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管理育人思考

2023-08-05沈佳燕

科教导刊 2023年16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理念

沈佳燕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国家发展与大学生素质紧密相关,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在急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保持本心,成为真正的国之栋梁。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其管理育人工作成效不仅对学生影响甚深,也对社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国家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教育理念也在持续更新,“三全育人”理念应运而生,其不仅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更是当前形势下对高校管理育人工作的新考验[1]。高校应将管理融入教学工作的各个阶段,切实做到育人工作的全程化、全方位化以及全员化,从而促进高校管理进一步发展,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登上新的台阶。

1 “三全育人”理念的思考

“三全育人”理念分别是指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以及全程育人。“全员育人”顾名思义是指高校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意识到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投入育人工作中,强化自身育人意识,肩负起应尽的责任,时刻铭记育人要求,充分理解育人理念,并巧妙地融入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润物无声地对学生开展教育,使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全方位育人”是指高校管理育人工作不能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要打开思维,充分了解社会环境下学生的需求,最大化地利用教育资源,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教学、学术研究以及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真正做到高校管理育人工作的“无死角化”。“全过程育人”是指高校管理育人工作应当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确保学生接受的教育是连贯的、长期的、可持续性的,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全育人”理念虽然立足于三个不同的方向,但三者间互相影响,相辅相成[2]。“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要想真正落实,必须建立在“全员育人”的基础上,让参与者切实认识到育人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将育人理念渗透到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同时,“全过程育人”又承担着“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两者载体的重要使命;“全方位育人”则是“全过程育人”以及“全员育人”的重要保障,促使两者得到进一步的扩展,最终形成社会、家庭、个人多方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保证高校管理育人工作落实到位。由此可知,“三全育人”理念唯有共同作用,才能构建更加高效、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符合国家要求的人才。

2 高校管理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育人主体趋于碎片化,不同高校的认知差异大

部分教师将主要精力用于学科研究,忽视了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高校管理育人工作,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难以有效提升[3]。此外,受地理位置、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不同高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也影响了教师对“三全育人”理念的认知。例如,本科院校更关注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而职业院校则将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上。不同的人才培养理念导致不同高校对“三全育人”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其管理育人工作的成效也大不相同。虽然一再强调要做好“全员育人”,但教育管理俨然已经成为学校的独角戏。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占比较高,部分家长会把子女进入高校和自身教育义务的终结划上等号,这就将学生思想教育的部分压力转嫁给学校,使高校管理育人的担子更重;而社会团体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视度远远不够,能配合高校进行深入讲解的更是凤毛麟角;本应作为教育主体的大学生则由于家庭教育、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难以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更多将自己代入被动接受教育的角色中。这种多方位的角色缺失使育人主体呈现碎片化的趋势,迟滞了高校“全员育人”理念的有效落实。

2.2 育人过程割裂感显著,管理持续性有待加强

在“三全育人”理念中,“全过程育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唯有将管理育人工作贯穿到整个大学教育阶段,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大学生的认知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各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特点,高校管理育人工作也要随着学生的成长不断调整,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发展规律。但部分高校忽略了大三之后的教育引导工作,认为只要在入学前两年开展各种思想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各种团体活动,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就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高尚的道德品质。殊不知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极易对学生产生错误影响,大三、大四阶段又与社会联系紧密,如果在此时放松管理育人工作,会使前期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即便在大一、大二阶段加强管理,也会因时间规律导致管理育人工作的间断,从而影响思想教育的整体效果。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大学生很难甄别万千信息的真实性,容易受到影响,高校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精力开展的引导教育被直接抵消,导致高校管理育人工作成为无用功。育人过程的割裂感会对高校管理育人工作产生巨大影响,应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2.3 育人空间局限性较强,育人模式陈旧

“全方位育人”意味着高校管理不能是片面的,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和专业水平的提升,更要注重道德素质的培养,深入贯彻落实“十大育人”政策,通过不同方式和途径来实施管理[4]。部分高校虽然对育人模式有所研究,但未能统筹分配育人的内容和主题,整体规划不足,缺少协调性,无法发挥出其原有的综合效能。此外,部分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并没有采取有效的传播方法,依然使用传统的教育手段,学生积极性明显不足。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新媒体以其便捷性、互动性和传播性逐步取代了传统媒体的地位,对高校管理育人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部分高校并没有充分利用该优势,开展的校内活动缺少新意,对接触到众多信息的大学生而言,自然兴致索然,这也意味着其对高校管理缺少认同感,高校管理育人工作注定收效甚微。

3 “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校管理育人的路径探索

3.1 全力推行高校改革,完善管理体制

改革要注重高校管理育人工作的创新性,教师不仅要在工作理念上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也要在方法和内容上进行创新,时刻关注新时代的人才需求,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不违背教书育人的原则,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能力[5]。高校还应尝试新型教育方式,通过大数据计算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赋予原有工作全新的内涵。

改革意味着高校内部的管理体制要进行优化,政策以及机制也要作出相应调整。高校要深入分析在推行“三全育人”时存在的问题,发现薄弱环节,制订合理的优化方案,并督促全体教职员工落实到位,将育人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形成合力,促进管理育人工作的有效进行。例如,高校若缺乏完善的教育评价制度,就应制订一套标准明确的教育评价体系,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作为测评体系的重点,将教师的师德师风作为评判教师素质的首要标准,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列为评估高校水平的关键指标,以此督促学校加强管理育人工作,确保“三全育人”的有效实施。

3.2 加强教师认知,提倡家长参与

教师是学生人生路上的指明灯,对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高校应定期开展培训讲座,深入讲解“三全育人”的内涵,让教师理解全员育人的重要性,扭转教师的错误认知,意识到自身在育人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进而推动管理育人工作的开展。

因不同定位的高校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三全育人”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作为直接接触学生的高校教师和引领学校发展的管理人员,务必要加强自身素养,提高自身整体水平,积极反思不足之处,仔细研读相关文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理解“三全育人”理念,避免较大的认知误差,努力实现求同存异,保证育人工作导向正确,从而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除高校教职员工的有效参与外,家长在学生的育人工作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子女是家长的镜子,家长的行为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子女,这就要求家长努力学习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放养式”的教育方法,摒弃“说教式”爱护,将子女当成独立的人,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同时家长也要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不仅要端正品行,也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成为子女的榜样。唯有家长积极参与配合高校管理育人工作,“三全育人”才更具有实效性。

3.3 注重育人过程的连续性,做好衔接工作

高校管理育人工作不应只关注学生在校阶段的表现,更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前后阶段来具体分析。要了解学生入校前的整体水平,并做好管理准备工作,使其进入学校后能有效衔接,并保证管理育人工作全方位覆盖大学四年的各个阶段,避免出现重视低年级育人、忽略高年级管理的情况。另外,针对大学生接触社会后的具体问题,高校应当采取学生感兴趣的途径进行宣传教育,使其思想认知达到更高水平,以此来抵消社会和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减轻高校全过程育人的割裂感,保证高校管理育人工作的连贯性。

3.4 完善全方位育人体系,发挥互联网优势

全方位育人工作需要建立起健全的育人体系,突破传统管理的局限性。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制订相应的育人内容,策划不同的主题活动,结合各学期的教学任务合理分配人员和时间,形成高效的工作链,最大化地实现育人工作的效能。高校专业课程是最有力的传播途径,也是深入贯彻“三全育人”工作的载体,高校要将育人元素加入学生的专业课程中,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在无形中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这也和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不谋而合。

“95 后”和“00 后”作为高校的主力军,受互联网影响颇深,更容易接受简短、总结性和娱乐性较强的信息,高校育人工作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载体,总结其中的规律,制作出精美的短视频或图文介绍,以特色内容来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接受度和积极性,使主流思想得到有效传递。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且具有强大优势,但高校也要意识到这是一把双刃剑,在利用网络进行育人工作的同时,也要警惕学生被参差不齐的信息侵蚀,避免他们误入歧途。

4 结语

综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问题,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三全育人”理念恰恰是对这三个问题的解释和说明,也提供了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战略部署。虽然高校管理育人工作中依然存在部分问题,但高校也在探索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并在管理工作中积极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总体而言,高校管理育人工作离不开“三全育人”理念的支持,而这将是一个漫长、系统的整改过程,唯有深入分析实施路径,方能使高校管理育人工作体系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与系统化。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理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