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提升路径探析
——以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抖音短视频的使用情况为例
2023-08-04黎凡张娱
□黎凡 张娱
2005 年,美国新媒介联合会对“新媒介素养”概念给予新的定义,即由媒介使用者的数字素养与听视觉等互相结构而成的一套体系化的能力与技巧,包含对于所听所闻的理解能力、辨别能力与驾驭能力,也包括对于新媒介的掌握能力,对其内容能够进行熟练的再加工与广泛传播的能力。随着新媒介的快速发展,在短视频媒介语境下,人人都可以参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但并不是人人都拥有合格的媒介素养。在万物皆媒的数字化背景下,占受众主导群体的大学生群体对新媒体的使用、选择与判断又是如何呢?对此,本文特以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学生的短视频使用情况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抖音短视频使用与反馈情况调查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法,2022 年2 月18 日共向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学生发放问卷320 份,2 月24 日停止收集,历时6 天,最终有效问卷为304 份,回收率95%。调查对象分别为男生129 名,占比42.43%,女生175 名,占比57.57%,本研究对年级、专业、性别等方面并无硬性要求。
皖江学院学生使用抖音短视频的情况。 一、短视频风靡校园,抖音软件覆盖率高。在对使用情况的调查询问中,在“您是否使用抖音”问题上,304 名学生中仅21 人从未使用过抖音,93.09%的人曾下载安装过抖音软件,其中142名学生了解到抖音的途径主要是身边人都在用,这也验证了抖音平台自身的社交属性。目前有206 名学生正在使用抖音,而这其中有126 名学生即使使用抖音也会使用其他短视频软件,但相比于其他短视频平台,抖音在校园的覆盖率仍是首屈一指。在对“您每天使用抖音的时长大约为多少”的问题中,每天使用时长1-2 小时及2-3 小时占比在30%左右,3 小时以上的观看人数占比16.59%,可见抖音凭借其碎片化、娱乐化、低门槛、个性化等特征,已深入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使用人数和使用时长上都占据了较高比例。
二、短视频用户黏性大,纯粹享乐主义明显。自进入web2.0 时代起,用户便不再是普通的信息接受者,其主动性不断增强,能够依据自己喜好按需所取。传统的视频制作需要专业的后期、精良的设备以及良好的拍摄技巧,而抖音凭借制作门槛低,让用户利用智能手机便能轻松发布短视频,即便是大学生也能成为自媒体创作者。
在“您使用抖音的动机”问题上,有193 名学生观看抖音短视频是出于娱乐消遣的目的,短视频带来的视觉冲击容易让学生沉浸其中,低俗化的娱乐搞笑类视频占据了很多学生的碎片化时间,这种情况占比94.15%,而在学习技能和记录生活上分别占比53.63%、30.24%。
在“使用抖音短视频的收获是什么?”问题上,有192名学生表示出于缓解压力,放松心情选,有123 名学生表示是为了了解热点新闻,有104 名学生表示观看短视频纯粹为了开心,有13 名学生则表示没什么实质性意义。抖音借助算法技术实现个性化推送,增强了用户黏性,却也引发“信息茧房”,让学生获得信息的同时却忽视了与外界的互动,存在着明显的享乐主义,沉浸在“娱乐至死”的状态中。
皖江学院学生使用抖音短视频的反馈情况。 著名传播学家拉斯菲尔德曾揭示大众媒介拥有散发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1]使用者在长期接触媒介的过程中会逐渐淹没在通俗娱乐的表面信息中而不自知,花费过多时间沉溺其中,对社会实践的参加欲望慢慢降低。
在本次调查中,在“您认为使用抖音对你的生活有(积极/消极影响)吗?”问题上,有123 名学生认为抖音可以带来积极影响,其中91.06%的学生认为短视频能够释压。然而,仍然有83 名学生认为抖音会带来负面影响,其中63名学生则表示过度沉迷短视频会导致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降低,更倾向以躺平的姿态来面对生活。
在“抖音对您的学业是否造成影响?”问题上,有156名学生表示有影响,其中41 名学生表示影响很大;另外,在“您是否曾感到对抖音上瘾”问题上,有117 名学生选择了“是”。调查发现,抖音的影响与学生的偏好、自律性、依赖性以及使用时长等都有密切关系。短视频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提供海量丰富的信息,也会受算法技术的影响形成信息茧房。因此,学生要想利用媒介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就必须提高,学校也必须对学生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使媒介发挥正向作用。
从短视频使用情况分析独立学院新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
研究发现,媒介素养水平较弱的学生缺乏辨别信息的能力,极易被虚假信息所误导。在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意识,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对独立学院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心智健康发展以及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强化媒介素养的自我建构, 树立正确价值观。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群体深受媒介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新媒介素养教育。新媒介素养教育不仅要有与时代发展所吻合的价值观,还要与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相一致。培养甄别信息的能力,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然而短视频平台的“去中心化”特征让每个UGC 用户都能够参与其中,多元化内容呈现出一片“信息流瀑”的景象,对于被称作是“网络原始居民”的大学生来说,更要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例如,抖音平台“皖江学院社团联合会”官方账号于4 月18 日发布的一则防诈骗宣传短视频,由数名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学生以唱跳的形式出演,号召学生下载反诈APP。借助短视频传播正能量,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做到理性判断,进而构建起正确的价值体系。
养成良好的媒介习惯, 做心智健康的媒介公民。在万物皆媒的时代,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是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且能够促进个体发展的媒介素养教育,能够助推大学生成长为心智健康的“媒介公民”。[2]调查发现,短视频作为新媒介,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使大学生普遍存在过度依赖的现象。根据德国相关研究显示,85%的大学生通常都会将自己的手机放在床边,61%的大学生会保持手机处于在线状态,这种“永久在线”的状态在青年群体中表现显著,然而这也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建设者、媒介的使用者以及信息的发布者,其媒介素养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彭兰教授认为“将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结合,表现为公民的法律和道德意识、民主参与能力、社会责任意识等”。[3]在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提升媒介素养,能养成良好的媒介习惯,减少对短视频的依赖,能对媒介信息保持清醒的认知,从而成为心智健康的媒介公民,最终构建出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提高专业实践与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综合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战略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大学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能为区域的经济建设赋能。在短视频时代,独立学院培养的高质量人才依靠新型媒介及互联网软件,不单单展现校园文化风采,甚至在城市服务、AI 机器人智造、数媒期刊阅读等新多方面创新实践,不断驱动地方经济发展。如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电子工程系学生团体,在2021 年12月7 日参加第十二届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凭借作品“阿尔兹海默症是如何形成的”,利用PS 技术设计出图片,再以3D 动画形式播出,搭配精彩的演讲获得省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再如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同样作为一所独立院校,于2021 年6 月26 日举办的首届“智汇中江”芜湖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灵活使用智能AI 科技发明出“一种新型SLA 激光3D 打印机”和“闪电侠——基于ELEC AI 领域的智慧安防领跑者”,分别夺得金奖和银奖,学生的高素养激发了所在城市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引导高校教师和学生拔高专业实践能力。独立学院的产学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区域产业需求,进而推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
独立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路径
2014 年是我国媒体融合元年,传统媒体不断向新媒体转型,当下我国已开始向深度融合阶段迈进,开启万物皆媒的时代,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基于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以及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以实施开设媒介课程,培养“复合型”教师,举办媒介创作社团等创新变革,以切实提升本院学生的媒介素养。
搭乘“数字快车”,全面开设媒介课程。 CNNIC 第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 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9.34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90%以上,[4]表明当前短视频呈现出井喷式发展,这也意味着独立学院应当第一时间搭乘短视频“数字快车”,大力推进新媒体化教学研究,积极开设媒介课程。独立学院可依托实际、社会需求和学生导向等开设媒介相关课程,除了最基本的大学计算机公共课以外,也要在非媒介类专业,如历史文学类、人文社科类、思想政治教育类等专业中注入新媒体元素,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科研和教学。譬如在阐述建党百年的历史进程时,可利用H5 技术追溯革命先驱印迹,还原历史重大事件,将党史上的重要节点集纳在数字影集中,也可以学习制作短视频,让非新闻与传播类学术教学不拘泥于书本的纸页篇章。独立学院在当下要抓住短板,发挥优势,大力推进媒介课程,结合数字体验,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充分融入新媒体时代,基于学术理论熏陶,实操媒介技能,提升整体校园师生的新媒介素养。
培养复合型教师, 组建高质量媒介素养团队。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关联到学校的教育水平。在短视频时代,教师也需积极向新媒体靠拢,学院应调查了解当前教师队伍的媒介素养状况,大力培养复合型师资力量,组建高质量媒介素养团队。教师可以使用短视频与学生交流沟通,因为短视频简短,语态活泼,能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让知识获取或课后交流变得更加高效。教师可以开设短视频账号,在线上传播专业知识。只有提高教师的媒介能力,才能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媒介,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融媒体技能,与学生实现共同进步。同时在媒介语境中,大学生涉猎的信息繁多复杂,稍不留意便容易在网络上迷失方向,往往很难自视个人的心理问题,若教师开通线上账号,发布正能量、健康的视频吸引学生关注后,学生也能够在评论区或后台私信实现与教师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能为媒介素养工作的进展打下基础。
举办多种媒介创作社团,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大学生的媒介创作能力需要建立在熟悉媒介的基础之上,拥有专业的媒介素养,才能做到理性辨析。独立院校大学生的媒介创作如公众号运营、微电影制作、网络作品投稿等参与较少,归根结底是缺乏经验以及专业平台。[5]为此,学校可利用院校资源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兴趣社团激励学生的媒介参与意识,将网络媒介素养的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有趣的社团活动养成良好的媒介习惯。例如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系级综合实践工作室及创业传媒DV 工作社在招募新生时面向全校学生,对所有热爱新媒体的学生积极纳新。据了解,两个社团均设有媒体运营部、短视频拍摄部、后期剪辑部等,给全校师生架起了一个接触新媒介的桥梁,同时社团内配有专业教师给予技术指导,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媒介创作比赛,让他们学以致用。学院媒介创作社团的存在,一方面倒逼学生汇入新媒介素养的培养道路,另一方面发布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也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