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2023-08-02何玲
何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科技、人才是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科技创新关键是靠人才培养人。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建设的质量影响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效果。高校要重视课程建设,编写有校本特色的教材,充分发挥校本教材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一、校本课程建设内涵界定及意义
(一)校本课程概念界定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根据国家有关对教育要求,由学校自主安排确定的课程。本文所指的校本课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客观的评估分析,结合学校现有课程资源,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可以充分拓展学生知识、发展学生个性专长的课程。
(二)开发创新创业教育校本课程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校本课程的育人效果。随着国家发展,政府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出台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等文件 ,要求进一步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贯穿到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设置环节中。在高校中开发适应教育教学规律的创新创业校本课程,可以让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在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个性化知识,进一步拓展创新创业能力,使创新创业课程的育人效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二是有利于发挥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自身优势。根据课程改革前沿需求,结合学校实际自主开发校本课程,体现学校自身教育的优势。在全面总结、系统梳理学校自身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从社会需求、专业发展、学生特长等方面制定创新创业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优化校本课程教育,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优势。
三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校创新创业课教师素养。校本课程建设需要教师积极参加,教师能主动结合课程实际设计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教師在使用自己开发的教材成果能促使教师获得成就感。在参加教材开发过程中,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调动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校本课程可以扩大教师的自主权,提供给教师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为教师职业成长提供了平台。
二、 创新创业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校本课程开发很多,不少高校逐步建立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虽然创新创业校本课程建设近年来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课程目标不明确
学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校本教材建设过程中,因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在进行创新创业校本课程建设的目标设定会不一样。有些高校把培养企业家、创业者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在校本教材建设课程体系把企业管理或西方的创业课程作为课程内容;有些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素质能力提升的一种形式,在校本教材建设课程体系把就业指导、职业生涯、创新实践等纳入课程体系内容,这反映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目标定位模糊。
(二)课程内容融合不深入
由于对课程目标的认识存在偏差,在进行创新创业课程安排上存在不同情况,不少高校把创新创业课程当成开设创业基础等普遍适用的课程,课程里有大量概论性的内容,只停留在简单的知识讲授层面,课程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被弱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贯穿在专业课程还没得到根本改变,因此,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课程体系不完整
有不少高校的创新创业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较单一,难以达到创业教育课程设定的目标。部分高校为了建设课程任务而在编课程,没有真正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上下功夫,更多是在培训创业者理论课程。不少高校的课程数量设置较多,但课程之间没有关系,只是简单地将创新、创业等案例汇编在一起,课程体系层次感不强,难以达到课程目标设定的能力拓展。
(四)课程教学不灵活
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教学改革重要抓手,对构建学生个性化的创新型人才有重要的作用。虽然大部分高校利用信息化技术融入课程,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甚至有些高校还把大班教学改成小班教学,但是,传统的重理论的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课程还没真正体现创新创业精神内核,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激发。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校本课程建设目标及原则
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培养人才的总体要求,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提升学生竞争力是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政府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在专业教育中,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一)校本课程建设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传授创新创业知识为基础,以价值引领、能力提升为目标,建设规范、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建设原则
第一,坚持以生为本。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出发点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让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改进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因此,校本课程建设要紧紧围绕学习的主体学生来开发,在学生创新精神塑造、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训练能得到提升;在创业技能和素质培养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坚持校本特色。创新创业教育校本课程要充分体现学校特色,这是课程开发的重要原则。每所学校都有自身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与学校特色深度融合。
第三,坚持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校本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设计系列课程内容。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应进行模块设计,任务分解,进行目标管理,构建相对完整的课程内容,又体现分层能力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四、创新创业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举措
针对校本课程教育的现状,结合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创新创业教育校本教材要紧紧围绕课程的育人功能,从课程目标、内容、教法、评价等方面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
(一)建立层次分明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校本课程目标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的核心功能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校本课程目标要形成知识、能力、素养为一体的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设计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设计要科学,根据目标来设计相对应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首先是创新创业普及,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主要是帮助学生激发创新思维和培养创业精神。其次是能力培养,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在将来工作的岗位上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的能力,可以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拓展课程。最后是企业家培养,这个目标主要是针对有创业兴趣的学生培养企业家素养,如果未来想成为创业者、企业家,可以进一步深化学习提高。按照特定主题开发,强化能力提升。在课程目标层次中,各目标对应创新创业的模块,这些模块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既相互独立,又反映每一个培养目标之间的内在关系。
(二)建立专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根据课程目标,设计符合校本课程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化内容,根据一定的教育规律进行设计,形成分类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一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二者融合关键是要把创新创业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把素养与专业课程目标培养能力对应起来,使创新创业素养在课程体系中融会贯通。在专业课程中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即落实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有助于推动各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落实。
二是把当前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开设不同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课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通过一门课程就可以达到的。因此,必须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依靠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在专业的课程中进行知识拓展、技能训练、价值观引导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从而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目的。
(三)建立互动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根据研制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创业课程要打破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教学模式,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合作探究式教学、项目导向式教学成果导向式教学、模拟情境式教学等。在课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课程中组织互动性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设计中,从而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教师可以构建在未来的职业遇到各种情境,可以是虚拟情境式教学,也可以是真实项目。模拟的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像真实的创新创业环境,通过参与活动、问题讨论、成果分享等,让学生体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将知识应用于问题解决,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创思维。真实项目的教学可就是在课程中设计创新创业的真实情境,教师可以把教学场转移到实习基地、企业现场,与市场相对接,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应对社会现实所面临的挑战。
(四)建立多维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當前,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评价以学生上课、考试等给学生评定创新创业课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为了反映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成绩,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在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评价体系内容,要把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有关项目纳入评价内容,注重过程性评价,应实现评价内容的多维度。
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参与所有创新创业相关项目,包括学生参加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发表论文、获得专利、自主创业等;只有通过评价内容的多维度,才能真实客观反映评价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等情况。在学校层面应建立创新创业学分制度,教师根据学生提供材料给认定分值,把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认定相应的学分,不断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
[2]胡烨丹,陈正江,王玉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J] .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1):63-66 .
[ 基金项目: 2023年度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创新创业类一般课题“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3CXCYY02)。]
责任编辑 魏家坚