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工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策略研究

2023-08-05翟良锴胡晓夏郑晓梅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职工工会农村

翟良锴,胡晓夏,郑晓梅,邓 鉴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 710126)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之后,我国农村进入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时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然而,农村发展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近年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涌入,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民增收已经不再依靠土地,而是通过进城务工获得主要经济收入。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虽然农村环境近年来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农村人口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高校工会是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股重要力量。高校工会作为学校联系广大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具有很好的群众资源,能够充分调动教职工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研究高校工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优势、策略等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为高校工会今后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借鉴参考。

目前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较多,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乡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姚晓兰[1]探索了高校继续教育,通过开展教师培训、专业技术培训、乡村本土人才培养等途径助力乡村振兴;何建新[2]、伍芳芳等[3]探索了高校图书馆助力乡村阅读的途径;还有学者讨论了高校在乡村社区音乐教育的作用[4]。然而,探究高校工会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自身价值的文献较少,现有文献缺少对高校工会的价值维度做深入探讨,高校工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策略体系尚未形成。本文试图对高校的价值维度进行讨论,进而提出高校工会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策略。

1 高校工会服务乡村振兴的意义与作用

高校工会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体。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为教育系统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提供了指导意见。高校从顶层设计上,设置了组织架构,专门负责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一般挂靠工会,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高校工会具有先进的政治觉悟,过硬的政治素养,良好的群众基础,能够统筹全校资源,发挥高校在教育、科研、学科的资源优势,帮助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从职能、使命、优势角度看,高校工会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不可缺少的一环。

作为高校与乡村的对接桥梁,高校工会在资源对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虽然拥有丰富的教育、科研、资金等资源优势,但是要做好乡村振兴必须了解乡村需要什么。近年来,高校消费扶贫成为帮扶农村发展的主流方式,在高校中得到广泛复制。但是,乡村真正需要的并不是短期的资金支持,帮助乡村构建致富能力要比单纯的捐钱、认购等方式更为重要。高校工会要深入乡村,了解乡村地理环境、文化特色、乡俗人情、重点人群、天然优势等要素,研究乡村振兴的目标和重点,为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高校工会还可以将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带向乡村,帮助乡村教师提升教育理念,传授教学法,向乡村学生开展素质拓展课程,拓展学生眼界和国际视野。

高校工会要发挥长效作用,必须要通过搭建平台,服务乡村振兴。针对乡村发展的需求和困难,高校工会要建立精准、高效的乡村振兴合作平台,研究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案,建设完善的体制机制,将乡村振兴举措落实到位,加强过程监督和反馈,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根据建设情况适时改变方针对策。另外,还要加强乡村干部的能力建设,加强培训,注重政治素养的提升。对多轮建设后运转良好的平台,建立退出机制,由乡村人管好乡村事。

高校工会应加强宣传动员,争取更多资源。高校工会要注重建设成果宣传,向本校和外校宣传优秀成果,动员更多人参与乡村振兴,争取更多资源支持乡村振兴。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定期组织本校教职工赴定点扶贫县帮扶村参观交流,让更多教职工了解学校的乡村振兴举措,提高教职工的政治觉悟,使其更加理解国家的乡村振兴政策。加强宣传有利于高校间、高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协同,共同投入资源服务乡村发展。

2 高校工会服务乡村振兴的策略

高校工会是高等院校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承担着高等院校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以具体内容为依托,本文总结了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做法和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高校工会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工作内容:

2.1 服务产业发展,提高致富能力

农村收入的提高是乡村发展的基础。高校工会通过产业调研,结合乡村特点,针对性地制定乡村产业发展的方案。近年,没有产业支柱,单纯依靠种地获得经济收入已不再满足农村人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导致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劳动力人口越少,乡村产业越缺少劳动力支持。乡村产业越弱,劳动力流出越多,形成恶性循环。高校可以通过引进资金、技术、资源,加强人员技术和管理培训,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帮助乡村建立符合村情的产业发展道路。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帮助定点帮扶县蒲城县成立金银花产业基地、奶山羊产业基地、食用菌产业基地,依托产业基地采购教职工福利,形成了稳定的产销体系。

随着我国2030年碳达峰目标的确立,“碳中和”概念深入人心,碳汇林业已经进入市场交易阶段。碳汇林业是指以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充分发挥森林的碳汇功能,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减缓气候变化为主要目的的林业活动[5]。乡村具有土地资源优势,在适当的地区,通过种植特定林木,按照相关交易规则进行碳汇交易。高校工会可以将这一新兴领域与乡村发展结合,帮助具备条件的乡村申请、交易森林碳汇,从而为乡村实现增加收入的目的。

2.2 服务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

高等院校是科研创新的高地,拥有一大批走在时代和产业前沿的技术成果。高校工会可以充分发掘本校科研潜力,与乡村发展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高校工会要加强乡村振兴工作的宣传,提高教职工对乡村发展的认知和责任感,将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充分发挥学校电子信息特色学科和智力人才优势,主动对接当地西甜瓜产业发展,定制研发了“农掌门”惠农服务平台,依靠“互联网+现代农业”精准帮扶模式,帮助定点帮扶县陕西省蒲城县1300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极大增强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打造了享誉全国的科技惠农服务品牌。

2.3 服务教育发展,注重能力建设

乡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的基础部分,主要涉及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乡村教师的能力发展,对于学生的视野格局、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等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虽然与乡村教育的层次不同,但是在教育理念、教学法等方面有着共通之处。乡村教师可以通过高校教职工了解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理念,高校教师可以为乡村教师提供教学法的培训,加强乡村教师能力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高校工会还可以通过与其他高校的协同帮扶机制,聘请本校或校外的资深教授、乡村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家、教师职业技能专家、乡土文化专家等为导师,对乡村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并为乡村教师的自主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专业指导[6]。高校拥有全球合作网络,外国专家和留学生资源丰富,可以服务乡村师生国际化视野的提升,加强乡村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在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培养方面提供启蒙和支持,推进全球命运共同体建设。高校工会可以组织本校或联合其他高校的外专外教、留学生赴乡村学校参加交流活动,提升师生国际视野的同时,帮助外专外教、外国留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促进民心相通。

2.4 服务文化发展,提升精神文明

高校工会可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在农村,农忙季节短,每年农忙大概2-3个月,农闲时间充足。村民空闲时间较多,精神生活不丰富,没有文化生活充实。近年,随着网络和手机的普及,村民长时间刷看视频,对视力和颈椎造成伤害。赌博、迷信活动、地下宗教、人情泛滥、无序竞争,以及其他以感官刺激为基础的各种低俗文化的泛滥,大都与乡村的闲暇安排有关[7]。乡村人口急需充实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通过外界干预,让乡村人口自己组织起来,让村与村之间的交流多起来,让农村文化活起来。

高校工会可以组织高校教职工与农民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拔河比赛、趣味运动会、篮球赛、跳绳比赛等等,丰富农民农闲季节的精神文化生活,强健体魄。还可以组织农村的儿童与高校教职工的子女参加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增加青少年的交流和互动,让农村儿童和城市儿童在互帮互助中加深了解。另外,高校工会还可以组织农村儿童到大学参观,了解大学的历史、设施、研究等内容,给农村儿童提供扩展视野的机会。

2.5 服务重点人群,落实生活保障

高校工会可重点帮扶弱势群体,保障重点人群的最低生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资越来越丰富,交通和网络越来越便利,但是物资水平提高的同时,乡村人口的健康问题突出。老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增高,患癌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多。患癌早期不能及时发现,导致治疗不及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种在乡村也有流行趋势。农村疾病问题一方面与医疗水平有关,但是主要原因是对待疾病的重视程度低。乡村人口一般不重视体检,有病不及时就医,自行用药,病情恶化才去正规医院就医。患重病后,自付医药费的金额对于乡村人口依然巨大,有的家庭因病返贫,基本生活缺乏保障。尤其是慢性病,治疗开销依然很大,长期吃药就医慢慢拖垮家庭。

高校工会在保障本校教职工健康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高校工会可以将本身经验推广至乡村,保障乡村重点人群的最低生活水平。例如,可以加强对农民健康帮扶政策的宣传,解答“351”“180”健康扶贫政策,组织医疗专家到乡村开展义诊义检,协助贫困户参加医疗鉴定,办理慢性病就诊证、残疾人残疾证等[8]。

3 存在问题

3.1 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效机制尚未成熟,各校仍在探索之中。高校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没有完全激发,参与形式多为捐款、以购代捐等单一形式,参与层次低、参与面窄[9],未形成系统的服务模式;未充分开发高校科研潜力,未形成高校科研对乡村产业发展的系统支撑,尚未将高校帮扶规划与乡村发展规划有机结合。

3.2 缺少资源共享和高校间的协同

目前各大高校分别对接各自的定点帮扶地区,各成体系,在资源共享、联合帮扶、协同协作等方面尚未建立成熟机制。例如,很多高校建立和发展乡村产业,创造性地将教职工福利与乡村产业产品结合,形成了产销的闭环商业模式。但是,乡村产业产品单一,不能满足高校教职工的多元化需求,长远看,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动员教职工方面,高校各自为政,定期组织教职工赴自己的合作基地参观学习,但是由于产业基地数量少,规模小,参观内容单一,教职工参与乡村振兴意愿不强。

3.3 重点人群关注度不够

乡村人口中,因病返贫的风险依然很大,慢性病老人数量较多,儿童溺水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乡村发展带来了很大阻力。例如,据国家卫健委和公安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5.7万人死于溺水,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总数的56%。农村发生事故的数量明显高于城市。近年的143例未成年人暑期溺亡事故中,多半发生在农村,不少溺亡者是留守儿童[10]。乡村老人普遍不重视用电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比如老人居住房屋电线、电器老化,电器周围堆放易燃物品,线路累年不修,有的房屋漏雨,电线短路极易发生火灾,给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农村老人比较节俭,过期食品不愿意丢弃,坚持食用等。乡村建设需要照顾到不同人群,尤其对重点人群的关注程度尚不足够,需要引起重视。

4 改进措施

4.1 创新模式,加强协同,促进资源共享

实行联合帮扶模式。各大高校在资助乡村产业项目中力量分散,不能有效集中资源办大产业。可以由不同高校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对接一个或多个帮扶对象,建立产业联合研究中心,共同培育产业基地群。在实施中,倡导共同投入,成果共享。这种模式既可以拓展本校的帮扶范围,又可以为本校教职工的教育开发更多实践基地,为各校工会的工作开展提供更多的渠道。例如,组织教职工到不同的联合产业基地参观教育;教职工福利采购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教职工选择更多。

不同高校之间,还可以通过构建联合党支部,定期与乡村党支部开展联合党支部活动。通过“党建+产业”“党建+教育”等不同主题的支部活动,丰富学校的党建活动,同时加强乡村党组织与高校党组织的联学联建。

4.2 成立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不同高校形成联合帮扶模式,成立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共同投入研究资源,共同开展国际合作。针对产业发展、产业链、营销策划、信息技术、产品包装等内容研究系统产业化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高校工会可以联合各校的国际部门,利用各校国际合作院校的资源,共同开展乡村振兴领域的国际合作。高校工会要联合各校系统性规划乡村产业,从而建立长效的工作和保障机制,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力。

4.3 关注弱势重点人群,设立互助基金

组织安全讲座,组织高校教师或聘请校外专家到农村举行安全用电、用气的讲座。帮助农村家庭排除用电隐患,宣传如何安全使用煤气,提高乡村人口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以儿童能接受的形式向农村儿童讲授人身安全注意问题,诸如如何防止溺水,发生溺水紧急处置方法,如何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构建乡村人口健康监测常态化机制。针对乡村人口的健康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高校工会可以依托学校校医院开展医学帮扶。针对老人、青壮年群体建立定期体检常态化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诊断。还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医保报销政策,一定程度上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探索成立农民互助基金。高校一般有自己的大病帮扶基金,高校工会可以借鉴这种机制,帮助乡村设立自己的互助基金。农民互助基金会面向一定区域的全体农民,通过向农民筹集资金、学校配套资金、市场募集捐款等方式,帮助农民成立基金组织,建立农民自己的互助基金会。成员患病时,可以在医保报销的基础上,申请互助金支持,以帮助慢性病、大病、重病患者渡过难关。

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是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高校工会要始终牢记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利用好高校科研、师资、知识等资源优势,统筹校内和校外、国内和国外的资源,创新性地开展联合帮扶,注重乡村的长远发展,有针对性、创造性地推进乡村产业群建设,抓住乡村重点人群这个工作重点。高校工会要不断提升帮扶质量,为我国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做出应有贡献。

猜你喜欢

教职工工会农村
数读·工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工会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