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

2023-08-03李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双减作业语文

李平

在“双减”政策下老师要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减少学生写作业的时间,实现减负增效。基于大单元概念下所开展的作业设计能够利用高效的任务群,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构建在内容、数量和结构上都更为精炼的大单元作业,以减少学生的作业时长与总量,提升学生的作业效率,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

一、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小学是教育教学的启蒙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逐渐从直线思维往抽象思维过渡,所以老师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遵循启发性的原则,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语文老师要发挥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利用更为合理科学的作业设计,遵循学生的兴趣爱好,吻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增加作业的创新性和个性化,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其往更高阶思维进阶。

(二)层次性原则

在全新的教学背景下,老师要充分认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完成教与学之间的转变,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将学生放在作业设计的核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其树立起主体意识。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在学习中其所表现出来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等都各有不同。为了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借由作业获得实质性的提升,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置分层次的作业,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水平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语文水平比较好的学生,老师要提高作业的难度以及标准,用综合性更强的作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困生,则要以基础知识为主,从而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功底,帮助其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借由分层次的作业,不断地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促进班级的整体提升。

(三)多样性原则

语文有着很强的生活性,与生活之间息息相关,因此语文老师在作业设计时要打破教学的局限,走出教材和课堂的限制,扩充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用更为多样化的设计方法,向学生展示出更具特色的语文试卷。老师可以借由和生活之间的结合,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能够在丰富多样的作业当中,更好地感受到语文学习对于日常生活的作用,提高其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实际生活里,提升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水平。除了在作业的形式以及内容上,老师也要通过设置开放性的作业,避免在答案上的局限,从而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作业设计中,能够更好地吻合学生的成长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在生动形象的展示方式下,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从内里源源不斷地生出学习的动力。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现状

(一)作业质量较低

“双减”政策的提出要求老师要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那么作业作为课后教学的延伸,如何在减少作业量的情况下,提高作业的质量,是每一个语文老师亟须解决的问题。就目前小学语文的作业布置现状来看,部分老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依然采用题海战术为学生巩固其所学的知识,企图用大量重复性的作业来加深学生的记忆。事实上这种方式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反而会让学生心生厌倦,降低其学习的热情,引起反效果,和“双减”政策的设立初衷背道而驰。老师采用单一枯燥的方式来设计语文作业,没有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没有充分发挥出作业的作用和价值,学生无法在作业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在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起子女的教育,很多家长会额外地给孩子布置过多的作业,报大量的补习班等等,因此在无形当中也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压缩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作业设计形式单一枯燥

就目前部分语文老师所设计的作业形式来看,通常是以抄写、背诵等方式为主,同时教学的内容也往往局限于教材当中,只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而忽视了对其所学内容的拓展,相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说,更注重让学生去掌握理论知识,因此没有借由作业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决能力等等。作业基本上每天都有,而学生长期在单一的作业形式中,很容易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甚至有些学生看到作业就头疼,草草应付了事,不仅没有发挥出作业的作用,甚至还影响到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限制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三)评价过于陈旧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其更加看重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老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但是部分老师在作业中的评价比较单一,简单粗暴的用分数,以优良差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学生无法在老师的批改结果中,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没有体会到老师的教学热情,因此学生也会逐渐丧失对作业完成的积极性。同时老师过于简单的评语,无法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问题,学生无法借由作业来获得实质性的提升。

三、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一)合理设置作业的量

“双减”是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减轻其作业的负担,老师在进行大单元作业设计时,要树立起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变题海战术的布置策略,突出单元中的重难点知识来完成作业的设计,从而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提高其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大单元设计下,为学生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体系,构建全面的知识网络,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增加作业的质,以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让学生能够在精简的作业内容中,更有效地记忆知识,理解重难点内容。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预测,这一单元当中的文章,包括《不会叫的狗》《总也不倒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等,学生在《总也不倒的老屋》这篇文章学习中,能够了解到预测的基本方式,能够根据合理的猜测,按照相应的逻辑,对文章的内容以及情节进行推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预测并不是瞎猜,而是在合理的范围内所进行的猜想。在学习《不会叫的狗》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且一边阅读一边预测其之后的情节,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故事最终的结局进行猜测,并且说明自己的理由。老师可以借由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对文章的走向进行预测,联系之前在文章当中所找到的内容,依据其中的关键词,根据整篇文章的行文脉络,基于自身的理解,对文章进行预测,并且让学生学会用预测策略来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预测的掌握能力,培养其良好的想象水平,以更好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老师还可以为学生编写故事的开端,让学生自行对其接下来的故事发展进行预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预测活动,老师可以借由图片展示的方式,为学生搭建想象的支架,让学生将每一幅图片串联起来,根据图片当中的内容来进行合理地猜想。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老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其细化每一个猜想的细节,并且要从自身的日常生活出发,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合理地推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再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以仿写的方式,来掌握排比句的写作方法。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出一段例句,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完成排比句的仿写。借由这种方式,加强作业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自己生活的仔细观察,积累素材收获感受,提高学生的仿写能力。

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向家长灌输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通过有效的家校结合,为学生共同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家长在课下额外给学生增加过多的学习负担,造成恶性循环。

(二)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老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学生放在设计的核心,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以趣味性更强的作业,来提高学生的完成热情,避免用重复枯燥的作业,徒增学生的作业负担,利用高质量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从所学到的古诗内容出发,依据自身的理解内容,利用手中的画笔绘制出一幅图画,利用这一全新的作业设计方式,改变传统作业的设计缺陷,给予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惊觉原来语文作业也可以这样完成,从而提高其作业完成的积极性,使其在绘制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古诗词当中所营造出的意境,加深其对于内容的理解。老师可以借由对学生绘画作品的评价,来感受学生是否真正融入了古诗词当中,理解了其中的知识点。趣味性很强的作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便这一作业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学生仍然愿意主动去思考,所以老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作业的完成过程中。由于语文本身的学科特点,导致其在大单元作业设计中,不可避免地会需要依赖重复性的训练,加深学生对于生字词的记忆和理解,但是老师可以弱化这一部分的内容,增加其中的创新性,改善作业设计的方式方法,用另外一种形式将作业的内容呈现于学生的眼前,以减少学生对作业的抵触情绪,避免用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僵化学生的思维。

(三)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展示机会

在教育教學不断发展的当下,对于学生的评价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多的老师也都能够意识到,不能用学生的成绩来简单地衡量学生的好坏。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仍然有部分老师会对学困生区别对待,会因为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好而将其定性为差生。但事实上即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仍然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老师要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问题,找到其问题的源头,做到因材施教。有些语文水平比较差的学生,只是在记忆和理解能力上有所欠缺,但是其仍然有着很强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等等,所以老师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其学习的动力,不断地推动学生的良性发展。老师要善于在学生身上找到闪光点,并且将这一闪光点不断放大,利用其特长和优势,带动其成长,弥补自身的短板,让学困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信任,在积极情绪的反馈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驱动力。

有些学生的绘画功底比较好,因此老师就可以将班级当中的黑板报交予其负责,让其结合课上所学的内容,设计并且绘制一期板报;有些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比较好,老师可以让学生担任角色演绎的负责人,让其组织小组内的成员,围绕相应的课文内容来开展角色扮演,凸显学生的特点,正确认知自己。老师要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借由为学困生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帮助学困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不断地缩小班级中的差距。比如在教学《亡羊补牢》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先向学生播放有关的视频动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其注意力,调整学习状态,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然后老师可以以趣味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对整篇预言有更全面地认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老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可以询问学生:你认为补羊圈上的窟窿有没有用?为什么?让学生能够从所学的内容出发,基于自身的理解,在课文当中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其思维水平。利用问题为学困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降低其学习的难度,以更好地完成学困生的转化。

(四)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良好的语文作业设计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老师所布置的大单元作业,要从学生的语文水平出发,设置适度的难度,借由合理的设计,确保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老师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完善作业的设计方式,以提高学生在作业中的自主参与度。

在教学《秋天的雨》这一文章时,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作业,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热情。比如,利用信息技术查找有关于秋天的雨的文章,并且和课堂中所学的文章之间进行对比,总结其中的异同。利用这一作业设计方式,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思维水平,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基于“双减”背景下所开展的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老师要提高作业的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能够在趣味性更强、针对性更强、有效性更强的作业当中,打下扎实的语文知识基础,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从而有效落实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要求。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快来写作业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