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行针灸治疗肿瘤相关负性情绪的研究进展※

2023-08-04孟思念胡玉娜刘培民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13期
关键词:负性针灸情绪

孟思念,胡玉娜,刘培民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在我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新发癌症与癌症死亡人数均位居全球第一[1]。恶性肿瘤预后不良,疼痛、治疗后脱发等临床症状使罹患恶性肿瘤者多会产生肿瘤相关负性情绪。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会降低肿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2]。五行针灸是一种基于中医理论的特殊疗法,临床已用于治疗多种疾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本文从五行针灸角度深入探讨肿瘤相关负性情绪,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相关负性情绪提供新思路。

1 肿瘤相关负性情绪

1.1 肿瘤相关负性情绪的发病机制

负性情绪是指影响个体在生活事件中体验到痛苦程度的消极情感倾向,心理学研究将焦虑、紧张、抑郁、沮丧、悲伤、痛苦等情绪统称为负性情绪[3]。肿瘤相关负性情绪是在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过程中,患者心理出现的病理状态或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乏力、悲观、自责等,甚至有轻生的倾向。

目前,肿瘤相关负性情绪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亦未发现明确的实验室检测指标。研究表明,肿瘤相关负性情绪发病与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4]、心理-社会学说[5]、遗传假说[6]等多因素关系密切。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强调先天免疫炎性反应通路的激活及调节神经内分泌途径,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神经递质代谢、神经肽功能、区域大脑活动等行为。心理-社会学说认为人们长期处于负性情绪状态,亦或生活中突然遭遇某种重大不良事件,容易导致抑郁状态[7]。

1.2 肿瘤相关负性情绪与肿瘤的关系

(1)现代医学对肿瘤相关负性情绪的认识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精神心理变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负性影响,表现为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这种不良情绪又对患者的抗肿瘤治疗与预后产生干扰,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加重一些躯体症状,如癌痛、疲劳感等。恶性肿瘤患者发病后通常伴有一定程度的情志异常,郑健军等[8]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研究126例恶性肿瘤患者后发现,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绝望、焦虑、睡眠障碍等抑郁表现的发生率高达78%。范俊求等[9]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12例癌症诊断知情患者进行测评发现,104例诊断知情患者的抑郁程度指数>0.5,且焦虑情绪评分在化疗夜前夕达到高峰。

此外,持续存在的负性情绪会进一步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失于平衡,从而诱导恶性肿瘤向不良方向发展[10]。研究证实,情绪可干扰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进一步影响个体对免疫相关疾病的易感性[11]。研究表明,抑郁和焦虑状态会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加部分癌种患者的死亡风险,认为抑郁症状可作为独立因子预测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12]。张皓楠等[13]研究发现,长期负性情绪可加快前列腺癌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速度。研究发现,抑郁情绪可通过犬尿氨酸通路的过度激活为肿瘤细胞生存、侵袭周围组织提供适宜且敏感的免疫微环境,从而促进前列腺肿瘤细胞的生长[14]。

综上所述,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自身的情绪变化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西医对于此类负性情绪多采取帕罗西汀、氟西汀、米氮平等药物治疗。研究证实,经典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15]。虽然西医治疗效果较为满意,但服药期间患者会出现便秘、失眠、恶心、心律失常、头痛等不良反应,此类情况会加重患者相关抑郁症状,导致患者对药物出现畏惧心理,进而拒绝治疗。因此,药物、手术联合情志心理疗法的治疗手段将会是未来治疗恶性肿瘤的趋势。

(2)中医对肿瘤相关负性情绪的认识 恶性肿瘤属于中医“癥瘕”“积聚”等范畴,其发病是各种复杂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七情内伤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大作用。中医认为,情志是机体对外界事物变化刺激产生的正常反应,目前肿瘤相关负性情绪尚无明确病名,中医将其纳入“郁证”范畴。元·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将郁证独立成篇,其言“气血冲和,万病莫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认为郁证发病无外乎气、血、湿、热、痰、食六因,提出六郁之说,并创立越鞠丸和六郁汤等以疏肝理气解郁为治法的方剂。此外,《景岳全书·郁证》指出郁证“因病而郁”和“因郁而病”的不同,使本病的概念越发明确。《素问·通评虚实论》曰:“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朱丹溪描述乳岩病曰:“忧恚郁闷,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诸病源候论》言:“结气病者,忧思所生也。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气留而不行,故结于内。”以上诸家均明确指出癌病与情志变化关系密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癌病乃癥瘕积聚所致,气血运行不畅无以供养五脏,恶性肿瘤患者受气滞、血瘀、痰凝等有形之邪困扰而致心神失养、肝失疏泄,进而情志不畅,久则发为郁证。由此可见,肿瘤与负性情绪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

中医对于肿瘤相关负性情绪多使用辨证论治,临床常予以中药汤剂口服,证属肝气郁结者,给予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加减以疏肝通络、理气解郁;证属心神失养者,给予甘麦大枣汤、归脾汤加减以益气活血、养心安神;证属痰瘀互结者,给予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以化痰祛湿、活血化瘀;证属气滞痰凝者,给予六君子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以健脾补气、化痰散结;证属痰湿阻滞者,给予涤痰汤健脾化痰、化浊开窍[16]。亦或联合以五行针灸[17]、五行音乐[18]、耳穴压豆[19]、艾灸[20]等为主要形式的针刺治疗,加强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调节免疫功能的功效,有效改善肿瘤患者负性情绪。

五行针灸作为情志心理疗法的一种特殊针灸治疗手段,注重“治神”,强调形神并重,在治疗本病的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神”的变化,尽快调整负性情绪,以延缓疾病进展或变生他病,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又可有效避免口服西药所致的不良反应。

2 五行针灸

2.1 五行针灸的起源

五行针灸是一种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20 世纪60年代诞生于英国的针灸学理论。它以古老的中医针灸学为基础,受到英国本土社会、历史、文化影响,又融入了现代心理学内容,发挥了独特的中西方医学的优势,其诊疗手段独具特色,逐步发展为中医西传的代表流派之一。华思礼(J.R. Worsley,1923—2003)教授将针灸学带到了英国,开创了五行针灸流派,被认为是最早的代表人物[21-22]。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由此可知,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5 类物质及其相应的运动变化。针灸逐本归源,起源于中国,《黄帝内经》言:“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此为内病外治之法,是一种中医特有的治疗手段,即通过人体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捻转补泻的操作方法,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3]。

五行针灸由华思礼传入中国,顺应了世界针灸发展的热潮,历经几十年的传播及发展,如今已在我国多个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偏头痛[24]、抑郁症[25]、焦虑症[26]、失眠[27]、脑卒中后抑郁症[28]、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29]等方面,疗效显著。

2.2 五行体质

诺娜·弗兰格林是华思礼教授的学生,其所著的《五行针灸指南》[30]一书中指出:人禀五气即木、火、土、金、水而生,生来即有一行作为“护持一行”,统领其他四行,“护持一行”决定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精神、行为等,终生不变。任何一种身心失调,都可以归结为“护持一行”失衡,无力统领其他四行,累及其他各行及脏腑而致病。五行针灸依据患者的五行属性、失衡程度、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的流通,选取内外七龙、背俞穴、十二经脉及任督脉出入穴、五输穴、原穴、募穴、络穴等,应用针灸方法调和气血,达到祛邪、调神的目的。

人与万物同属于自然,万物有五行的分类,人亦有其五行属性。每个人都有其所属一行,“护持一行”相同的人群又有共同特质,即五行体质。五行针灸基于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将四时、方位、五色、五脏、五音、五味等相关概念一并纳入五行体系中,逐步构成了五行人分型的基础框架。《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即可见岐伯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根据人体的脸形、体型、肤色、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归纳总结出木、火、土、金、水5种不同的体质类型,并且对五行人各自对四时气候的适应能力、易患疾病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如“木形之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有才,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火形之人……土形之人……金形之人……水形之人……”五行体质的判断主要依据人体的颜色、声音、气味和情志,祁天培[21]研究发现华思礼教授在《经典五行针灸第3辑:五行与十二官》中有详细的描述(见表1)。

表1 五行人各方面表现分型描述

由表1可知,五行针灸对五行人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分型结合了《灵枢经》对五行人的相关描述,以及《素问》对五行的描述,以中医学关于五行的记载为基础,辅以西方人常见的五行人面谱及行为姿态的内容,构成了较为完善的五行体质分型体系。这对医者判断恶性肿瘤患者的五行体质起到了关键作用,也为治疗肿瘤相关负性情绪奠定了基础。

2.3 五行针灸强调“治神”

针灸学强调“治神”,《灵枢·九针十二原》载:“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五行针灸中处处蕴藏“治神”的要义,且强调更深层次的“治神”,为其治疗疾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附体”是精神心理疾病的病因,亦是病理产物,“附体”稽留于人体,大脑皮质出现功能异常,患者出现精神、认知、记忆、心理、行为失常的状态。五行针灸中祛除“附体”的治法,通过针刺十二经络原穴,以调补其所属经络的脏腑功能及气血流通,达到巩固“护持一行”的目的。针刺天窗穴也是五行针灸中“治神”的体现,天窗穴对患者的神志有特殊的治疗作用。

3 五行针灸在治疗肿瘤相关负性情绪中的应用

莫文娟[31]从五行学说角度分析肿瘤的发生发展,由于恶性肿瘤是全身性疾病,波及多个脏器,采用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理论阐释病机,提出相应的治疗策略,为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五行针灸是在五行学说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因其便捷性、经济性、不良反应少等逐渐受到医家的认可。

近年来,五行针灸用于改善恶性肿瘤相关负性情绪的研究较多。如张博[32]研究发现,五行针灸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肿瘤相关抑郁的效果优于单纯中药汤剂组,且五行针灸操作过程安全便捷,患者接受程度较高,耐受性良好。李文虎[29]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中药联合五行针灸治疗能提高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并在改善抑郁、焦虑等肿瘤相关负性情绪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胡玉娜等[33]研究表明五行针灸能从整体改善食管癌患者的负性情绪。王雨等[34]运用五行针灸改善乳腺癌患者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重视调整和培补其主导一行,疗效显著。王雨[35]临床观察发现以祛附体、祛邪气、阻通滞、补原穴等为治疗原则,应用五行针灸可以较大程度缓解晚期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以上研究表明,临床治疗肿瘤相关负性情绪时使用或联合五行针灸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佐证了五行针灸治疗肿瘤相关负性情绪的可行性。

4 小结

随着心理科学对恶性肿瘤治疗的渗透,肿瘤相关负性情绪逐渐得到重视。由于西药治疗不良反应不可避免,甚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五行针灸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五行针灸注重发病个体的差异性,并结合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综合分析,从源头进行调整,建立治疗信心,改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然而五行针灸治疗肿瘤相关负性情绪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肿瘤相关负性情绪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二是五行针灸针对此病未形成完整的治疗体系,三是缺少远期临床疗效随访观察。基于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更加注重五行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建立系统的诊疗体系,以求为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负性情绪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负性针灸情绪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情绪认同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