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创享生活:新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课程探索

2023-08-03王燕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劳动学校课程

王燕芳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各年龄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当前学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每个人都要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在劳动中享受美好的生活。然而现实中城市学校劳动教育却存在着各种问题。

(一)价值异化。劳动教育的边缘化、异化,根本原因在于对劳动价值认识不清。劳动教育的核心应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过去的劳动教育有着浓浓的农耕文明特点,现在要求劳动教育去直面未来的生活。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劳动教育也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教育,还要引导学生用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

(二)目标窄化。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劳动能力或劳动技术上,劳动教育要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目标。

(三)课程弱化。部分学校的劳动教育已经简单处理为在校大扫除,回家做家务,开设小农场,或用劳动技术替代劳动教育。缺乏有效的课程内容保障,随意性比较大;缺乏深刻的学习体验,学习方式单一,学生动力不足。

基于城市学校劳动教育存在的价值异化、目标窄化、课程弱化的问题,笔者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借助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积极探索城市劳动教育新样态,设计系列项目学习主题,探索劳动教育课程化,创设新型劳动学习方式,彰显劳动过程与发展性,涵养新时代劳动精神。

二、新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课程内容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理应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新劳动教育即对劳动教育的新探索。

(一)整体化设计劳动教育主题,实现新劳动教育课程化

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必然要求整体优化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整体课程之中。这要求学校针对现有的劳动课程设置虚有其“表”,劳动教育被边缘化等问题,立足城市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学习内容,探索劳动教育的课程化发展。基于此,学校全面梳理劳动生活内容,建立分层体系,进而引入项目式学习,尝试全面构建体系化的劳动课程学习内容。

1.全面梳理,设计劳动课程主题框架

每一段时光都宝贵,每一个孩子的童年时光都应该成为照亮一生的光之源泉,好教育提供温暖而有力的引导,用人性与智慧之光创享生活。《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劳动教育依托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丰富的育人内涵。

学校全面梳理学生的日常校园与家庭生活,并整合社会生活资源,立足日常性劳动、服务性劳动、生产性劳动三大板块,提升三大能力,低中高各有侧重,低年级侧重生活技能,中年级侧重社会能力,高年级侧重创享精神,将零散的劳动教育内容整合为七大系统子课程(见表1)。

2.分层设计,创设劳动项目学习体系

近年来,项目式學习以其内源性、整合性、实践性与创生性等突出特性,成为核心素养时代的重要教学理念,并逐渐走进中小学校,在学科教学、德育实践活动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学校依据日常性劳动、服务性劳动、生产性劳动三大板块的不同类型,在七个子课程中分别设计不同的项目学习主题,并依据各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学段制定学习要求和劳动素养发展目标。低段学习以培养劳动兴趣为主,中段学习强调劳动技能的学习与培养,高段学习则突出问题解决能力,主张在劳动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居家劳动”子课程下设“内务整理”“美食制作”两大项目式学习主题。“知‘食'分子”是“美食制作”主题下的学习项目,在这一项目学习中,低段学生只需要学会水果和凉菜制作,如“蒜泥拍黄瓜”“蔬菜沙拉”,操作简单,力求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厨艺乐趣;中段学生则尝试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常荤菜,如“糖醋里脊”“笋干老鸭煲”“葱油扇贝”“可乐鸡翅”等,并进行班级分享,让学生在体验劳动成就的过程中提高厨艺技能;高段学生则需要自主设计传统节日主题菜单,了解节日饮食文化,从外观、味道、健康、寓意等多方面展开劳动创意。

(二)项目化推进劳动教育主题,凸显新劳动教育全人化

我们对劳动教育主题采取分层分级落实。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明确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育人价值,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担任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项目式学习主题劳动课程覆盖学生的日常居家、校园和社会生活领域,为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趣味性、体验性的劳动实践项目。这些劳动学习项目一般采用跨学科、生活化、合作式的新型学习方式,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劳动实践体验情境,通过整合劳技课、问题探究、合作学习等,聚焦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着力培养其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品质、劳动精神的全面提升。

1.跨界探究,以学科协同拓展劳动视野

项目式学习的引入,使得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天然具有了“跨界”属性。围绕主题项目的学习过程,要求不同学科教师基于自身的学科基础知识,展开合作与协同教学活动,其本身便具有了综合性教学之义。

以“果树课程”主题项目为例,唯亭实验小学校园里的“桃树”“梨树”“桑树”“樱桃树”“橘子树”“枇杷树”“石榴树”“银杏树”,从开花到结果,时时处处成了孩子们观察植物、收获劳动果实的网红打卡地,为师生创生了充足的项目式学习探究空间。每一个项目式学习主题一般都涉及两门以上学科知识,在具体劳动过程中,各学科教师不再拘泥于学科分野,在主题任务的驱动下分工协作,带领孩子们展开劳动探究。以“二十四节气”花卉种植项目为例,这一探究项目要求学生了解花卉的生长及花期知识,选定某一节气开放的花卉进行种植;利用语文知识,设计小组种植花卉的诗意介绍语;并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将花卉装扮成创意姿态。在科学、语文、美术学科教师的分类指导下,孩子们成功培育花苗,收获了师生、家长的赞叹。在这样的劳动探究中,学生拓宽了视野,对日常知识学习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深度实践,以活动拓展体认劳动价值

劳动素养的培育不仅需要多学科融合,更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经历深度学习的过程,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学会劳动技能,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懂得尊重劳动和劳动者,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涵养劳动精神。学校着力拓展新的劳动实践平台,引领学生展开深度劳动学习与实践,实现劳动价值的体认。

学校在为期两周的“玩转节”中设立劳动周,让“劳动真实地发生”。劳动周期间,学校引领学生深入“地摊街”商业市场、“红心火龙果”基地开展项目式学习,听取优秀劳模事迹介绍和工匠精神专题报告,获取最新劳动经验,全方位铺开与社会接轨的劳动教育实践。例如学校组织了“童心向党”项目式活动。全校学生在大队部的倡议下,自发寻找身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走进他们工作的地方,了解他们在平凡岗位的事迹,并用诗歌、歌曲等形式向他们表达敬意。借此,让学生感受劳动者的艰辛和劳动的非凡意义。

(三)过程化展示劳动教育评价,呈现新劳动教育物态化

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立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教育形态,是对传统劳动教育的主动继承和积极扬弃。立足城市学生生活实际的项目式劳动课程评价,必然要走出过分关注劳动结果和劳动技能培养,而忽略劳动过程和体验的误区,彰显劳动过程及其发展性,才能更好地激活课程价值,涵养新时代劳动精神。基于这一思考,学校将劳动教育搭建更广阔的社会化展示平台,重视过程化展示的劳动评价体系。

1.以“成长写实”记录劳动促成长

对于小学生而言,记录过程本身就是评价,具有丰富的德育价值。劳动教育亦是如此,学生通过记录劳动过程、劳动成果等,将再次深刻感悟劳动所带来的辛苦与价值。学校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劳动能力目标,设计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学生五星评价“成长写实”。学生根据日常劳动表现填写,同学、家长、老师共同综合评价。项目式劳动课程评价将学生的平时表现、劳动过程的照片以及作品素材都作为生动而宝贵的评价素材和成长记录。

2.以多样展示强化劳动价值体认

学校通过搭建展示走廊以及开展劳动节等,为学生搭建多样的劳动展示平台,进一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展示走廊旨在为劳动教育积极分子提供激励平台,着重展示学生的劳动过程性收获。在项目式劳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各个班级自主推选劳动积极、劳动效率高、发挥劳动引导与组织作用的先进个体,参选校园“唯实劳动小能手”,并将他们的事迹、劳动过程等照片展示,以风采展示引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校园新风尚。他们的事迹经展示走廊宣传,激发了更多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学校每年还举办“唯实小”劳动节,通过唱响劳动之歌、颁发劳动奖章等方式,以隆重的仪式赞美劳动者,进一步弘扬劳动精神。

3.“唯实”“红领巾劳动先锋”创享生活展播

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蕴含能量、自带光芒的恒星,好教育发现恒星,让人类文明的星空更加璀璨。新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课程探索孩子们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创享生活。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劳动价值感,更深刻地体悟劳动让生活更美好,从而逐渐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同时,活化社区教育,充分利用好社区教育资源,延伸劳动时空,加强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家校社联合共育,让立德树人在处处、时时、事事都能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给予正能量。例如分年级定期举办“巧手创造精彩生活”活動,通过海选产生劳动创享生活“红领巾劳动先锋”,并请学校“慧生电视台”将他们的事迹进行拍摄、展播。

立足城市中小学校情的实际劳动教育新实践,以项目式学习促成了劳动教育课程化发展和劳动学习方式的创新,推动了城市新劳动教育的落地实施,实现了以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劳动学校课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奇妙学校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