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涉农高校“青马工程”的实施路径

2023-08-03史凌杰董玉博蒋沅均黄嘉华

西部学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培养体系管理模式

史凌杰 董玉博 蒋沅均 黄嘉华

摘要:“青馬工程”是培养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视域下,涉农高校“青马工程”存在思想引领作用不强、培养体系有待完善、管理模式尚不健全、育人成效有待提升等问题。基于此,中国农业大学英才学校结合学校特色,围绕“稼穑英才四部曲”,深入推动体制创新,构建了“原著导读—理论学习—青年研究—实践锻炼”立体化培养体系。通过健全管理机构、职责分工明确,推行班委自治、激发内生动力,建立考核方法、规范组织建设,实施动态管理、深入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涉农高校“青马工程”管理模式。在实践中把握当下、增强实效,立足理想、助力成长,放眼未来、厚积薄发,优化英才学校的育人成效,为涉农高校“青马工程”实施路径提供了范例。

关键词:“青马工程”;中国农业大学英才学校;培养体系;管理模式;育人成效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3)13-0042-04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Young Marxists Training Project”

in Agricultural-relate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Based on the Yingcai Schoo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i Lingjie1Dong Yubo2Jiang Yuanjun1Huang Jiahua1

(1.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2.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Abstract: “Young Marxists Training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train young people to grow into talent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Young Marxists Training Project” in agriculture-rel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problems such as a weak leading role of ideas, a weak training system, a weak management mode, and a weak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Based on this, the Yingcai Schoo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ool and promotes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round the “Four Steps to Cultivate Agricultural Talent”, and builds a three-dimensional training system of “Introduction to Original Works-Theoretical Study-Youth Research-Practical Exercise”. The management mode of “Young Marxists Training Project” in agriculture-rel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constantly improved by enhancing th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clear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ies, implementing class committee autonomy and stimulating endogenous motivation, establishing assessment methods and standardizing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implementing dynamic management and in-depth reform and innovation.Also, the effectiveness of Yingcai School has been optimized in practice by the following ways: grasping the present and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building on ideals and helping students growth;  going forward and accumulating in long-term. This study provides an exampl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Young Marxists Training Project” in agricultural-related universities.

Keywords: “Young Marxists Training Project”; Yingcai Schoo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raining system; management mode;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培育“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1]的时代新人,自2007年共青团中央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称“青马工程”)以来[2],各高校在全国、省级“青马工程”培训班的带动下,陆续建立了具有学校特色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3]。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入推进,对青年骨干的培养要求不断提高,新时代涉农高校“青马工程”作为培养青年成才的重要抓手,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做好“三全育人”,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本质要求[4-5],为国家发展、学校建设储备青年人才。

一、认真梳理涉农高校“青马工程”發展存在的问题

高校“青马工程”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已初步取得成效并明确了培养目标,但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6]。本文以中国农业大学英才学校实践探索为例,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新时代涉农高校“青马工程”现存问题。中国农业大学自2011年开办第一届英才学校以来,现已有10期英才学员顺利结业,完成了800余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作。通过查阅文献、调研兄弟院校,总结反思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青马工程”思想引领作用不强

“青马工程”自启动以来,已成为共青团的一项品牌工程,是为党和国家培养青年政治骨干和理想信念坚定的后备接班人的重要途径。然而在调研访谈中发现,各高校的“青马工程”多由学校团委牵头负责,并未纳入学校整体青年师生骨干培养体系范畴,学校党委、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及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在“青马工程”中参与度低,某种程度上导致“青马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理论学习不系统、不深入、不透彻,实践活动浮于形式、不够深入等问题。

(二)“青马工程”培养体系有待完善

“青马工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我国的社会发展需求以及人才需求提供可靠支持[7]。高校“青马工程”普遍重视短期阶段性培训,忽略长期的发展培育过程,缺乏主题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类实践要求,也缺乏富有高校特色的实践活动。现有的培养模式以理论知识讲解传授为主要方式,形式较为单一,对学生骨干成长成才帮助有限,不利于理论知识学习入脑入心、实践服务活动走深走实。因此,要进行探索和创新,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方式,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让学生被动参与活动和学习知识,应当鼓励学生自发组织、自发参与[8]。

(三)“青马工程”管理模式尚不健全

“青马工程”应把好质量关,坚持“严进严出”。然而,目前各高校“青马工程”管理模式尚不明晰,培养体系缺乏流程化、规范化、多层次的考核制度,管理机构侧重日常活动组织,日常评价考核仅仅局限于考勤签到,最终考核多采用结业考试、心得体会等形式,成效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考核过程中,应着力避免理论培训与实践服务划分模糊、权重模糊等问题,提高实践考核权重,改变“重理论学习、轻实践创新”的不良培养考核体系现状。

(四)“青马工程”育人成效有待提升

“青马工程”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培养体系不完整、培训内容不科学、对象覆盖不全面、管理模式不健全等问题,限制着学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导致“青马工程”影响力有限,培养过程难以起到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的辐射效果,阻碍着项目的品牌化推广、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培养体系的完善。高校“青马工程”应重视育人成效,推动“青马工程”成为高校聚焦思想引领主责主业、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抓手。

二、着力打造涉农高校“青马工程”培养体系

中国农业大学英才学校结合学校特色,围绕“稼穑英才四部曲”,深入推动体制创新,构建了“原著导读—理论学习—青年研究—实践锻炼”立体化培养体系,促进“三全育人”,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开阔的视野、较强的领导能力、知农爱农的高素质管理人才为目标[9],旨在为中国农业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成才提供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平台。

(一)精读一本好书,打牢理论功底

中国农业大学英才学校在“原著导读”环节培养过程中,一是重点列举马克思主义原理类著作,提供推荐书目清单,提出精读一本书籍、通读多本相关书籍的要求,鼓励学员对清单中的书籍进行研读,丰富学员的文化生活,有效提高学员的文化素质和理论修养。二是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为学员搭建一个“读书、感悟、交流”的互动平台,促进学员互相学习。三是倡导学员关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时事政治热点话题,鼓励学员结合自己的思考,以时评、个人感悟等形式多元化融会贯通学习内容。

(二)接受一次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中国农业大学英才学校在“理论学习”环节培养过程中,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提高学员的理论素质、政治素质,增强学员的学习自主性和历史使命感。

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由学校团委设计课程学习内容,学员必修《大学生领导力提升》课程。邀请专家学者就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政策以及社会热点等进行专题辅导,从时事政治评述、热点问题剖析、社会工作案例、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中国外交形势与政策、党政方针解读、领导力提升及实用技能培训等方面选择开设课程,部分课程依托“名家论坛”、人才论坛、“三农人物”进校园等大型活动开展。

定期开展红色传统革命培训。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等学习主题入手,引导学员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理解,在爱国主义情感中深化和升华中华民族精神。强化仪式教育在青年成才培养中的作用,组织学员在纪念日参加祭奠革命先烈仪式,在重要时间节点赴北大红楼、香山革命纪念馆、西柏坡、延安、井冈山等红色传统革命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重温入党、入团誓词,寻访历史见证人,身临其境聆听历史,牢记初心使命。

(三)参与一项课题,深入调查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英才学校在“青年研究”环节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理论思维方法,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英才学校根据学员的不同特点分为高级班和初级班两个班级,高级班全体学员以小组为单位,依托学校团委指定主题,围绕“知史爱党”等主题完成一项青年理论研究课题,提倡初级班学员积极参与相关研究。

在具体指导方面,既为学员安排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学者担任理论导师,组织学员就青年思想动态、青年工作、思想引领、社会发展等重要问题展开调查研究;选派优秀学员参与国际交流、与我国港澳台地区青年交流、赴兄弟高校学习参访等活动,开阔视野,通过对不同制度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

(四)完成一次实践,理论联系实际

中国农业大学英才学校在“实践锻炼”环节培养过程中,要求学员深入了解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重视社会调查,关注时事政治,在重大事件、基层一线、困难艰苦的地方磨砺意志、锤炼品格、增长才干,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组织学员服务保障重大活动。倡导学员爱心助人、奉献社会、丰富生活体验,养成良好的志愿习惯,继承中华民族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学员以学校重大活动、重要国事活动、重大体育赛事的服务保障工作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培养学员团队合作能力。英才学校立足“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开阔的视野、较强的领导能力、知农爱农的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依托学校特色社会实践项目及现有资源,依托研究课题和长期合作实践基地,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形成英才实践系列成果。

深化理论知识理解。为提高学员在社会环境中的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员综合素质,培养熟悉基层、了解农民、对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后备人才,英才学校组织高级班学员依托学校对口共建乡镇政府开展基层政务实习活动,通过担任、跟岗“小巷管家”等方式,了解、体验、参与首都基层治理工作,为物业管理、生活垃圾分类、社区乡村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出谋划策、奉献青春力量。

三、完善涉农高校“青马工程”管理模式

中国农业大学英才学校在学校团委领导下,探索和完善管理模式,有效推进学员的选拔、培养、考核等日常事务性管理工作。英才学校设立秘书处,每期培训班成立团支部,选举产生执委会,聘请班主任和辅导员,共同实施对学员的指导和管理。

(一)健全管理机构,职责分工明确

设立英才学校秘书处,组成包括秘书长、执行秘书长、副秘书长等。秘书处专门负责英才学校的整体工作安排与设计规划,培养方案、条例文件、职责条例的制定与完善,统筹培养方案的实施与落实,监督品牌活动的管理与考核,推进学员的换届与招新。

聘请班主任和輔导员,充分重视英才学校骨干培养工作,由学校团委书记担任班主任,选派已结业的优秀学员担任辅导员,依托朋辈辅导员模式,推动英才学校骨干培养工作走深走实。

(二)推行班委自治,激发内生动力

英才学校执委会由团支部委员会和班级委员会共同组成,既是协助英才学校秘书处及班主任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发挥英才学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意识的重要力量。

团支部委员会统筹负责支部活动的开展,落实整体规划和要求,推动执委会建设。一是要负责综合活动的策划、执行和考勤,组织召开班会及执委会,存档整理班级材料,策划与开展团日活动;二是要负责宣传工作,完成英才学校活动纪实、新闻撰写等任务。

班级委员会统筹负责班级活动的开展,带领其他班委完成各类活动的整体规划、准备和落实。一是要负责英才学校品牌活动的策划、筹备、开展、监督;二是要负责活动的对接、具体落实和相关材料汇总等,以及活动的通知和材料收集汇总等,引导组内、组与组之间交流研讨、提升班级凝聚力。

(三)加强结业考核,规范组织建设

英才学校每期学员结业时需完成“稼穑英才四部曲”培养方案的所有环节,包括原著导读、理论学习、青年研究、实践锻炼四个培养环节方可结业。根据完成情况评定优秀学员,在此基础上推荐参加团中央“扬帆计划·中央和国家机关”实习、首都英才青马班等深造培养,由此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实施动态管理,深入改革创新

为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英才学校引入动态管理模式,由“严进宽出”变为“严进严出”[3]。对于已录取的学员采用动态管理模式,对照培养方案和考核办法,要求全体学员积极参加所有培养环节内容。对因病因故缺席、个人原因缺席及无故缺席的三种情况采取差异化评价管理方式,定期对学员出勤情况和活动参与度进行考核。

四、创新优化涉农高校“青马工程”育人成效

中国农业大学英才学员在“稼穑英才四部曲”的立体培养下,在学校团委的密切关怀下,坚定理想信念、开拓视野,增强领导能力、奉献自我,契合了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对培养广度、深度、长度和效度的要求[10-11]。中国农业大学英才学校探索的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培养体系和管理模式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实践中迭代优化育人成效。

(一)把握当下,增强实效

深入贫困地区,开展基层走访调研。英才学员社会实践足迹遍布祖国大地,开展科技帮扶、农产品宣传推广、“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每年为群众办实事百余件,与人民群众同心同力,收获自豪感与幸福感。

依托校地合作,开展基层政务实习。英才学员立足专业特色,在政府办公、旅游服务、电商平台等实习岗位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电商推广提供技术创新、助力产业振兴,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英才学校深化校地合作,着力打造品牌化项目,让学员亲身体验基层政务工作运转模式,强化工作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落实,学思践悟,锤炼本领。

发挥引领作用,服务保障重大活动。家国大事勇担当,英才学员积极投身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北京2022年冬奥会等国家重大活动,近半数学员作为骨干力量在各项活动的重要岗位中发挥关键作用,将“小我”融入“大我”,谱写了终身难忘的青春赞歌。

(二)立足理想,助力成长

坚定信仰跟党走。英才学员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强化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团员覆盖率100%、党员覆盖率超80%,超半数学员在“党团班学”等各领域承担重要工作。

深学党史守初心。英才学校选派优秀学员担任学校党委理论宣讲团成员,为广大师生讲解红色故事,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累计宣讲数十场,覆盖听众7 000余人,荣获党委理论学习宣讲团“讲师标兵”“优秀讲师”等称号。

家国情怀担使命。每年都有英才学员在本科毕业后、研究生入学前选择成为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给偏远地区的孩子插上知识的翅膀,到祖国的边疆发光发热,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三)放眼未来,厚积薄发

经过数十年的沉淀,已有部分英才学员走上工作岗位,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职业理想,从事基层公务员、高校辅导员等工作,赓续“青马工程”火种,传承和发扬新时代“青马工程”培养理念。目前,大部分学员还处于深造阶段,但经过“青马工程”的培养,学员们逐渐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理想信念,将论文谱写在祖国大地上。

参考文献:

[1]汪晓东,王洲.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综述彩[N].中国青年报,2021-05-04(1).

[2]中工青年.关于印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中青发[2007]27号)[Z/OL].

http://youth.zut.edu.cn/info/1035/4637.htm.

[3]周巍,林晶晶,杜秦智,等.基于社會综合评价法的“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养的社会实践与观察成效评估[J].中国青年研究,2013(12):64-67.

[4]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6-73.

[5]刘涛,彭旭丹.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化问题探论[J].理论导刊,2014(11):59-62.

[6]王雯姝,杨增岽.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的成功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2):122-125.

[7]张晓庆.社会工作介入:提升“青马工程”育人实效的现实路径[J].中国青年研究,2017(9):114-119.

[8]谭君.高校“青马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1):133.

[9]崔燕.习近平青年观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6(1):82-85.

[10]任美娜,张兴海.新时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困境与突破路径[J].理论导刊,2020(10):103-107.

[11]崔惠斌,潘文庆.高校“青马工程”深化创新的实践逻辑与路径选择[J].教育探索,2016(1):96-98.

作者简介:史凌杰(1999—),男,汉族,浙江嵊县人,单位为中国农业大学,研究方向为团学骨干培养。

董玉博(2000—),男,汉族,山东济宁人,单位为上海交通大学,研究方向为团学骨干培养。

蒋沅均(2000—),女,汉族,四川达州人,单位为中国农业大学,研究方向为团学骨干培养。

黄嘉华(1997—),女,汉族,福建漳州人,单位为中国农业大学,研究方向为团学骨干培养。

(责任编辑:冯小卫)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培养体系管理模式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飞行技术专业全英语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