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微专题教学思考
2023-08-03祝小兵
祝小兵
在全新的教学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更加强调人文性与实践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依据教材的编排,将语文知识与人文素养结合起来,从大单元的设计出发,明确整本书的阅读目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制定合理的整本书评价机制,提高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新课标中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整本书阅读不再只是学生的阅读目标,而是成为必修课。就目前高中语文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来看,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教师要以单元教学为主题,为学生搭建阅读的框架,制定单元学习任务,以辅助学生顺利开展整本书阅读,利用大单元的设计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单元教学就是以单元为单位,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而大单元教学则扩大了单元的范畴,教师要从单元的主题、单元中教学的任务、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实际学习情况等出发,挖掘出单元主题和其中文章之间的联系,从而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评价之间结合起来。
一、依据大单元主题,明确整本书阅读目标
就目前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撰现状来看,每一个单元之间都相互串联,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其中,在不同单元当中,都包含有多重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把握住目标之间的关系,将其串联成统一的整体,设计大单元下的整本书阅读目标,确保学生阅读的主题更聚焦,提高阅读的效果。
教师从语文教材出发,深入研读教材内容,提炼各个单元之间的主题,以明确整本书阅读的目标。教师要明确各文章之间以及各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更加具有指向性地帮助学生明确整本书阅读的目标。
比如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为青春岁月,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单元,这一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知青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在这一单元中包括四首诗歌、一首词、两篇小说,单元教学中强调要掌握小说的叙事手法,诗歌描写中的意象手法,因此教师在基础教学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要掌握诗歌的写作方法。
教师要认真分析单元的目标,以整体的眼光制定大单元设计下的整本书阅读目标,通过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掌握小说以及诗歌的行文特点,感受字里行间的魅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阅读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完成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以及鉴赏能力,尝试自行完成诗歌创作,用诗歌来表达出自己理想中的青春。明确的阅读目标是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最为重要的设计模块,阅读目标是否制定的科学合理,是否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会直接决定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效果。
在如今的教学背景下,整本书阅读已经不单单是学生的阅读目标,更是重要的课程,所以基于大单元设计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师要将其放置于完善的课程体系中,明确整本书的阅读教學目标,陈述在整本书阅读中应该达到的目标。在大单元设计下所开展的整本书阅读需要设置较为完整的阅读周期,因此教师可以从语言、思维、审美以及文化四个方面出发,为学生明确在整本书阅读中的目标和方向,这也是在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三维目标,教师要将其落实于整本书阅读中。
除了考虑教材单元的编排之外,教师也要从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喜好、阅读习惯等出发,制定更为合理的教学目标,以体现出教材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下阅读,不仅要制定阶段性的阅读目标,同时还要将其延伸于更长的时空领域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树立起阅读的意识。
基于学习任务群大单元设计下所开展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和其他任务群之间是相互交错的,所以教师应该从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基本学情出发,制定出更为个性化的教学体系。由此可见,基于学习任务群大单元设计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要从整个单元的特征出发,依据单元的主题设置合理的阅读目标,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充分体现教材的优势,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创设阅读情境,设计阅读任务
在大单元主题下所开展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要加强对于单元大情境的创设,从整体出发完成教学任务的设计,大单元下的大情境与单篇课文中所营造的小情境有所区别,就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来看,通常在单元前都设置有导语模块,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切入设置教学情境,以明确教学的主题,也可以依据整个单元的课程内容,设计出完整的大单元情境。
在大单元背景下所开展的整本书阅读,教师要在大单元任务的前提下,开展系统化的教学,以确保学习任务的落实。大单元整本书阅读任务要依据单元的主题设置,相互串联的小任务,共同组成大单元任务,所以教师要强调各个任务之间的关系,将其连接起来,以确保其系统性,更好地落实大单元下的整本书阅读。
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是整本书《乡土中国》的阅读,可以布置学生利用周末观看电影《秋菊打官司》。在第3节的导读课上,情景剧表现的乡土社会“评理”是通过长老“调解”来完成的。课上学生可以讨论《秋菊打官司》中反映的问题,如秋菊打官司是为丈夫讨公道,为什么秋菊的丈夫最后会极力阻拦秋菊继续打官司?秋菊一直想要“一个说法”,东奔西走了许久都没有得到。为什么律师说法律一定会给秋菊“一个说法”?法律与之前的流程有什么不同?秋菊将打官司进行到底,她真正想要得到的是什么结果?最终她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吗?秋菊开始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法律下乡”遇到了什么问题?阅读了这几章后,探索“中国乡村要‘法制化”,你能提出一点可行的建议吗?这个讨论环节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话可讲、愿意讲。对《乡土中国》也越发有兴趣阅读,连一向动笔写作存在困难的学生,也都积极地参与了接下来设置的写作环节——为乡村旅游写一则“旅客须知”。
通过上述的活动,将整本书阅读活动以大单元主题为核心,强调大单元主题任务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更为全面地把握文章中的内容,提高其鉴赏能力,从文章出发,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于现实生活,加强生活与教学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阅读任务的设计,强调让学生通过单元主题阅读提高其阅读水平,并且对其阅读能力进行实践与检验。
三、基于单元内容,加强阅读引导
为了保证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的效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大单元主题设计并且制定出合理的学习方案,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能够准确地把握单元的教学内容,并且自身要对阅读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认知,能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预设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提前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出相应的阅读计划,以确保计划的落实到位。
教师要以发展性的眼光来看待整本书阅读,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阅读计划以及方案,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生成源源不断的阅读动力,让学生在一定的周期内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大单元的教学主题,事先分层设计不同的阅读方案,让学生从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阅读水平出发,自主选择,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基于大单元设计下开展整本书阅读要贯穿于整个学期内。
在一开始的阅读阶段,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掌握这一单元下文章的阅读方法,借由群文阅读,为学生打下阅读的基础,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阅读状态。然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整本书阅读的计划,以周、月、学期为单位,完成对阅读内容以及任务的细化制定。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借由问题来提高学生对于文中信息的提取能力。因此在正式开展整本书阅读之前,教师可以根据书中的内容制定相应的阅读任务,为学生明确阅读的方向,通过设置问题来带动学生思考,掌握学生的阅读节奏,让学生的阅读更加深入。当计划制定好之后,教师要让学生严格遵守,在课下去完成制定好的阅读计划。
整本书阅读的时间跨度比较大,再加上高中生的学习压力也比较大,因此在中途很容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干扰因素,所以教师可以在情境的背景下利用阅读小组的方式发挥出学生的监督作用,让学生在组内相互督促,互相记录阅读情况,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其良好的自主阅读水平。在大单元设计下所开展的整本书阅读,教师要将其作为作业的一部分,选择与学生一样版本的书籍,并且与学生同步阅读,以确保在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阅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合阅读感悟,开展语文活动
在大单元设计背景下所开展的整本书阅读,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阅读之后的展示活动。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借由阅读,读者能够进入到作者的精神世界。阅读中最大的乐趣在于能够通过不同文本的学习,完成彼此心灵上的交流,借由阅读来感受不同的思想,产生更多新的认知。因此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能够通过与他人之间的交流来提高自己的阅读品质,提升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水平,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更好地对大单元下的整本书阅读有更深的理解和体悟。所以教师要设置专门的阅读展示课,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效果。
在《红楼梦》的阅读中,可以让学生先通过独立绘制人物关系图谱,贾府平面布局图等积累基本知识;在阅读持续进行时,可以开展以“红楼梦”为主题的手抄报展评,联合学校话剧社编演红楼小剧场,撰写红楼文学短评,创建红楼阅读微信公众号等。
整本书阅读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开展读书研讨会,在研讨会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通过交流来探讨问题的答案。由于课堂的时间比较有限,所以可以集中学生比较感兴趣或者最具有价值的问题来进行讨论,对于个别问题,可以选择在课下单独讨论解决。
开展讨论能够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下生成新的想法与认知,通过辩论、沟通以及妥协达成共识,解决学生在阅读中的问题,以更好地促进其之后阅读活动的开展。教师要让学生思考在阅读过程中自己获得了哪些知识,有哪些体悟,阅读内容和单元主题之间有何关联,对于现实的意义是什么?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注重阅读测评,应用素养阅读评价
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大单元的教学任务以及活动目标来开展整本书有效的阅读评价,让学生能够借助整本书阅读,掌握阅读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评价的方式,完成教、学、评三者之间的结合,重视对学生阅读过程的评价,发挥出大单元阅读的价值,通过制定评估表,能够让整个评价的过程更加有方向性,更好地落实大单元的阅读目标。
比如《论语》整本书测评中有这样的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4分)
這样的测评就是素养测评的典型,学生根据语文知识和论语观点就能得出“吾与女,弗如也”表现孔子平等待人的形象,他常常以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明同具某种修养,或同有某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风度。“吾与女弗如也”表现孔子善于勉励的形象,他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舍行藏”的修养,意在勉励颜回更加精进。孔子对子贡的一番话,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
综上所述,基于学习任务群大单元设计的整本书阅读,教师要以阅读任务为方向,将阅读项目设为平台,依据大单元情境整合阅读的内容,制定明确的整本书阅读目标,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加强对学生的阅读引导,结合课堂展示开展教学活动,注重阅读测评,帮助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打下扎实的语文知识基础,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其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重点资助):‘基于学习任务群大单元设计的微专题教学研究——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为例(B-a/2020/02/6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