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创融合”推进育人范式变革

2023-08-03王岚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专创双创

王岚

育人的关键在于“知行合一”。教育部自2010年提出“双创”教育试点以来,截至目前,很多高校的“双创”教育并不乐观。“专创融合”的本质在于将“专业教育”与“创新产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强调“知行合一”。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与总结,“专创融合”作为“双创”教育2.0时代的重要标志,必将带来育人范式的变革。坚持以专业教育为主体,依托课程融合,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等嵌入专业课程中,实现在“行”中获“知”,在“知”中践“行”的育人目标。

“专创融合”是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中,实现多学科知识、技能、素养的协同发展,更好地夯实学科专业基础,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早在2010年教育部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自主创业”意见以来,“双创”教育在全国高校推广。但对于很多高校“双创”教育实施成效而言,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衔接不紧,甚至与社会实践脱节问题依然严重。因此从实践层面必须要深切剖析“专创融合”的本质和内涵,建立以课程融合为载体,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嵌入到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中,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来变革人才培育范式,达成协同育人目标。

一、“专创融合”研究综述

“专创融合”作为高校“双创”教育的新趋向,标志着“双创”教育进入2.0时代。在新时代下必须要全面解析“专创融合”的意义和内涵,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对相关文献综合中发现,以“专创融合”为关键词,截止到2023年6月1日,相关文献达1600多篇。自2015年以来,“专创融合”研究渐成热点,相关文献增量较多。研究的主要方向集中在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课程整合上,包括“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建设、“专创融合”师资建设、创新创业思维测评、政策制度建设等方面。

具体而言,现就相关研究及方向简述如下:一是立足“专创融合”政策层面,关注“专创融合”政策背景,并由此拓展到“专创融合”教学模式、实验室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二是立足“双一流”建设高校层面,分别从高等教育、应用型高校、高职院校视角,就“专创融合”的路径、措施、模式、方法进行研究。三是立足某一专业或学科,以专业群建设为目标,融入“专创融合”理念,实现多种学科、课程群的整合,以变革人才培育模式。四是立足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为基础,聚焦“专创融合”实践教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素能的获得。“专创融合”作为“双创”教育的新趋向,相关论述涉及面较广。有学者围绕“专创融合”意义、必要性、影响因素展开探讨,并由此提出“专创融合”育人模式,虽具有一定创新性,但未能触及“专创融合”的本质。有学者围绕“专创融合”构建原则、“三螺旋”教育融合模式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推进“专创融合”改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着重立足“专创融合”的时代诉求,探究其本质内涵,并以此尝试完善“专创融合”育人范式,从实践维度就“专创融合”模式提出构想措施。

二、“专创融合”的时代诉求

对接“双一流”高校建设目标,必须要深度推进理工经管等课程的融合。“专创融合”一直是高等教育育人模式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嵌入“双创”教育,难以摆脱“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窘境。“双创”教育的使命是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创业意识,与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并不矛盾,“专创融合”具有弥补专业教育不足的优势,更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目标的应然之举。

(一)“专创融合”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其理论核心在于“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認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外在动力与人的自然性内在需求基础上,将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为内生动力。新时代以来,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诉求,而创新是驱动发展的重要源动力。信息技术、数智化必将推动社会快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高等教育在培育人才过程中也必须由过去的“知识本位”转向“人才本位”。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更为迫切的需求,而“专创融合”就是通过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来补齐传统教育短板,强化“人的全面发展”,让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引擎。

(二)“专创融合”的核心目标在于获得创新素养

21世纪竞争的关键是“人才”,而作为“人才”,创新素养是一个人适应社会、成就个人价值的重要条件。当下社会各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挑战,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明显,人才培育要聚焦人的全面发展,使其知识、技能、精神、心理、生理素质得到综合提升。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要求,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作为六大素养。“专创融合”体现了“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包括学生在自身学科领域具备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要求每个大学生能够具备自主、批判、合作、交流意识,能够在面对复杂、多变、不确定的问题时,拥有健全的心智和能力。“专创融合”是提升大学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使命。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要强化学生学习力、创新力、批判力、实践力的养成。“专创融合”,将专业课程、“双创”课程相关知识和技能、理论和实践进行融合,进而推动高等教育育人范式的变革。

三、“专创融合”的内涵解析

“专创融合”从提出以来,很多研究者对其内涵的辨析存在不严谨问题。比如一些教师认为“专创融合”就是将“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叠加,或者一些教师认为,“专创融合”就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知识、技能融入专业课程教育实践中。对“专创融合”的解析不当,必然无法精准、彻底地扭转高等教育人才培育中面临的诸多症结。

(一)辨析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

专业教育,学界将之归纳为具体学科专业所涵盖的相关课程及实践内容。专业教育,通常为学生所在院系、所在专业所需必修、选修的相关课程。这些课程与其专业、行业具有紧密的关联。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也是培育高素质人才最基本、最核心的课程之一。专业教育从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上具有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且带有明晰的职业指向性。

对于“双创”教育,相关文献对其提法有所不同。一种理解是侧重于“创业教育”,另一种理解是“创新与创业相结合”教育。事实上“双创”教育具有复合概念的特征,其价值目标在于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创业素质的相关教育活动。可见“双创”教育实现了创新与创业的衔接,将创新作为基础,创业为载体。同时,“双创”教育更加强调实践操练,立足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培育学生必备的创新及创业能力。“双创”教育具有鲜明的逻辑重点,以创新教育为主线,将创新能力涵盖其中,具有鲜明的能力指向性。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两者是平等、互促、互补的关系。“双创”教育并不否定专业教育,专业教育更加注重知识的学科属性,而“双创”教育更加关注知识的实践应用属性,两者在功能上具有相辅相成的特征,这也是“专创融合”的基本逻辑起点。

(二)“专创融合”的内涵透析

根据教育部下发相关意见要求,对“专创融合”的解读,将专业教育作为基础,转变育人观念,强调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以改革人才培育模式和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育质量。“专创融合”的初衷在于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但在很多高校,“专创融合”多以学科竞赛、科创计划、社团活动为主,导致“双创”教育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专创融合”在形式上以第二课堂、社会实践为重点,未能兼顾全体学生,也未能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因此,“专创融合”的内涵要立足新时代,深度解构其内涵,将“双创”教育的理念、意识、思维、方法、精神等渗透到专业课程、专业知识、专业实践中,运用全局化思维、科学发展观,将“专创融合”落到实处。

四、“专创融合”育人范式的提出

“专创融合”育人范式旨在立足具体的专业课程教育实际,将“双创”教育与学科专业课程相融合,坚持以生为本,围绕“人的全面发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模式、课程评价等方面推动学科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如图1所示。

“专创融合”,聚焦“学”“研”“践”“创”四点。围绕“学”,强调对学科专业知识理论、方法的学习,注重学生自主意识、探究精神的培养。围绕“研”,强调学科专业能力、创新意识、创新品质的培养,依托具体研讨话题,从理论向实践,再由实践反思理论,激发创意,感悟道理。围绕“践”,强调专业教育与社会、与行业的对接,通过开辟实践教学基地,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创新理论的理解,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围绕“创”,强调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业,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师生共同参与学科教研活动,以项目驱动、创意实践为载体,增进学科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互通,最终实现“知行合一”。

五、“专创融合”的完善建议

化解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两张皮”难题,各院校要深刻解读“专创融合”的内涵,立足学科专业教育实际,完善推进路径。从实践维度来看,“专创融合”要着力从三个方面来完善。

(一)转变观念,做好顶层设计

“专创融合”,立足校级层面,需要从观念上明确“专创融合”的地位和意义。围绕“专创融合”目标,深化学科教育改革,推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发展。“专创融合”的落地,重點在于对学科课程体系的重构,特别是基于学科专业实践教学,厘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把脉“专创融合”的本质意义,在全校范围内打造彰显育人特色的“专创融合”育人模式。一方面专业课教师要认真领会“专创融合”的内涵,树立“专创融合”教学理念,结合具体的学科专业课程,将理念融入学科知识、专业技能实操中。另一方面“专创融合”是自上而下的,需要举全校教师之力,共同推动教学相长。

(二)强调机制创新,推进“专创融合”协同发展

高校在“专创融合”实施中要成立专门组织机构,明确岗位及职责,特别是在“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协同育人中更要通过统一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各院校要重视“专创融合”,成立教研组和学科改革小组,按照不同专业,从全局上做好规划,确保“专创融合”平稳落地。建议由一级学院为节点,激活各专业学科师资主动性,对院校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利用机制创新,促进育人合力的达成。同时要重视创新创业部门、学生管理机构等支撑性作用,对照育人目标,细化分工内容,强化各环节的协同,促进“专创融合”育人渠道畅通。

(三)注重制度完善,促进“专创融合”有序发展

在“专创融合”实施中,专业课教师的管理、支持、考核与激励尤为重要。很多教师在思想上对“双创”教育认识不够,缺乏融合主动性。“专创融合”的落实要将专业知识学习、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与“双创”教育相嫁接,通过具体的案例、项目、任务,增进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提升育人质量。加强制度建设,从课程改革、学科教法、项目申报、课程评价、职级晋升等方面,鼓励专业课教师推进“专创融合”实践育人,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六、结语

“专创融合”,其本质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于落实“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理念,在于“知行合一”。“专创融合”作为提升高校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难题。各院校要明确观念,坚持以生为本,整合师资力量,从具体思路、做法上查找问题,改革创新,推动“专创融合”育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项目基金:校级人才引进项目:渭南师范学院校级人才引进项目《基于传统文化的新时代高校教育“铸魂育人”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120047/501)。】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专创双创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双新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