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检测技术在粮油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2023-08-06高小云

现代食品 2023年8期
关键词:低场免疫吸附粮油

◎ 高小云

(烟台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山东 烟台 264003)

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粮油安全问题更是人们生活中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粮油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涉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保障粮油的安全至关重要。由于种种原因,粮油产品的安全性无法完全得到保障。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减少粮油安全问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需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粮油检测的效率和准确度。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1]。

1 粮油检测的实际意义

粮油检测不仅可以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还能够提高食品产业的质量和效率。通过粮油检测,食品生产企业可以全面了解自身产品的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同时,粮油检测也可以为政府和监管机构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众利益。

另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跨国贸易的增多,粮油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通过粮油检测技术,可以对进口粮油产品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从而保障国家和公众的安全和利益。

2 食品检测技术在粮油检测中的应用

2.1 气相色谱技术

气相色谱技术在粮油检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方面表现出色。在粮油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如甲醛、苯、二甲苯等。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需要进行检测和监测。气相色谱技术能够有效地检测出这些物质的残留情况,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例如,在大米中,二甲苯是一种常见的农药残留物,通过气相色谱技术可以精确地检测出其含量,保障大米的质量和安全。

气相色谱技术的分离能力非常强,可以将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分离出来,从而避免不同成分之间的干扰,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精度[2]。同时,气相色谱技术的分析速度也非常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样品检测。这对于大规模的粮油生产和销售非常重要。另外,气相色谱技术还具有灵敏度高的优点,可以检测出极小浓度的化合物,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2.2 高相液相色谱技术

高相液相色谱技术在粮油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为其分离能力强、分析速度快,同时对不同种类的分子均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高相液相色谱技术采用的液体相具有一定的极性,可以有效地分离和定量粮油中的脂肪酸、色素、维生素等成分。在粮油加工过程中,一些维生素会因为被破坏而减少,高相液相色谱技术可以对大米等粮油中的维生素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保证食品的营养价值。

高相液相色谱技术的操作相对简单,通常只需要将待测样品注入进色谱柱中,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即可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同时,该技术的灵敏度高,检测的下限可以达到1 ng·mL-1的级别,可以检测出粮油中微量的成分。例如,利用高相液相色谱技术对于大米中的维生素B1含量的测定,可以达到1 ppb(μg·kg-1)级别,对于有机酸等含量的检测也可以达到1 ppm(mg·kg-1)级别。

2.3 酶联免疫吸附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生物化学检测方法,也是目前粮油检测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该技术利用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待检测物质特异性结合,通过测量酶标记的底物转化产生的信号,对样品中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粮油检测中,酶联免疫吸附法主要用于检测粮油中的霉菌毒素、残留抗生素等物质。例如,对于粮食中的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来实现。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等优点,还可以用于检测其他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检测过程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和设备,而且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很有应用价值的检测技术。同时,该技术的快速性也非常有优势,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完成检测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需要注意的是,酶联免疫吸附法虽然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复杂的样品中,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此外,该技术也需要特别注意交叉反应等问题,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4 标记免疫层试纸条技术

标记免疫层试纸条技术是一种便携式的快速检测技术,由于其简便性和高效性,在现代食品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主要基于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原理进行检测。通常情况下,试纸条上会有1层感光层,上面涂有特定的抗体或抗原。当待测样品与试纸条接触时,如果待测样品中存在特定的抗原或抗体,那么就会与感光层上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形成一种可见的信号。

在粮油检测中,标记免疫层试纸条技术可以用于检测非法添加物、重金属等物质[3]。例如,可以利用该技术对大米中的亚硝酸盐残留进行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大米中的亚硝酸盐残留,为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保障。

标记免疫层试纸条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快速准确等特点,其检测结果可以在几分钟内得到。由于其便携性,可以在现场进行检测。因此,在粮油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标记免疫层试纸条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并且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可以满足越来越严格的食品安全检测要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标记免疫层试纸条技术在粮油检测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2.5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检测技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对样品中的核自旋进行分析,不需要样品预处理,避免了化学反应对样品的影响。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利用磁场强度较低的NMR仪器,将样品置于磁场中,通过对样品中的核自旋进行激发和检测,可以得到样品的核磁共振信号,从而获得样品中的物理和化学信息。低场核磁共振技术通常用于固体、液体和半固体等样品的分析和检测。

在粮油检测中,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粮油中的脂肪酸、酚类等物质。例如,可以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大米中的亚油酸含量进行分析。同时,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也可以用于检测粮油中的其他成分,如水分、蛋白质、淀粉等。除了成分分析,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还可以用于粮油的品质评价,如水分含量、油脂含量、酸价等指标的检测。

相比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非破坏性、无需样品预处理等优点。同时,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还可以进行高通量检测,适合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在粮油检测中,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度,同时降低成本和时间,有助于保障粮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6 生物传感检测技术

生物传感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生物分子与待检测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检测物质的存在或浓度。生物传感检测技术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生物分子来实现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检测。在粮油检测中,生物传感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检测粮油中的微生物和生物毒素等有害物质。

例如,在大米中,生物传感检测技术可以被用来检测一些重要的细菌和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霉菌等。这种技术的优点是非常显著的。它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可以检测到非常低的浓度。它非常具有特异性,能够识别并区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此外,这种技术操作简单、快速,并且可以实现实时检测,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生物传感检测技术还可以被用于检测粮油中的生物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赤霉毒素等。这些毒素是由某些真菌产生的,其存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传统的检测方法通常需要多个步骤,检测时间长、检测结果不稳定。而生物传感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这些毒素,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总的来说,生物传感检测技术在粮油检测中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它可以提供一种快速、准确、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能够为粮油检测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3 应用食品检测技术对于粮油检测的意义

粮油检测的意义在于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和提高食品质量,这需要运用到食品检测技术。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对于粮油产品来说尤为重要,粮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其安全性直接关系人们的身体健康。

应用现代化的食品检测技术,可以提高粮油检测的效率和准确度。食品检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检测手段,如气相色谱技术、高相液相色谱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法、标记免疫层试纸条技术、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生物传感检测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对粮油中的成分、质量指标、污染物、添加物等方面进行定性、定量、鉴别等方面的检测,能够全面保障粮油的安全和质量[4]。

综上所述,应用食品检测技术对于粮油检测意义重大。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才能全面了解粮油中的成分和质量状况,发现其中的污染物和添加物,及时采取措施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食品检测技术还可以为政府和监管机构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公众利益。通过不断地推广应用现代化的食品检测技术,可以加强粮油产品的监管和管理,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人们对于粮油产品的信任度和满意度[5]。

4 结语

粮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其安全性关系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介绍了气相色谱技术、高相液相色谱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法、标记免疫层试纸条技术、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和生物传感检测技术等多种现代化食品检测技术在粮油检测中的应用。这些技术具有检测效率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等优点,可以全面保障粮油的安全和质量。应用食品检测技术对于粮油产品来说尤为重要,只有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才能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低场免疫吸附粮油
免疫吸附疗法治疗风湿免疫疾病
基于低场核磁成像的银杏胚检测及分类
原位低场核磁共振弛豫法定量监测光催化Cr(VI)还原反应
低场核磁共振短死时间射频线圈与射频开关的设计
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水产品中的氟苯尼考
低场MRI及MRCP在肝外胆管梗阻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