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乡村振兴效度评价研究
2023-08-02程明
摘要:从产业、生态、文化等五个维度共计11 个三级指标、24 个四级指标构建市域范围内乡村振兴效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安徽省各地级市乡村振兴效度评价指标权重。研究发现,安徽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呈现出“南部地区高,北部地区低,中部地区居中”的阶梯式特征。最后,提出实现安徽市域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效度评价;主成分分析;政策建议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长期以来,人口、土地、资本等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资源在“追赶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政策激励下日益向城市、工业加速集聚,要素市场扭曲是城乡经济社会结构失衡的深层次症结。党的十九大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其旨归就在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新型城镇化困境,最终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目前,虽然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缺乏量化考核就难以对政策效度进行综合审视与科学诊断,无法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乡村振兴实践提供量化管理依据,更无法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以来,学者围绕乡村振兴展开了大量创新性、基础性研究,主要涵盖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历史沿循、价值意蕴、逻辑关联、实现路径等主题。学者研究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乡村衰落的世界性难题的及时响应[1],目的在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2]。深化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3]、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4]、完善乡村教育体系[5]是破解乡村振兴制度困境的有效途径。也有学者采用熵值法、因子分析法、熵权TOPSIS法、层次分析法和熵值赋权法相结合等方法对县域、省域范围内的乡村振兴成效进行评价,但从地市级行政单元开展实证研究的成果较为匮乏。乡村贫困问题的解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前提[6],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重心转向在重塑城乡关系基础上不断缩小城乡发展落差。在脱贫攻坚期间,安徽省484万贫困人口全部脫贫,31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因此,选择安徽省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指标选取、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 指标选取
本文在立足前人相关研究基础上,遵照指标体系设置客观性、可获得性、科学性等原则,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相关指标设置,从产业、生态、文化等五个维度共计11个三级指标、24个四级指标构建市域范围内乡村振兴效度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二) 数据来源与处理
通过查询《安徽省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及相关政府信息公开平台,获得2020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数据。针对各变量的属性、量纲差异问题,采用Z-score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
(三) 研究方法
本文综合考虑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优缺点,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安徽省各地级市乡村振兴效度评价指标权重并进行科学度量。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形成指标体系权重序列,再邀请乡村振兴相关领域8位专家对指标体系进行独立打分,得到乡村振兴效度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序列。其次,通过将主成分分析与专家打分各自得到的权重进行对比,如果结果呈收敛态势,即利用几何平均方法确定最终权重序列;如果是发散态势, 则检查数据结构。最后,进行主成分赋权,并将发散结果反馈给评价专家,再一次进行打分,直至形成最终权重序列(见表1)。
三、安徽省各地级市乡村振兴水平实证分析
在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得到与所选指标对应的单项指数,对隶属于同一层级的分项指标根据所得权重计算得出该项指数,使得每个方面指标下的各个分项指标权重之和为1。以此类推,计算得出安徽省各地级市2020年乡村振兴战略效度的综合指数与各分项指标指数(见表2)。
根据表2分析可以发现,2020年安徽省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数得分介于78.688分和92.893分之间,得分最高的是马鞍山市,得分最低的是宿州市,排名前五的地级市分别是马鞍山、芜湖、宣城、合肥、铜陵,排名后五的地级市分别是宿州、阜阳、亳州、蚌埠、六安。安徽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呈现出“南部地区高,北部地区低,中部地区居中”的阶梯式特征。安徽南部、中部、北部的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分布大体上以长江和淮河为分界线,具有较为鲜明的经济地理特征。从分项指标来看,产业兴旺指标得分前五名的地级市分别是宣城、马鞍山、合肥、铜陵、黄山, 得分分别为92.654、92.649、90.379、90.325、89.263;生态宜居指标得分前五名的地级市分别是黄山、芜湖、马鞍山、合肥、宣城,得分分别为93.379、92.793、92.135、91.72、91.385;乡风文明指标得分前五名的地级市分别是黄山、安庆、宣城、马鞍山、铜陵,得分分别为92.147、91.378、91.276、91.256、90.743;治理有效指标得分前五名的地级市分别是马鞍山、铜陵、芜湖、黄山、淮北, 得分分别为92.489、91.478、91.476、90.985、90.674;生活富裕指标得分前五名的地级市分别是马鞍山、合肥、芜湖、宣城、铜陵,得分分别为95.474、93.664、93.022、92.178、91.992。
进一步分析发现,安徽省各地级市乡村振兴水平排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高度契合性。例如,乡村振兴效度排名前五的马鞍山、芜湖、合肥等地级市人均GDP在全省排名均靠前;而乡村振兴效度排名后五的宿州、阜阳、亳州、蚌埠、六安人均GDP在全省排名也较靠后。其原因可能在于产业兴旺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生活是否富裕则是村民对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建设情况的重要判断标准。乡村振兴效度评价体系中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的权重占比也较高。皖南等相对发达地区是安徽省工业化、城镇化“高地”,该地区凭借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资源禀赋优势和先发优势,使得人才、资本、技术等各类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更加频繁。城镇化的发展对乡村振兴产生了巨大的辐射效应,安徽南部城市由于靠近长三角地区,城镇化水平更高,这也意味着该区域城市和乡村互融共生的“内涵式”发展程度更高。加上该区域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相对较高,城乡之间在收入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差距相对较小。
四、主要结论与建议
(一) 主要结论
本文以2020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乡村振兴情况为样本,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二十个字的总要求构建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进行综合评价后发现:第一,安徽省市域范围内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呈现出“南部地区高,北部地区低,中部地区居中”的阶梯式特征;第二,从分项指标来看,各分项指标评价指数得分排名靠前的城市与综合评价指数得分靠前的城市有一定重合性;第三,安徽省各地級市乡村振兴水平排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高度契合性。
(二) 建议
第一,无论是安徽南部、中部和北部地区,都必须以要素市场一体化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金融、人才、技术等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疏通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堵点”,构建城乡之间要素相互开放、双向流动机制,推动乡村产业转型与升级。
第二,立足各地禀赋差异,探索构建差异化振兴路径。安徽南部、中部和北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文化习俗等方面差异明显,乡村振兴路径也千差万别。皖北地区应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前提下,探索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中部和南部地区则要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围绕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的目标要求,大力发展农产品精加工、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
第三,树立系统观念,实现乡村全面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总要求的多维性决定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定必须具有立体综合性。乡村振兴不仅要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还应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治理、文化铸魂、人才流动等多维度协同发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亚华,苏毅清.乡村振兴——中国农村发展新战略[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6):49-55.
[2]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16(06):795-802.
[3]唐任伍.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策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03):26-33.
[4]张海鹏,郜亮亮,闫坤.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创新和实现路径[J].中国农村经济,2018(11):2-16.
[5]朱启臻.当前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及对策分析[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03):19-25.
[6]程明,钱力,吴波“. 后扶贫时代”返贫治理问题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34(03):81-87.
基金项目:2020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效度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2020CX097;2020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安徽省大别山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 AHS?KQ2020D81。
作者简介:程明(1989-),男,安徽六安人,博士在读,副教授,研究方向:“三农”问题。
(责任编辑许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