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推进幼儿科学活动生活化

2023-08-03沈秀玲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陶行知科学探究

沈秀玲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重点阐明了生活即教育这一核心思想。幼儿园活动不同于小学,小学是以学习为主,重在知识的积累。但是在幼儿园,教师要重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科学,鼓励幼儿积极探索与发现,重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让幼儿在玩中发现科学现象

陶行知强调学习科学必须要亲身实践。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让幼儿在生活化环境中,尽情地玩,尽情地游戏,在幼儿大胆操作中有所发现,从而调动起幼儿参与科学探索的积极性。

(一)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丰富幼儿的实际生活体验

在幼儿园,教师凡事不能包办代替,而应该放手让幼儿去完成,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他人,真正懂得生活的真谛。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好模仿,爱学习,总是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因此,对于在生活中状态积极的幼儿,教师要以肯定的态度支持幼兒的活动,只有多参与各种各样的生活化活动,幼儿才有机会发现更多的科学现象。就拿喝水来说吧,许多幼儿在家要喝水,都是家里人把水弄得温度正好合适,才给孩子喝,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到了幼儿园,有的孩子要喝水,拿起杯子倒了开水就喝,不管水烫不烫还是凉不凉,导致个别幼儿不是烫了嘴巴就是冻了舌头。但是有的幼儿在喝水时就发现了刚倒的开水总是烫烫的,不注意就会烫到舌头,但是用嘴吹一吹,或者放一会后再喝,杯子里的水就会凉一点,孩子们懂得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杯子里的水的温度会逐渐降低。放手让孩子自己体验生活,幼儿在亲自体验中发现科学现象,了解科学本质,从而更好地生活。

(二)鼓励幼儿生活中的科学探索,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的生活中,玩是主旋律,教师要允许幼儿在玩中探索,玩中发现,玩中求进步。幼儿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鼓励幼儿积极探索,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比如孩子在一次散步时发现地上掉落了许多的叶子,他们在玩中发现了这些叶子的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也不同,有的叶片很厚,有的叶片很薄,有的叶柄很长,有的叶柄很短。孩子们在对比中发现了叶子的多种多样,感叹大自然神奇的同时,他们学会了判断、分析、对比,发现了叶子颜色、形状、大小、叶脉、边缘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细心的孩子还发现了同一棵树上的叶子,有的也有细小的差别,孩子们对大自然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教师要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教给幼儿正确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观察、比较、分析,让幼儿在积极的情绪下,动手实践,促进幼儿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幼儿的生活实践,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游戏课程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幼儿的潜力是巨大的,幼儿想象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教师要注重幼儿的生活实践,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游戏课程,帮助幼儿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学习方法,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一)投放生活化游戏材料,让课程回归幼儿生活实际

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教师要遵循陶行知生活理论思想,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支撑下,尊重孩子“玩”的天性,尊重幼儿探究的的兴趣与愿望,立足幼儿的生活情境,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倾听孩子的心声,注重孩子的经历与体验,让课程回归幼儿生活实际,让科学为幼儿的发展服务。在选择科学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投放的材料,应是幼儿熟悉的,生活化的材料,便于幼儿操作。比如在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昆虫》活动中,教师投放了捕虫网、捕虫盒、放大镜、显微镜,夹子,还有许多有关昆虫的解说视频。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捕捉蜻蜓、蝴蝶、蚂蚁、苍蝇、蛾子、蜘蛛、蚱蜢等昆虫,他们利用放大镜对这些昆虫进行观察,数一数昆虫的翅膀,观察昆虫喜欢吃什么,记录一下昆虫有多少腿,用绘画的方法将自己的喜爱的昆虫模样画下来。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地进行昆虫的探索与发现,他们的情绪是积极的,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进行到下一轮的探索之中。

(二)投放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投放科学探究材料,激发幼儿对科学学习的探索欲望。比如教师在平日观察到班上的幼儿最近喜欢玩橡皮筋,孩子们对弹性物体逐渐产生探索的兴趣。为了满足幼儿的求知需求,教师在科学游戏区域开始投放橡皮筋、弹簧秤、海绵、拉力器、弹弓、皮球等物体,让幼儿展开对弹性物体的探索。孩子们在玩中体验弹性物体的特点,他们发现弹性物体受力时,外形会发生变化,但是不受力时,物体还会变回原来的模样。孩子们在对弹性物体进行探索时,深刻明白了“科学就在身边”这一道理。因此,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投放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让幼儿通过操作实践,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性,让幼儿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科学知识与技能,从“为什么”,到“原来这样啊”,让幼儿在探索中获得认知水平的提高,满足幼儿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三)重视自然科学对幼儿的影响,保持幼儿学习的动力

幼儿天生亲近大自然,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科学现象总是抱着极大的兴趣,天气的变化,风雨雷电对人们生活的改变,都会牵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从孩子们感兴趣的“风”“雨”入手,开设科学课程“风从哪儿来”。教师可以出示一张纸,创设问题情境“手不动,怎样才能让手中的纸条动起来?”孩子们想到了用嘴吹,用扇子扇等方法。接着教师出示风车与扇子,让孩子们玩转风车的游戏,引导幼儿讲述,扇子扇得快,风力大,风车转得快;风力小,风车就转得慢。孩子们在玩中懂得了风力大小与风车转速的关系。教师还给孩子们准备了许多贴纸,让孩子们在室内外找一找哪里有风,在有风的地方贴上贴纸。孩子们在教室门口、窗户边、门地缝隙、大树下、红旗旁贴满了贴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感受着大自然中风的特征。

幼儿期正是孩子们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对于自然科学中出现的各种天气状况,他们总是会问“为什么?”为什么天上会下雨?为什么天上会打雷?为什么龙卷风力气那么大能把车子都能卷上天?为什么雪花是六边形的?教师要当幼儿科学路上的引导者、支持者,保持住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借助自然科学的探索,让幼儿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索方法。

(四)创设轻松自然的科学探索氛围,鼓励幼儿自主探究

幼儿对科学的学习应该是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教师可以在班级区角创设科学发展区,投放与教育教学主题相符合或者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科学探索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学会自主探索,在相互交流中获得科学认知的发展。比如在中班科学游戏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投放了相应的科学探索材料:“美丽的蝴蝶”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蝴蝶的特征;“神奇的磁铁”让幼儿通过操作看看磁铁能吸住什么样的物体;“有趣的指纹”让幼儿探索人体的秘密;“區分生鸡蛋熟鸡蛋”;让幼儿加强实际操作,分辨哪是生鸡蛋,哪是熟鸡蛋;“怎样让硬币站起来”鼓励幼儿动手实践,自我总结,在反思与实践中增长科学知识,促进对世界的了解,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思想。

教师要重视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幼儿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与理解,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已有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积极创设趣味性的贴合幼儿生活实际的科学探索环境,内容应是浅显的、幼儿感兴趣的,过于深奥的科学知识不适合幼儿园的孩子。

三、教幼儿正确的科研方法,用赞赏眼光看待幼儿的科学发现

陶行知认为,“是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幼儿的成长需要教师的肯定与关注,对于幼儿的科学发现,教师要用赞赏的眼光看待,抓住幼儿科学发现中的闪光点,进行科学技能的引导,促进幼儿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一)让幼儿在科学探究中学会正确的观察方式

在对幼儿科学教育的时候,每当幼儿对某一科学现象产生疑问的时候,教师要做的是鼓励幼儿深入探究,给幼儿足够的时间探究,千万不要轻易地告诉幼儿答案。因为,只有自己探究发现的知识与技能才能在幼儿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让幼儿从中有所获。同时,让幼儿自己发现,自己获得的探究,对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孩子们在研究蝴蝶有没有腿、有几条腿的时候,教师没有直接给予幼儿答案,而是让孩子们自己用放大镜观察,让他们多看,看明白后再数一数蝴蝶到底有几条腿。同时,教师鼓励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捕捉蝴蝶,看看其他蝴蝶是几条腿,这样,让幼儿自己探究,在探究中自己总结科学知识。在这样的学习中,幼儿带着目的性去观察事物特征,有意注意时间延长,有助于幼儿学习专注度的培养,这样的方式对幼儿的成长是有益的。

(二)让幼儿在科学探究中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

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科学发现是必须的,教师要给幼儿创设研讨的氛围,让幼儿敢于将自己的发现用语言讲述的方式表达出来,与同伴们形成轻松交流的氛围,共享发现,共商问题。幼儿讲述自己的科学发现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教师可以用鼓励眼光带给幼儿信心,让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鼓励,增强幼儿的学习自信。

(三)让幼儿在科学探究中学会正确的科学操作

陶行知强调“教学做合一”。科学实验是严谨的,稍稍不注意或者粗心大意就容易出现差错,达不到正确的结果。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的操作方法。对比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要提醒幼儿学会在观察中将两种事物做对比,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再探寻问题的答案。比如孩子们在玩“怎样让灯泡亮起来”中,有的孩子将电池、线等相连的时候,灯泡就能亮起来,但是,有的孩子总是抓不住重点,连接多次,灯泡就是不亮。教师适当点拨,让孩子通过观察同伴怎样连接的,对比自己的操作方法,让幼儿在对比中找到自己操作中的失误,分清正极负极,找到正确的连接方式。

幼儿有好模仿的特性,在操作活动中,对于操作能得出正确答案的幼儿,孩子们会上前主动询问“你怎样玩的?”“按什么步骤操作的?”“说说看你怎样操作的,我也学学。”幼儿的学习情绪是积极的,能主动向同伴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而同伴间的相互学习,效果显然比教师三令五申严格要求要好得多。

(四)让幼儿在科学探究中学会正确的科学记录

幼儿的科学记录的方法有好多种,最常见的是表格记录法,便于幼儿把实验前猜想的与实验后的发现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比如在《有趣的缝隙》中,在做小实验之前,孩子们猜想玻璃瓶里已经装满了红枣,盖子都快盖不上了,应该不能再装东西了。但是经过小实验,孩子们发现在红枣与红枣之间的缝隙间又装进去了许多花生,他们用绘画的方式将新的发现记录在“我的新发现”一栏,让孩子们明白了物体间是存在着缝隙的,平时收纳整理的时候要巧用缝隙,合理利用好物体空间,在有限的空间内存放更多的物品。

由于幼儿还不会正确地书写,幼儿的科学记录还可以有图表法,白描式的绘画记录方法等,不管是什么样的记录方法都应该遵循由简入繁,重在培养幼儿科学的记录方法与技能,培养幼儿认真的科研态度。

总之,教师要在理解“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充分挖掘原有的科学教育资源,以孩子的兴趣为前提,以生活为源泉,让幼儿与大自然、大社会亲近,顺应儿童发展的天性,倡导孩子的探究、发现、创造,分析幼儿的感官发展规律,探寻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有效引导幼儿合作讨论、积极猜想、勇于动手、大胆表达,让孩子们在玩中产生科学主题,在玩中感受科学发现的愉悦心情,在玩中进行科学性的创造发明,构建幼儿园“慧玩”课程。

猜你喜欢

陶行知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科学
科学拔牙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