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国医大师治疗泄泻验方的用药规律

2023-08-05关艳君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新方国医验方

田 欢,王 杨,王 胜,薛 宏,关艳君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二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1]。泄者,泄漏之意,大便稀溏,时作时止,病势较缓;泻者,倾泻之意,大便如水倾注而直下,病势较急。泄泻可见于多种疾病,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肠结核、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等以泄泻为主要表现者,均属于中医“泄泻”范畴[2]。本病病因较多,病机复杂多变,虚实之间常互相转化夹杂,迁延日久可转为慢性泄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泄泻的预防与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国医大师是名老中医的优秀代表,学术造诣精湛,实践经验丰富,代表着当代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他们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及诊疗技术是在研读经典、博采诸家、长期临证中摸索而总结出来的,是他们多年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因此对国医大师的用方经验进行挖掘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本研究收集和整理了21位国医大师治疗泄泻的经验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构建国医大师治疗泄泻验方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阿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3],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探讨国医大师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泄泻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第1辑)·脾胃肝胆病分册》[4]和《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第2辑)·脾胃肝胆病分册》[5]中收录的21位国医大师治疗泄泻的验方。泄泻的诊断标准参照周仲瑛主编的《中医内科学》[6]中泄泻的主要症状。

1.2 数据规范化处理 参考《中药学》[7]、《中药大辞典》[8]对纳入验方中的药名进行规范化处理,如“杭白芍”规范为“白芍”,“广木香”规范为“木香”,“苏叶”规范为“紫苏叶”,“广陈皮”规范为“陈皮”等。

1.3 数据库建立及数据分析方法 将21位国医大师治疗泄泻的验方及药名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平台管理”系统,建立“国医大师治疗泄泻验方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中的“统计报表”及“数据分析”系统对纳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采用关联规则分析药物的核心组合,通过熵聚类对潜在药对及潜在新处方进行分析挖掘。

2 结果

共录入国医大师治疗泄泻的验方83首,涉及中药163味。其中首届国医大师有方和谦(3 首)、邓铁涛(1首)、朱良春(1首)、李玉奇(1首)、李振华(7首)、李辅仁(3首)、何任(6首)、张琪(1首)、张灿玾(3首)、周仲瑛(4 首)、徐景藩(10 首)、郭子光(1 首)、颜正华(9首)和颜德馨(1 首);第2 届国医大师有刘志明(6首)、刘祖贻(2首)、李今庸(9首)、段富津(8首)、晁恩祥(3首)、徐经世(2首)和唐祖宣(2首)。

2.1 药物频次分析 对治疗泄泻的83 首验方中的163味中药进行频次分析,使用频次≥16次的药物有16味(见表1),其中用药频次居于前8位的有茯苓(44次)、陈皮(43 次)、白芍(38 次)、炒白术(37 次)、炙甘草(37次)、党参(29次)、黄连(28次)、木香(25次)。

表1 21位国医大师治疗泄泻验方的高频药物频次分析(使用频次≥16次)

2.2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对治疗泄泻的83首验方中的163味中药进行性味归经频次统计。药性频次分析显示,温性药物的使用频次最高(428次),其次为平性(183次)、寒性(166次)。药味频次分析显示,甘味药的使用频次最高(417 次),其次为苦味(380 次)、辛味(372次)。归经频次分析显示,脾经药物的使用频次最高(673次),其次为胃经(436次)、肺经(308次)。见表2~表4。

表2 21位国医大师治疗泄泻的药物药性频次统计

表3 21位国医大师治疗泄泻的药物药味频次统计

表4 21位国医大师治疗泄泻的药物归经频次统计

2.3 泄泻的中医证型统计 对83首验方所治泄泻进行中医证型统计,共有10个证型,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肝气乘脾证(17次)、脾肾两虚证(13次)、脾虚湿阻证(12次)、湿热阻滞证(11次)、寒湿中阻证(7次)、脾气虚证(7次)、脾胃虚寒证(5次)、寒热错杂证(4次)、脾虚水停证(4次)、暑湿证(3次)。见表5。

表5 21位国医大师治疗泄泻中医证型统计

2.4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中进行验方“组方规律”的分析,将支持度个数(表示在所有药物中同时出现的次数)设为16,置信度(“→”左边为A 药物,右边为B药物,当A 药物出现时,B药物出现的概率)设为0.65,按照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表6),分析所得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表7),并进行关联规则网络展示(图1)。

图1 21位国医大师治疗泄泻的药物关联规则网络展示图(支持度个数≥16,置信度≥0.65)

表6 21位国医大师治疗泄泻药物组合频次表(支持度个数≥16)

表7 21位国医大师治疗泄泻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置信度≥0.65)

2.5 基于熵聚类的验方组方规律

(1)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依据验方数量,结合经验判断和预设参数,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进行聚类分析,得到验方中两两药物间关联度分析[9],将关联系数0.03以上的药对列表,见表8。

表8 21位国医大师治疗泄泻验方的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

(2)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药物组合分析 以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按照相关度和惩罚度的约束,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10],演化出含有3~4味药物的新方核心组合,见表9。

表9 21位国医大师治疗泄泻验方的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新方核心组合

(3)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 在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11],得到10首新处方,见表10。

表10 21位国医大师治疗泄泻验方的基于熵层聚类的新处方

3 讨论

中医认为,泄泻的病位主要在脾胃。脾运化水湿,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脾虚不运则易生湿,而湿邪过盛又易困脾。湿性趋下,易侵阴位,《黄帝内经》云“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胜则濡泄”,《医宗必读》认为无湿不成泻,故湿盛则脾病,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致清浊不分,水谷混杂,并走大肠而致泄泻。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使气机升降失常,湿滞于大肠,大肠气滞,又会出现肠鸣、腹痛、泄泻、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等,且湿性重浊、黏滞,湿邪为患,往往病程缠绵难愈,成为久泻。

本研究收集整理《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第1辑)脾胃肝胆病分册》和《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第2辑)脾胃肝胆病分册》中国医大师治疗泄泻的经验方。这两册书是第1、2届国医大师治疗脾胃肝胆疾病临床经验方的集成之作,收录内容均取材于国医大师亲自撰写或其传承弟子总结整理的专著、期刊论文、硕博论文、专业报纸等文献,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他们独具匠心的临证思辨方法和遣方用药特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证经验,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故本研究选取这两册书中的国医大师为代表探究国医大师治疗泄泻验方的组方规律。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开发的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目前,该软件在北京、上海、贵州、山东、天津等地的院士、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工作室广泛应用,并获得一致认可,被认为是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的重要工具。根据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需求,软件有临床信息采集系统、资料管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6个系统,集数据录入-管理-查询-分析-网络可视化展示于一体,可实现多层次、多维度数据的关联与融合,具有疾病信息、证候信息、中药信息、方剂信息、医案及其相关信息的管理、检索、分析等功能,在中医临床经验传承与学习、新药研发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系统已经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在中国知网以“中医传承辅助”为主题词,时间设置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进行检索,共搜索到文章2 347篇,其中近5年有1 629篇,核心期刊收录666 篇,硕博士论文791 篇,研究机构主要有山东中医药大学(339篇)、北京中医药大学(250篇)和广州中医药大学(139篇)。由此可见,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根据药物使用频次分析结果,高频药物按功效可分为健脾补气药(党参、炒白术、白术、炙甘草、山药)、利水渗湿药(茯苓、薏苡仁)、芳香化湿药(苍术、砂仁)、理气药(白芍、陈皮、木香)、清热燥湿药(黄连)、祛风通用药(防风)、消食药(焦山楂、焦神曲)。高频药物中包含了四君子汤、异功散、痛泻要方、香连丸组方,表明泄泻以湿邪为病机中心,在治疗时以健脾化湿为法。茯苓用药频次居首位,茯苓味甘淡、性平,甘能补脾,淡能渗泄,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可健脾补中、淡渗利水湿而止泻,用于泄泻脾胃虚弱证,常与党参、炒白术、炙甘草同用,脾虚湿盛久泻者多配薏苡仁、山药。茯苓有宁心功效,可兼治泄泻患者因胃不和导致的卧不安。研究证实,羧甲基茯苓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炎、保肝、调节免疫功能等药理活性[12]。石振国等[13]研究发现,茯苓多糖可缓解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屏障和炎性反应等病理损伤,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通路有关。王峰等[14]研究发现,羧甲基茯苓多糖可通过抑制TLR4、My D88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有效缓解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炎性反应,从而对溃疡性结肠炎起到改善作用。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故治疗时多配伍陈皮理气健脾,木香行气止痛。泄泻常伴腹痛症状,故配伍白芍柔肝缓急止痛。防风可祛风燥湿,散肝醒脾,缓急止泻。湿邪重浊黏腻,而风之辛散可起到“地上淖泽,风之即干”的作用,且风药大多性味偏燥,既有燥湿之功,又能振奋脾阳、运化湿邪[15]。《本草原始》谓防风为肝经气分药,被李东垣奉为理脾要药。《医方集解》云:“防风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风能胜湿,为理脾引经要药。”故治脾虚肝郁之腹痛泄泻证的痛泻要方,在白术、白芍、陈皮补气健脾的基础上,配伍防风,防风配伍白芍疏肝解郁、调畅肝体,配伍白术醒脾升清,配伍陈皮理脾胜湿[16]。在关联规则组方规律分析得出的药物组合中,炙甘草-茯苓、党参-茯苓侧重于健脾利湿,陈皮-炒白术侧重于健脾理气,陈皮-茯苓侧重于理气健脾利湿,陈皮-白芍侧重于疏肝健脾理气。该结果也进一步表明本研究中的21位国医大师在泄泻的治疗用药方面重视健脾利湿理气之法。

根据药物性味及中医证型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这21位国医大师治疗泄泻的药物药性以温、平、寒性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喜甘,故多用甘温补中之药健运脾土。辛苦甘温阳燥湿法,适用于治疗寒湿型泄泻;辛开苦降开泄法,适用于气滞湿阻型泄泻;辛苦寒清化湿热法,适用于湿热型泄泻;辛甘温升阳除湿法,适用于脾虚阳气下陷型泄泻;辛甘温阳健脾法,适用于脾胃虚寒型泄泻。急性泄泻多属于湿热阻滞证、寒湿中阻证、暑湿证,慢性泄泻多属于肝气乘脾证、脾虚湿阻证、脾气虚证、脾胃虚寒证,久泻多属于脾虚水停证、脾肾两虚证、寒热错杂证。“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脾虚湿盛,脾失健运,大肠传化失常,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成泄泻。本研究中21位国医大师治疗泄泻的共同基本治则为升清降浊、理气和中,治疗以运脾祛湿为原则。急性泄泻以湿盛为主,治疗时重用祛湿,辅以健脾,再依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寒湿与清化湿热之法;兼夹表邪、暑邪、食滞者,应分别佐以疏表、清暑、消导之剂。慢性泄泻以脾虚为主,治疗时当予运脾补虚,辅以祛湿,并根据不同证候,分别施以益气健脾升提、温肾健脾、抑肝扶脾之法,久泻不止者,尚宜固涩。同时还应注意急性泄泻不可骤用补涩,以免闭留邪气;慢性泄泻不可分利太过,以防耗其津气;清热不可过用苦寒,以免损伤脾阳;补虚不可纯用甘温,以免助湿。若病情处于寒热虚实兼夹或互相转化时,当随证施治。

21位国医大师治疗泄泻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侧重。刘志明认为,暴泻属实,久泻属虚,实证多责之于湿热、暑湿,虚证多责之于肝郁脾弱、脾肾阳虚;徐经世主张治疗习惯性腹泻要分清虚实,不能单纯健脾利湿、固涩止泻,同时要宽肠导滞、推陈出新。刘祖贻认为,泄泻与湿密切相关,强调“止泻必利湿”,治疗重健脾利湿,多用党参、白术、薏苡仁等。李玉奇治疗泄泻取法李东垣,喜用辛甘之品滋脾胃,以旺生长之气。何任治泻善从中焦脾胃调治,认为健脾尤为重要,脾旺则不受邪。颜正华治虚性泄泻主张重用甘温益气健脾之品,多用平和之药。晁恩祥治疗中焦湿困、脾胃虚弱型泄泻,常用薏苡仁配伍平胃散或参苓白术汤以燥湿祛痰、行气健脾,认为薏苡仁乃“治脾圣药”。李今庸治疗本病强调辨证论治,擅用经方,尤其治疗寒实积滞型泄泻擅用大黄以涤荡之,取“通因通用”之功,治疗水湿内停型泄泻擅用淡渗利湿之品。段富津强调中焦脾胃纳运协调、升降相因的关系,注重从脾胃、水湿、宿食等调治泄泻。唐祖宣治疗本病擅用经方,如用吴茱萸汤治肝寒胃虚型慢性泄泻,茯苓四逆汤治脾肾阳虚型久泻。李振华治泻重健脾利湿、温补脾肾,喜用白术、苍术、干姜、丁香、附子之品。邓铁涛治疗肝脾失调型泄泻,从肝脾相关入手辨证论治。李辅仁也注重健脾疏肝治泻。朱良春治脾虚湿热泻自创仙桔汤清化湿热、补脾敛阴。徐景藩治疗大便溏泄而多白色黏液、腹不痛者,按痰泻论治,以化痰祛湿立法,常获良效。张琪常用乌梅丸加活血化瘀药治疗寒热错杂型泄泻,自创乌梅活血化瘀汤,临床屡用屡验。郭子光治疗寒热错杂、顽固难愈之泄泻应用连梅理中汤治疗,疗效显著。颜德馨治泄泻另辟蹊径,从瘀入手,临床常投以理气活血之逐瘀汤加减治疗,使血活气畅,湿热化,脾胃健,不止泻而泻自止。张灿玾常于健脾止泻药中加消导之品治疗泄泻,可获奇效。方和谦治疗泄泻妙用伏龙肝涩肠止泻。周仲瑛善用苍耳草治过敏相关泄泻[4-5]。

药物间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以延胡索为核心和以炒麦芽为核心进行组合的药对最多,表明本研究中的21位国医大师治疗泄泻善用延胡索和炒麦芽,延胡索多配伍活血、行气、利湿之药,炒麦芽多配伍清热、消食、化痰、益气之药。延胡索味辛苦、性温,可活血行气止痛,表明临床中泄泻多伴有腹痛、腹胀之症。炒麦芽健脾消食,兼调畅肝气,表明泄泻患者多伴有食积气滞之证。延胡索和炒麦芽在临证治疗泄泻中可借鉴运用。

基于熵聚类算法演化出新处方10首,其中,木香、猪苓、黄连、苍术、厚朴(新方1)清热燥湿理气,白芍、防风、干姜、炒白术(新方2)疏肝暖脾止泻,陈皮、车前子、佩兰、草果(新方3)芳香化湿止泻,炒麦芽、连翘、金银花、玄参(新方4)滋阴清热止泻,神曲、补骨脂、五味子、大枣、吴茱萸、肉豆蔻(新方5)温补脾肾止泻,益智仁、山药、鸡内金、太子参(新方6)温脾益气、养阴止泻,延胡索、乌药、川芎、蒲公英(新方7)活血化瘀止痛,薏苡仁、莲子、焦山楂、诃子、肉豆蔻(新方8)补肾健脾、利湿止泻,补骨脂、诃子、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新方9)温肾涩肠止泻,枳壳、荷叶、浙贝母、炒酸枣仁、灵芝(新方10)理气化痰、利湿止泻。该结果表明临证治疗泄泻时除常用的炒白术、陈皮、薏苡仁、莲子、山药、白芍、防风、苍术等健脾利湿理气药外,还可配伍消食药,如焦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脾虚日久,痰浊内生,可用浙贝母;胃不和则卧不安,可配伍安神药炒酸枣仁;气阴两虚,可配伍太子参、灵芝、玄参;热重于湿,可配伍黄连、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湿重于热,可配伍车前子、荷叶;水饮留肠,可配伍猪苓;暑湿证,可用佩兰、草果;脾肾阳虚证,可配伍益智仁、补骨脂、肉豆蔻、诃子、五味子;里寒重,可配伍干姜、吴茱萸、乌药;行气止痛,可配伍枳壳、木香、延胡索。本研究统计出的潜在新处方符合辨证施治原则,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探析21位国医大师治疗泄泻验方的组方规律,结果显示,21位国医大师治疗泄泻时以湿邪为病机中心,基本治则为升清降浊、理气和中,用药以健脾、化湿、理气为主,根据暴泻、久泻、寒热虚实的不同,辨证联合疏肝、清热、化痰、养阴、活血之法。本研究希望通过分析国医大师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泄泻提供一定参考,从而改善泄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新方国医验方
“我起床讲求三个半分钟”——国医大师金世元的养生经
重庆举办第十五届国医名师大讲堂
验方拾珍
验方拾珍
验方拾珍
验方拾珍
国医大师忘记年龄
基于焦树德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分型的用药规律探讨
创制新方80首 治疗顽癣新突破
“新方”治“旧病”,让老年人摆脱难愈性创面病痛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