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短视频新闻创作策略浅析

2023-08-04张治国

声屏世界 2023年5期
关键词:视频新闻电视新闻受众

□张治国

《2021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 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 亿,较2020 年6月增长4321 万,网民使用率为95.4%。各个细分领域中,短视频的用户使用率最,短视频的用户使用率最高,为88.3%,用户规模达8.73 亿。”[1]可见短视频已成为了当下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这也对电视新闻创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及时调整新闻创作思路,将短视频作为一个突破口,力争趁着这个媒体融合的快车道,提高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短视频新闻的创作背景

受众需求的变化。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时间被不间断的切割,日益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人们很难静下来观看一段完整的长新闻。短视频新闻具有篇幅短小、内容精炼、传播迅速的特点,改变了受众获取新闻的模式,特别是随着手机客户端、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等的兴起,让人们的阅读习惯由读图时代向视频时代跨越,成为当下新闻传播的重要途径。可以说,受众的需求直接催生了短视频创作的百花齐放,衍生出各类视频播发平台,短视频新闻也成为最受欢迎的视频创作内容之一。

技术的更新迭代。 5G 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手机观看视频时出现的卡顿、延时等问题,大大提高了手机观看视频的流畅性。如今,新闻信息传播已经从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传统媒介转向移动手机端,完成了从大屏到小屏的转变,也使手机端成为当下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也为短视频新闻创作提出了新要求。

县级融媒体中心破局的重要途径。 2020 年11 月3 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对此,县级融媒体中心不仅要建好融媒体平台,还要打通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建强用好平台。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短视频新闻以其篇幅短、主题明确、传播速度快等优点,日益成为新闻传播机构的一个重要抓手。特别是在重大事件报道上,从中央到省市各级媒体,都会迅速推出短视频新闻,增加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现场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满足受众的知情权的同时也能迅速占领舆论阵地,具有良好的传播效果。而“县级融媒体中心整合了地区内大量媒体资源,具有与基层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天然优势,必须重视短视频的创作与传播,短视频成为提升县级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途径。”[2]

但是,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难题在于如何在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前提下,在坚持“移动优先”的战略中实现由“大屏”到“小屏”的转化,搭建起新闻传播矩阵。

短视频新闻的创作误区

电视新闻思维固化, 缺乏吸引力。 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原有的电视新闻记者纷纷转型为全媒体记者,不再是只生产电视新闻,还要制作出适合新媒体传播的视频产品,这就要求记者针对一个新闻事件要做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作为传统媒体时代的从业者,存在明显的消极对抗心理,这是电视新闻记者乃至所有传统媒体记者的共有问题,在被新媒体裹挟着前进的过程中,大多数电视新闻记者失去了与时俱进的良机,仍然用电视新闻的思维去生产短视频产品,把电视新闻生硬地搬到新媒体平台上。同时,因既往的职业惯性使然,电视新闻多带有浓重的说教口吻,和观众的距离日渐拉大,更重要的是满足不了观众对新闻的多样化需求。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电视新闻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有效报道难度日益增加,而且在时效性上也远远落后于新媒体产品。面对社会热点事件,电视新闻记者仍按照既有的采编流程进行新闻报道,往往采访还没有完成或者新闻正在后期编辑中,相关新闻信息就已经出现在各类新媒体平台,这种滞后性报道,不仅造成既有观众大量流失,甚至失去了舆论引导力。

视频内容同质化, 缺乏创造力。 短视频新闻内容千篇一律,创新性不高,已成为当前短视频的一大弊病。带有鲜明的风格是新闻产品获得高关注度的关键因素,而在实际的短视频新闻制作中,部分创作者一味求效率,大量使用粘贴、复制、引用,缺乏产品的创新精神,以至于很多短视频新闻产品毫无意义。虽然一条短视频新闻,短则十几秒多则不过三五分钟,但是也应该有其与众不同的内在逻辑。短视频新闻不是简单地对电视新闻进行时长上的压缩,而是要彰显新媒体平台对新闻传播的价值再造,要突出再造过程的创造力。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来讲,传统电视新闻记者年龄偏大,多在35 岁至40 岁,这类群体缺乏对新媒体的关注,进而导致短视频新闻的创造性不足,难以掌握短视频新闻“短、平、快”的传播特性。在时长限制之下,如何将内容做得新颖,摆脱同质化,吸引受众的关注,是目前短视频新闻创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过度追求流量, 缺乏叙事力。 在向短视频领域进军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制作的短视频新闻为了追求点击量,实现快速“圈粉”,会选择主动迎合年轻受众的需求,很容易将娱乐性放在首位,凌驾于新闻信息的需求之上。过度追求新奇内容和感官刺激,而忽略了新闻生产的要素构成,貌似包含了很多元素,但是连最基本的叙事都没有讲清楚,失去了新闻的严肃性,以至于新闻的权威性大幅降低。新闻不单单是传递信息,也要引导舆论。制作和播发新闻本是一项极为严肃的工作,但是有的新媒体机构为了获得更高的播放量,减少新闻制作流程且把关不严,如故意夸大标题制造噱头,采用剪辑拼凑的方式歪曲事件真相,误导受众对事件的正确认知,更有甚者还利用短视频故意散播谣言,引发负面舆论,严重影响社会安定,这些都是过度追求点击量造成的不良后果,也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短视频新闻创作的策略

坚持“内容为王”。“内容为王”始终是新闻创作的一贯准则,是新闻创作的根本,也是新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内容为王”不单单是指的是创作的内容,“‘内容为王’成为媒体发展必守的铁律,其本质是‘哪种内容才是真正的重要’,因此,‘内容为王’中内容的合理内涵实际上是‘原创内容’‘独家新闻’和‘能够满足受众需求的内容’”。[3]在短视频新闻创作中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在新闻主题的选取上要充分虑新闻真实性与受众吸引力的辩证关系,坚决抵制泛娱乐化的新闻报道。

一方面,新闻内容要真实准确。当前各类短视频产品良莠不齐,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党横行,虚假新闻泛滥,人们对新闻的权威性不断降低,甚至质疑新闻的权威性。面对这一现状,提高新闻的真实和准确显然是第一位的,守住新闻的真实,就是守住时代的真实,这要求新闻记者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不为流量所左右。

另一方面,新闻内容要有温度、接地气。短视频新闻要以群众为主体、以民生为重点、以生活为蓝本,采用平民化、具体化、多样化的报道方式,多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报道,增进新闻产品与受众的亲切感,真正打通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特别是在当前各类信息播发渠道的迅猛增长和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日趋碎片化、注意力下降的情况下,短视频新闻既要能够吸引受众的关注,又要能够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丰富短视频的形式。“新闻美学理论的引进,对媒体融合过程中新闻呈现手段和方式更形象、更生动、更丰富的新媒体而言,同样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把新闻美学理论与融媒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必将有大收获。对融合发展而言,这既是原则统领和指导的,也是手艺提高和丰富的,遵循新闻美学原则的融媒产品甚至可能也是‘艺术’的。”[4]因此,新闻工作者要从审美的高度重新认识新闻传播,将新闻短视频的创作过程与新闻美学理论相结合,丰富视频内容的形式,达到新闻传播的美学要求。

一方面拍摄手法要多样化。创作短视频新闻时要注意拍摄技巧,及时抓取富有现场感的画面。笔者在拍摄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城南社区“老伙计”巡逻队时,发现一群平均年龄为68 岁的老年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特别是在学校上下学高峰期主动维持秩序。在现场与志愿者沟通时,笔者用单反加手持稳定器的方式让志愿者边走边说,介绍“老伙计”巡逻队的成立初衷和坚持做下去的决心。作为短视频新闻开端的第一个镜头,二十多秒的讲述瞬间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取得了很好的互动效果。

另一方面要增加镜头的审美性。短视频新闻应该不断丰富镜头画面的形式,增强画面表现力,以此获得增加短视频新闻的镜头美感,满足受众的审美期待,进而提高短视频新闻的传播力与影响力。笔者在拍摄《发现张店之美》的短视频系列新闻报道时,除了常规的镜头拍摄外,每次都留出足够的时间拍摄一些画面精美的镜头,比如航拍空中鸟瞰整个公园的镜头、绿树成荫的镜头、社区精美建筑物的镜头,尤其是那些信息量丰富的镜头,那些能够和主题起到呼应的镜头,比如老人悠闲自得“拉呱”的镜头、孩子嬉戏玩耍的镜头。这些镜头不但能够增强镜头美感,也能够为后期剪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增强短视频新闻的故事性。

重视短视频的剪辑包装。以往的电视新闻制作一般会根据现场拍摄整个新闻事件,然后编辑进行后期的剪辑和包装,在这个后期过程中,编辑有足够的篇幅交代整个新闻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和产生的影响。“而短视频由于“短、平、快”的传播特性,其内容时长通常控制在120 秒左右,时间越长,用户的流失率就越高。”[5]因此,短视频新闻的编辑要提高编排效率,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和包装设计技巧,才能适应新媒体播发平台的传播规律,提升产品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一方面,短视频新闻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到先声夺人,并能讲好新闻故事。在时长有限的情况下,编辑要注重每个镜头的细节,充实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情结,做到叙事有条理、节奏有起伏,使整个短视频新闻有内涵、有逻辑、有新意,表达出更多内容,为受众提供更多的新闻信息。

另一方面,短视频新闻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新媒体技术提高新闻的排版质量,特别是要运用包装、横屏转竖屏、加入文字效果等手段,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提高新闻产品的关注度。比如《今日张店》视频号中,主要采用3:4 的竖屏排版方式,在结构上加入了一个固定的新闻底板,从而使产品与手机的屏幕相匹配,为受众提供了更直观的视觉体验,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有时候为了增强短视频新闻的吸引力和叙事张力,可以在版面上加入醒目的标题文字,或者适当添加一些文字作为视频内容的叙事补充。在融媒体背景下,短视频新闻可以灵活运用各类词汇和艺术字体,增加趣味性、亲近感和清晰感,借助这些简短有力的表达方式向受众传递鲜明的新闻态度,引导受众的舆论导向,改变以往社会大众对于传统媒体制作新闻枯燥、乏味、呆板的印象。“今日张店”视频号和“张店融媒”抖音号,通过改进短视频新闻的制作模式,加入了更多的包装制作元素,大幅度提高了新闻产品的浏览量,也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应。

结语

短视频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手段,已经深度融合到新闻的播发流程中。短视频新闻突破了平台限制,可以让受众获得沉浸式的体验,也满足了受众的获取信息需求,因而在今后的新闻传播过程中,特别是县级融媒体中心更应该深耕短视频新闻创作领域,不断加强和改进短视频新闻的质量,与传统电视新闻并驾齐驱,努力提升媒体融合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猜你喜欢

视频新闻电视新闻受众
对移动新媒体时代网络短视频新闻的发展探索
短视频新闻如何把握视角、视觉、视野、视界——重大主题报道研修班培训心得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共情——从一则视频新闻的传播看融媒体的变与不变
从媒介融合角度浅谈网络视频新闻的发展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