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截屏传播中私人领域公共化的伦理失范问题研究

2023-08-03曹心怡

声屏世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私密性截屏聊天

□曹心怡

研究背景

截屏(screenshot)是用设备内置的功能对该设备屏幕上呈现的原始内容进行捕获,还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截取、保存和转发。截屏传播是人们依托截屏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行为,其本质与摄影相同,两者都具有复制与分享的功能,都是通过抓拍与构图来满足图片内容的生产。截屏目前分为静态截屏和动态截屏两种形式,静态截屏主要是利用数字技术完成对图片信息的截取,图片为截屏成果;动态截屏是对屏幕的动态录制,视频为截屏成果。依据截屏传播的现状和特征,本文主要讨论静态截屏下私人领域公共化的传播伦理失范问题,尤其是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传播中的聊天类截屏。截屏是人们交流的重要方式,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交往情境中,截屏传播也成为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其特有的优势变革信息传播新形式,但也要警惕截屏传播过程中的系列伦理示范问题,因此值得对其进行深入讨论。

截屏传播中的伦理失范问题

公私边界瓦解,打破信息私密性。“场域”由法国学者布尔迪厄提出,指具有其内在逻辑和客观关系,是表示位置间客观关系的一种网络或结构。在聊天截屏传播中,截屏者、被截屏者、围观者为该场域中的行动者。私人领域中的对话内容本身就具有私密性,截屏者将私人领域的信息依据个人目的选择性地筛选后进行截屏,并将本应在私人场域内的信息发布上传至公共场域,该传播行为客观上导致了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融合,打破了公私领域的边界,侵犯了私人领域信息的私密性。以霍尊和陈露事件为例,陈露在公共平台披露霍尊在私人聊天群里的内容,并利用截屏内容进行敲诈勒索,在陈露截屏事件的传播与发酵的过程中,舆论几经反转,其中的伦理失范问题值得深思。陈露作为截屏者,根据其个人意愿和目的,对霍尊在群聊中的内容进行筛选并发布,将原本处于私人领域的信息传播至微博这一公共领域,并受到了部分媒体、自媒体的转发,在“蹭热度”“追流量”的同时罔顾传播伦理准则,一定程度上侵犯了霍尊的隐私权。

“眼见为实”下的截屏传播在受众看来带有天然的真实性,此类复制信息满足了受众的期待,但与受众认识相悖的是,截屏信息在传播中极易被篡改,“有图有真相”的传统认知让人忽略了截屏介于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矛盾性。传播过程中截屏者的目的性、截屏本身的片段性,甚至截屏可能被人为篡改或删除,这些不确定因素使得截屏所呈现的真实更多的是截屏者或传播者建构的真实。截屏后,信息原本的完整性被破坏,无法完整呈现原本的语境,其原本处于私人领域的私密性也被重组。截屏传播将片段性的信息传播至公共领域,利用部分私人领域的信息私密性这一特点,增强其在公共领域的可信度,这一截屏传播行为本身就存在伦理问题,破坏了私人领域信息的私密性,瓦解了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边界感。

传播主体缺席,消解信息的真实性。不同于截屏者在传播过程中对截屏信息的可选择性和传播的主动性,被截屏者在聊天截图被传播的过程中是被动的,被传播者作为信息重要生成的一方,在截屏传播过程中成为拟像的个体,却在传播过程中无法决定信息内容,被动成为传播和意义衍变的缺席者,被截屏者的缺席也消解了截屏信息一部分的真实性。被截屏者作为截屏信息的重要生成者,却在截屏的传播过程和信息流变中丧失了主动性,被动成为被凝视的一方。被截屏者无法确定或者选择聊天内容是否被截屏,不确定何时会被截屏,当在私密的话语空间中涌入公共领域的审视者与批判者时,被截屏者处于失声及缺席状态,原本的线上聊天是连续且变化的,但在截屏的二次传播过程中脱离了原始的传播语境,也会造成信息的失真和扭曲。传播主体的缺席,消解了截屏信息真实性的同时,也加重了被截屏者面对私人领域信息公共化的无力感与恐慌感。同时,随着图片编辑和制图技术的普及,图片在传播过程中的加工与修饰也愈发简单,原始图片上的信息容易在二次传播中被刻意修饰或隐藏。

在截屏传播中,私人领域的信息私密性被让渡给了公共领域,其原始传播语境重叠在公共空间中,消解了“前台”与“后台”,实际是在中区进行传播,同样会影响到原始信息的真实性。例如,在汪小菲的离婚闹剧中,网民梁诗诗发文曝光张靓颖与友人的聊天记录,披露其有干预他人婚姻等失德行为,却被当事人否认为捏造并以法律手段维权。随着图片编辑技术的发展,图片编辑的可操作性和简易性使得截屏内容可以被随意修改甚至捏造,编辑伪造私人聊天截屏的现象司空见惯。虽然对截屏内容的编辑与捏造所造成的传播信息失真并非截屏技术本身所导致的,但是截屏传播的过程中不仅涉及截屏行为,还涉及传播者本身的目的性和选择性,最终导致传播者利用图片编辑软件的修改,导致传播信息的失真。

在线监视他人隐私,瓦解社会信任。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聊天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伦理失范的截屏传播使得个人所说的一切都有被暴露的可能。聊天截屏从私人领域被披露至公共领域的过程,是对聊天双方当事人隐私的暴露,除了截屏者、被截屏者,还有从公共领域涌入私人领域的围观者,从“前台”进入其“后台”,原本的观众隔离被迫失效。但由于传播者信息的选择性传播,围观者并非进入真实的后台,而是在中区窥视他人隐私,一方面围观者围观私人领域的聊天截屏是满足窥私欲的表现,尤其是网络上暴露明星的私人聊天截屏现象,围观者以好奇、八卦和窥私等想法,在线监视着明星的一举一动,这也给有心人造假捏造聊天截屏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聊天截屏的曝露常伴随着戏剧化的激烈冲突,极大满足了围观者的娱乐需求。一些劣迹艺人的曝光也是从聊天截屏的传播开始,都美竹曝光吴亦凡“选妃”“迷奸”等犯罪行为;张恒曝光郑爽及其母亲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陈露曝光霍尊不尊重女性等私德问题。公开公众人物的聊天记录,引得舆论哗然,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了监督,但举报其违法违纪行为显然并不止披露聊天记录这一种手段。

在图像叙事中,叙事者的意图与观看者的接受在感性层面上会对图片有不同的认知。话语权在图像的认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造成了观者对图像的阐释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同时,部分围观者在截屏传播中对截屏内容的不同解码也会造成理解的不确定性和多元性。截屏传播的便捷性和时空的无限性,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截屏的围观者,同时每个人也可能成为被截屏者,从而导致线上交往的心理压力和不信任感增强。由于聊天内容始终处于可记录、可回溯的状态,单方面的公开也极易使得另一方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成为制约个人直抒胸臆的枷锁。这种心理同样可能影响到线下交往,在人际交往中时刻警惕聊天内容被传播的可能性,现仍需警惕暴露私人领域中所造成的心理困扰和信任危机。

截屏传播中伦理失范问题的解决建议

建立传播秩序,重塑信息本真。截屏内容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不同空间的传播,导致私人领域公共化,未经当事人允许,私人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公开。截屏的信息来自于不同个体的终端设备,聊天类截屏其私人化特性更加显著,信息传播交流的空间本就在私人领域,当事人享有信息的隐私权和自主权,而在截屏传播中,大多数人将私人空间的信息置于公共空间传播,当事人对信息的传播并未授权甚至是未知的。截屏传播中的信息是私人性与公共性信息的融合与杂糅,并在传播过程让渡了个人的隐私权,除当事人以外的第三方的涌入导致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交叠。桑德拉·佩特罗尼奥在其传播隐私管理理论中提出用“边界”划分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指出二者的边界是可渗透、可伸缩的。截屏传播乱象频出,是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传播秩序混乱的表现,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边界愈加模糊,造成了例如隐私泄露、信息失真等多重伦理失范问题。除了需要考虑截屏传播泄露隐私,也应构建并遵循合理的传播秩序,减轻信息失控的风险。在传播过程中应遵循传播秩序,尊重个人记录,明晰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边界,重塑私人领域的私密性。

完善技术缺陷,防止截屏滥用。截屏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多元性的应用,人们在享受信息存储和传播便捷的同时,也要警惕由于技术缺陷导致的截屏滥用风险,以免造成传播虚假信息、侵犯个人隐私和导致伦理失范等问题。当前的静态截屏技术功能不断升级,技术门槛逐步降低,大部分用户甚至无需下载第三方软件仅利用聊天软件自带的马赛克、文字添加、贴纸等功能即可对图片进行编辑,手机修图软件的迭代升级也大大降低了用户对图片编辑的操作难度。在技术支持下,可进行截屏传播的各网络平台应建立相关的提醒和筛查机制,在私人聊天等具有强私密性和隐私性的界面中可设置相关截屏提醒功能,告知截屏者有信息泄露的可能,以此限制泄露隐私信息的可能性,有效规避传播中可能带来的不端传播行为。此外,也应建立筛查制度,对于平台中传播的不良内容、不真实的截屏传播等予以筛查,防止平台在后台自动获取用户终端的截屏等信息。同样可以利用技术筛查识别图片是否有被修改的痕迹,在传播过程中予以标识和提醒。但即便如此,在截屏传播过程中,任何围观者都有对进行再次编辑内容的可能性,仍需警惕技术升级带来的失范伦理行为问题。

提高边界意识,加强隐私保护。美国传播学学者桑德拉·佩特罗尼奥在《隐私的边界》艺术中提出边界管理理论,主要包含边界连接、边界渗透、边界所有权三方面的核心理论。边界管理理论在社交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被应用着,在微信朋友圈的社交过程中同样得到了充分印证,体现在“何时”“何地”“怎样”“向谁”“什么事”五个方面的边界管理。在互联网时代,边界管理规则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被消解,个人领域和公共领域边界被渗透,传播的边界一再被模糊,增加了隐私泄露风险。除了外部技术和传播秩序的规范,用户自身也应明确个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边界,不断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学习并实践相应的网络传播秩序,提升边界意识。在截屏传播中,正确认识截屏信息中的个人信息与公开信息的界限,避免个人信息向公共领域流动与渗透,加强媒介素养和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对于在互联网传播中的截屏内容,在识别其真实性以及传播目的后,再审慎思考是否转发,遇到社交平台中的假截屏和不良截屏等,可以及时向平台反馈或举报。此外,用户也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并提升自我保护能力,社交平台上若出现侵犯自己隐私的相关截屏时,可主动联系侵权人和平台对相关图片进行删除,必要时要善用法律法规保护个人隐私。平台也应主动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加强对平台内的截屏信息的审核,利用技术标识虚假和不良截屏信息,防止信息传播中的伦理失范和传播失控等问题。

结语

尼尔·波兹曼曾指出:“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在互联网时代,截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为传播活动提供更多可能性,截屏技术使得信息保存更加快速与便捷,方便了信息的获取,在信息佐证和传播中有着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任何技术都有两面性,截屏传播致使私人领域在传播中有公共化的趋向,没有约束的传播行为会对个人隐私和社会舆情等方面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针对此类传播现象,应建立规范的传播秩序,规避更多的负面影响,应警惕滥用截屏技术导致的公私边界瓦解、信息真实被消解和社会信任瓦解等伦理失范问题。一方面,用户应尊重并保护他人私人领域信息的私密性,重新树立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边界感,审慎辨别互联网中的截屏信息内容的真实性,用户也要运用合理的方式保护个人的隐私。另一方面,平台也应合理运用技术对不合理的截屏行为进行制约,降低相关传播风险。加强反截图技术和保密技术的探索,例如设置截图提醒等功能。同时,也需要法律制度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截屏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交往情境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应遵循传播秩序、完善技术缺陷和提高受众边界意识,规避截屏传播中的风险和伦理问题,在传播过程中减少或避免截屏传播中的负面影响,促使截屏技术更好地服务内容传播。

猜你喜欢

私密性截屏聊天
截屏打卡不够89次算旷工 如此居家办公就有高效率了?
叶佑天作品选
办公展示两不误的书桌
2012款奔驰R300车修改最高车速限制
学校教育空间的公共性与私密性
我就是不想跟你聊天了
敞开门聊天
2014款雪佛兰科鲁兹车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在线编程操作方法
探析公共空间的私密性
打造花园式办公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