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学习理念下儿童生长课堂的实践建构

2023-08-03邹莉沈苹李静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12期

邹莉?沈苹?李静

摘要:儿童生长课堂是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基于学校百年课程育人文化的积淀,生发于“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样态。生长课堂还原儿童成长主体地位,聚焦儿童学习方式,以真实学习理念为方法论依据,从大概念问题引领、进阶性任务驱动、过程性实践操作、灵活性迁移应用、表现性任务评价等方面,呈现了符合新时代儿童生命成长需求的课堂实践样态。

关键词:真实学习;生长课堂;课堂样态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12-0038-05

课程文化是学校在实现育人理想的过程中,经过长期实践积淀而形成的。优质先进的课程文化,应着眼于每位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地处吴文化发源地梅村,有着110年的建校历史。百余年来,学校一直探索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课程文化,关注儿童、研究儿童、适应儿童、发展儿童,追寻让每一个儿童自由舒展的教育。自“九五”到“十四五”,學校始终坚持以“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让每一位师生幸福成长”为价值与目标。一方面,锁定儿童视野,关注个性需求,经过三十年的实践探索,不断深入落实校本课程文化建设,塑造了多元融合的儿童课程文化品格,逐渐形成了顺应儿童生长状态的、指向儿童生长力培养的课程体系[1],构建了指向儿童德性、思维、身体、心灵和生活舒展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以“四有好教师”建设为引领,培养教师队伍,让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并以生长课堂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教育智慧的场所。

一、儿童生长课堂的理论支撑

儿童是活生生的真实的个体,真实学习理念下的儿童生长课堂,应该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建构以儿童为中心的真实课堂,回归儿童发展的主体性、真实性,一切为了儿童的真实生长。真实学习是在现实世界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建构概念和事物之间联系的一种教学方法[2],与儿童生长的理念相契合。因此,学校基于真实学习理论对生长课堂进行了整体架构,将真实情境、真实问题、真实任务、真实理解四个基本要素作为生长课堂的关键要素,并借助这四个要素构建学生自由生长的学习结构,以搭建真实学习范式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一)真实情境:关联儿童真实生活

真实学习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关联学生真实生活的学习情境创设。站在儿童立场上重塑学习的意义,从学生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复杂的情境出发,将学习过程与实际生活、现实社会有效关联,并将学习到的知识灵活迁移应用到真实情境中。因此,儿童生长课堂中的真实情境既保持了真实生活的复杂性,同时又保持了认知的真实性,它可以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真实生活情境,也可以是由视频或虚拟现实所创设的情境,将儿童世界与真实世界相互连通,能使儿童探究学习的过程与认知生活世界的过程融洽统一。

(二)真实问题:驱动儿童主动思考

真实问题的本质是驱动性问题,问题与情境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影响着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思维发展。生长课堂以真实问题驱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生长,以真实问题引领学生经历完整的问题解决的过程,真正实现学生内在认知能力的主动生长。这里的真实问题,首先应该是来源于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结合自身已有知识经验基础界定问题,也就是能够在儿童的经验世界中产生共鸣。其次,真实问题要与所学领域的概念原理相匹配,具有认知复杂性,而且能够根据其逻辑性分解成许多相互联系的部分,形成问题链。如低中年级的颜色词训练中,设置问题链“何处寻觅有个性的色彩”“色彩仅仅存在于我们看到的事物中吗”“如何提取颜色”“怎样表达该种颜色”。再次,真实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驱动学生主动思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供持续的动力系统。以真实问题为核心,围绕问题解决开展知识的建构过程,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实现思维能力的进阶。

(三)真实任务:确保学习实践有序、高效

真实任务是围绕真实问题解决,对学习资源进行主动探索和应用,要求学生完成的一系列学习任务。从目标上来看,真实任务指向的是大概念引领的、复杂的真实问题,真实问题又细化分解为相互联系的小问题,问题本身具有逻辑性和顺序性,每个小问题对应不同的学习任务,因此,保证了学生学习实践的有序性。从过程性视角来看,真实任务还体现了对学生参与学习实践的预期成果要求,包括完成任务所要形成的成果是什么,都有哪些要求或标准等。此外,教师还应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帮助,以确保学生高效完成任务探究。

(四)真实理解:指向儿童真实成长

儿童生长课堂的最终目的是经过实践,让儿童收获真实的理解,指向儿童真实成长。在认知领域,理解所学知识概念,分辨细节,把握核心,融会贯通,与自身知识经验建立联系,形成学科结构化思维体系;在情感领域,理解知识对个人的意义和启示,创造性地迁移运用知识,推己及人移情理解,躬身自省,理解自我,理解他人,进而理解生活的世界。

二、儿童生长课堂的内涵要义

(一)儿童生长课堂的基本含义

“生长”是指儿童生命个体不断成长的动态过程,指向儿童禀赋的解放。主要包括内在的主动性生长,即以儿童生命的本源为基础,尊重儿童的兴趣爱好,考虑儿童的内在需求、个性发展,通过丰富性的课程给予儿童充分发展的养分,实现儿童生命自由、持续的蓬勃生长,突出了生长的目的性和主观能动性。外在的适应性生长,主要指的是复杂交往,对外在环境的适应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活动,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和谐生长。向上的积极性生长,主要指的是儿童精神世界的丰富生长,以饱满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状态进行生长,以此形成积极稳定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正确的态度、价值观。

(二)儿童生长课堂的关键特征

1.回归儿童立场

儿童生长课堂的首要特征就是回归儿童立场,把“儿童立场”作为教育的立足点,遵循儿童的内在性,顺应儿童生长的节奏,以儿童作为课堂的主人。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充分了解、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唤醒学生的内在学习驱动力,创设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教师应以儿童立场组织课堂教与学的活动,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真实性,使得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践行者,最终实现学生的主动生长与素养的提升,从根本上回归课堂教学要培养人的主动发展的价值核心。

2.创设生活性情境

课堂教学不能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而进行,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要让儿童体会到课堂学习是有意义的,实现有意义的生长性学习。儿童生长课堂围绕儿童的现实生活创设复杂生活情境,衍生学科问题,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再通过关联性的情境迁移应用,实现能力的提升与思维的成长。儿童生长课堂在目标理念上,将美好生活教育作为润泽儿童成长的基本价值取向,让课堂教学焕发生机活力。

3.注重整体性学习

儿童生长的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也就意味着儿童生长课堂不可能是单一学科的孤立教学。教师要注重整体性学习,基于学科知识基础,设计大概念整合学习活动,使得生长课堂成为有深度的课堂。教师要让学生尝试从多维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多方面获得教师、伙伴或其他社会资源的支持,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知识,积极建构生成自身知识体系,从而更加主动、积极、灵活、舒展地自由生长,让课堂呈现一种灵活又有深度的样态。

三、真实学习理念下儿童生长课堂的实践建构

依托儿童生长课堂的内涵要义,联系真实学习理念的关键要素,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从真实情境入手,通过提炼大概念问题,设计进阶性任务,整合过程性实践,注重灵活性迁移,设置表现性任务评价等方面建构真实学习理念下的儿童生长课堂样态。

(一)以真实情境串联大概念问题,确立儿童生长点

学科大概念是课堂生长的起点[3]。这里的大概念问题指的是学科核心问题,指向儿童思维的舒展。在具体实施中,教师要把握问题的结构性特征,设计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大概念问题模型。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主线,问题的设计遵循以下六个步骤。第一步:了解需求,确定目标。根据儿童的发展需求,把握生长的最近发展区,确定课堂要达成的认知目标。第二步:选择内容,锚定问题。根据教材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问题锚定,从问题的类型、难度、相关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三步:寻找原型,设计情境。依据学习目标,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事件为原型,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第四步:制定任务,明确要求。制定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并依据任务的难度确定个人任务和团队任务,明确完成任务的要求或标准。第五步:设计框架,呈现问题。打磨问题的情境,从情境、任务、人物三个维度设计问题框架,编写并呈现问题。第六步:评估问题,迭代优化。从是否符合目标、是否符合学情、是否可以实现三个维度制定衡量的指标,对问题进行反思,并根据课堂实践进行迭代优化。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课,围绕图形的位置与运动的核心概念,以学校“康明美好”劳动实践基地为原型设计情境,制定为劳动基地设计LOGO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欣赏生活中常见的LOGO、观察这些LOGO的具体特点、如何设计符合劳动实践基地的LOGO、怎样评价LOGO设计四个问题,进行课堂探究,从而实现在生活情境中辨认图形、感知图形特征,并运用图形的特征进行创新性应用的教学目标。

(二)进阶性任务驱动,促进儿童高阶思维发展

儿童的生长具有进阶性,体现在思维发展的进阶性和学习过程的进阶性[4]。在生长课堂中,在大概念问题的引领下,教师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设计进阶性的任务,用进阶性任务驱动整个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指向学生思维的进阶,实现儿童思维的舒展生长。进阶性任务具有层次性、自主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低层级的学习任务,可以激发低阶思维,高层级的学习任务,能够引发高阶思维。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要实现低阶任务的层层递进。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有主线的任务情境,让学生依据活动序列,完成一个个由简单到复杂、前后相连并层层深入的具体任务链。用有进阶性的任务链让学生逐步“入境”,实现由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转化,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一课,结合单元语文要素,教师聚焦“如何了解水手、孩子、船长的思维过程“这一真实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可以“航海日记”为支架,设置走近小说(认识帆船构造)、概述事件(划分角色阵营、厘清小说情节)、角色浸润(浸润式聊天追责、体悟险境)、再现思维(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感知船长形象)这四个任务链,驱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三)过程性实践操作,促进儿童学习过程真实发生

生长课堂就是一种包含知识、行动和态度的学习实践。认知维度保证了学生进行高阶思维的可能,但是,如何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知、行、思合一,还需要对学生如何参与实践进行设计。我们把学习过程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深度的独立学习阶段、协作式伙伴学习阶段和全班横向联系建立阶段。深度的独立学习阶段就是要在课堂上给学生个体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新知的探索与旧知的反思,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协作式伙伴学习阶段是针对“迷思”内容或挑战性任务,让学生结成两人、三人、四人不等的协作伙伴关系,让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需要帮助的学生,更加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社会性能力都得到积极的发展。全班横向联系建立阶段是指对有争议的问题开展全班对话与交流,用学习伙伴的智慧拓宽自己的思维,体会差异,促进学生与自我、与他人、与知识之间建立起更多的联系。

例如:五年级科学项目“做个保温盒”中,为了让学生体验像工程师那样学習,在“明确问题”环节中,引导学生关注工厂工人师傅吃冷饭的问题,聚焦“做个保温盒”的主题研究;在“前期研究”环节,让学生围绕核心技术测试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进行独立学习;接下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图文形式的设计方案,根据设计图纸进行选材加工、测试改进;最后全班对整个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展示交流。

(四)灵活性迁移应用,促进儿童真实理解

生长课堂以培养学生学习素养为目标,学习素养的表现之一就是迁移应用能力。我们期望儿童在生长课堂中能够收获灵活性迁移应用能力,体现在学生面对不同情境时,能够灵活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不同的问题[5]。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培养归纳总结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三条路径,来促进学生灵活性迁移能力的习得。首先,引导学生对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培养归纳总结能力。对相同认知结构的知识和不同认知结构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其次,加强跨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探究运用不同方法的思维过程,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通过设置跨学科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适应性变化,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开发心智潜能。最后,通过重组迁移,变换情境应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拓宽学科视野,促进跨学科概念的融合应用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例如:在魔术英语项目“To be a little magician”中,以学校110周年校庆,“小梅花”舞台招募魔术表演的小魔术师为背景,设置真实的赛制、真实的魔术任务、真实的评委打分,结合科学探索进行英语跨学科教学,整节课将科学学科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做出猜想—进行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过程知识,迁移到魔术表演的情境中,用英语进行表达输出,英语素养和科学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五)表现性任务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真实学习理念下儿童生长课堂的评价贯穿在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是在真实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的表现性评价。根据真实学习理念,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真实理解的素养目标为导向,指向高阶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真实的表现进行评价。根据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我们采用逆向设计,在教学活动之初进行评价设计,并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这也就意味着教学目标必须通过表现性任务来实现,而且目标的制定要有可测性。设计基于问题情境的表现性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设计思维可视化支持工具,如思维导图、流程图、KW(Know-What)表等支持表现性任务完成的工具。设计评价量表,在学习之初让学生明晰评价标准;在学习过程中收集学习的证据,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例如:在《跳水》一课中,“航海日记”这个支架贯穿整堂课,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在进阶性的思辨任务中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在“做个保温盒”中,教师通过设置表现性任务: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方案,以及根据测量表对保温盒的性能进行测量等表现性任务,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课堂评价,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

真实学习理念下儿童生长课堂的建构,是对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的积极回应,是真实学习理念落地的有意义尝试。这样的课堂样态以素养导向的真实学习为切入点,立足儿童真实成长,通过创设真实学习情境,以真实问题驱动学习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进阶性任务的探究中获得真实理解,最终实现儿童从“知识”到“素养”的向内生长过程,达成真实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邹莉,沈苹.“舒展”课程的思考与实践——“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的新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22(5B):27.

[2]刘晓琳,黄荣怀.从知识走向智慧:真实学习视域中的智慧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6(3):16.

[3]刘徽.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178.

[4]曹江峰.进阶性任务:指向儿童生长的无限可能[J].教育科学论坛,2021(1):14.

[5]李志云.核心素养指引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学习迁移理论的应用策略——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轉”为例[J].物理教师,2021(12):31.

责任编辑: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