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的多重价值与实践路径

2023-08-03张家斗

西部学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

张家斗

摘要:优秀地域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方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具有思想价值、政治价值、理论价值、道德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以悠远的传统文化、丰富的红色文化、独特的时代文化等为代表的自贡优秀地域文化能够为地方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提供鲜活的育人资源、多元的人才保障、多维的时空场域,有利于实现“大思政课”建设“大课堂”、建好“大师资”的要求,从而完成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關键词:自贡;优秀地域文化;大思政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3)13-0009-05

The Multiple Values and Practical Paths

of Integrating Excellent Regional Culture into the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Loc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 Case Study of the Excellent Regional Culture in Zigong, Sichuan Province

Zhang Jiadou

(School of Marxism, Sichu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Health and Rehabilitation, Zigong 643000)

Abstract: Excellent region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fin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it has ideological value, political value, theoretical value, moral value, historical value and cultural valu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loc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igongs excellent regional culture, represented by its long-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rich red culture and the unique culture of the times, can provide the loc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vivid educational resources, diversified talents guarantee and a multi-dimensional space and time fiel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 big classroom” and “great teacher”, so as to complet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Keywords: Zigong; excellent regional culture;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path

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指出要从“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等方面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明确要求各地各校“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校史资源”等,并将其“引入课堂”[1]。优秀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鲜活的表现形式和天然的亲和力,蕴含丰富的育人资源。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深入挖掘并合理利用优秀地域文化,既能充实思政课教学资源、延展思政课教学环境、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又能提升优秀地域文化的传播效能,助力传承地区文脉。

一、自贡优秀地域文化的类别及特色

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历史性和多样性[2]。

自贡坐落于四川盆地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千年盐都、南国灯城”之称。早在东汉时期就有先民在今自贡地区从事盐业生产活动,唐宋时期自贡地区有了赏灯习俗,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成为各种会节,在悠远的历史进程中,自贡形成了以盐文化和灯文化为代表、内容丰富的优秀地域文化。

(一)悠远的传统文化

自贡优秀地域文化首先体现为以盐文化和灯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自贡素有“盐之都、灯之城”的美誉,因盐而兴,因灯而盛。自贡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盐卤和天然气资源,自公元一世纪起就开始了盐业生产,盐业经济蓬勃发展,一度成为四川井盐业的中心,被誉为“富庶甲于蜀中”的“川省精华之地”[3]。随着盐业生产的繁荣和经济发展,自贡诞生了井盐深钻汲制技艺、扎染技艺、制扇技艺(龚扇)、灯会(自贡灯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唐宋时期起,赏灯成为自贡人的重要习俗并逐步发展为各种灯节活动,如“天灯会”“‘五皇灯会”“提灯会”等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还形成了狮灯舞、龙灯舞、牛儿灯舞等独特的民俗活动。正是在数千年的盐业生产和制灯、观灯、赏灯活动中,自贡孕育了独具特色的盐文化和灯文化,造就了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将自贡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一是有利于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更加鲜活;二是有利于利用优秀地域文化树立学生文化自信;三是可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例如依托彩灯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四是利于通过盐业工人、制灯工人、扎染匠人、制扇艺人的先进事迹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二)丰富的红色文化

自贡优秀地域文化还体现为以红色人物、红色事迹、红色遗迹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近代以来,因川盐济楚,自贡盐业经济十分繁荣,盐商巨贾南来北往,商品和人员流动带来了思想文化的交融、碰撞和先进思想的传播。受先进思想影响,自贡诞生了一大批红色人物,发生了一连串红色事迹,留下了一系列红色遗迹。2009年9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宣部等11部門联合组织评选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其中四川籍的英雄模范人物总计8人,自贡籍占3人,他们分别是邓萍、卢德铭、江竹筠(江姐)。除此之外,自贡籍的革命先驱还有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豫东南土地革命时期的领导人范易、共产主义战士李仲权等。除以上红色人物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贡人民特别是盐业工人还进行了多次罢工、反抗抓壮丁等多种形式的斗争以及爱国献金等爱国主义运动。如1928年自贡盐业工人春季大罢工、1929年自贡盐业工人总同盟罢工、1941年盐业工人攻打国民党市党部、1943年和1944年两次抗战节约献金等。自贡地区有邓萍故居、卢德铭故居、江竹筠故居、吴玉章故居、冯玉祥将军手书“还我河山”碑刻等众多故居、遗迹。自觉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是“大思政课”建设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延展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时空场域,扩大思政课教师队伍,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三)独特的时代文化

自贡优秀地域文化还体现为以“三线精神”和自贡城市品格为代表的时代文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国际国内各方面因素影响,中央决定在西南各省开展“三线建设”,自贡成为诸多“三线建设”内迁企业的目的地,先后共有20余家三线单位内迁自贡。自贡的“三线建设”同全国各地的“三线建设”一道孕育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2021年,自贡市发布了“胸怀全局、开放包容、创新创造、担当实干、团结奉献”的城市品格表述语,从目光与志向、胸襟与气度、思想与动力、落脚与基石、精神与境界等方面全面阐释了自贡城市品格的内涵与意蕴。自贡“城市品格植根于城市的历史,体现于城市的现实,引领着城市的未来”[4]。自贡城市品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同“三线精神”等共同构成了自贡地区时代文化的主要内容。探索时代文化同地方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融合,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增强思政课时效性,赋予思政课鲜活的生命力,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

二、自贡优秀地域文化的多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分析

地域文化是某一特定地区人民长期生产生活的缩影,反映了某一地域的发展历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功能,具有多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思想价值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优秀地域文化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及思想引领作用。“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地域文化往往以风俗习惯、民俗传统等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因此深入挖掘优秀地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有利于同思政课形成育人合力,共同实现思想引领。自贡盐业工人、彩灯工人、扎染匠人、制扇艺人所具有的精益求精、创新创造的优秀品质,“三线”工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盐都儿女心忧天下、献金抗日的感人事迹等都是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培育工匠精神,树立科学人生观的生动素材。

(二)政治价值

地域文化的政治价值是指地域文化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四个自信”方面发挥的重要价值。“中国古代文献中‘德者,政之始也‘德,国家之基也‘教者,政之本也等之论,揭明了文化的政治功能。”[5]自贡优秀地域文化中蕴藏的爱国主义、勇于创新、心忧天下等精神,江竹筠、卢德铭、邓萍、吴玉章等革命先烈及其事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盐业工人数次罢工、学生运动、爱国献金运动、“三线建设”等历史事迹,自贡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等都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确立“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跟党走的精神奠基石。

(三)理论价值

地域文化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树立理论自信。从恽代英到自贡地区宣传马列主义到罗世文传播《社会主义论集》《新青年》等进步书刊;从“共产主义青年团自流井特别支部”成立到“中国共产党自流井特别支部委员会”成立;从自贡和平解放到改革开放前自贡发展为集制盐、化工、机械为主的新兴中等工业城市;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自贡的发展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鲜活例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现实表达。因此,要深入挖掘自贡优秀地域文化,以生动现实阐释理论,以鲜活实例阐扬思想,以伟大成就培育自信。

(四)道德价值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文化固有的功能与使命。”[6]自贡优秀地域文化富含道德教育资源,对于培养学生高尚道德人格具有重要价值。戊戌变法骨干刘光第和江竹筠、卢德铭、邓萍等革命先辈及其事迹是学生高尚道德人格养成的鲜活榜样,“三线精神”、自贡城市品格等优秀精神是学生高尚道德人格养成的具体要求。除此之外,彩灯还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如1921年自贡市荣县中学学监赖君奇制作了一盏直径达一米的“地球灯”,灯上中国部分为鲜红色,灯亮时将祖国映照通红鲜亮,“观者见之,爱国之情油然而生。”[7]由此可以看出,彩灯文化蕴含丰富道德教育资源的同时,彩灯也可以成为道德教育的载体之一。

(五)历史价值

地方史是优秀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地方史是中国历史的生动组成部分,是正确打开历史的教科书。优秀地域文化中富含的地方史资源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发展史、党史、新中国史以及改革开放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历史,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树立历史自信。

(六)文化价值

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优秀地域文化有其特殊的文化价值,一方面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中国革命文化的象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因”[8]。另一方面优秀地域文化同地方群众有特殊的血脉联系,其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具体,也更具亲和力和影响力。因此,受地域文化氛围的影响,优秀地域文化更利于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例如遍布自贡地区大街小巷的彩灯装饰,灯文化、盐文化城市景观,盐业历史博物馆、彩灯博物馆、卢德铭故居等场馆,自流井、贡井等具有盐业特色的地名命名等对于学生了解自贡优秀地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具有天然优势。

三、自贡优秀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高校依托某一地域办学,学生在某一地域求学,因此地域文化对学校办学和学生求学均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秀地域文化对学生具有天然的亲和性、持久的浸润力和影响力,能够为地方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提供鲜活的育人资源,丰富“大思政课”的内容;还能提供专业的人员,充实“大思政课”的师资队伍;更能提供更具亲和力和体验感的育人场景,延展“大思政课”的时空场域。

(一)构建内容多样的“大思政课”

“大思政课”内在地要求打造“大课堂”,这一要求既包括课程内容之“大”,也包括课程群和课程思政之“大”。因此,推动优秀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大思政课”必须在充实课程内容、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课程群等方面下功夫。

1.以优秀地域文化充实教学内容

深入挖掘优秀地域文化中的各类资源,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课程、章、节、目之中,构建内容多样的思政课。一是要利用优秀地域文化中丰富的地方史、历史遗迹等历史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如利用自贡地区爱国献金运动阐释爱国主义精神,利用江竹筠故居开展理想信念现场教学等。二是要以优秀地域文化中富含的非遗、文化场馆、文化名人等文化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如利用自贡灯会阐释文化自信,利用龚扇制作技艺阐释工匠精神等。三是要利用优秀地域文化中蕴藏的城市精神、名人品格、人物精神等充实教学内容。如利用江竹筠、卢德铭事迹阐释革命道德。四是要利用好优秀地域文化中独有的行业资源,如医疗卫生、电气水利、建筑化工等行业,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思政课。

2.以优秀地域文化推动课程思政

注重利用优秀地域文化资源同其他课程相结合,推动课程思政,进一步拓展课程的广度,挖掘课程的内涵,聚焦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和人文情怀培养。既要注重深挖行業资源,如地方行业发展史、行业优秀人才等,推动行业资源融入专业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专业行业,培育职业自信;又要利用好文化资源,在教学内容中厚植文化元素,注重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3.以优秀地域文化扩展课程体系

《方案》明确指出要“建强思政课课程群”,特别提出要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因此,应积极探索围绕地域优秀文化优化和开发各类课程,构建同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的思政课课程群。一是要对现有相关课程进行优化完善,如在公共必修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中增设“自贡优秀地域文化”专题,在《劳动教育》课程中介绍盐业工人等勇于创新、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自贡“三线建设”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等。二是要围绕优秀地域文化开发省情市情校情、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时代文化四大课程模块,每一课程模块围绕同一主题开设选修课程。省情市情校情课程模块主要围绕省、市、校基本情况开设相关课程,如《省情市情》《校史》等理论课程和《市情调研》《新农村建设考察》等实践课程;传统文化课程模块主要围绕盐文化、彩灯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开设相关课程,如《自贡盐井》《自贡彩灯》等理论课和《自贡非遗与制作》等理实一体课;红色文化模块主要围绕红色人物、红色事迹、红色遗迹等内容开设相关课程,如《盐都英烈》《盐业工人斗争史》等理论课和《红色遗迹考察》等实践课;时代文化课程模块主要围绕自贡“三线建设”及“三线精神”、自贡城市品格等内容开设相关课程,如《“三线建设”在自贡》等理论课和《自贡三线企业考察》《自贡“榜样”访谈》等实践课。三是在课程开发和建设过程中,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建设“自贡优秀地域文化资源库”,从而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如图1。

图1优秀地域文化课程体系举隅

(二)打造师资多元的“大思政课”

“构建大师资体系”是“大思政课”建设的内在要求,优秀地域文化既富含丰富的文化资源也蕴藏丰富的人力资源,是“构建大师资体系”的重要助力。

积极吸纳相关人员,构建师资来源多元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一般而言,各地区均有大量从事地域文化宣传、研究、讲解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如文化学者、博物馆讲解员、故居遗址讲解员等,他们是充实教师队伍的重要资源。一是要吸纳从事地域文化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作为思政课特聘教授,挖掘优秀地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推动优秀地域文化融入“大思政课”。二是要邀请地方党政领导、大国工匠、行业专家、劳动模范、道德模范以及其他先进典型进入思政课堂“言传身教”。三是要邀请博物馆、烈士陵园、展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遗迹的场馆讲解员进入思政实践课堂“现身说法”,构建起既包含教学研究又涵盖理论课、实践课教学的多元化专兼职“大师资”队伍。

积极开展相关培训,构建知识结构多元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积极利用优秀地域文化对现有师资队伍开展培训,扩展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如邀请从事地域文化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编写优秀地域文化科普读本,组织教师参观学习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引导现有师资开展优秀地域文化研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教师进行“传帮带”,进一步培育师资队伍。同时,还需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师资交流平台和集体备课平台,让多元师资队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三)创设时空多维的“大思政课”

“大思政课”内在地要求课程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从“大”处着眼,构建理实一体、虚实结合、校企衔接的覆盖多维时空的高职院校“大思政课”。

第一,以优秀地域文化延展传统课堂,打造理实一体的思政课。一是要积极利用优秀地域文化中的各类资源,引导思政课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将思政课开设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乡村振兴第一线等。如利用优秀自贡地域文化,打造江竹筠故居、卢德铭故居、吴玉章故居等现场教学课堂;利用江姐的事迹开发红梅傲雪剧本,打造红色剧场;利用彩灯技术打造百年辉煌彩灯党史课等。二是要积极利用优秀地域文化中的各类资源,定向开发思政实践教学基地,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实践教学活动。三是积极利用优秀地域文化引领第二课堂活动。如邀请扎染、彩灯、剪纸等非遗传承人开办非遗传承兴趣班,传承非遗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第二,以优秀地域文化开发虚拟课堂,打造虚实结合的思政课。一是以优秀地域文化为素材,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虚拟教学资源。二是积极利用博物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类遗址遗迹等单位已经建成的虚拟展厅、虚拟场景等虚拟资源,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库。三是同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类单位合作开发虚拟展厅、虚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源,并将其积极利用到思政教学中。

第三,以优秀地域文化建设社会课堂,打造校企衔接的思政课。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职业院校学生往往有大量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实习,因此建设社会课堂,构建校企衔接的思政课成为“大思政课”建设的题中之意。一是要积极利用优秀地域文化营造的社會氛围引导学生,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地域文化往往承载于地域的风俗习惯、景观景点、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之中,生活在特定地域的人都会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要利用好这类隐性教育资源,构筑起社会大课堂,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场域扩展到课外校外。二是要积极利用优秀地域文化构筑起一体贯通、校企衔接的思政课。如在实习实训期间利用企业文化、行业发展史、岗位本身等资源引导学生对行业和职业形成进一步认知,增强职业认同感,提高职业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DB/OL].(2022-08-10)[2023-01-2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2208/t202

20818_653672.html.

[2]孙程芳.呼包鄂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4-38.

[3]王仁远,陈然,曾凡英.自贡城市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2.

[4]四川省人民政府.自贡城市品格表述语正式发布[DB/OL].(2021-12-21)[2023-01-20].

https://www.sc.gov.cn/10462/10705/10709/2021/12/21/5

b056fa267a2487b96d0ede518076c61.shtml.

[5]沈壮海.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J].思想理论教育,2008(3):4-6.

[6]张立学.文化何以育人?环境濡染育人方法论析[DB/OL].人民网.(2019-07-18)[2023-01-20].

http://edu.people.com.cn/n1/2019/0718/c1053-31243180.html.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
基于科学精神的“大思政课”教学设计
上好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
“大思政课”的基本内涵、显著特点与发展路径
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历史教育之“大思政课”教学
新时代高中思政课教师如何上好“大思政课”
党史学习中“大思政课”的价值旨向与实践进路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大思政课”的内在逻辑、基本遵循与实践进路
开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