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音频报道多层次融媒体转化再生探索
——以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为例
2023-08-03姚柏言
□姚柏言
在融媒体时代,广播媒体能否适应时代要求、符合受众需求,能否“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真正实现融媒体发展,关系到广播媒体的生死存亡。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可见广播媒体融合再生刻不容缓。
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以下简称“北京新闻广播”)积极探索传统广播节目向融媒体端转化的可行路径、体制机制、运作模式,尝试打通关键要点、难点,将广播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引向深入。北京新闻广播以传统广播节目为研究主体,通过融合创新已经对《北京新闻》《新闻热线》《新闻2022》《编辑部的故事》《警法在线》等传统知名节目栏目进行融合转化,实现了传统广播节目在新媒体端的可视化、碎片化、新鲜化、互动化,推动了传统广播节目向融媒体端的转化再生。
试水:“融”为核心,“三驾马车”齐发力
架构层面:盘活采编资源,搭建“中央厨房”,放大一体效能。虽然融媒发展已有时日,但广播媒体融合发展偏弱现状不可回避。以北京广播电视台广播端为例,其仍然存在各自为战的局面,每个广播节目都有自己的采编队伍,按照小作坊式的模式单独生产和分发广播内容。这种模式显然并不符合现下融媒体的集约化、流程化的要求,[1]不仅浪费各项资源,还难以整合各自优势形成“拳头式”的竞争力,更是难以形成品牌。
融媒体的内涵是媒体融合,即所有媒介及媒介要素间的融合集聚,既是媒介形态的融合,也是媒介功能、所有权的融合。[2]融媒体的基本特点在于“融”,这意味着融媒体就是将不同部门生产的信息、多种媒介形式合而为一。对于广播媒体而言,融媒体发展对于内容生产来说是一次蜕变和重生,其中,进行架构整合是关键。
架构整合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将不同部门生产的广播节目进行整合调配,建立“中央厨房”,将各部门编辑记者变为“通讯员”,这样广播媒体内部就可以成为一个“通讯社”,内容统一调配就成为可能。第二,融媒体时代需要将网络的广阔和广播、报纸的内容、手机的速度融为一体,这需要广播工作者具备融媒体思维。
针对这两方面内容,北京新闻广播将广播节目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一个能统筹传播渠道的策划编辑和发布平台,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广播内容最大的有效开发。北京新闻广播专门成立新媒体编辑团队,统筹节目资源,新媒体编辑团队等于“中央厨房”,各科室编辑记者成为“通讯员”。新媒体编辑团队统一调配各科室生产的音频内容,之后进行二次加工,实现一次采制多次分发,放大一体效能。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资源整合调配出发点不是自上而下安排选题和生产内容,而是充分尊重各科室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根据生产出的内容成品进行二次转化,另外辅之以协商选题,定制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建设一体化采编播运营体系,打造影响力巨大的多媒体产品集群。
机制层面:融会贯通融合,拓展平台资源,突破机制局限。广播节目向融媒体方向发展,要想“融”,必须打破机制壁垒,提供能融的保障。
一、技术机制层面。北京新闻广播借助北京广播电视台广播融媒体采编平台“讯听云”,通过数字化采编平台技术,实现各部门采编内容获取,实现了内容、线索、策划、审核、用户、检索、数据库等编辑过程的融通集纳。另外,北京新闻广播新媒体团队积极使用先进的新媒体技术,如VR、无人机等技术,通过技术驱动促进媒体融合。
二、调度机制层面。只有从组织上保证媒体融合的领导、规划、管理的一体化,才能增强融合发展的前瞻性、指导性、针对性。北京新闻广播积极整合广播优势资源与新媒体的优势资源,实现了平台定位和内容生产全流程的一体化,将日常运营、人员管理、信息流转等工作流程打通。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建立早会商机制,由部门领导统一调度选题,新媒体团队和其他节目部门直接对接选题,形成同频共振。
三、路径机制层面。北京新闻广播努力突破思维局限,打破路径依赖,加大对媒体智能化、社交化和PUGC 化的重视力度,在融合传播层抢抓机遇,将改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寻求推动融合的决心和方法。此外,还将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新媒体业务中,让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甚至将市场化机制、受众导向驱动作为媒体融合的必要工具。
四、传播机制层面。媒体融合发展不是简单地将媒体平台进行聚合叠加,而是要实现平台间的互融互通,有效发挥各平台优势,取长补短,实现信息在多平台的流动和传播,并最终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3]广播融合发展强调以平台为导向探索定制合适产品,要将广播音频产品转化成能够贴合不同传播渠道和路径的产品,并根据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微博、听听FM、北广头条、抖音、快手、B 站等不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转化成各类视频、文字等内容,以传播内容为核心基点进行分发。
五、审核机制层面。在内容监管审核上,北京新闻广播通过“技术+ 人力”的方式以及“分级”“延迟”等方式,按照有关规章做好内容的安全保障,守住底线。
内容层面:一次采制多次分发,多方式灵活性加强内容转化。内容生产和融媒体转化是面对新媒体冲击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武器,广播媒体在融媒转型的过程中要以内容为根本,守住内容底线,坚守主流媒体的社会职责,不断打磨精品内容。有价值的传播内容才能产生好的传播效果,才能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北京新闻广播加强内容转化层面,效果已经显现。
一、形式转换有突破。广播媒体要想真正实现融合,内容多方式加工是关键。因此,要针对广播内容的形式进行加工转换和深入挖潜,提出“声音、文字、视频+”转换理念,之后进行二次分发。例如,2022年“3·21”东航MU5735 航空器飞行事故发生后,北京新闻广播《照亮新闻深处》栏目专门制作相关广播节目。广播节目录制时的同时也为新媒体进行了视频录制,之后新媒体编辑将节目中关于“东航波音737 坠机原因会有什么?”这一部分内容剪辑成视频在北京新闻广播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中进行播发。一次录制,多次形式转换,这种尝试是广播媒体对于媒体融合的一次积极探索。事实证明,这种形式转换是成功的。“东航波音737 坠机原因会有什么?”视频在北京新闻广播微信视频号播发之后引起强烈反响,推发2 天后,该视频点击量376 万,转发量5.3 万,点赞量1.9 万。
二、交相呼应有联动。广播节目进行融媒体转化,自然要起到1+1>2 的效果,这是媒体融合的价值体现,也是推动媒体融合的根本动力。2021年11月初,北京新闻广播《编辑部的故事》推出一档节目聚焦好莱坞科幻电影《沙丘》,这部电影改编自美国科幻作家弗兰克·赫伯特于1965年出版的同名小说。节目采访了读客文化科幻编辑北野等嘉宾。新媒体编辑根据当期节目内容、嘉宾观点并结合资料整合观点输出,辅以《沙丘》电影书籍相关图片、广播节目的回听连接,最终推出公众号文章《60年前的书,2021的电影,〈沙丘〉照进历史还是未来?》。这篇文章有两大突破:一是一次采访,多次内容整合;二是强化了广播节目与新媒体之间的连接,在新媒体上一次分发,提升公众号和广播节目两重影响力。
三、打散内容有创新。只有整合才能融合,内容也不例外,不仅要强化内容整合,更要强化关键内容整合。“3·21”东方航空MU5735 发生坠机事故,全国哗然并为之哀悼。事件发生突然,一时间公众高度关注并急于了解相关信息。北京新闻广播微信公众号“北京新闻广播”积极整理信息生产内容,整合记者采访、相关媒体播发内容,制作成公众号文章《部分残骸和碎片已找到!MU5735 为什么会坠毁?》介绍最新内容并解读受众疑惑。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整合内容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来源于北京新闻广播“新闻2022”播出的专题节目。将传统广播节目的关键信息打散进行重组,通过二次加工进行内容创新,最终在新媒体平台播发,这一模式十分符合广播融媒体的发展。
四、多点出击有布局。广播向融媒体转型,需要借助多个新媒体平台。北京新闻广播强调转化过程合理布局,多点出击寻求整合效应,并尝试针对同一内容进行多种媒介形式加工在不同平台进行播发。2022 北京冬奥会闭幕,针对这一届盛会闭幕,北京新闻广播栏目《北京新闻》播发评论《双奥北京——从无与伦比到无与伦比》评价这一届盛会,传达官媒声音。针对这一评论,该栏目组多次加工,在广播、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新浪微博、听听FM 等多个平台进行联合播发,形成了针对同一评论多平台联动,起到内容多点出击、统筹布局的作用。
反思:问题导向,“三座大山”待跨越
从现实情况看,北京新闻广播融媒发展框架已经搭建,初步效果已经呈现,但在多层次融媒体转化再生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三座大山”有待跨越。
人员有待进一步配强,转化链条有待进一步延长。传统广播媒体以声音为根本媒介,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播出需要,当前传统广播节目采制人员在所有人员当中占绝大部分,打造广播融媒体产品的人员力量仍需要进一步配强。另外,目前广播节目向融媒产品转化还需要从采制源头着力,充分运用融媒体手段,实现一次采制多平台分发。如记者在深入一线采访过程中,除运用音频采访设备外,还可以携带轻便的录制设备进行视频拍摄,延长后期融媒转化链条,减轻后期融媒转化压力。
先进传播技术应用手段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技术作为社会变革的驱动力之一,深刻影响着广播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外在形态。[4]随着信息技术革命不断深化,先进技术对于广播的影响愈加深入,广播对于传播新技术、新手段探索应用有待进一步提升,内容制作水平在技术支撑的情况下才能做到“好马配好鞍”。从手机端直播页面、小游戏开发等软技术到无人机、VR 等硬技术,广播节目融媒转化要进一步尝试应用,力争使广播音频报道转化再生形式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受众的各种需求。
与其他广播媒体、 自媒体平台交流联动不足。“融媒体”就是建立在现代网络技术之上,融合了多种媒体形态的新型媒体的总称,其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性、互动性和社交性。广播媒体的最大问题是与相关媒体、自媒体企业联动不足,互联网思维经营产品意识不够。广播媒体应该充分借鉴其他媒体优秀成果,借助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生产、制作、传播融媒体产品。
展望:道阻且长,“五个支点”需抓牢
2022年8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5]互联网作为现代传播生态的一部分,改变了传统传播生态。互联网传播生态的特征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其传播方式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传播生态,极大地冲击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垄断地位。
在麦克卢汉看来,“一种新媒介通常不会置换或替代另一种媒介,而是增加其运行的复杂性。”[6]当前,传统媒体正在大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现实媒体环境也在要求广播媒体必须加快融媒体发展。广播音频报道多层次融媒体转化再生,是广播媒体对现有丰富节目资源的整合利用,是对广电媒体未来发展方向的有益探索,是对广播媒体人提升融媒体能力向融媒体转型的推动力量,是落实媒体融合发展精神的有力抓手。但必须看到,广播媒体融媒转化之路道阻且长。在融媒体时代,广播媒体必须继续积极谋求转型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推动融媒体转化。事实上,要推动广播音频报道融媒体转化再生就需要抓住内容转化、平台拓展、机制突破、人员联动、技术赋能五个支点。
在内容转化层面,探索更多转化模式,创新转化内容,打造标杆产品。在平台拓展层面,探索更多新媒体平台信息发布样态,通过平台拓展牵引提升整体影响力。在机制突破层面,探索一体化运行机制、统筹调度机制、薪酬激励机制,打破不同部门间合作藩篱。在人员联动方面,继续加强“中央厨房”统筹机制,强化早会商机制,集中选题,集中策划。在技术赋能方面,大力探索新技术、新型传播手段应用,大胆使用大数据、VR 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
目前,现实媒体环境要求广播媒体必须转型加快融媒体发展,在此大背景下,推进广播音频报道多层次融媒体转化再生正当其时。立足于这五个支点,广播媒体一定可以探索出一条立足广播业态,音频报道多层次融合的新型融媒体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