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价值意蕴、现实基础与实践路径

2023-08-02杨叶平张青卫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话语特色时代

杨叶平 张青卫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传播是关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进一步和平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当前,中国国家实力增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及全球传播秩序的重构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带来重要历史机遇,通过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分众传播、创新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拓展传播渠道等举措,能够有效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的保障力、精准度、接受度和影响力。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影响力;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D61;D820;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5381(2023)03 - 0032 - 0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16。新时代的中国,以其快速发展成功赢得了世界的关注,世界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想了解中国,迫切想知道中国实现快速发展的原因、中国发展起来后会给世界格局带来什么影响、中国能为世界作出什么贡献。同時,中国也亟需将自身的发展理念、核心价值传递给世界,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以获得世界的理解、认可、尊重与支持,赢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也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展现出超越国度与文化的世界价值。中国理应积极探索对外传播这一思想的各种有效路径,以回应国际关切、澄清误解与偏见,让世界了解中国、认可中国、接受中国,推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惠及世界发展。

一、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否具有对外传播的必要性,是研究这一思想对外传播的逻辑起点。只有明确这一问题,才能增强对外传播这一思想的自觉性与能动性,使对外传播的内容更有深度、温度,传播活动更具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

(一)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16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科学判断,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关键密码。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深刻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的发展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同时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误解、歪曲和抵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需要在包含各种文化、各种社会制度、各种意识形态、各种文明的大系统中交流互鉴,以促进自身的完善与发展。通过对外传播,可以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认知度与认可度,从而获得国际社会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可。

(二)中国进一步和平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2]35-36然而,在这一历史关键期,世界形势并非风平浪静,思想文化领域的冲突尤为复杂,各种抹黑中国、妖魔化中国的声音不断出现,对中国形成舆论高压,扰乱世界对中国的正确认知,给中国发展带来挑战。中国迫切需要向世界阐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以消除一些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树立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新形象。通过对外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可以全面客观正确地表达自己,将真实的中国故事传递给世界,让中国自信感染世界,增进世界对中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了解,从而获得国际社会的理解与信任,赢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助力中国发展。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解决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生存环境恶化、恐怖主义、地区冲突、难民危机、饥荒疫情、核战争等全球性问题和谋求全人类共同利益、共同发展、和谐共生等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向世界高举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鲜明旗帜,清晰地呈现出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以及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为艰难前行中的世界提供了一剂良方,是当代中国为世界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然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从愿景走向现实的过程中,却遭遇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恶意抹黑和强烈的话语挤压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猜忌,阻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建构。中国需要冲破阻碍,向全世界阐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发展的重要性,展示我们党和国家维护全人类和平与福祉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对外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让世界在了解这一思想的过程中,明晰只有摒弃偏见,携起手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真正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实现共享共惠,助力世界发展。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的现实基础

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中必然蕴含着机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虽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中国综合实力和国家影响力的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与合作兴趣日渐増多,这为这一思想的对外传播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话语权的获得与国家实力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国家实力越强,越容易获得话语权。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够长期掌握国际话语权,并不是因站在正义、道德、真理的角度,而是凭借其强大的国家实力获得的。中国逐渐强大的国家实力及其展现出的强劲活力,为对外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一方面,中国的硬实力增强了其对外传播的底气。对外传播效果并非由硬实力直接决定,但却与硬实力基础有着密切联系。作为中国硬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实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的物质基础,它深刻影响着传播效果。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源,且在世界经济发展疲软的情况下,全世界许多经济体都受益于中国的发展,再加上中国在航天、人工智能、卫星导航等科技领域取得的亮眼成绩,展示出日益增强的硬实力,这些都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传递中国声音、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理念、中国思想打下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中国的软实力增强了对外传播的话语自信。软实力通过政策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隐形力量来影响对外传播的效果。中国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充分利用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选择、道德标准等受优秀传统文化因素深层影响的现实,对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因素进行挖掘与发扬,对优良革命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弘扬时代精神,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一种具有超时空性的、无形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吸引着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目光。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国家制度,在选贤任能、战略规划、社会整合等领域的建构日渐完善;不断加强党的建设,逐渐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向世界揭示了中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深层奥秘,将中国强大的制度文明展现给世界。中国现在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注重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成功及治理经验,越来越有能力承担国际责任,越来越彰显出大国风范,这些都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带来了契机。

(二)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提供宏观支持

国家战略是有效运用国家力量以实现国家目标的总体方略和最高战略,事关国家全局、长远和根本利益。中国近些年实施的“走出去”战略,促进了中国声音在国际事务中的增多、增强,拓宽了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面,拓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的空间。一方面,中国“走出去”战略的积极推进拓展了对外传播的话语空间。“走出去”是人类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必然结果、重要途径和手段,可使人类相互理解、学习和帮助,共同面对困难,合作解决问题。中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如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发展机遇,延续与深化了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与互鉴,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扩展了中国话语空间。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度重视文化的对外传播,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和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推进文化“走出去”的相关文件,科学统筹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贸易。例如,在政策指导下开展了中外文学交流,与外国签署翻译和出版中国网络小说的协议;向海外输出《悟空传》《战狼2》《拆弹专家》《琅琊榜》《甄嬛传》《攀登者》等影视作品;推动中国相声、曲艺、戏剧等传统艺术走出国门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与魅力。中国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对“走出去”战略的高度重视与支持,这大大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全球传播秩序的重构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带来新机遇

随着全球传播秩序的变化和调整,中国在全球传播体系中的位置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中国媒体的声音逐渐传到世界各地,正逐渐成为世界认识真实中国的桥梁,这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国际舆论支持。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新兴市场国家表现出的强劲发展活力,国际舆论格局发生了变化。在国际传媒领域,过度商业化的西方媒体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开始将国际新闻的报道量大幅减少,刺激性报道和负面新闻大幅上升,这使得媒体公信力和竞争力下降。而今日俄罗斯、半岛电视台等国际媒体的出现,扩大了“非英语新闻”在西方世界的崛起,为非英语新闻打破西方世界垄断开辟出一条道路,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西方媒体的强势话语权,促进了世界传播主体和声音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网络空间,由于中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高速发展正打破西方国家垄断全球传播的局面,中国信息、中国故事等占比逐渐增加,这促进了中国影响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强劲上升,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目光聚焦中国,中国已经无法被忽视、被“边缘化”。世界上众多媒体甚至一些知名媒体都将中国报道放在重要版面,中国新闻频繁出现在世界民众的视线中,尤其是在一些网络新媒体、社交平台上,中国新闻经常被置于头条位置,这给中国带来了更多展现自我、解释自我的机会。中国在国际传播领域地位的逐渐上升和话语影响力的逐渐增强,成为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助力剂,这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带来了新机遇。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价值理想,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与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不同,其对外传播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系统的工程,需要冲破资本主义世界所塑造的、披着理性和科学主义外衣的话语语境,极具挑战性。因此,我们只有从多变且纷繁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全方位探寻对外传播的具体路径,方可提升实效性。

(一)强化传播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的保障力

“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3]传播主体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传播目标定位、传播内容设定、传播话语表达、传播载体选择、传播实践开展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传播主体的参与,他们控制着传播活动的开展,影响着传播效果。因此,培养一支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扎实的专业理论、超强业务素质的队伍,可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传播提供人才支撑。

第一,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传播人才队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它有着非常深厚的理论基础、十分严密的逻辑结构和极其丰富的理论内涵,纯粹大众化、生活化的话语并不能真正表述其内涵、展现其价值。因此,迫切需要一支拥有“系统化的理论思维训练,具有理解和把握理论体系的能力和素质”[4]的专业化队伍来从事其对外传播工作,以确保对外传播任务的高质量完成。首先,强化传播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使传播主体能够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坚守中国原则,守住思想舆论阵地,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解决在对外传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以应对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遇到的来自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群体的挑战,确保传播方向的准确性。其次,加强传播队伍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使传播者掌握其理论内涵、核心思想、价值追求等主要内容,真正熟悉、认同这一思想,以建构起传播者对这一思想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再次,加强传播主体关于传播理论与技能方面的教育,使其熟练掌握传播技巧,提升他们的传播能力,根据传播对象对传播信息进行编码与发送,对传播媒介、渠道、方式、语言等进行科学选择,对传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正确处理,按照传播规律开展传播工作,控制好传播过程,最大限度地提升传播实效性。

第二,扩大传播主体范围。对外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掌握这一思想及其相关理论的理论工作者来从事这项工作,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必须广泛吸纳各类人才到传播队伍中来,形成传播合力,共同完成任务。一方面,应吸收一批精通传播理论且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工作感兴趣的人才充实到对外传播队伍中,以提升传播主体捕捉、处理、选择、传递传播内容的能力,并在传播过程中运用最新的传播技术和选择最佳的传播策略,促进传播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应吸引一批信息技术人才到传播队伍中,通过收集传播客体的反馈信息,处理与分析反馈数据,判断客体的接受情况,科学预测未来客体需求及行为走向,综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传播计划与方案,以便为对外传播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形成立体化、形象化、全方位的传播路径网。

(二)实施分众传播,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的精准度

受众是传播活动的接受者,影响传播活动的方向和目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的受众涉及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然而这些国家、民族、地区的受众群体对其认识、理解和接受并不相同。因此,必须根据受众特点对其进行分类与编码,有针对性地选择传播内容、优化传播方式,以提升对外传播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第一,明晰传播受众。“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5]836毛泽东就特别强调共产党员做宣传必须要看对象。同样,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首先要明晰传播受众,充分考虑受众的差别,以全面优化议题设置、传播内容、叙述方式、表达形式等。一方面,传播主体必须要明确传播究竟是要对世界上哪些国家、哪些地区、哪些人群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要达到什么样的传播目的?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宏观评估与研判,制定宏观策略,以引领对外传播的方向。另一方面,传播主体必须针对不同的传播受众精准选择对外传播的具体策略、内容、方式、途径等。例如,面对想简单了解中国的受众和想深入研究中国的专家学者等受众就不能选择相同的传播内容、传播手段,前者需要采用通俗易懂的简单内容及大众化语言,后者则需专业的理论研究素材和真实的文本资料。此外,还需对不同传播方式进行效果评估,根据受众的反馈信息,进行改进与完善,以提升传播效果。

第二,推动跨文化分众传播。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生活在不同时空下的人们,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其思维和行动都打上了不同文化的烙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传播,必须要“针对每个对象国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研判全面事实,分析权威数据”[6],我们要掌握不同风俗习惯、语言表述、宗教信仰、文化价值观念、文化语境等文化特质对受众的影响,着力寻找与其他国家文化理念上的共性,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必须承认与尊重差异性,根据受众群体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特点等,选择适合海外受众的传播方式,妥善处理不同价值观的冲突,跨越文化语境的障碍,以增强其吸引力、亲和力与影响力。同时,传播者要坚持中国立场,恪守意识形态底线,对西方话语霸权和意识形态攻击进行堅决的斗争与批判,以彰显中国理论、中国道路的正确性,赢得更多尊重与认可。

第三,加强不同国别间的分众传播。不同国家由于其历史发展、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不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注度也不同,所以必须要制定因国而异的传播方案,将这一思想中的内容传递给不同国家,以展现中国魅力。例如,针对一些既希望保持民族和国家独立性又希望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在传播过程中要尽量将中国共产党带领一个贫穷落后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实践传播给他们;针对主要关注恐怖主义、气候变暖、生态恶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全球治理问题的国家,在传播过程中要积极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中国智慧、中国观点、中国方案;针对关注中国发展的国家,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国的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等准确传播出去;等等。通过跨国别跨民族的分众传播,吸引更多的国际受众,从而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

(三)创新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的接受度

思想理论体系必须借助特定话语体系才能充分表达出来,其表达情况直接影响思想理论体系的传播效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传播同样离不开相应话语体系的支撑,必须“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2]162,用有中国特色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向世界传播中国理念。

第一,坚持以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为主导。大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的真正依托,离开大众的支持,这一思想便无法传播。而且,对外传播效果更多地体现在传播主体发出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产生的影响上。因此,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必须要与大众尤其是国外受众紧密联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日常的、符合大众思维的、通俗易懂的、能够接受的语言,使抽象的理论在大众语言的表述下变得鲜活生动、形象直观,让大众不仅能够看得到、听得到、读得到,而且能够看得懂、听得懂、读得懂,进而乐于接受、喜欢并认可。此外,还要善于运用一些朴实无华、简明活泼、饱含深情的语言,引发国外受众的心灵和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这一思想对各国人民的尊重与关切,缩短对外传播话语与各国民众之间的距离,提升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吸引力。

第二,坚持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现实资源。“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7]作为一种最古老、最有效的传播方式,讲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有效传播的重要开端。中国故事蕴藏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中国人民奋力拼搏的感人实践,承载着特定的意义和价值,可满足国外受众对中国关切的需要。因此,在建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将中国故事作为现实资源,持续挖掘“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8],且循循善诱、生动形象、富有艺术地向世界人民讲透故事背后的逻辑、规律和意蕴,表达出故事背后的中国理念、中国价值和中国追求,以帮助世界人民更好地读懂中国,理解和认同这一思想。

第三,坚持以中外文化精华为文化资源。文化是话语体系建设的根基,而“理论是文化的一部分,理论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9],一切优秀文化与文明成果的精华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的深厚基础与重要资源。因此,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一方面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蕴含的崇高精神追求和精神信仰,蕴藏的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难题的智慧等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其焕发出更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我们不是硬搬或滥用外国语言,是要吸收外国语言中的好东西,于我们适用的东西。”[5]837要具备世界眼光和人类情怀,要在交流、对话中博采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与文明成果的精华,对全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所形成的话语体系采取开放、包容的科学态度,在批判中吸收有益的话语素材,以丰富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内容。

(四)拓展传播渠道,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的影响力

传播渠道是传播行为得以实现的手段,对传播内容获得民众的认同具有重要作用。尽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上已经被很多人所知晓,但其传播覆盖率、受众理解度和认同度、国际影响力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为此,必须全方位拓展对外传播渠道,充分展现这一思想的世界价值,以提升其国际认知度。

第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快速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时间、空间不断扩大,为打破西方话语垄断开辟了新的话语传播场域,必须要利用好。首先,必须重视网站建设,打造一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致力于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门户网站,特别是精细解读这一思想的精品网站,为其对外传播提供网络空间平台。其次,必须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利用,借助微博、微信、App等,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的客户端,以大众乐于接受的形式把传播内容传播出去,吸引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受众,尽可能地提高传播速度和扩大传播规模,达到传播的目的。再次,推动主流媒体利用自身特有的信息和品牌优势,提升主流媒体与新技术的融合度,打造一批形式多样、竞争力强的新型主流媒体,使其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

第二,全方位搭建各种有效交流平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需与各国的外交、文化、学术、教育等交流活动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性对外传播格局。首先,利用学术组织为对外传播工作搭建平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尤其是对外传播工作者参与到国际性学术组织中,利用学术交流的机会,积极与国外学者进行交流与对话;鼓励建立海外中国研究中心,大力推进国外学术团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研究中国的道路、制度、理论、文化,以此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实践成果传播出去。其次,利用博鳌亚洲论坛、金砖国家峰会、G20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搭建交流平台,向世界发出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展示中国智慧,拓展这一思想话语表达的空间。再次,依托诸如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等力量搭建民间交往平台,吸引多元社会主体参与进来,以推动多层次、宽领域的民间交流活动,向国外民众传递、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实践成果。最后,借助如“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抓住与沿线国家交流的机会,唤起沿线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引发共鸣,凝聚共识,打通对外传播的新渠道。

參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0.

[4]金民卿.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提升当代中国的理论解释力[J].青海社会科学,2013(1):1-5.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胡正荣,田晓.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分层、分类与分群[J].中国出版,2021(16):3-7.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12.

[8]张洋.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1).

[9]莫凡.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外传播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9):98-106.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Value Implication, Realistic Basis and Practical Paths

Yang Yeping,Zhang Qingwei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

Abstract: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is a majo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ssu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21st century Marxism, the further peaceful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the building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At present, the enhancement of Chinas national streng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going global” strategy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global communication order have brought important historical opportunities to solve the issue. It could improve the guarantee, accuracy, acceptance and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efficiently by th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 implement focus communication, innovate the external communication discourse system and expand communication channels.

Key words: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effect;discourse power

责任编辑:刘有祥 邱春华

猜你喜欢

话语特色时代
特色种植促增收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