整座县城里唯一入选的全国最美家庭。

真不愧是我心目中的应老师。有的人,就像一个小小太阳,能量充沛,活力十足,只要是他所在的地方,身边的人无一不感受到这份光和热。

得知应老师退休后,正协助村支书应爷爷筹备村史博物馆,把村里参加过抗战的英雄人物、在各行各业做出贡献的人才,图文并茂,列成小传,我也敲打着键盘,满含深情地在网上撰文宣传我们亲爱的上寨村——《梨花深处是我家,寨子花开满枝桠》。

2022年中秋节的夜晚,我突然收到一条简短的手机短信:“小青你好,看到你写的美文,深有同感。为有这么优秀的学生而感到自豪。中秋节快乐!”

电光火石间,我一下子想到应该是应老师,立刻回复,诚恳致谢,并告诉他:“这么多年,从未忘记您对我的教诲和文学启蒙,学生还在继续努力。”

明知手机号就是应老师的微信号,但我还是迟迟不敢加他,总觉得有一个心愿一直未了。

直到今夜,挥笔成文后,我想,我终于可以勇敢而坦然地去加应老师了。

所有的感激和心声,都在这篇文章里。

人与人的相遇,就像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当时并不知晓意味着什么,但若干年后回忆起来,才发现有一位师长,间接影响和改变了另一个人的命运。

敬爱的应老师,感谢您当年为我、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三十多年过去了,有个学生,她很懂您。

【作者简介】应小青,生于1985年,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优秀魔豆妈妈,《博爱》杂志签约作者。在《好日子》《知音·海外版》等刊发表散文等各类文章近百万字。左手人间烟火,右手舞文弄墨,静默世界,独自前行。

猜你喜欢

同学老师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同学
同学情
追老师
请假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