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3-08-05傅强中恒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文/傅强 (中恒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继知识经济时代完全到来后,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已然深入运用至社会各领域,对各行业发展态势带来巨大变动。特别指向生物技术、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对时代发展和经济运行具有引导性作用,对人们生活环境产生巨大变动。基于上述发展趋势下,高新技术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属于必然道路,而作为引导我国战略发展的新兴产业,协助促进国家能源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提高内部信息化与科技化建设水平。尤其面对国际经济持续加快发展、国内外迅速接轨的综合背景下,高新产业的市场环境更具复杂化,无形增加企业经营管理难度,可见改革企业管理的必然性。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管理辅助型工具,能够全方位规避经营风险,协助企业深入复杂环境下增强自身实力,以长久战略角度真正落实全面预算管理。
一、高新技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特点
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特有的技术与资金密集型特征,需要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成效,尤其注重研发层面的投入业务,为保证研发费用利用效率,需结合自身战略目标,完成预算编制工作,以此制定行之有效的研发费用预算方案,为各项研发活动顺利落实提供依据保障。另外,高新技术企业现金流量变动过大,隶属高风险、高投入领域,而通过高效管控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可以全面监管现金流动情况,统筹规划现金流向,协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二、高新技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重要性
(一)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实现战略目标
关于全面预算管理工具,以实现资源分配和有效利用视作核心功能,旨在高效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战略规划,确保具体策略方法得以顺利执行。因此,高新技术企业若要大幅度彰显预算管理价值,势必依据企业长久战略目标,借助预算管理手段贯彻落实内部运行程序及方法,切实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需求。同时,通过细化分解战略目标,强调战略目标可预见性和可控性,促使各单元围绕年度预算目标落实工作任务,并且逐步加强内部自我制约能力,减少差异化,深入分析问题成因,确定改善导向,并贯彻落实改善措施。
(二)优化经营管理,合理配置企业资源
对于高新企业而言,科学合理配置企业有限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属于企业内部亟需处置的重要问题,需紧紧围绕企业年度战略目标,借助全面预算管理方法转换为财务数据,确定可获得的具体预算额度,据此数值合理分配内部资源,确保内部资源得以投入更具价值意义的经营活动过程中,以此产生最大化效益。在企业资源调配环节,以预算目标综合评估企业短期利益,以便于实现长久利益目标,平衡企业局部与整体利益,调动全面预算管理效用,优化资源分配[1]。
(三)利用动态化监控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高新技术企业所推行的动态监管形式,主要基于预算制定、预算评审及预算调整等活动,详尽掌握和分析内部业务运行情况,据此采用同比、环比或偏差等分析手段判别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不确定因素,促进企业经营活动实现动态化监管模式,从而提升企业内控建设水平,贯彻落实内控机制与方法。同时,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助于企业及时识别分析内部潜藏各类风险,为防控经营风险提供基础保障。
(四)提高内部沟通效率,防止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高新技术企业组织业财部门开展交流沟通活动,主要集中于预算设定与评审环节的各职能部门与业务板块所构成相对和谐且有效交流的关系,依据内部预算目标进行,换言之归集企业多方力量增强协同性,签订各方委托代理协议,以此实现内部治理的自我调节形式,维持企业发展的平衡性。而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对各职能部门的指导效用,借助预算编制手段逐层分解预算目标,就考核内容加以评价分析,并且深入各职能部门落实预算目标,指引企业全员了解掌握可持续发展目标,增强员工凝聚力,直接提升企业信息交流效率,有效避免信息孤岛现象[2]。
(五)实现经营预算和战略预算分离,突出显性化管理
高新技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可以实现经营预算与战略预算分离,达到“专款专用”模式。战略预算主要指向后续投入业务,即虽然现阶段经营管理资金运转较为困难,但为保证战略预算正常供给,必须适度减少日常费用预算,大幅度实现战略投入与长效发展。同时进一步细化战略控制与资源规划的阶段目标,提升实际操作性,继而真正实现经营预算与战略预算的分离,并通过显性管理手段落实战略预算,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稳健发展。
三、高新技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一)预算管理组织不完善
现阶段,诸多高新技术企业内部预算管理组织架构尚未完全健全,预算组织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因而全面预算编制工作基本交由财务部门负责,但由于财务部门与其他职能机构等级关系属于平级,并不具备直接号令其他部门参与预算编制工作的权限。同时,由于全面预算管理实施阶段缺乏源自领导层的参与和支持,不具备整套相对完善和指导功能的组织架构,促使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具流于形式,不利于全面预算管理工具作用发挥[3]。
(二)预算编制有待优化
现阶段,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因全面预算管理意识薄弱,传统预算编制方式深入企业经营环节,致使企业预算管控缺陷未得到本质性的改善补充,大大降低预算方案执行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仅由企业财务部门统筹负责预算工作、设计预算指标,不利于突出预算编制作业特有属性。比如:个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重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等指标预算编制任务,轻其他重要经营活动预算编制任务”为预算编制固有模式。长此以往,无法借助预算编制手段反映企业内部资金回收周期过长或现金收益支出较少的业务内容,不利于企业捕捉精确预算结果,对高新技术企业长效发展产生阻碍。再如: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预算作业标准有待制约规范,预算执行力度弱化,研发项目建设后续环节经费紧张,容易引发“项目断层”,业务活动实践需求与规模拓展需求相背离。
(三)现金流预算管理不到位
伴随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步伐日渐加快,国内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得以持续更新,驱使高新技术企业内部大批量现金流被投用于新型产品与技术的研发业务,企业现金使用频率大大提升,据此对高新技术企业现金流运行提出更为严格规范的标准。但是,当前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现金流评判能力不足,无法精准确定资金流动方向,导致企业产品宣导与实际运营偏差过大,难以实现现金流的合理配置[4]。
(四)预算执行控制不足
高新技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内部职工对预算缺乏高度重视,致使预算计划无法贯通至各部门日常经营环节。部分预算缺少制约性,预算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预算管控效果无法达到理想化状态。若企业职工高度重视预算执行力度,在实际预算执行环节,未能结合内部实际生产情况,开展灵活预算调整,最终导致预算数据与经营数据存在过大差异,产生不必要的资源耗费。
(五)预算考核机制不完善
我国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全面预算考核制度建设过程中,仅包含预算执行结果考核部分,预算编制考核、预算调整考核与预算分析考核内容尚未完全纳入至系统考核制度建设中。其中,预算执行结果考核内容也仅仅指向于预算责任部门指标开展情况的考核作业,消除因客观要素形成预算差异的奖惩;预算编制过程中,针对预算编制部门与岗位预算编报资料的时效性、完整度、合理性的考核机制尚未建设到位。
四、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夯实全面预算管理基础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全面预算编制与调整环节工作开展现状的局限因素,需创设内部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企业整体预算工作的关键决策组织,并紧紧围绕整体战略目标进行逐层分解细化,协同下放预算至各部门与各员工自身,据此完成初期预算目标设定,进一步提升预算编制工作内容的完整性,指引企业各部门员工均参与预算工作过程,发挥引领预算全局效用;在内部预算管理委员会之下围绕预算管理、预算执行及预算考核内容分别组建专项管理小组,以此促进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一方面充分调动全面预算管理作用,另一方面遏制财务部门工作量过多增加现象[5]。
高新技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任务在由财务部门牵头的同时应设置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与管理小组,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做好预算管理的制度保障工作,设置更具完善规范的全面预算管理运行流程,为后续预算管理作业设定明确导向;预算执行小组应当灵活掌握内外环境要素及内部经营活动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做出适当调整;预算考核小组采取制约与激励的结合手段调动企业内部员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为保障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实际变化情况的匹配度,还需做好动态预算管理制度建设工作;依据预算分析结果判断预算偏差成因,以此提出妥善的处置方式;为持续提升企业整体全面预算管理水平,预算分析机制建设必不可少,主要结合预算考核评估结果深入全员履行制约与激励职能,激发全员全面预算管理参与性,逐步完善企业现行奖惩机制。
(二)优化预算编制工作
首先,围绕企业长效战略目标依据,结合内部环境与经营实况,起草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和指标建设规划,维持企业预算管理目标与控制资源的一致性。在确认企业销售收入与目标收益等基础预算指标基础上,还需联合各部门下发指标至其他相关部门;其次,高新技术企业灵活应用多项预算编制方法,并依据内部发展情况,选择更为适宜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如采取零基预算法能够激发各部门预算编制积极性,促进各部门交流效率,促使企业获取更加明确清晰的系统目标。
(三)加强现金流预算管理
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需要严加管控内部经营活动所涉现金流环节,主要囊括事前预算阶段、事中执行阶段与事后评价阶段,大幅度降低现金流与预算现实差异。基于现金流高强波动属性,预算编制前需科学估测现金流,设定全面详尽的资金使用方案;预算执行中实时监管现金流运转情况,确定资金流动方向,识别差额,分析原因,适度调整现金流;事后全方位分析现金流管控情况,不断完善现有管控方法,推行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完善现金流预算管理;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保证现金流的充足性,使其满足企业研发业务需求,提升风险防控能力,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现象。一旦高新技术企业内部资金无法支持在建研发活动,必须向第三方金融机构组织筹资活动,完善规范企业投融资管理流程,灵活结合外部环境的实际变动,适时调整企业新型产品研发措施,加强现金流管理,保证企业研发项目顺利进行[6]。
(四)加强预算执行控制
预算执行作为高新技术企业预算计划执行的关键部分,预算控制能够依据应用现况,严格监管内部业务活动。关于预算执行,应当设定预算执行标准,构建预算执行责任机制与反馈机制,从而保障预算执行工作效果达到理想值。首先,高新技术企业应加强宣传全面预算管理的全员参与、全流程介入、全板块覆盖的特点,特别是让所以职工高度重视预算执行力度。其次,在预算计划执行环节,若高新技术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幅度过大,便会造成预算与实际结果差异过大现象。基于此,高新技术企业预算部门应当定期剖析预算方案与实施情况差异,深层探索差异成因,以此建立规范合理的预算处理计划。在建立合理预算编制方案基础上,指引内部员工重新审视预算方案调整,防止盲目调节预算方案,促使预算作业缺失自身严谨性,导致预算与年度发展计划相脱节。同时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依据预算目标重要等级划分结果,精准区分各类科研项目内容,对内部重要战略研发任务设定更高门槛的预算目标,并注重对科研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最后,实时追踪科研项目资金利用情况,检查预算实施进度与情况,对预算执行环节进行有效预测。利用分阶段、分重心的预算管控方式,逐步加大企业经营事前控制力度,促使企业预算工作成果达到理想化。此外,在预算执行环节,还需指引各部门积极协作预算部门,促进企业多方交流沟通,保证预算管理工作得以落地,让企业各部门在预算执行环节,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作出贡献。
(五)健全预算考核机制
首先,建设更为科学有效的制度条例,逐一完善预算编制环节的考核、调整及分析制度;其次,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绩效指标设计作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主要包括资金收支结果与产生收益的“质”、产生结果收益的“量”部分。同时综合考虑企业产品对外评价结果,客户评价环节需遏制对内各部门盲目追求短期效益的工作行为,有机结合“质”与“量”的评价内容,灵活应用“平衡积分卡”。进一步构建完善规范的激励机制,将预算绩效与各部门资金使用有机结合并视作经济手段有效制约预算绩效工作,并根据预算评价结果针对各部门予以合理奖惩;最后,强化企业绩效核查与审计。规定高新技术企业每年度围绕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及预算分析环节作业加以严格督查与审计。特别需要强调企业重大项目预算作业,该过程的监督与绩效评价工作必须从项目立项、项目预算、预算执行与项目开展等方面着手,保证监督与评价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针对项目资金使用构建相应追踪与反馈机制,并联合绩效评价制度,夯实后续项目执行与绩效工作基础,为下年度绩效预算编制工作提供依据保障。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革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得以批量涌现,故而需要全面性完善和优化现行经营管理模式,赋予全面预算管理高度重视程度,以此协助企业做好开源节流,逐步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稳定持续发展,同时制定更为精细的管理措施与方法大幅度降低成本,实现流程再造、资源分配优化,依据长效战略目标,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社会与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