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红色文化育人研究与实践

2023-08-02王燕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红色育人

王燕

红色文化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是一次次浴血奋战中凝炼而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恢宏史诗的力量之源。在新时代的今天,职业院校重在培养在校大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在这个过程中,更要注重红色文化育人功能,成为内外兼修的栋梁之材。

一、红色文化育人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1]在新时代背景下,以立德树人为培养目标,分析职业院校大学生的特点,让红色文化与时代接轨,意识到红色文化对自己的成长具有育人价值,学校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教育教学中,是一项必须提上日程的重大课题。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之材,决定着社会的未来。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社会的价值走向。职业院校的教育归根到底就是价值观的教育,是一种无可比拟的重要精神力量。青年大学生要以革命先辈们为榜样,以他们誓死保卫祖国和人民的价值为引领。红色文化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警惕和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明确是非意识,坚定政治立场。在学习生活中自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四个自信成为人生奋斗的底色。

(二)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我们党之所以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我们党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這份崇高的理想就是红色文化的凝练,在失败中探索,在挫折中奋起,谱写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诗篇。新时代的职业院校大学生要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列入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自觉成长为具有崇高理想的时代新人。

(三)加强学生进行公民道德的教化

道德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体会高尚,而是为了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提升生活质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对美好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和美好的憧憬。红色文化能够引导青年学生立足集体主义,树立为人民服务、乐于奉献、顾全大局的意识,在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上做到辩证统一。红色文化传承革命道德,弘扬优良道德风尚,有利于培养青年大学生优良品质和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道德教化功能。

(四)培养学生提升创新创业的意识

职业院校重在培养技术技能、复合应用型人才,开展创新创业课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需要,也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需要。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这离不开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直是新时代的主题。红色文化的力量有助于培养青年大学生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品质,对实现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红色文化育人的研究现状

为了解职业院校红色文化育人的研究现状,将广东省部分职业院校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总共设计30题,以客观题为主,其中有一道简答题,发放1600份调查问卷。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收回1565份有效问卷。得出如下数据及分析结果:

(一)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度不高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14 .5%的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度“颇高”;63 .8%的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度“一般”;21 .7%的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度“完全没有”。36 .4%的学生看到红色文化宣传活动能“主动了解”,10 .3%的学生看到红色文化宣传活动能“参与其中”,53 .3%的学生看到红色文化宣传活动选择“绕路而行”。

(二)学校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度需提高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54 .6%的学生认为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 “有待加强”;19 .4%的学生在红色文化宣传方面“毫不了解”;23 .9%的学生认为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逐渐重视”。当问到宣传途径时,有26 .8%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做过宣传;有53 .4%的学生认为对红色文化的了解是在思政课堂;19 .8%的学生反映通过网络了解得知。

(三)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功能不认同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62 .5%的学生认为学习红色文化有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内在修养,58 .1%的学生认为学习红色文化和个人成长并无关联,23 .2%的学生愿意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红色文化活动。在传承红色文化这一问题中,80 .5%的学生认为“爱国”是我们的义务,37 .8%的学生认为“艰苦奋斗”永不过时,26 .8%的学生认为“乐于奉献”有助于个人内在的提升,68 .5%的学生认为“团结互助”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成。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的大部分在校生愿意了解红色文化,能够认识到红色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积极作用。同时,职业院校进行了积极的宣传,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但也反映出,部分在校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度不高,对红色文化一知半解,没有准确、全面、系统掌握相关信息,参与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对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肯定和认同方面还存在一定质疑。

三、红色文化育人的困境分析

在新时代的今天,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红色文化应该列入教育体系中,在各个层面得到彰显。结合新时代职业院校大学生的特点,需要创新教育方法,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去讲授,做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职业院校关注的焦点在于校企合作,重在培养职业需要的人才。由此看出,在红色文化育人功能落地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长此以往,不利于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客观因素影响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

在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课时量的限制、教学资源不完善、教学设备不先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等原因,教师对红色文化的讲解和剖析只是增添零散的事例,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也是停留在表面。

首先,在教学模式上,教师在课堂上基本以理论为主,在内化于心到外化于形的转变过程中,需要很长时间。

其次,职业院校的教学设施、配备陈旧、落后,甚至缺少新媒体教学工具,不管在视觉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满足不了学生上课的需求,很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职业院校大学生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欠佳,在学习的过程中目的性较强,以职业定向为学习导向,除此之外的课程不感兴趣、不想了解或为了考试而学习。

(二)教师对红色文化的掌握和理解不够全面

一些教师由于理论功底不够扎实、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对红色文化并没有真正理解,在讲授方面更是存在偏差,认为红色文化就是讲几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缺乏系统的整理,只是碎片化知识的简单组合。没有结合职业院校大学生的现状进行讲解、给予引导;对大学生关注的实际问题没有及时回应;理论和现实结合只是限于开会汇报。

此外,实践教学课时量太少,没有设计这方面的实践。因此,职业院校的学生对红色文化理解不深入,学习红色文化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久而久之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存在误区

在社会现代化、网络多元化的影响下,红色文化逐渐淡出大学生的生活圈。大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一知半解,有的大学生只是宽泛地认为过去的艰苦日子和革命年代产生的文化就是红色文化,这说明新时代的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识的局限性,没有对红色文化的深化认识就无法形成系统的认知体系。同时,颠倒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电视剧、电影、娱乐节目层出不穷,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再加上没有提升自身的平台,大学生犹如走入了对红色文化理解的“死胡同”。简言之,无法树立对红色文化的自信,成为大学生认可红色文化并发挥其教育功能的主要障碍。

(四)教材对红色文化的編写和阐述不够系统

职业院校的大学生需要学习的理论课程比较多,不仅学习公共基础课,还要学习专业必修课,但是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联并不大。职业院校的思政课程共有4门,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都有编写红色文化的相关内容,但是并没有在其他公共课或者专业必修课中得到实际的应用。职业院校的大学生觉得思政课大而空,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另外,很多红色文化的知识过于碎片化,不够系统,这就导致本来基础薄弱的学生更不愿意学习,难以满足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对红色文化学习的需求。

四、红色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有用人才。如果将红色文化融入职业院校的教育过程中,就必须考虑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传播红色文化,探索文化育人的手段途径,丰富红色文化育人的实践活动,以课堂德育为载体,实践活动为补充,把好网络宣传关等,各个方面有机结合,在结合中充分发挥作用,实现红色文化育人功能。

(一)守牢课堂教学主阵地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首先,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改变强制性灌输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基础情况编写教案。校级领导班子开会讨论,召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相关专业的教师编订红色文化育人教材,领导把好审核关。开设红色文化育人的公选课程,聘请专家教师定期开展红色文化课程。

其次,每年申请资金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以红色文化为主题进行考核,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研讨、知识分享等,有助于加强教师对红色文化更加深入的认识,提高教学水平。

最后,在考核过程中评选优秀教师进行课堂授课,在深入浅出的讲解过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抬头率,以此达到更好的红色文化育人效果。

(二)利用校园活动新渠道

利用校园活动达到红色文化育人的效果,必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将环境养人、文化育人发挥到极致。环境养人,一方面要求职业院校挖掘本地的英雄人物、感人事迹,尤其是与学校有关的,自建校以来对学校有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另一方面要利用校广播电台、社团组织、班会活动等形式,在传统节日开展红色文化专题活动,利用学校广播电台播报革命前辈的英勇事迹,播放奋发向上、催人前进的红色歌曲,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良好的氛围中形成习惯。此外,学校可以在举办活动中让红色文化再次呈现,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能。

(三)利用校外实践主基地

职业院校强调“校地合作”,重在实践能力的提升。学校可以通过让学生走出去和把专家引进来相结合的原则,让红色文化育人的效果更加显著。“走出去”是指职业院校要定期组织部分学生前往校外红色实践基地参观学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3]。“引进来”是指职业院校要定期邀请本地红色文化研究专家来校开设讲座,利用他们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多年的研究成果,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将本地的革命英雄的后辈请进校园,通过现身讲解亲人前辈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那段岁月的艰辛和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与其他兄弟院校交流合作,尤其是有红色文化资源地区的院校合作,在相互学习中引进先进的育人经验。

(四)把握网络平台新课堂

根据调研显示,目前职业院校在校生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职业院校应逐步使数字化平台成为红色文化育人的新载体。

第一,“高效”,将网络平台创建得更有质感,必须融入历史厚度、思想高度、时代新度的宣传内容,创建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红色文化的抖音号、公众号、小红书等,增设交流板块,供学生提供宝贵的意见,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的问题。

第二,“创新”,负责红色文化专区的教师要多关注热点话题,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寻找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契合点。以微电影、微小说等形式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以问题为导向,为红色文化资源传播开拓新的空间。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新时代的职业院校教育,不仅要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更要重视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担当。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红色文化为精神动力,培养职业院校学生敢为人先的锐气,迎难而上的勇气,蓬勃向上的朝气,直面挑战的勇气,不畏难事的豪气,紧跟时代、不断进取、敢于超越的雄心壮志。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社会发展之中,德技兼修,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今天高高飘扬,为国家强大、民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新时代学习工作室 .共和国是红色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英雄[EB/OL] .(2019-04-03).http://dangshi .people .com .cn/n1/2019/0403/c85037-310107 16 .html.

[2]田心铭 .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J] .红旗文稿,2018(19):4-7 .

[3]徐京跃 .习近平到韶山[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03-24(04) .

[4]马瑞 .浅析高职院校如何利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育人实践[J] .大学,2021(25) .

[5]李达铎,邱海英 .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路径探析[J] .广西教育,2022,01(03).

责任编辑  魏家坚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红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追忆红色浪漫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